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尋找貝司手


    夜裏,畢文謙靜靜躺在床上,日文歌在腦海裏走馬觀花。從“曆史”上過兩年將會出道爆紅的美女麵癱二人組,到十幾年後的在中國傳說中的平成三歌姬,甚至是某些男性偶像歌手的作品。


    聯想著黎華唱《荷塘月色》時的嗓音,會和哪一首日文歌接近?或者說,可以唱出不同於原版卻又成立,甚至更成功的效果?


    這不僅需要想像力,也需要腳踏實地。此時的黎華真有幾分偶像歌手的樣子——長得漂亮,唱功卻不算突出。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但真的能一炮而紅的卻不是多數。而那些成功的案例,具體分析起來,總會存在具體的邏輯,哪怕很可能和歌手的唱功關係不大,甚至音樂水平都不是關鍵點。


    比如……90年代末期在灣灣出道的小軒軒,那細細聽來讓人蛋疼的唱功,在相對新潮的編曲風格的帶領下,也是能帶起一陣旋風,被喜歡嘴炮的灣灣媒體喊成小天後的。


    而在86年,日本流行音樂的時代背景……


    忽然,畢文謙一下子從床上坐了起來!


    是了,正如自己知道而現在的日本人不可能知道的——日本的偶像歌手即將進入空窗期了!之前想到這一點時,隻是這麽一個結論,而如果多問一個為什麽,就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東西了。


    自己一直認為河合奈寶子是日本如日中天的偶像歌手,但真實曆史上,86年也就是她最後的餘暉了,當她從87年開始試圖從偶像歌手轉型成為創作歌手時,人們並不買賬,唱片公司也就很務實地漸漸將她冷處理了。


    然而,即使有說法認為河合奈寶子是日本80年代最後一個偶像歌手,她自己的選擇也隻是自己的選擇,以區區一個歌手的身份,不可能影響到整個行業。


    真正釀成這個時代性結局的,其實是秋園康的小貓俱樂部——在86年真正如日中天的小貓俱樂部,引發了社會現象的小貓俱樂部!


    一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偶像製造模式,自己上輩子寫論文時作為典型的反麵教材的案例。雖然,人家作為始作俑者,至少收獲了一個老婆。


    想起了那個“將來”被喚做肥秋的男人,以及他一生兩次幹翻日本流行音樂偶像界的“偉業”,畢文謙不由輕聲笑了出來,睡意暫時是找不著了。


    穿上衣服,踩著拖鞋,再披上一層被單兒,提著手電筒和紙筆,走到外麵的大槐樹下,跳坐在了石棋盤上……嗯,屁股有些冷。拉著被單兒的一角墊上,然後把自己裹成半個粽子。


    小暑剛過,院子裏吹著習習的風。畢文謙晃蕩著雙腿,望著月亮。


    雖然幾十年後,《月半小夜曲》是河合奈寶子獲得的評價最高的歌,在她的歌唱生涯中一枝獨秀,但當初的銷量,反而不如82、83年間她唱的那些口水歌。雖然這輩子因為自己的存在,因為在中國青歌賽這個“外國比賽”裏得獎而引起了不一樣的效果,但日本大的社會背景並沒有質的不同。


    因為85年的廣場協議的作用,日本股市會從1986年12月開始不同尋常地“景氣”起來,直到1989年12月底泡沫開始破碎,這個時間段裏,絕大多數日本人在經濟領域都失去了理智,整個社會的心態虛浮而奢華——作為穿越者,把這樣的結論以推論的名義告訴黎華和萬鵬很簡單,動動嘴皮子就行了,但要在這個背景中思考流行音樂行業,並為不想當包裝偶像的黎華選擇一首歌出道,卻不簡單——自己可是對黎華放了話的,讓她在日本翹著二郎腿把錢掙了。


    既然決定讓黎華在日本出道唱歌,自己就沒有打算讓她隻是曇花一現地撈一票就跑。可日本社會這段瘋狂的時間不長不短,如果太過迎合此時日本人的口味,那這作品很可能在將來被日本人遺忘——也許像肥秋那樣的人毫不在乎,但畢文謙卻不會接受這樣的結果。


    穿越者也是有傲氣的!


    這麽想來,像美女麵癱二人組的那些歌就不在考慮之內了,因為離這個時間段太近;平成三歌姬的作品也不在考慮之內,因為離得太遠。


    再一次在腦海裏過濾著日文歌,畢文謙心裏漸漸明朗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畢文謙突然從石棋盤上跳下來,坐到石凳子上,打開手電筒,在紙上歪歪斜斜地寫下幾字日文。


    負けないで。


    是了,就是它了!別的不說,黎華可比蒲池幸子漂亮多了!


    大功告成般地放聲大笑,但隻笑了一半,畢文謙就突然止了聲,整個人僵直了身子,仿佛被人當頭喝棒。


    很快,兩邊廂房裏跑出人來——一邊是披著一件軍衣的蔣衛國,一邊是一身睡衣的邊玫。


    “畢經理?怎麽了?”掃視一圈院子,確認沒有危險,邊玫搶在蔣衛國前麵問道。


    “沒,沒什麽。隻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畢文謙朝他們點頭笑笑,又看向邊玫背後正開窗探出腦袋來的夏林,“睡覺,睡覺,沒事兒!”


    話是如此說,邊玫卻看清了畢文謙臉上的表情。


    “什麽事情?半夜都睡不著?很嚴重嗎?”


    “要說嚴重,倒不嚴重,就是比較急,心裏不太踏實。”畢文謙沉吟了一下,“這樣,邊玫,天亮了你去找萬鵬,讓他以最快速度,在京城各個音樂學院和單位,尋找貝司手!”


    邊玫一愣:“貝司手?什麽東西?”


    “貝司是一種樂器,貝司手就是彈這個的。”


    畢文謙耐心解釋著。畢竟,現在的中國,專業彈貝司的人就沒多少,隔行如隔山的邊玫不知道,再正常不過了。


    可是現在,這個必須有。


    第二天,畢文謙難得地睡了一個懶覺。10點過了才起床洗涮練聲。


    “文謙,終於起來了?”聽見動靜,艾靜從廂房裏出來,等畢文謙練完聲了,才走過來,把一個紙口袋遞給他,“夏林早上買的焦圈兒,給你留的兩個,她說你喜歡吃這個。她一早就去培訓中心了,托我等你起床了給你,隻是有些涼了。還有,李靈玉老師今天過來了,她正在錄音室裏練歌……昨天你睡得少,怕打擾你休息,要不,我現在就去叫她?”


    拿著紙口袋,還真是已經涼透了。畢文謙看著艾靜,堪堪一米六的個頭,在東北姑娘裏算是嬌小的了,一雙水靈的眼睛透著青澀,安靜的大臉龐卻又像是一個鄰家姐姐。


    “靜靜,這些事情應該是陸衍做的吧?”


    “陸姐姐早上來了沒幾分鍾,萬大哥就來了電話。陸姐姐接了,就出去了。”


    “……好吧,我知道了。我去黎華的辦公室寫歌了。如果不是萬鵬或者王京雲迴來了,或者黎華打電話來了,就不要打擾我。到中午了,記得叫李靈玉出來一起吃飯……我嘛,你幫我送個盒飯進來就行了。”


    吩咐完,畢文謙把焦圈兒放在嘴邊,咬上一口。


    夏林那丫頭……


    搖搖頭,去了廂房,直奔黎華的辦公桌。


    決定好了作品,寫起來就很快了。畢文謙真正思考的,卻是這首歌怎麽唱,讓黎華怎麽唱?


    作為一首勵誌的流行歌曲,原版裏,蒲池幸子唱得很不錯,但那是在93年發行的作品,在日本人已經漸漸感受過了所謂“失去的十年”之後的93年。


    如果黎華也唱出類似的氣質,86年裏正迷之自信的日本社會,會有多少認同?


    作為穿越者,伴隨著眼界的優越,在試圖改變曆史時,也有著比“土著”更多的顧慮。


    思考了一個白天,畢文謙自己也翻著日語詞典唱了一個白天。


    直到快吃晚飯的時候,萬鵬領著兩個男人進了辦公室。


    一人一貝司。都是短發碎劉海,20多歲的模樣,一個圓臉戴眼鏡,顯得嚴肅;一個方臉,比前者青澀許多。


    “我不懂貝司,隻能盡力去找。”萬鵬徑直找了把椅子坐下,示意兩人坐沙發上,“邊玫說你很急。我聯係了一天,隻有這麽兩個人,還都是輾轉介紹的。能不能行,你先問問。”


    “辛苦了。說實話,你能一天之內找到人,已經超出我的想像了。”畢文謙發自肺腑地覺得萬鵬牛逼,稱讚之後,他繼續打量起兩個貝司手來,“你們好。我叫畢文謙,是中國文華公司的經理。”


    “我叫劉軍利。彈貝司將近四年了。”


    “我叫陳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漫步歌神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天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天佐並收藏漫步歌神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