第二百四十五章商量
畢文謙的設想貌似很好,但無論是卞流連還是竇惟,都沒有配合他——陸衍準備好午飯時,他們並沒有提出什麽關於編曲的看法,倒是把各自該負責的部分練得可以了。
惟有郭情的小提琴,拉得格外熟練,卻總讓畢文謙覺得不太自然。但她畢竟是才15歲的小女孩,要求人家的琴聲擁有富有契合作品的情感,似乎有些強人所難了。
“畢經理,這首歌我們早上才第一次聽,要我們提建議,實在有些困難。”約莫是觀察出畢文謙情緒有些低落,卞流連主動解釋起來,“陸秘書和我們聊過,你們準備四首歌,那樣算來,時間已經非常緊了……”
“是我想得樂觀了。”畢文謙大約明白卞流連的意思,以及那隱約在意思背後的意思,“這一次,的確是以排練好為首要目標。不過……無論能不能上春晚,過年之後,公司都會以這幾首歌出一盤磁帶。到時候,時間會相對充裕許多,那會是發揮你們才華的時候。”
下了決斷之後,畢文謙拋棄了多餘的念想,以“曆史”上的編曲為基礎,努力排練起來。即使有什麽詢問和交流,也止於問夏林關於唱法的想法。
時間馬不停蹄地來到十五號,畢文謙把趕好的磁帶交給了劉三劍,讓她帶著夏林去和春晚的導演見麵清唱,卻把和劉三劍一起過來的王京雲留了下來。
等夏林她們出了四合院,和畢文謙一起走進了辦公室,王京雲才半斟酌半提醒地說:“我不確定劉三劍會不會把事情辦好。”
“你覺得她會搞砸?”畢文謙不太信。
“這件事情應該不會,隻要夏林的水平不出差錯。”王京雲第一次主動給畢文謙倒了一杯水,“我是擔心劉三劍獨自接人待物,說不定會給人家留下片麵的印象。她畢竟是軍人家庭長大,大學讀的也是軍校。”
“不是還有夏林嗎?”
“偶像歌手是偶像歌手,軍代表是軍代表。”王京雲端著水杯,坐在沙發上想了一會兒,不再細說這一茬兒了,“你叫我留下來,是有新的事情,還是關於十八號的會議?”
畢文謙看著王京雲的娃娃臉,似乎是在想想他去當什麽副司長秘書會是什麽模樣。
“王京雲,你覺得……在權力製衡和執行效率之間,如何平衡比較靠譜?”
這個問題對於王京雲來說,畫風轉得太過突兀了。
“你……到底想說什麽?”
“其實,我有些覺得,所謂‘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與其說是行政管理的尷尬,不如說是底蘊太過單薄時的無奈。”畢文謙起了一個讓王京雲看不懂的話題,“幹部是領頭人,是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但如果一個行業絕大多數人對於整體的架構並沒有明確而統一的認識,接近於無頭蒼蠅,因為缺乏自信而戰戰兢兢,那麽如果有一個強有力的命令下來,多數人自然會死板地去執行,反正出了錯也不用自己背鍋,沒有功勞至少有苦勞;而如果讓大家都按自己朦朧的思路去摸索,那不亂反倒是怪事兒了。畢竟,這個時代,信息的集散和處理效率,還停留在比較低下的水平。”
王京雲默默思考著畢文謙話,好一會兒才試探地問:“你和鵬哥還有黎副經理暢想過社會主義實現的幾個標誌……”
暢想?還真是個妙詞兒,到底是誰這麽形容的呢?黎華,還是萬鵬?
畢文謙臉上浮現起微笑,卻沒有順著王京雲的話頭走:“那是將來的事情了。可以十年無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任何時候,我們試圖解決問題,都必須立足於現狀。而現在,我們需要一個辦法,一係列的辦法,讓絕大多數人在一定程度上願意發揮主觀能動性,而又不至於因為分歧太多而失卻方向,甚至人心惶惶。”
“一係列的辦法。”王京雲抓著畢文謙話裏的關鍵詞。
“是啊!很多事情,基本的原則很簡單,非常簡單,但具體執行時,卻很複雜。就像我們的法律,憲法隻有一百三十八條,而具體到日常生產生活的法律呢?多到我記不清了。”畢文謙觀察著王京雲的表情,“而且,時代是在不斷發展的,原則也許可以有很長的適用期,但具體的規定卻很可能因為科技水平或者說生產力的改變而不斷修改適應,越是發展得快的時代,越是如此。這個道理,兩千多年前韓非子就總結過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問題在於,作為研究規則的人,明白‘世異則事異’不難,難的是做到‘事異則備變”。”
王京雲麵露尷尬:“這個……畢文謙,我是對外貿專業的。你還是說白話吧?”
畢文謙大寫了一個囧臉。
直到王京雲忍不住咳嗽一聲。
“……好吧。我是說,在這個時代,流行音樂司需要也應該應運而生,但不能指望這樣一個機構能夠事無巨細地良好指導全國的從業者,無論是誰進入那個位置。你不行,我不行,別人,也不行。而另一方麵,我們更不能放任全國基層的從業者像布朗運動那樣……”
“畢文謙……”王京雲又咳嗽了,“布朗運動我知道,但我將要打交道的人不一定知道。”
連續兩次被打斷,畢文謙殘念得以手撫額,中指在腦門上一下下拍著,無意識地吐槽。
“……80年代的基礎教育就這麽……”
王京雲又忍不住提醒了:“我們將要麵對的很多人,是在5、60年代接受教育的,甚至是建國前。”
畢文謙徹底雙手抱頭,把臉敗在辦公桌上了。
看著他這樣子,王京雲浮現起了微笑,帶著一點兒莫名的愉悅。
“畢文謙啊,其實你不必把每一個想法從成因到結果,都說得完全透徹。那太困難了!何況,你又是喜歡宅在家裏的性子。你善於和對你抱有善意的人打交道……所以,將要得罪人的事情,由我們去做也就可以了。我知道,我們將要做的事情,是在領導一個行業的改革,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一聲‘改革闖將’了。”說著,王京雲的娃娃臉上露出一絲惡趣味的笑意,“你是害怕我們如果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好,產生了隱患、問題,甚至錯誤?你雖然已經名滿全國,但你並沒有經常和不同的人相處,也沒有追求什麽個人利益,雖然有很多眼睛盯在你身上,他們卻幾乎無從下手。至少,以你現在的操守,我們可以讓他們無從下手。你的很多想法,是我們在傳播、推動、實施,真要害怕的話,也是該我怕吧?你沒見過20歲的副廳,所有人都沒見過。背地裏眼紅的,質疑的,我知道得多了,隻不過沒有,更沒有必要總告訴你。我也怕過,但怕是沒有意義的。你想做什麽,直接告訴我們就好,如果我有什麽不理解,自然會問出來。也許有人會拿聖人的標準挑剔你,但我們,不會。”
一席話在王京雲微笑的表情中淡淡道來,這很是出乎畢文謙的意料之外。
他很想知道王京雲話裏的“我們”到底是什麽範圍,但他很清楚,那說不清道不明,更不該傻傻的直接去問。
抬頭和王京雲對視了很久,終於,畢文謙喝了一口水,在嘴裏呡了一陣。
“我說過,我想辦一場比賽。”
“由音協或者流行音樂司主辦的比賽?”
“由中央電視台為首,以及全國各省市廣電機構承辦……或者協辦的比賽。”
王京雲思考了一下:“……電視台承辦還是協辦,大概得摸著石頭過河了。”
“這會是一場周期比較長的全國範圍的比賽,相應的宣傳以及商業行為需要有機結合並且流行音樂司要保持知情,保證可控。”
王京雲試探著總結:“你是說……音樂方向的……全運會?並且具有盈利性質?”
“國家財政那麽困難。這應該是一個為國家持續上稅的行業,不該也不能等著財政扶持。”
“那……就應該是中唱和央視牽頭,一起承辦了。”
“那麽,中唱的職能和權力多半會擴大了。”
“那不是很好嗎?”
“是啊,這不是目標,也不是關鍵,卻是必要條件。”
兩人相視一陣。王京雲又一次笑了。
“看嘛,直接這麽說,我們也可以商量得很順暢。”
畢文謙的設想貌似很好,但無論是卞流連還是竇惟,都沒有配合他——陸衍準備好午飯時,他們並沒有提出什麽關於編曲的看法,倒是把各自該負責的部分練得可以了。
惟有郭情的小提琴,拉得格外熟練,卻總讓畢文謙覺得不太自然。但她畢竟是才15歲的小女孩,要求人家的琴聲擁有富有契合作品的情感,似乎有些強人所難了。
“畢經理,這首歌我們早上才第一次聽,要我們提建議,實在有些困難。”約莫是觀察出畢文謙情緒有些低落,卞流連主動解釋起來,“陸秘書和我們聊過,你們準備四首歌,那樣算來,時間已經非常緊了……”
“是我想得樂觀了。”畢文謙大約明白卞流連的意思,以及那隱約在意思背後的意思,“這一次,的確是以排練好為首要目標。不過……無論能不能上春晚,過年之後,公司都會以這幾首歌出一盤磁帶。到時候,時間會相對充裕許多,那會是發揮你們才華的時候。”
下了決斷之後,畢文謙拋棄了多餘的念想,以“曆史”上的編曲為基礎,努力排練起來。即使有什麽詢問和交流,也止於問夏林關於唱法的想法。
時間馬不停蹄地來到十五號,畢文謙把趕好的磁帶交給了劉三劍,讓她帶著夏林去和春晚的導演見麵清唱,卻把和劉三劍一起過來的王京雲留了下來。
等夏林她們出了四合院,和畢文謙一起走進了辦公室,王京雲才半斟酌半提醒地說:“我不確定劉三劍會不會把事情辦好。”
“你覺得她會搞砸?”畢文謙不太信。
“這件事情應該不會,隻要夏林的水平不出差錯。”王京雲第一次主動給畢文謙倒了一杯水,“我是擔心劉三劍獨自接人待物,說不定會給人家留下片麵的印象。她畢竟是軍人家庭長大,大學讀的也是軍校。”
“不是還有夏林嗎?”
“偶像歌手是偶像歌手,軍代表是軍代表。”王京雲端著水杯,坐在沙發上想了一會兒,不再細說這一茬兒了,“你叫我留下來,是有新的事情,還是關於十八號的會議?”
畢文謙看著王京雲的娃娃臉,似乎是在想想他去當什麽副司長秘書會是什麽模樣。
“王京雲,你覺得……在權力製衡和執行效率之間,如何平衡比較靠譜?”
這個問題對於王京雲來說,畫風轉得太過突兀了。
“你……到底想說什麽?”
“其實,我有些覺得,所謂‘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與其說是行政管理的尷尬,不如說是底蘊太過單薄時的無奈。”畢文謙起了一個讓王京雲看不懂的話題,“幹部是領頭人,是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但如果一個行業絕大多數人對於整體的架構並沒有明確而統一的認識,接近於無頭蒼蠅,因為缺乏自信而戰戰兢兢,那麽如果有一個強有力的命令下來,多數人自然會死板地去執行,反正出了錯也不用自己背鍋,沒有功勞至少有苦勞;而如果讓大家都按自己朦朧的思路去摸索,那不亂反倒是怪事兒了。畢竟,這個時代,信息的集散和處理效率,還停留在比較低下的水平。”
王京雲默默思考著畢文謙話,好一會兒才試探地問:“你和鵬哥還有黎副經理暢想過社會主義實現的幾個標誌……”
暢想?還真是個妙詞兒,到底是誰這麽形容的呢?黎華,還是萬鵬?
畢文謙臉上浮現起微笑,卻沒有順著王京雲的話頭走:“那是將來的事情了。可以十年無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任何時候,我們試圖解決問題,都必須立足於現狀。而現在,我們需要一個辦法,一係列的辦法,讓絕大多數人在一定程度上願意發揮主觀能動性,而又不至於因為分歧太多而失卻方向,甚至人心惶惶。”
“一係列的辦法。”王京雲抓著畢文謙話裏的關鍵詞。
“是啊!很多事情,基本的原則很簡單,非常簡單,但具體執行時,卻很複雜。就像我們的法律,憲法隻有一百三十八條,而具體到日常生產生活的法律呢?多到我記不清了。”畢文謙觀察著王京雲的表情,“而且,時代是在不斷發展的,原則也許可以有很長的適用期,但具體的規定卻很可能因為科技水平或者說生產力的改變而不斷修改適應,越是發展得快的時代,越是如此。這個道理,兩千多年前韓非子就總結過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問題在於,作為研究規則的人,明白‘世異則事異’不難,難的是做到‘事異則備變”。”
王京雲麵露尷尬:“這個……畢文謙,我是對外貿專業的。你還是說白話吧?”
畢文謙大寫了一個囧臉。
直到王京雲忍不住咳嗽一聲。
“……好吧。我是說,在這個時代,流行音樂司需要也應該應運而生,但不能指望這樣一個機構能夠事無巨細地良好指導全國的從業者,無論是誰進入那個位置。你不行,我不行,別人,也不行。而另一方麵,我們更不能放任全國基層的從業者像布朗運動那樣……”
“畢文謙……”王京雲又咳嗽了,“布朗運動我知道,但我將要打交道的人不一定知道。”
連續兩次被打斷,畢文謙殘念得以手撫額,中指在腦門上一下下拍著,無意識地吐槽。
“……80年代的基礎教育就這麽……”
王京雲又忍不住提醒了:“我們將要麵對的很多人,是在5、60年代接受教育的,甚至是建國前。”
畢文謙徹底雙手抱頭,把臉敗在辦公桌上了。
看著他這樣子,王京雲浮現起了微笑,帶著一點兒莫名的愉悅。
“畢文謙啊,其實你不必把每一個想法從成因到結果,都說得完全透徹。那太困難了!何況,你又是喜歡宅在家裏的性子。你善於和對你抱有善意的人打交道……所以,將要得罪人的事情,由我們去做也就可以了。我知道,我們將要做的事情,是在領導一個行業的改革,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一聲‘改革闖將’了。”說著,王京雲的娃娃臉上露出一絲惡趣味的笑意,“你是害怕我們如果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好,產生了隱患、問題,甚至錯誤?你雖然已經名滿全國,但你並沒有經常和不同的人相處,也沒有追求什麽個人利益,雖然有很多眼睛盯在你身上,他們卻幾乎無從下手。至少,以你現在的操守,我們可以讓他們無從下手。你的很多想法,是我們在傳播、推動、實施,真要害怕的話,也是該我怕吧?你沒見過20歲的副廳,所有人都沒見過。背地裏眼紅的,質疑的,我知道得多了,隻不過沒有,更沒有必要總告訴你。我也怕過,但怕是沒有意義的。你想做什麽,直接告訴我們就好,如果我有什麽不理解,自然會問出來。也許有人會拿聖人的標準挑剔你,但我們,不會。”
一席話在王京雲微笑的表情中淡淡道來,這很是出乎畢文謙的意料之外。
他很想知道王京雲話裏的“我們”到底是什麽範圍,但他很清楚,那說不清道不明,更不該傻傻的直接去問。
抬頭和王京雲對視了很久,終於,畢文謙喝了一口水,在嘴裏呡了一陣。
“我說過,我想辦一場比賽。”
“由音協或者流行音樂司主辦的比賽?”
“由中央電視台為首,以及全國各省市廣電機構承辦……或者協辦的比賽。”
王京雲思考了一下:“……電視台承辦還是協辦,大概得摸著石頭過河了。”
“這會是一場周期比較長的全國範圍的比賽,相應的宣傳以及商業行為需要有機結合並且流行音樂司要保持知情,保證可控。”
王京雲試探著總結:“你是說……音樂方向的……全運會?並且具有盈利性質?”
“國家財政那麽困難。這應該是一個為國家持續上稅的行業,不該也不能等著財政扶持。”
“那……就應該是中唱和央視牽頭,一起承辦了。”
“那麽,中唱的職能和權力多半會擴大了。”
“那不是很好嗎?”
“是啊,這不是目標,也不是關鍵,卻是必要條件。”
兩人相視一陣。王京雲又一次笑了。
“看嘛,直接這麽說,我們也可以商量得很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