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二盤磁帶
畢文謙不知道王京雲迴去之後會做什麽,但現在的自己,隻能言盡於此。
接下來的時間,畢文謙把少年演奏家們又請到了四合院,讓幾個歌手和他們一起,又一次泡進錄音室,準備正式開始製作第二盤磁帶。
《一路上有你》、《傳奇》、《困砂》、《京城的冬天》、《離人》、《濤聲依舊》,6首歌,a麵自己唱的一版,b麵女歌手們的一版,一盤磁帶綽綽有餘了。
他甚至決定,《離人》隻需要把演播室裏唱的錄音放進磁帶就可以了。
但問題是,艾靜唱《一路上有你》,唱《京城的冬天》;李靈玉唱《困砂》——剩下三首,確定由誰來唱?
錄音室裏,艾靜在裏麵錄歌。畢文謙讓李靈玉和蘇虹坐在大槐樹下的石凳子上,自己搬了一把椅子,坐到大門口蔣衛國的桌子旁,歪著下巴,不住觀察著她們倆。
“六首歌,原則上來說,一人唱兩首,看起來更公平。但剩下三首歌,李靈玉,你覺得自己適合唱哪一首?”說實話,三個人裏,單論基本功,蘇虹才是最好的,或許,這恰是畢文謙沒讓她挑歌的原因,“你自己好好想想,先迴家吧,明天給我一個答案,當然,你也可以不選,那我就讓蘇姐姐三首一起唱了。”
“……嗯。”
李靈玉走後,畢文謙走到蘇虹麵前,伸手虛按下她準備站起來的想法:“蘇姐姐,知道為什麽我讓李靈玉選歌嗎?”
“畢老師,不用專門說這些,你肯定有你的道理。”蘇虹倒不怎麽在意,微微點頭,“這些歌都挺好。”
相比同齡的夏林對自己的態度,蘇虹這個長自己幾歲的姐姐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
“蘇姐姐,你對將來有什麽打算?”
“打算?”蘇虹隨便想了幾秒,“好好唱歌,多唱給大家聽,不就很好了嗎?”
看著她理所當然的神情,畢文謙隻能默默暗歎了——雖然話說得簡單,但“曆史”裏的她,便是如此的心境。
“既然你這麽想,那我就照這個思路規劃你的道路好了。”讓歌手違背本心做事,難免事倍功半,何況,蘇虹的想法又沒有錯……畢文謙在李靈玉剛才的位置坐下,偏頭看著她,“你還在培訓中心學習,目前繼續以學習為主,有歌適合給你唱,就讓你唱,沒有的話,暫時就算了。等你完成學業之後,我會和不少歌舞團文工團單位一樣,安排到各地基層的演出。每一年裏,至少半年時間下基層。不過,唱片公司首先是一個公司,會考慮盈利的問題;並且,你是青歌賽分唱法之後,第一個通俗專業組的冠軍,無論你本人在不在乎掙錢,但如果你簽了唱片公司之後,結果收入卻比較……清貧,這不僅會讓後來的歌手對這個行業產生懷疑,也會讓人覺得我們公司水平太次。所以,每年你至少得花三個月的時間出來,出一張唱片。或許將來要讓你唱的歌,不見得都是你喜歡唱的,但也請你要認真唱好。至於剩下三個月,由你自決。我本人是希望你能靜下心來,審視生活,思考音樂;但如果覺得累了,當成三個月的假期也可以。”
在這個年代的中國,三個月的假,基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蘇虹顯然有些吃驚:“休息三個月?”
“你簽的一般歌手約,我不會像對待夏林那樣要求你。”畢文謙微微點頭,“一般來說,歌手如果堅持科學的訓練方法,也不常用磨損聲帶的唱法,那麽巔峰水平維持到50歲一點兒也不奇怪,甚至到70歲都沒有明顯退步也不是不可能。你也才20歲出頭,至少還有30年歲月,每年三個月,30年累積下來就是7年半,足夠影響一個歌手一生的成就水平了!休息還是學習,這是屬於你自己的選擇。”
蘇虹想了許久。
“……我明白了。”
……又一個喜怒哀樂不在臉上的人啊!不像黎華,更不像夏林那樣,但至少她朝著自己笑。
讓蘇虹先自己找地方練習之後,畢文謙難得地走到後院,看著那片陸衍擺弄過的泥土,卻還瞧不出什麽端倪。那些種下去的東西,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破土萌芽,需要多久,才能枝繁葉茂。
當天,畢文謙讓陸衍通知王京雲晚上一起吃飯。
結果,王京雲下午就到了四合院:“什麽事情?晚上我有事情。”
“這是前段時間錄的單曲磁帶,《燭光裏的媽媽》。一麵是我唱的,一麵是彭姐姐唱的。”見王京雲西裝革履,連娃娃臉上都生出一副棱角氣來,畢文謙雖然好奇,卻也沒有多問,隻把母帶交給了他,“繼續和中唱合作吧!這個月之內正式發行出來,具體哪一天,由你決定。這一次是賣單曲,銷量不見得能和上一盤磁帶媲美。先生產兩百萬盤好了,依然準備二十萬盤包裝精良一些,周邊內容做好一點兒,當成紀念品賣貴一點兒。你在宣傳的時候,說這歌是我和母親一起參加青歌賽決賽時的想法——話是實話,但說得漂亮一些,對銷售總會有幫助。另外,找申城美術電影製片廠,給這首歌拍一個動畫mtv……”
“等等,動畫mtv?不就是動畫片兒嗎?”王京雲抬手打斷了他的話。
畢文謙點頭:“沒錯。”
王京雲更加不解了:“那不是給小孩子看的嗎?還不如繼續找八一廠。”
畢文謙把嗬嗬藏在了心裏:“如果所有人,包括從業人員都持這樣的想法,中國的動畫片就離死不遠了。”
“……不至於吧?”王京雲依然將信將疑,但他也沒有深究,似乎晚上真有什麽重要的事情,“我知道了。還有什麽事?”
“告訴申城美術電影製片廠,mtv的內容,由他們根據歌曲內容自行發揮創作,時間長度至少我們發行的磁帶版本一樣長。如果他們對影片的結構有更充實的安排,我們也同意。至於,製作費用,我們原則上把mtv作為編曲的一部分,他們可以獲得銷售利潤的2.5%的分成,當然,我們也可以一次性支付十萬塊——選擇哪一種方式,也由他們自己決定。”
“十萬?”王京雲真有點兒“驚暈”了,“一首歌,也就三、四分鍾吧?”
“你沒聽錯,我也沒亂說。你可以附加一句,一分錢一分貨,我們今後是否會繼續主動找他們合作,取決於這一次他們拿出的mtv的水平。”畢文謙沒有去解釋什麽高端大氣上檔次,他甚至都不清楚自己上輩子如雷貫耳過的申城美術電影製片廠在這個時代是否真有那傳說級的水平,但隻要別是10年代那種要死不活的狀態,就值得一試——即使動畫片在中國沒有全民性的待見,但自己大可以把動畫片音樂賣到日本去!“最後……我記得黎華說過,第一盤磁帶,咱們人生地不熟,其實是讓了不少利給生產、銷售等等環節了的。這一次是單曲磁帶,銷售價格肯定會低一些,但一盤磁帶的利潤,我們拿到的,至少要保持在2塊錢不變。”
“嗯,這倒是件值得琢磨的事情。”王京雲想了想,終於認真地點了點頭,“還有嗎?”
“還有……磁帶的包裝附錄上,要寫明作詞人,作曲人,演唱人,編曲人,以及演奏樂器和演奏人。這一點,以後是公司的慣例。我們要在潛移默化中,讓群眾明白,對於流行音樂來說,詞曲唱編,彼此之間是平等的。”
“音樂上的事情,我肯定照辦。還有嗎?”
見畢文謙沒有別的意見了,王京雲稍微點了一下頭,便轉身徑直出了四合院。
看著他的背影,畢文謙忍不住吐槽了一句:“還真是……軍人作風。”
第二天,李靈玉確定選擇了唱《傳奇》。定弦之後,整個四合院進入了忙碌的喧囂節奏——錄音室裏始終有一遍遍錄歌的人,錄音室外也始終有唱歌排練的人——好吧,入夜了,倒不敢在外麵排練打擾鄰居。
雖然說調侃過等著艾靜談一個星期戀愛,但艾靜還是日複一日地練習和揣摩,甚至纏著已經結婚的李靈玉問了不少,終歸還是沒有朝畢文謙開口。
最讓畢文謙擔心的艾靜沒有出問題,不代表沒有問題——他之所以決定把一首歌分成ab兩麵,分別推出男版和女版,並不是為了突出自己唱功好,而是延續著自己推出《每周一新歌》這個節目的初衷之一:潛移默化地讓人們明白,編曲的重要性。
相同的詞曲,通過不同的演唱方式以及不同的編曲風格,完全可以唱出兩種完全迥異卻又各自成立的結果來。
這就意味著,雖然隻是六首歌,卻有十二個編曲;雖然都是從自己的記憶中“拿”出來,但從樂譜變成演奏是一迴事兒,不同樂器之間的磨合、和演唱之間的配合,卻是另一迴事兒——在音軌數量完全沒有壓力的將來,很多歌手製作唱片時,都沒有考慮過同步錄音,而是選擇分軌錄音。
分軌錄音是錄音技術的進步,無論是難度還是費用,都大為輕鬆。但從對流行音樂從業者的藝術水平的磨礪來說,同步錄音則是碾壓分軌錄音。
以公司經理的權力,畢文謙要求每一首歌都同步錄音。一言以決之下,********的日子開始了!
“張姍、曾昭斌,《濤聲依舊》的間奏是以你們的古箏和笛子為關鍵,要奏出琴瑟相和……不,是箏笛相訴的感覺來!”
“楊長勇,《京城的冬天》裏,你的吉他是貫穿始終的,要點染出幹澀孤獨的氣質來!”
“蘇虹,唱歌要基於自己的對詞曲的理解,唱出自己的想法,別考慮我的唱法!”
“李靈玉,《傳奇》你要唱得這麽甜,不是不可以,但這就側重於塑造少女情懷了,不要過於求穩穩得讓人覺得做作!”
一開始指正問題時,畢文謙還好言好語,隨著泡在錄音室裏的時間持續,說話的口氣不知不覺就起了若有若無的火氣。一天天過去,進了四合院,在錄音室裏待過的人,沒有沒被畢文謙數落過的,隻有多和少的區別。好吧,除了送飯進來的陸衍和蔣衛國。
到後來,畢文謙隻要把目光停留在艾靜身上超過5秒,她就條件反射般地開始手足無措了……
陸衍偷偷告訴萬鵬,說有人偷偷拜托她,想辦法勸勸畢文謙的脾氣。萬鵬想了想,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獨自給黎華撥了電話,說了這個情況。
“嚴厲?嚴厲好啊!公司給的待遇擺在那裏,不嚴厲怎麽體現按勞分配?”
黎華說得理直氣壯。
“我知道,我也這麽想。”萬鵬沉默了一會兒,“可陸衍說,艾靜已經偷偷哭了幾迴了。她畢竟還是個孩子。”
“那,是誰拜托陸衍的?艾靜?”
“陸衍沒說,但看她口氣,應該不是艾靜。”
“……行了。叫陸衍說下去,寶劍鋒從磨礪出,再嚴厲也得好好錄。等文謙來日本了,我會找機會和他說說。”
幾乎住在了錄音室的畢文謙不知道萬鵬和黎華的對話,他隻日複一日地解決著一個又一個歌曲裏細節或者全局的問題。當屬於他自己的a麵終於製作完了,時間也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眼看就是九月一號開學了。
“也不知道夏林在部隊裏過得怎麽樣……”
將剩下的錄製工作交給了來自中唱的錄音師,畢文謙寫了一張明信片,幾句勉勵的話,讓陸衍寄給夏林。
然後,他給黎華打去電話。有點兒絮叨地,說這一個月裏的事情,當作笑話般地講給黎華聽,說自己養起了棚蟲。
黎華傾聽著,好像是第一次聽到,還笑嗬嗬地說畢文謙自己也是棚蟲其中之一。然後,說起自己的歌在日本賣得越來越好。
“哦?終於沒有抱怨‘兩天才10多萬’了?”
黎華打著哈哈:“我已經知道了,去年整個日本的單曲銷量,最多的也沒過百萬。我們的歌,一直是o榜上的第一名,雖然不像第一個禮拜那麽多,但到目前為止,已經出貨一百二十多萬張了。”
然而,畢文謙聽著黎華的聲音裏並不都是喜悅。
“怎麽?是不是有什麽問題?”
“問題……應該算不上問題。”黎華似乎斟酌了一下,“我讓哥倫比亞公司做了點兒調查,結果……絕大多數買我們唱片的人,都是女的,而且以十幾歲到五十歲的居多。我不明白,為什麽會這樣?要說歌曲本身吧,這歌是麵對所有人的,除了兒童;要說我的長相吧,那買唱片的也應該是男人吧?”
聽著黎華百思不得其解的口吻,畢文謙沒辦法和她科普什麽叫春哥現象,何況,黎華並沒有丁點兒男性化的痕跡。
“……我之前不是和你分析過嗎?日本是一個封建殘餘千絲萬縷的男權社會,絕大多數女人結婚之後就不會再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但同時它又是一個基礎教育普及了的發達國家。這就意味著,很多日本女性,接受了相對不錯的教育,卻不能在社會中發揮可以發揮的作用,無法經濟獨立,甚至連人格獨立都沒有——這顯然會產生矛盾,會形成壓抑,一個壓抑中的社會問題。那些日本女人雖然不會揚旗呐喊反對主流價值觀,卻會心存幻想,哪怕連她自己都覺得隻是幻想,而非理想。”
“而你,黎華,你出現了。你來自日本社會之外,以一個女人的身份,以粗暴有力的方式,在媒體自覺不自覺的大規模報道發酵中,讓日本女人知道你這樣的人存在。她們或多或少,會將自己的幻想代入到你的身上,認為你正實現著她們的夢想。再加上這首歌本來就有一定的激勵性質,日本女人會買,完全說得通了。”
畢文謙不知道自己的分析是真知灼見,還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文謙……你確定真的是這樣?”
黎華心裏還是不太實在。
“我不確定,但除此之外,還有什麽合理的解釋呢?”
“好吧……”黎華沉默了一會兒,忽然醒悟過來,在電話裏叫到,“你說誰粗暴來著?我那是正當防衛!”
“哈哈!”
畢文謙大笑,笑了好一會兒,才緩下來。
“在京城的事情,適合我做的,已經做得差不多了。過兩天,我也飛日本一趟吧,你也想想,誰適合當日本分公司的經理,必須得會日語,可能要從你大學同學裏找了。”
“你來?”黎華不解,“和哥倫比亞他們約定的一年百萬銷量,我們一個月不到就完成了,他們都在開慶功酒會了!還邀請了我,不過我沒去。我估摸著公司正式成立之後,就先迴國一陣,安排分公司的日常運行——這個你倒和我想到一塊兒了。但是,你現在過來幹什麽?就算你又寫了新歌,也用不著立即過來錄唱片吧?”
“……我說我好久沒見你,想你了,行不?”
“鬼才信!”黎華笑罵道,“你個棚蟲,能想我到什麽份兒上?說,到底為了什麽?”
真正的原因,是這一個月裏,畢文謙對於身邊的人對於編曲這個概念,空白得讓他發指。而在今年,日本赤井電機株式會社,也就是雅佳,會推出他們發明的雅佳s900采樣器——一個劃時代的發明,對於編曲的意義,就像是留聲機對於演唱一樣。
這樣的發明,應該盡早在中國流行音樂界普及。
問題是……畢文謙已經記不清那是今年什麽時候的事情了。怎麽大規模弄進國內來,他也暫時沒有具體的辦法。所以,他想去看看。
以及……看看黎華,看看她說的銷量和受女人追捧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說我想看看80年代的日本是啥樣子,你信嗎?”
畢文謙不知道王京雲迴去之後會做什麽,但現在的自己,隻能言盡於此。
接下來的時間,畢文謙把少年演奏家們又請到了四合院,讓幾個歌手和他們一起,又一次泡進錄音室,準備正式開始製作第二盤磁帶。
《一路上有你》、《傳奇》、《困砂》、《京城的冬天》、《離人》、《濤聲依舊》,6首歌,a麵自己唱的一版,b麵女歌手們的一版,一盤磁帶綽綽有餘了。
他甚至決定,《離人》隻需要把演播室裏唱的錄音放進磁帶就可以了。
但問題是,艾靜唱《一路上有你》,唱《京城的冬天》;李靈玉唱《困砂》——剩下三首,確定由誰來唱?
錄音室裏,艾靜在裏麵錄歌。畢文謙讓李靈玉和蘇虹坐在大槐樹下的石凳子上,自己搬了一把椅子,坐到大門口蔣衛國的桌子旁,歪著下巴,不住觀察著她們倆。
“六首歌,原則上來說,一人唱兩首,看起來更公平。但剩下三首歌,李靈玉,你覺得自己適合唱哪一首?”說實話,三個人裏,單論基本功,蘇虹才是最好的,或許,這恰是畢文謙沒讓她挑歌的原因,“你自己好好想想,先迴家吧,明天給我一個答案,當然,你也可以不選,那我就讓蘇姐姐三首一起唱了。”
“……嗯。”
李靈玉走後,畢文謙走到蘇虹麵前,伸手虛按下她準備站起來的想法:“蘇姐姐,知道為什麽我讓李靈玉選歌嗎?”
“畢老師,不用專門說這些,你肯定有你的道理。”蘇虹倒不怎麽在意,微微點頭,“這些歌都挺好。”
相比同齡的夏林對自己的態度,蘇虹這個長自己幾歲的姐姐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
“蘇姐姐,你對將來有什麽打算?”
“打算?”蘇虹隨便想了幾秒,“好好唱歌,多唱給大家聽,不就很好了嗎?”
看著她理所當然的神情,畢文謙隻能默默暗歎了——雖然話說得簡單,但“曆史”裏的她,便是如此的心境。
“既然你這麽想,那我就照這個思路規劃你的道路好了。”讓歌手違背本心做事,難免事倍功半,何況,蘇虹的想法又沒有錯……畢文謙在李靈玉剛才的位置坐下,偏頭看著她,“你還在培訓中心學習,目前繼續以學習為主,有歌適合給你唱,就讓你唱,沒有的話,暫時就算了。等你完成學業之後,我會和不少歌舞團文工團單位一樣,安排到各地基層的演出。每一年裏,至少半年時間下基層。不過,唱片公司首先是一個公司,會考慮盈利的問題;並且,你是青歌賽分唱法之後,第一個通俗專業組的冠軍,無論你本人在不在乎掙錢,但如果你簽了唱片公司之後,結果收入卻比較……清貧,這不僅會讓後來的歌手對這個行業產生懷疑,也會讓人覺得我們公司水平太次。所以,每年你至少得花三個月的時間出來,出一張唱片。或許將來要讓你唱的歌,不見得都是你喜歡唱的,但也請你要認真唱好。至於剩下三個月,由你自決。我本人是希望你能靜下心來,審視生活,思考音樂;但如果覺得累了,當成三個月的假期也可以。”
在這個年代的中國,三個月的假,基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蘇虹顯然有些吃驚:“休息三個月?”
“你簽的一般歌手約,我不會像對待夏林那樣要求你。”畢文謙微微點頭,“一般來說,歌手如果堅持科學的訓練方法,也不常用磨損聲帶的唱法,那麽巔峰水平維持到50歲一點兒也不奇怪,甚至到70歲都沒有明顯退步也不是不可能。你也才20歲出頭,至少還有30年歲月,每年三個月,30年累積下來就是7年半,足夠影響一個歌手一生的成就水平了!休息還是學習,這是屬於你自己的選擇。”
蘇虹想了許久。
“……我明白了。”
……又一個喜怒哀樂不在臉上的人啊!不像黎華,更不像夏林那樣,但至少她朝著自己笑。
讓蘇虹先自己找地方練習之後,畢文謙難得地走到後院,看著那片陸衍擺弄過的泥土,卻還瞧不出什麽端倪。那些種下去的東西,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破土萌芽,需要多久,才能枝繁葉茂。
當天,畢文謙讓陸衍通知王京雲晚上一起吃飯。
結果,王京雲下午就到了四合院:“什麽事情?晚上我有事情。”
“這是前段時間錄的單曲磁帶,《燭光裏的媽媽》。一麵是我唱的,一麵是彭姐姐唱的。”見王京雲西裝革履,連娃娃臉上都生出一副棱角氣來,畢文謙雖然好奇,卻也沒有多問,隻把母帶交給了他,“繼續和中唱合作吧!這個月之內正式發行出來,具體哪一天,由你決定。這一次是賣單曲,銷量不見得能和上一盤磁帶媲美。先生產兩百萬盤好了,依然準備二十萬盤包裝精良一些,周邊內容做好一點兒,當成紀念品賣貴一點兒。你在宣傳的時候,說這歌是我和母親一起參加青歌賽決賽時的想法——話是實話,但說得漂亮一些,對銷售總會有幫助。另外,找申城美術電影製片廠,給這首歌拍一個動畫mtv……”
“等等,動畫mtv?不就是動畫片兒嗎?”王京雲抬手打斷了他的話。
畢文謙點頭:“沒錯。”
王京雲更加不解了:“那不是給小孩子看的嗎?還不如繼續找八一廠。”
畢文謙把嗬嗬藏在了心裏:“如果所有人,包括從業人員都持這樣的想法,中國的動畫片就離死不遠了。”
“……不至於吧?”王京雲依然將信將疑,但他也沒有深究,似乎晚上真有什麽重要的事情,“我知道了。還有什麽事?”
“告訴申城美術電影製片廠,mtv的內容,由他們根據歌曲內容自行發揮創作,時間長度至少我們發行的磁帶版本一樣長。如果他們對影片的結構有更充實的安排,我們也同意。至於,製作費用,我們原則上把mtv作為編曲的一部分,他們可以獲得銷售利潤的2.5%的分成,當然,我們也可以一次性支付十萬塊——選擇哪一種方式,也由他們自己決定。”
“十萬?”王京雲真有點兒“驚暈”了,“一首歌,也就三、四分鍾吧?”
“你沒聽錯,我也沒亂說。你可以附加一句,一分錢一分貨,我們今後是否會繼續主動找他們合作,取決於這一次他們拿出的mtv的水平。”畢文謙沒有去解釋什麽高端大氣上檔次,他甚至都不清楚自己上輩子如雷貫耳過的申城美術電影製片廠在這個時代是否真有那傳說級的水平,但隻要別是10年代那種要死不活的狀態,就值得一試——即使動畫片在中國沒有全民性的待見,但自己大可以把動畫片音樂賣到日本去!“最後……我記得黎華說過,第一盤磁帶,咱們人生地不熟,其實是讓了不少利給生產、銷售等等環節了的。這一次是單曲磁帶,銷售價格肯定會低一些,但一盤磁帶的利潤,我們拿到的,至少要保持在2塊錢不變。”
“嗯,這倒是件值得琢磨的事情。”王京雲想了想,終於認真地點了點頭,“還有嗎?”
“還有……磁帶的包裝附錄上,要寫明作詞人,作曲人,演唱人,編曲人,以及演奏樂器和演奏人。這一點,以後是公司的慣例。我們要在潛移默化中,讓群眾明白,對於流行音樂來說,詞曲唱編,彼此之間是平等的。”
“音樂上的事情,我肯定照辦。還有嗎?”
見畢文謙沒有別的意見了,王京雲稍微點了一下頭,便轉身徑直出了四合院。
看著他的背影,畢文謙忍不住吐槽了一句:“還真是……軍人作風。”
第二天,李靈玉確定選擇了唱《傳奇》。定弦之後,整個四合院進入了忙碌的喧囂節奏——錄音室裏始終有一遍遍錄歌的人,錄音室外也始終有唱歌排練的人——好吧,入夜了,倒不敢在外麵排練打擾鄰居。
雖然說調侃過等著艾靜談一個星期戀愛,但艾靜還是日複一日地練習和揣摩,甚至纏著已經結婚的李靈玉問了不少,終歸還是沒有朝畢文謙開口。
最讓畢文謙擔心的艾靜沒有出問題,不代表沒有問題——他之所以決定把一首歌分成ab兩麵,分別推出男版和女版,並不是為了突出自己唱功好,而是延續著自己推出《每周一新歌》這個節目的初衷之一:潛移默化地讓人們明白,編曲的重要性。
相同的詞曲,通過不同的演唱方式以及不同的編曲風格,完全可以唱出兩種完全迥異卻又各自成立的結果來。
這就意味著,雖然隻是六首歌,卻有十二個編曲;雖然都是從自己的記憶中“拿”出來,但從樂譜變成演奏是一迴事兒,不同樂器之間的磨合、和演唱之間的配合,卻是另一迴事兒——在音軌數量完全沒有壓力的將來,很多歌手製作唱片時,都沒有考慮過同步錄音,而是選擇分軌錄音。
分軌錄音是錄音技術的進步,無論是難度還是費用,都大為輕鬆。但從對流行音樂從業者的藝術水平的磨礪來說,同步錄音則是碾壓分軌錄音。
以公司經理的權力,畢文謙要求每一首歌都同步錄音。一言以決之下,********的日子開始了!
“張姍、曾昭斌,《濤聲依舊》的間奏是以你們的古箏和笛子為關鍵,要奏出琴瑟相和……不,是箏笛相訴的感覺來!”
“楊長勇,《京城的冬天》裏,你的吉他是貫穿始終的,要點染出幹澀孤獨的氣質來!”
“蘇虹,唱歌要基於自己的對詞曲的理解,唱出自己的想法,別考慮我的唱法!”
“李靈玉,《傳奇》你要唱得這麽甜,不是不可以,但這就側重於塑造少女情懷了,不要過於求穩穩得讓人覺得做作!”
一開始指正問題時,畢文謙還好言好語,隨著泡在錄音室裏的時間持續,說話的口氣不知不覺就起了若有若無的火氣。一天天過去,進了四合院,在錄音室裏待過的人,沒有沒被畢文謙數落過的,隻有多和少的區別。好吧,除了送飯進來的陸衍和蔣衛國。
到後來,畢文謙隻要把目光停留在艾靜身上超過5秒,她就條件反射般地開始手足無措了……
陸衍偷偷告訴萬鵬,說有人偷偷拜托她,想辦法勸勸畢文謙的脾氣。萬鵬想了想,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獨自給黎華撥了電話,說了這個情況。
“嚴厲?嚴厲好啊!公司給的待遇擺在那裏,不嚴厲怎麽體現按勞分配?”
黎華說得理直氣壯。
“我知道,我也這麽想。”萬鵬沉默了一會兒,“可陸衍說,艾靜已經偷偷哭了幾迴了。她畢竟還是個孩子。”
“那,是誰拜托陸衍的?艾靜?”
“陸衍沒說,但看她口氣,應該不是艾靜。”
“……行了。叫陸衍說下去,寶劍鋒從磨礪出,再嚴厲也得好好錄。等文謙來日本了,我會找機會和他說說。”
幾乎住在了錄音室的畢文謙不知道萬鵬和黎華的對話,他隻日複一日地解決著一個又一個歌曲裏細節或者全局的問題。當屬於他自己的a麵終於製作完了,時間也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眼看就是九月一號開學了。
“也不知道夏林在部隊裏過得怎麽樣……”
將剩下的錄製工作交給了來自中唱的錄音師,畢文謙寫了一張明信片,幾句勉勵的話,讓陸衍寄給夏林。
然後,他給黎華打去電話。有點兒絮叨地,說這一個月裏的事情,當作笑話般地講給黎華聽,說自己養起了棚蟲。
黎華傾聽著,好像是第一次聽到,還笑嗬嗬地說畢文謙自己也是棚蟲其中之一。然後,說起自己的歌在日本賣得越來越好。
“哦?終於沒有抱怨‘兩天才10多萬’了?”
黎華打著哈哈:“我已經知道了,去年整個日本的單曲銷量,最多的也沒過百萬。我們的歌,一直是o榜上的第一名,雖然不像第一個禮拜那麽多,但到目前為止,已經出貨一百二十多萬張了。”
然而,畢文謙聽著黎華的聲音裏並不都是喜悅。
“怎麽?是不是有什麽問題?”
“問題……應該算不上問題。”黎華似乎斟酌了一下,“我讓哥倫比亞公司做了點兒調查,結果……絕大多數買我們唱片的人,都是女的,而且以十幾歲到五十歲的居多。我不明白,為什麽會這樣?要說歌曲本身吧,這歌是麵對所有人的,除了兒童;要說我的長相吧,那買唱片的也應該是男人吧?”
聽著黎華百思不得其解的口吻,畢文謙沒辦法和她科普什麽叫春哥現象,何況,黎華並沒有丁點兒男性化的痕跡。
“……我之前不是和你分析過嗎?日本是一個封建殘餘千絲萬縷的男權社會,絕大多數女人結婚之後就不會再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但同時它又是一個基礎教育普及了的發達國家。這就意味著,很多日本女性,接受了相對不錯的教育,卻不能在社會中發揮可以發揮的作用,無法經濟獨立,甚至連人格獨立都沒有——這顯然會產生矛盾,會形成壓抑,一個壓抑中的社會問題。那些日本女人雖然不會揚旗呐喊反對主流價值觀,卻會心存幻想,哪怕連她自己都覺得隻是幻想,而非理想。”
“而你,黎華,你出現了。你來自日本社會之外,以一個女人的身份,以粗暴有力的方式,在媒體自覺不自覺的大規模報道發酵中,讓日本女人知道你這樣的人存在。她們或多或少,會將自己的幻想代入到你的身上,認為你正實現著她們的夢想。再加上這首歌本來就有一定的激勵性質,日本女人會買,完全說得通了。”
畢文謙不知道自己的分析是真知灼見,還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文謙……你確定真的是這樣?”
黎華心裏還是不太實在。
“我不確定,但除此之外,還有什麽合理的解釋呢?”
“好吧……”黎華沉默了一會兒,忽然醒悟過來,在電話裏叫到,“你說誰粗暴來著?我那是正當防衛!”
“哈哈!”
畢文謙大笑,笑了好一會兒,才緩下來。
“在京城的事情,適合我做的,已經做得差不多了。過兩天,我也飛日本一趟吧,你也想想,誰適合當日本分公司的經理,必須得會日語,可能要從你大學同學裏找了。”
“你來?”黎華不解,“和哥倫比亞他們約定的一年百萬銷量,我們一個月不到就完成了,他們都在開慶功酒會了!還邀請了我,不過我沒去。我估摸著公司正式成立之後,就先迴國一陣,安排分公司的日常運行——這個你倒和我想到一塊兒了。但是,你現在過來幹什麽?就算你又寫了新歌,也用不著立即過來錄唱片吧?”
“……我說我好久沒見你,想你了,行不?”
“鬼才信!”黎華笑罵道,“你個棚蟲,能想我到什麽份兒上?說,到底為了什麽?”
真正的原因,是這一個月裏,畢文謙對於身邊的人對於編曲這個概念,空白得讓他發指。而在今年,日本赤井電機株式會社,也就是雅佳,會推出他們發明的雅佳s900采樣器——一個劃時代的發明,對於編曲的意義,就像是留聲機對於演唱一樣。
這樣的發明,應該盡早在中國流行音樂界普及。
問題是……畢文謙已經記不清那是今年什麽時候的事情了。怎麽大規模弄進國內來,他也暫時沒有具體的辦法。所以,他想去看看。
以及……看看黎華,看看她說的銷量和受女人追捧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說我想看看80年代的日本是啥樣子,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