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臨行交代
80年代的中國文藝圈,還沒有所謂歌而優則演的普遍性思維。何況,黎華也沒覺得自己作為歌手就算是優秀了。
不過,鑒於拍了一個mtv,能夠讓買唱片的日本人從年輕女人,又多出了年輕男人,黎華倒的確有興趣試試看拍了電視劇之後會有什麽效果。
這也是為什麽她會覺得自己最近沒空的原因——如果選擇了nhk台,那麽自己就不僅僅是在做一個日本式的演員的工作了。
“那麽,有什麽具體的建議嗎?”
黎華看著畢文謙,眼睛裏略有期待。
“我又不熟悉日本電視劇,即使說了,也隻是自己的想法。”畢文謙先把話裏的餘地留了出來,“不過,日本電視劇裏演員的表演風格,肯定和我們中國的有所不同,作為看中國影視作品長大的人,你肯定會在拍攝中遇到這種差異感。我不覺得你需要完全學習他們,或者說,作為這部電視劇裏你的角色的定位,保持這種差異感,本就會是一種特色。真正需要用心的是,如何讓日本觀眾接受甚至認同。”
畢文謙在這個時代沒有大量看日劇的經曆,不可能直說日劇大約有一種話劇般做作的表演風格之類的話,但黎華卻有一點兒自己的想法:“我請北外的人做過一些調查,關於那個mtv。不少買唱片的日本人覺得,這個mtv拍得像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我本以為我花了那麽多時間練擊球,會是最出彩的一段兒,可調查的結果……”說到這裏,黎華不禁無奈地搖搖頭,“他們是很喜歡,但更多的人卻異口同聲的覺得,工藤鏡香在被一群人嘲諷時的委屈模樣,最讓他們感同身受……我實在難以理解……所以,我真的有點兒擔心我把握不好大多數日本普通人的想法。”
“這指的是……校園欺淩?”畢文謙一愣。
“也許吧。反正我在學校的時候,從沒有一群人欺負我的時候;即使有過委屈,也沒想過逃跑。”
黎華淡淡的口吻,讓畢文謙簡直無言以對。
“……好吧,反正,電視劇什麽的,又不是主業,大不了,你就當成是一次社會調查的過程。即使拍出來之後評價不怎麽樣,也沒什麽。你又不是需要指望著一首歌吃一輩子的歌手。”
沒錯。畢文謙一開始根本沒有想過那麽快就和黎華談及如何運作,去發揮甚至壓榨一首歌潛在的商業價值,倒是日本人主動“教”給了黎華這些門道。
就像聞著血腥味兒的鯊魚。或者調侃一點兒,出賣絞死自己的繩索的資本家。
畢文謙甚至可以想像,假如黎華拍的電視劇失敗了,將會遭遇怎樣的冷遇。但那不是畢文謙能夠左右的,正如他並不了解電視劇該怎麽拍,更談不上深入了解日本電視劇。但他能夠在這個時代肆無忌憚地說,下一首。
如果說自己和黎華希望做的事情,是對事不對人,那麽日本社會中的這些商業運作,則是對錢不對人。
如果黎華成功了,那自然更好,如果她失敗了,卻也能夠直觀地認識一種80年代的中國人並不熟悉的……價值觀。
畢文謙坐在椅子上,左肘撐著辦公桌,拳頭撐著下巴,歪著腦袋,望著捧著玻璃杯思考的黎華。耳邊仿佛響起了她在申城時的宣言。
“我也想當歌神!”
她現在走的道路,是否和她的初衷有所偏離?偏離了多少?她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她覺得這一切是好還是不好?是正確還是錯誤?
那漂亮的臉蛋兒上看不出端倪。唯一能夠確認的,隻是她每日不輟的練習,讓她的基本功比起在申城時早已有了質的變化,從外行到專業入門的飛躍——單憑這一點,畢文謙就願意去相信,她當初的宣言,並非一句謊言。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畢文謙忍不住又說出了這句詩,當初黎華在電話裏也不知為此是真生氣還是假生氣,但她真到了京城時卻沒有提過那事情,而此刻,畢文謙卻不再是那種調侃的心緒了,“黎華,加油。”
簡單的祝福,卻讓黎華一愣,旋即展顏一笑。
“你啊!就不能換一句詩嗎?”
“難道……我也要來一句‘苟利國家生死與’嗎?”
黎華咯咯地笑:“你還小,生死與哪兒輪得上你啊!”
花枝招展的笑顏,絲毫不知道自己的話有多大的殺傷力。
畢文謙陷入了沉默,黎華卻在笑過之後,想到了別的事情。
“對了,關於那個叫田振的姑娘,有什麽消息嗎?”
“……能有什麽消息。”
事實上,田振很早就如約交了磁帶,公司也合著她的資料一起寄了過來。但黎華和畢文謙都比較忙,特別是黎華基本沒時間留在公司,自然也就不可能認真討論了。當時,畢文謙隻能給出一個折中的方案——暫時讓田振簽下一般歌手約,等有時間定奪之後,再確定是否轉成偶像歌手約。如果結果並不能讓田振滿意,那她有權無條件解約。
據說,田振不太高興,但她接受了暫時的安排。
“最近,田振的磁帶,我仔細聽過了。單就唱歌來說,我覺得很不錯。當然,這方麵由你說了算。”黎華慢慢喝了一口水,“倒是她的樣子,的確不漂亮。問題是,我們計劃中的偶像歌手,到底以貌取人的門檻在什麽地方?”
“……三十歲前的相貌,是父母的;三十歲後的相貌,是自己的。”
“你是說,居移氣,養移體?嗯……不對,”黎華猜測著畢文謙話裏話,“你是說,偶像歌手的年限?”畢文謙靜靜看著她,沒有答話,但黎華自顧自地繼續著她的思路,“河合奈寶子作為日本的偶像歌手,現在才24歲,就盤算著另謀出路,也算是日本偶像歌手的一個代表了。在日本,偶像歌手算不上一輩子的職業。如果這麽去看,田振的條件,的確不值得去當偶像歌手。那麽,我們中國的偶像歌手,可不可以當一輩子?”
聽到這裏,畢文謙終於忍不住開口了:“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
“……何況,我們和夏林簽的約,也是有年限的。”黎華大約是聽懂了畢文謙的意思,“田振現在20歲,即使和夏林一樣簽了十年的合約,到時候她也才剛好30歲。可如果不止十年,那麽,該是多少年合適?總不可能簽一輩子吧?那不現實。”
一輩子的偶像歌手?白發蒼蒼的人在舞台上一唿,台下白發蒼蒼的人萬應?那畫麵太美,畢文謙簡直無法腦補那具體會是怎樣的樣子。
“要不……這樣吧?先和田振簽五年的一般歌手約,但按照偶像歌手的標準去培養,等五年之後,如果她仍然誌向不變,就續簽十年偶像歌手約?續約時,公司將補償她五年裏兩種合約的收入差距。”
“你是說……”
“所謂偶像,是要有普通人喜歡的。如果五年裏,大多數人喜歡田振的歌,而談不上喜歡她這個人,當她明白這一點了,自然也會淡了這個念想。如果的確有很多人視她為偶像,那麽我們自然應該承認她的成績。”
聽著畢文謙的話,黎華笑了笑:“你這算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這叫實事求是。”
“好吧,依你。”黎華點了點頭,突然又笑了起來,“另外,公司目前簽了的歌手的資料,日本分公司這邊都有一個備份。那個張靜林的照片,我看過了。”
“……我去叫邊玫幫我買機票了。”
黎華看著畢文謙起身,莞爾。
“嗬嗬,還有,艾敬、蘇虹、李靈玉她們的磁帶最近在國內賣得很好,一個多月已經賣了兩千多萬盒了,據王京雲的說法,是因為銷售網比之前好了很多。這個數據,我透露給了雅馬哈音樂振興會。夏林軍訓完迴公司了,看到艾敬她們的成績,悄悄和我打了一個電話,說也想錄歌。”
終於,畢文謙不再裝作無動於衷了:“……她為什麽不直接和我說?”
黎華盯著他的眼睛,意味深長:“誰知道呢?要不,你迴去問問?”
80年代的中國文藝圈,還沒有所謂歌而優則演的普遍性思維。何況,黎華也沒覺得自己作為歌手就算是優秀了。
不過,鑒於拍了一個mtv,能夠讓買唱片的日本人從年輕女人,又多出了年輕男人,黎華倒的確有興趣試試看拍了電視劇之後會有什麽效果。
這也是為什麽她會覺得自己最近沒空的原因——如果選擇了nhk台,那麽自己就不僅僅是在做一個日本式的演員的工作了。
“那麽,有什麽具體的建議嗎?”
黎華看著畢文謙,眼睛裏略有期待。
“我又不熟悉日本電視劇,即使說了,也隻是自己的想法。”畢文謙先把話裏的餘地留了出來,“不過,日本電視劇裏演員的表演風格,肯定和我們中國的有所不同,作為看中國影視作品長大的人,你肯定會在拍攝中遇到這種差異感。我不覺得你需要完全學習他們,或者說,作為這部電視劇裏你的角色的定位,保持這種差異感,本就會是一種特色。真正需要用心的是,如何讓日本觀眾接受甚至認同。”
畢文謙在這個時代沒有大量看日劇的經曆,不可能直說日劇大約有一種話劇般做作的表演風格之類的話,但黎華卻有一點兒自己的想法:“我請北外的人做過一些調查,關於那個mtv。不少買唱片的日本人覺得,這個mtv拍得像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我本以為我花了那麽多時間練擊球,會是最出彩的一段兒,可調查的結果……”說到這裏,黎華不禁無奈地搖搖頭,“他們是很喜歡,但更多的人卻異口同聲的覺得,工藤鏡香在被一群人嘲諷時的委屈模樣,最讓他們感同身受……我實在難以理解……所以,我真的有點兒擔心我把握不好大多數日本普通人的想法。”
“這指的是……校園欺淩?”畢文謙一愣。
“也許吧。反正我在學校的時候,從沒有一群人欺負我的時候;即使有過委屈,也沒想過逃跑。”
黎華淡淡的口吻,讓畢文謙簡直無言以對。
“……好吧,反正,電視劇什麽的,又不是主業,大不了,你就當成是一次社會調查的過程。即使拍出來之後評價不怎麽樣,也沒什麽。你又不是需要指望著一首歌吃一輩子的歌手。”
沒錯。畢文謙一開始根本沒有想過那麽快就和黎華談及如何運作,去發揮甚至壓榨一首歌潛在的商業價值,倒是日本人主動“教”給了黎華這些門道。
就像聞著血腥味兒的鯊魚。或者調侃一點兒,出賣絞死自己的繩索的資本家。
畢文謙甚至可以想像,假如黎華拍的電視劇失敗了,將會遭遇怎樣的冷遇。但那不是畢文謙能夠左右的,正如他並不了解電視劇該怎麽拍,更談不上深入了解日本電視劇。但他能夠在這個時代肆無忌憚地說,下一首。
如果說自己和黎華希望做的事情,是對事不對人,那麽日本社會中的這些商業運作,則是對錢不對人。
如果黎華成功了,那自然更好,如果她失敗了,卻也能夠直觀地認識一種80年代的中國人並不熟悉的……價值觀。
畢文謙坐在椅子上,左肘撐著辦公桌,拳頭撐著下巴,歪著腦袋,望著捧著玻璃杯思考的黎華。耳邊仿佛響起了她在申城時的宣言。
“我也想當歌神!”
她現在走的道路,是否和她的初衷有所偏離?偏離了多少?她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她覺得這一切是好還是不好?是正確還是錯誤?
那漂亮的臉蛋兒上看不出端倪。唯一能夠確認的,隻是她每日不輟的練習,讓她的基本功比起在申城時早已有了質的變化,從外行到專業入門的飛躍——單憑這一點,畢文謙就願意去相信,她當初的宣言,並非一句謊言。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畢文謙忍不住又說出了這句詩,當初黎華在電話裏也不知為此是真生氣還是假生氣,但她真到了京城時卻沒有提過那事情,而此刻,畢文謙卻不再是那種調侃的心緒了,“黎華,加油。”
簡單的祝福,卻讓黎華一愣,旋即展顏一笑。
“你啊!就不能換一句詩嗎?”
“難道……我也要來一句‘苟利國家生死與’嗎?”
黎華咯咯地笑:“你還小,生死與哪兒輪得上你啊!”
花枝招展的笑顏,絲毫不知道自己的話有多大的殺傷力。
畢文謙陷入了沉默,黎華卻在笑過之後,想到了別的事情。
“對了,關於那個叫田振的姑娘,有什麽消息嗎?”
“……能有什麽消息。”
事實上,田振很早就如約交了磁帶,公司也合著她的資料一起寄了過來。但黎華和畢文謙都比較忙,特別是黎華基本沒時間留在公司,自然也就不可能認真討論了。當時,畢文謙隻能給出一個折中的方案——暫時讓田振簽下一般歌手約,等有時間定奪之後,再確定是否轉成偶像歌手約。如果結果並不能讓田振滿意,那她有權無條件解約。
據說,田振不太高興,但她接受了暫時的安排。
“最近,田振的磁帶,我仔細聽過了。單就唱歌來說,我覺得很不錯。當然,這方麵由你說了算。”黎華慢慢喝了一口水,“倒是她的樣子,的確不漂亮。問題是,我們計劃中的偶像歌手,到底以貌取人的門檻在什麽地方?”
“……三十歲前的相貌,是父母的;三十歲後的相貌,是自己的。”
“你是說,居移氣,養移體?嗯……不對,”黎華猜測著畢文謙話裏話,“你是說,偶像歌手的年限?”畢文謙靜靜看著她,沒有答話,但黎華自顧自地繼續著她的思路,“河合奈寶子作為日本的偶像歌手,現在才24歲,就盤算著另謀出路,也算是日本偶像歌手的一個代表了。在日本,偶像歌手算不上一輩子的職業。如果這麽去看,田振的條件,的確不值得去當偶像歌手。那麽,我們中國的偶像歌手,可不可以當一輩子?”
聽到這裏,畢文謙終於忍不住開口了:“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
“……何況,我們和夏林簽的約,也是有年限的。”黎華大約是聽懂了畢文謙的意思,“田振現在20歲,即使和夏林一樣簽了十年的合約,到時候她也才剛好30歲。可如果不止十年,那麽,該是多少年合適?總不可能簽一輩子吧?那不現實。”
一輩子的偶像歌手?白發蒼蒼的人在舞台上一唿,台下白發蒼蒼的人萬應?那畫麵太美,畢文謙簡直無法腦補那具體會是怎樣的樣子。
“要不……這樣吧?先和田振簽五年的一般歌手約,但按照偶像歌手的標準去培養,等五年之後,如果她仍然誌向不變,就續簽十年偶像歌手約?續約時,公司將補償她五年裏兩種合約的收入差距。”
“你是說……”
“所謂偶像,是要有普通人喜歡的。如果五年裏,大多數人喜歡田振的歌,而談不上喜歡她這個人,當她明白這一點了,自然也會淡了這個念想。如果的確有很多人視她為偶像,那麽我們自然應該承認她的成績。”
聽著畢文謙的話,黎華笑了笑:“你這算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這叫實事求是。”
“好吧,依你。”黎華點了點頭,突然又笑了起來,“另外,公司目前簽了的歌手的資料,日本分公司這邊都有一個備份。那個張靜林的照片,我看過了。”
“……我去叫邊玫幫我買機票了。”
黎華看著畢文謙起身,莞爾。
“嗬嗬,還有,艾敬、蘇虹、李靈玉她們的磁帶最近在國內賣得很好,一個多月已經賣了兩千多萬盒了,據王京雲的說法,是因為銷售網比之前好了很多。這個數據,我透露給了雅馬哈音樂振興會。夏林軍訓完迴公司了,看到艾敬她們的成績,悄悄和我打了一個電話,說也想錄歌。”
終於,畢文謙不再裝作無動於衷了:“……她為什麽不直接和我說?”
黎華盯著他的眼睛,意味深長:“誰知道呢?要不,你迴去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