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演講


    禮堂裏的延州人民很淳樸,田振說要熱烈的掌聲,他們就真的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震得人耳背。


    畢文謙對著辮子姑娘笑了笑,俯身在她耳邊輕輕說:“沒錯,我是今天才到這兒的。”


    說完,便大步流星的走上了舞台,停在了田振身旁,接過話筒,首先朝觀眾們鞠了一躬。


    “大家好,我是畢文謙。”


    卻是又一輪風暴般的掌聲,不僅有很多人站了起來,甚至有不少女孩子的尖叫聲夾雜其中!


    畢文謙有些發懵,這……簡直是腦殘粉的表現啊!


    可剛才那個辮子姑娘不都沒認出自己嗎?


    這樣的畫風,讓畢文謙不禁淩亂了。他偏頭看向田振,眼含疑問。田振卻不明所以地看著他。


    “你先下去吧,既然我當中說這些,那就讓他們錄音吧!”


    良久之後,掌聲才漸漸平息下去。微微搖頭,把疑問壓在心底,畢文謙繼續說話了。


    “延州的鄉親們,大家好,我是畢文謙。今天剛到延州,本來打算的是和我們公司的歌手們一起開個小會,交流探討一下這些日子下基層演出的心得感想。結果,好像某人在轉達的時候出了偏差,讓演出團以為我是想對整個演出團,以及延州的相親們說一點兒什麽。我說我一個公司經理,有什麽資格對整個演出團指手劃腳呢?不過既然已經這樣了,那我也不矯情,就以文華公司經理的身份,說一說我建議這次下基層演出的初衷好了。”


    “雖然不太確定,但既然大家給予了我那麽多掌聲,說明大家應該是認識我的。可我這還是第一次到延州——想想,最大的可能,大家是通過青歌賽知道我的吧?我呢,在青歌賽上的確取得了一點兒成績,並且,因為這個契機,我演唱的歌曲錄的磁帶在全國賣了不少,因此有了一些收入。憑著這些收入,我決定順應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開了一家合營的唱片公司,希望為我熱愛的這個行業做一點兒什麽,探索一條路子。這一次演出團裏的幾個歌手,艾靜、蘇虹、李靈玉、張靜林、田振,都是我們文華公司的簽約歌手。”


    “文華公司坐落在京城,因為那裏的物質條件比較好,文化條件、工業條件,都有一定規模。無論是音樂教育,還是歌曲錄製,磁帶生產,都有比較好的基礎條件。從一個公司的角度考慮,定位在京城,是很務實的選擇。”


    “唱片公司是流行音樂這個行業的一部分,而流行音樂是麵對全國人民的。歌曲的錄製可以當仁不讓的選擇在京城。可是,歌曲的創作呢?總不能永遠躲在大城市裏吧?我們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村、鄉鎮人口遠遠多於城市人口是現狀,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就質變的現狀。我們流行音樂的從業者,無論是寫歌的人,還是唱歌的人,都需要去了解全國普通人的真實情況,隻有這樣,才能寫出反映********生活的歌曲,才能唱出反應********情感的歌聲。”


    “如果貪圖安逸而永遠生活在大城市裏,一輩子所見所聞的都是市井生活,那樣的從業者,即使再有才華,也不過是用一輩子畫出一幅《清明上河圖》而已。一個從業者如此,不能說他不對,甚至,真能達到《清明上河圖》的水平的話,那已經是足夠青史留名的驕傲了。可是,如果一個行業都是如此,那麽這個行業就脫離了大部分群眾,也就必然一步步走向死亡。”


    “那是一個可怕的結果,我絕不能眼看它漸漸成為現實。所以,我提出了這個下基層的計劃,讓歌手們從城市裏走出去,到祖國河山的方方麵麵去走一遭,感受一下國家不同地區的真實生活。”


    “都說新中國把鬼變成了人,在古代,我們這些藝術表演者,被視為下九流的勾當,張口就是戲子無情,閉口來句婊·子無義,連還嘴的餘地都沒有。而新中國之後,我們有了人民藝術家的說法和稱號,什麽叫人民藝術家?顧名思義,可以分成三段來理解:人民,藝術,家。脫離了人民,就會不接地氣,偏離了藝術,就會流於庸俗,自然,也就不可能登堂入室,被稱為‘家’了。”


    “探索藝術的道路,誰也說不準,那不僅需要紮實的教育培養打下基礎,更需要環境的激蕩才能產生靈感,這是不可能主觀強求的。我們能夠自律的,隻能是也必然是始終站在人民之中。脫離了人民,我們這些從業者,最終隻會是一天天又從人變成鬼,重複古代的老路,淪為玩物,在達官貴人麵前搖尾乞憐。”


    “誠然,作為一個唱片公司的經理,我知道也必須知道怎樣才能夠賺更多的錢。我雖然是今天才到延州,但我晚上第一次吃的玉米磣,是這裏的鄉親們平日裏習慣的飲食,實話實說,很難吃,如果按我所去過的魚米之鄉的日常飲食來比較,說是難以下咽也不誇張。我甚至聽說,在現在的陝甘寧邊區,下館子吃一份五毛錢的炒肉片,尋常人家都是看月咬牙才能下決心的。這裏,沒有多少人買得起並且願意買6塊多錢一盤的磁帶,如果隻從賺錢的角度出發,這裏根本沒有必要來了。”


    “但是,公司還是讓歌手們來了。艾靜、蘇虹、李靈玉、張靜林,還有剛才站在我身邊的田振,為什麽要你們來到這個因為缺水而如此貧困的地方演出,為什麽要你們跟鄉親們同吃同住?你們現在,聽好了,記住了——”


    “不是要你們向什麽人掙什麽表現,也不是要你們獲得普通人的感激,更不是搞什麽形式主義。這一次,是缺水的黃土高原,下一次,說不定就是山清水秀的深山老林,下下次,說不定就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也許不再缺水了,也許會有別的困難,也許,會是傳說中‘桂林山水甲天下’那種怡人的地方。無論在哪裏,公司對你們的要求,永遠是跟當地的鄉親們同吃同住,體驗當地的實際生活。因為,你們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從業者,是中國的歌手,中國那麽大,你們該看看,看看祖國是什麽模樣。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音樂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就是各種生活點滴的積累。沒有文化內涵的音樂,不過是流於表麵的輕薄,如果功底好的話,甚至可以做成流水線式的產品。可那樣的歌曲,終究是沒有生命力的。”


    “真正優秀的流行音樂,不僅能流行一時,更能流行一世,甚至,代代相傳。我讓你們體驗生活,是希望你們能夠深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時代,提煉出一個時代的精氣神,讓你們的歌聲能夠凝結著體現一個時代的烙印,甚至,是超越時間束縛的廣博。”


    “公司和你們簽約,錄歌賣磁帶,磁帶賣得好,你們能夠賺錢,公司也賺錢,但除此之外呢?造紙術和印刷術讓李白蘇軾這樣的詩詞大家的作品流芳千古,而留聲機的發明,也給了歌手相似的機會。不說千古,隻說百年,當你我都已經成為曆史之後,百年之後的人們在提起這個時代的時候,提起這個時代的流行音樂的時候,會提起什麽?會不會提起你們?對你們的評價會是什麽?好還是不好?一筆帶過還是連篇累牘?”


    “歸根結底,我希望,你們的歌聲能夠代表一個時代,而想要做到這一點,你們首先需要真正了解這個時代。所以,我要你們到處走,而不是在一個地方盲人摸象。”


    “最後,我稍微幫你們計算一下:假設一個歌手從20歲工作到60歲退休,40年裏,每年除了錄歌、學習,以及休息,能夠用來下基層的時間,最多隻有半年。一共,也就是大約20年,取個整,算7000天好了。而中國有多大呢?將近3000個縣級單位,超過40000個鄉鎮級單位——很顯然,如果你下基層不是走馬觀花,那就不可能一個人絕對意義上走遍全國。所以,原則上,公司不會安排一個歌手兩次下基層到相同的地方。換句話說,你們得好好珍惜每一次和這裏的鄉親們交流的機會,因為你們基本上沒有第二次機會。”


    “好了,這些話本是我想和公司的歌手們私下裏說的,既然因緣巧合,也不妨和大家一起分享。鑒於剛才大家給我的掌聲如此熱烈,我也厚臉皮猜一迴,大家可能會希望我在這裏唱上一首,或者幾首。不過,對不起,今天我沒打算唱歌。或者說,我這次來這裏,既是以一個公司經理的身份,也以一個創作者的身份,唯獨,沒有以一個歌手的身份來。接下來的日子,我會跟著演出團一起走,了解邊區的風土人情,我會為這片土地寫一首歌,或者,不止一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漫步歌神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天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天佐並收藏漫步歌神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