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民族英雄?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畢文謙真的如他所說的,跟著演出團的腳步,一處處到處溜達著。帶上小本本和筆,在街上,在廠裏,走家串戶,沒有脈絡甚至不著邊際的問著各種問題,大事小事,生活細節,國家政策……
這一迴,他沒有再戴墨鏡,他的這張臉在這邊並不為人熟知,但在聽說他的名字,聽到他的聲音之後,他倒也不需要出示介紹信,也不被人懷疑了。隻是,很多他所接觸的普通人都格外熱情……這頗有些影響效率。
“到現在我確定了一件事情。”
銅川下麵一個村口,夕陽正金黃,畢文謙依然穿著那一身勞保服,卻是由蘇虹裁剪了一下,不再明顯大上一號了,隻可惜這手工不見得好,再加上王京雲弄的一雙軍靴,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倫不類。十來天的行走並沒有讓他白皙的皮膚變黑,畢竟是冬天。一步步往外,左手夾著黑皮小本本,右手捏著一把口琴,身邊是牛仔褲加厚厚的白毛衣的艾靜,她正亦步亦趨地跟在半個身位後麵,一雙迴力鞋已經走得灰白相間,倒戴的鴨舌帽壓著長長的頭發,手裏也攥著一個小本本,一支寫得半短的鉛筆夾在耳背。
畢文謙忽然的感慨引起了艾靜的興趣:“什麽事情?”
偏頭看看艾靜那忽閃的眼睛,畢文謙繼續不緊不慢地走:“那天我在禮堂,觀眾們給了我很多掌聲,但事實上,在上去之前,我和觀眾席上一個小姐姐說了幾句話,她麵對麵都沒認出我。當時我就覺得不合常理。”
“那……現在?”
“現在我知道為什麽了。”說著,畢文謙淡淡地笑了笑,“其實很簡單,這裏太窮了,窮到大多數家庭都買不起電視機,他們隻能夠通過收音機聽到我的歌聲,甚至連收音機都買不起的家庭,就隻能通過鄰居甚至公共的廣播知道我了。而我出的那些磁帶上,我的樣子都是穿著演出服,和我現在這樣子區別很大。自然,多數人也就不可能第一眼認出我這張臉了。”笑過之後,畢文謙臉上卻有些凝重,“不過,這雖然出乎意料之外,但也沒什麽,真正讓我憂心的,是另一件事情。”
“什麽?”
艾靜不由湊攏過來,幾乎胳膊碰胳膊。
“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聽流行音樂,或者說,這種喜歡的程度總是因人而異的。就像咱們這些天到處和普通人聊天,有的人見到我,像是天大的事情,央求我唱幾句什麽的;有的人卻沒有這方麵的要求。可問題是,絕大多數人,隻要不是那種足不出戶連廣播都不聽的文盲,他們幾乎都知道我這個人。”說著似乎足以讓很多歌手羨慕的話,畢文謙卻不見得高興,“這不正常。並且,他們知道我,更多的,不是因為覺得我唱得好,也不僅僅是因為我在青歌賽上得過獎,而是我和黎華開的文華公司,在日本出的唱片有了挺好的成績。我這幾個月是沒去留心過國內對我們這些事的報道,不知道官方是怎麽說的,但你也一起聽到了,有不少人話裏話外把我和黎華,與下圍棋的聶旋風相提並論著,甚至隱隱有民族英雄的架勢。‘日本排行榜蟬聯冠軍’,‘連續霸榜’、‘售簽長龍幾公裏’……好威風的段子!”
艾靜看著有些陷入沉默的畢文謙,不太明白他的想法:“這……應該是好事兒吧?”
“你覺得好嗎?”畢文謙停下腳步,半轉身子,直視著艾靜,見她似乎真那麽想,不由歎了一口氣,“是啊……能被當成是民族英雄,自然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了。可是,靜靜,你想過沒有?雖然都是藝術,圍棋是有明確勝負的競技,並且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國粹之一,聶旋風憑一己之力在中日圍棋擂台賽上力挽狂瀾,要說民族英雄,嚴格地說,有些誇張,但至少是靠譜的。可流行音樂呢?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有,並且根本沒辦法精確比較出個一二三來。黎華在日本上了o榜第一,那說明日本人喜歡我們創作的作品,可就是這個作品,拿迴中國來,有多少人真能聽懂了?今天我們在日本拿了第一,就成了民族英雄,明天要是在美國寫一首英文歌,也拿了第一,是不是要民族英雄乘以二甚至平方了?”索性四下沒有別人,畢文謙肆意嘲諷著,“誰不想當民族英雄?可這些事情和民族英雄有半點兒關係嗎?還是說,這個民族英雄是因為我們為國家創造了很多外匯?可一個國家絕大多數歌手都是在自己國內工作生活,這不也是莫名其妙嗎?”
咬了咬嘴唇,畢文謙把口琴放迴衣兜,伸手搭在了艾靜肩上:“或者……他們並不是因為我是一個歌手而如此高看我,而是作為一個經理,一個商人?無論如何,他們是把很多因素雜糅在了一起。靜靜,你不覺得這些想法的潛台詞很可怕嗎?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的歌手,歌寫得比我好的人,有,歌唱得比我好的人,也有,可他們竟然比不上一個在外國取得成績的我!這是什麽狗屁邏輯?什麽時候中國歌手的成就關鍵在於外國人的評價了?這不是腳站起來了,心裏還朝外麵跪著嗎!”
艾靜目瞪口呆地看著畢文謙,隻覺得肩膀被他捏得生疼,眼前那張清秀的臉上,說不清是抑鬱還是委屈。
“文謙……”
“靜靜,在咱們這個行業,真要提民族英雄這麽重的說法,那起碼得是讓外國人聽中文歌,由此了解、接受、認同其中的中國文化、思想、價值觀才行,我現在的成績,離這樣的標準,根本是望塵莫及。可咱們這個時代,自1840年之後,絕大多數外國人就沒有打心底裏瞧得起中國過,他們會認同一個、一些中國人,甚至為之心驚膽顫;但對於我們這個國家,他們從沒有放下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真心來了解我們的文化。想改變這個現實,絕不是僅僅靠流行音樂本身就能辦到的,那需要整個國家全方位的崛起。甚至,就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不僅出了大力氣,而且已經是世界上第一大工業國了,但當時歐洲的傳統列強們,並沒有打心底裏正視它,隱隱有當它是新大陸的蠻夷的味道,結果在巴黎和會上,美國根本沒有獲得與他們的付出想匹配的利益——同樣的道理,文化層麵的影響總是滯後於經濟、政治。我可以寫一首日文歌,輕易登上日本的o榜第一,但我要寫一首中文歌走到同樣的地步,卻決不是靠歌曲本身的質量就能做到的……”
突然,畢文謙似乎想到了什麽。
“不對,如果是日本的話,也許也有可能,那畢竟是一個標榜著唐宋遺風的國家。也許……可以試試。”
“文謙?你在說什麽?”
“啊,沒什麽,隻是想到了一個點子。也許要花幾年時間才有機會變成現實,但……很值得一試。”畢文謙沒有具體解釋他所謂點子是什麽,反而抬手摸摸艾靜那在夕陽下頗顯光澤的嫩臉,嗬嗬地笑,“好啦,天色不早了,得趕緊迴團裏,不然趕不上晚飯了!”
又過了一些日子,演出團終於一路到了長安。總算是迴到了“大城市”的演出團又一次組織了出門會餐,但畢文謙沒有一起去——有一個人正等著他。
萬鵬。書卷氣依舊,眼眶處隱約有些傷痕。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畢文謙真的如他所說的,跟著演出團的腳步,一處處到處溜達著。帶上小本本和筆,在街上,在廠裏,走家串戶,沒有脈絡甚至不著邊際的問著各種問題,大事小事,生活細節,國家政策……
這一迴,他沒有再戴墨鏡,他的這張臉在這邊並不為人熟知,但在聽說他的名字,聽到他的聲音之後,他倒也不需要出示介紹信,也不被人懷疑了。隻是,很多他所接觸的普通人都格外熱情……這頗有些影響效率。
“到現在我確定了一件事情。”
銅川下麵一個村口,夕陽正金黃,畢文謙依然穿著那一身勞保服,卻是由蘇虹裁剪了一下,不再明顯大上一號了,隻可惜這手工不見得好,再加上王京雲弄的一雙軍靴,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倫不類。十來天的行走並沒有讓他白皙的皮膚變黑,畢竟是冬天。一步步往外,左手夾著黑皮小本本,右手捏著一把口琴,身邊是牛仔褲加厚厚的白毛衣的艾靜,她正亦步亦趨地跟在半個身位後麵,一雙迴力鞋已經走得灰白相間,倒戴的鴨舌帽壓著長長的頭發,手裏也攥著一個小本本,一支寫得半短的鉛筆夾在耳背。
畢文謙忽然的感慨引起了艾靜的興趣:“什麽事情?”
偏頭看看艾靜那忽閃的眼睛,畢文謙繼續不緊不慢地走:“那天我在禮堂,觀眾們給了我很多掌聲,但事實上,在上去之前,我和觀眾席上一個小姐姐說了幾句話,她麵對麵都沒認出我。當時我就覺得不合常理。”
“那……現在?”
“現在我知道為什麽了。”說著,畢文謙淡淡地笑了笑,“其實很簡單,這裏太窮了,窮到大多數家庭都買不起電視機,他們隻能夠通過收音機聽到我的歌聲,甚至連收音機都買不起的家庭,就隻能通過鄰居甚至公共的廣播知道我了。而我出的那些磁帶上,我的樣子都是穿著演出服,和我現在這樣子區別很大。自然,多數人也就不可能第一眼認出我這張臉了。”笑過之後,畢文謙臉上卻有些凝重,“不過,這雖然出乎意料之外,但也沒什麽,真正讓我憂心的,是另一件事情。”
“什麽?”
艾靜不由湊攏過來,幾乎胳膊碰胳膊。
“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聽流行音樂,或者說,這種喜歡的程度總是因人而異的。就像咱們這些天到處和普通人聊天,有的人見到我,像是天大的事情,央求我唱幾句什麽的;有的人卻沒有這方麵的要求。可問題是,絕大多數人,隻要不是那種足不出戶連廣播都不聽的文盲,他們幾乎都知道我這個人。”說著似乎足以讓很多歌手羨慕的話,畢文謙卻不見得高興,“這不正常。並且,他們知道我,更多的,不是因為覺得我唱得好,也不僅僅是因為我在青歌賽上得過獎,而是我和黎華開的文華公司,在日本出的唱片有了挺好的成績。我這幾個月是沒去留心過國內對我們這些事的報道,不知道官方是怎麽說的,但你也一起聽到了,有不少人話裏話外把我和黎華,與下圍棋的聶旋風相提並論著,甚至隱隱有民族英雄的架勢。‘日本排行榜蟬聯冠軍’,‘連續霸榜’、‘售簽長龍幾公裏’……好威風的段子!”
艾靜看著有些陷入沉默的畢文謙,不太明白他的想法:“這……應該是好事兒吧?”
“你覺得好嗎?”畢文謙停下腳步,半轉身子,直視著艾靜,見她似乎真那麽想,不由歎了一口氣,“是啊……能被當成是民族英雄,自然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了。可是,靜靜,你想過沒有?雖然都是藝術,圍棋是有明確勝負的競技,並且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國粹之一,聶旋風憑一己之力在中日圍棋擂台賽上力挽狂瀾,要說民族英雄,嚴格地說,有些誇張,但至少是靠譜的。可流行音樂呢?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有,並且根本沒辦法精確比較出個一二三來。黎華在日本上了o榜第一,那說明日本人喜歡我們創作的作品,可就是這個作品,拿迴中國來,有多少人真能聽懂了?今天我們在日本拿了第一,就成了民族英雄,明天要是在美國寫一首英文歌,也拿了第一,是不是要民族英雄乘以二甚至平方了?”索性四下沒有別人,畢文謙肆意嘲諷著,“誰不想當民族英雄?可這些事情和民族英雄有半點兒關係嗎?還是說,這個民族英雄是因為我們為國家創造了很多外匯?可一個國家絕大多數歌手都是在自己國內工作生活,這不也是莫名其妙嗎?”
咬了咬嘴唇,畢文謙把口琴放迴衣兜,伸手搭在了艾靜肩上:“或者……他們並不是因為我是一個歌手而如此高看我,而是作為一個經理,一個商人?無論如何,他們是把很多因素雜糅在了一起。靜靜,你不覺得這些想法的潛台詞很可怕嗎?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的歌手,歌寫得比我好的人,有,歌唱得比我好的人,也有,可他們竟然比不上一個在外國取得成績的我!這是什麽狗屁邏輯?什麽時候中國歌手的成就關鍵在於外國人的評價了?這不是腳站起來了,心裏還朝外麵跪著嗎!”
艾靜目瞪口呆地看著畢文謙,隻覺得肩膀被他捏得生疼,眼前那張清秀的臉上,說不清是抑鬱還是委屈。
“文謙……”
“靜靜,在咱們這個行業,真要提民族英雄這麽重的說法,那起碼得是讓外國人聽中文歌,由此了解、接受、認同其中的中國文化、思想、價值觀才行,我現在的成績,離這樣的標準,根本是望塵莫及。可咱們這個時代,自1840年之後,絕大多數外國人就沒有打心底裏瞧得起中國過,他們會認同一個、一些中國人,甚至為之心驚膽顫;但對於我們這個國家,他們從沒有放下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真心來了解我們的文化。想改變這個現實,絕不是僅僅靠流行音樂本身就能辦到的,那需要整個國家全方位的崛起。甚至,就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不僅出了大力氣,而且已經是世界上第一大工業國了,但當時歐洲的傳統列強們,並沒有打心底裏正視它,隱隱有當它是新大陸的蠻夷的味道,結果在巴黎和會上,美國根本沒有獲得與他們的付出想匹配的利益——同樣的道理,文化層麵的影響總是滯後於經濟、政治。我可以寫一首日文歌,輕易登上日本的o榜第一,但我要寫一首中文歌走到同樣的地步,卻決不是靠歌曲本身的質量就能做到的……”
突然,畢文謙似乎想到了什麽。
“不對,如果是日本的話,也許也有可能,那畢竟是一個標榜著唐宋遺風的國家。也許……可以試試。”
“文謙?你在說什麽?”
“啊,沒什麽,隻是想到了一個點子。也許要花幾年時間才有機會變成現實,但……很值得一試。”畢文謙沒有具體解釋他所謂點子是什麽,反而抬手摸摸艾靜那在夕陽下頗顯光澤的嫩臉,嗬嗬地笑,“好啦,天色不早了,得趕緊迴團裏,不然趕不上晚飯了!”
又過了一些日子,演出團終於一路到了長安。總算是迴到了“大城市”的演出團又一次組織了出門會餐,但畢文謙沒有一起去——有一個人正等著他。
萬鵬。書卷氣依舊,眼眶處隱約有些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