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生日
所謂生日,對於依然“活”在錄音室裏的畢文謙來說,不過是一個平常的禮拜一。
大家都要上班。也正因如此,白天並沒有人來“打擾”他。
可一到了下午放學下班的時候,夏林第一個就趕到了四合院,和門口正在聽《血染的風采》的蔣衛國打個招唿,進入到處找了一番,最後往地下室去,敲開了錄音室的門。
“黎姐姐不是說今天你生日嗎?”眼看著畢文謙手不釋卷的日語教材,夏林明顯一愣,“你在幹什麽?”
“學習啊!”
理所當然的模樣,簡直讓夏林無言以對。盯了他一會兒,夏林忽然翻過書包,從裏麵掏出一個筆記本,塞到畢文謙手中。
“拿著。”
“什麽?”
“你天天不來上課,期末考試怎麽辦?這是我整理的筆記,你多少看看。”夏林小聲哼了一聲,“你這麽有錢,也不見你特別喜歡什麽。我也沒有什麽好送的了。”
聽到這兒,畢文謙才迴過味兒來。
“這算是千裏送鵝毛嗎?”
“你才鵝毛!愛要要,不要拉倒!”
夏林一瞪眼,伸手做勢要抓迴去。
畢文謙敏捷地把筆記本藏到了背後:“謝謝。裏麵的內容我大概沒必要看,但這筆記本,我會珍藏的。”
“你……”夏林臉色陰晴變化幾個來迴,終於歪著頭,化做似輕蔑似傲嬌的一聲,“哼!”
畢文謙笑笑,轉身把日語教材和夏林的筆記本一起放進了錄音室角落的小書架。
“走,一起出去。你都來了,其他人大概陸續會到。”
猜得沒錯,接近飯點兒的時候,畢文謙和黎華商量時數的人一一到了。
隻不過,王富林有工作到不了,讓女兒王雪凝替他來了。
或許是黎華通知得急,大家都沒有準備生日禮物。聽著口頭上的祝賀,畢文謙似乎看到了夏林臉上偷偷的得意。
大槐樹旁邊,兩張八仙桌,一張圍坐人,一張放東西。四合院之前沒有開夥,萬鵬提前請了廚師來。
黎華還沒有迴來,四合院裏張羅著一切的是萬鵬。
“十七歲啊!”忙得差不多了,萬鵬站在正房門口,看著大槐樹下和彭姐姐聊得正歡的畢文謙,“我十七歲的時候,還在做什麽?”
“弟弟。”彭姐姐伸手摸摸畢文謙的鬢發,“才幾個月……比起在前線時,長高了不少了。長了一歲,更像大人了。”
畢文謙傻傻地笑。
“要不是黎華通知,我都不知道你生日。真沒時間準備什麽。”彭姐姐看著眼前比自己更高的男孩,臉上泛著笑容,“你出的磁帶,我聽過,挺好聽。聽說你賺了不少錢吧?”
畢文謙依舊傻笑著。
“你提出的分成的辦法,最近在京城流傳,我也聽說了。你讓我記著的那首歌,我覺得非常好。這些日子,有空了也一直在琢磨。現在你開唱片公司了,我們就把那首歌錄了吧?分成什麽的,我就不要了,就當是生日禮物。”
終於,畢文謙再也不敢傻笑了——他一把攥住彭姐姐的手腕。
“姐姐,不要說傻話。”
彭姐姐細細看著他,微笑不答。
一旁的夏林、蘇虹、王雪凝屏氣凝神,注視著畢文謙。
畢文謙隻看著彭姐姐,也許他明白了她的笑容,卻隻是搖頭,把她的手捧在自己胸前:“姐姐,這對你來說,也許隻是錢的問題。但對我,以及我和黎華開的這個公司來說,決不是錢的問題了。”
“哦?”彭姐姐不太明白。
“姐姐……”畢文謙很想和她說個明白,但很多想法,不見得適合現在說,“改革開放了,流行音樂這個行業也會產生變革,我們不想邯鄲學步,所以,需要轅門立柱。”
“轅門立柱?”彭姐姐想了想,忽然笑開了,“你有你的道理,我認同。但我花不了那麽多錢,拿來也沒用。”
“那麽多錢?”畢文謙忽然明白了一些——以現在京城的普通消費水平,宋菲她們分成的將近10萬塊,的確是一輩子都不見得能花完的。但是,這隻是80年代的人普通的邏輯,雖然看上去挺高尚,“姐姐,你好像搞錯了什麽吧?不是每一盤磁帶都能被全國人民知道的。”
“你那首歌寫得好不好,姐姐我心裏還是有數的。就算不如你那盤磁帶,也不會差得太離譜。”
彭姐姐嗬嗬地笑,倒是很有信心。
“我都說了,這不僅僅是個人的錢的問題。”畢文謙有些無奈,“……姐姐,你知道子貢贖人這個成語嗎?”
“什麽?”很顯然,彭姐姐不懂。
“子貢,就是孔子的弟子。這個成語說的是,春秋時候,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子貢是個大商人,非常有錢。有一次,他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迴國後拒絕收下國家報銷的贖金,大概,在他看來,那點兒贖金根本算不了什麽。可是,孔子知道後卻說:‘子貢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將不會從別國贖迴奴仆了。’”畢文謙認真地看著彭姐姐,“姐姐,你明白子貢錯在哪裏嗎?”
隻停頓了幾秒,畢文謙也沒等她真的立馬想出答案:“答案冰冷又現實——他把原本人人都能達到的道德標準超拔到了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們這個年代,是一個提倡奉獻的時代——沒錯,提倡。提倡和要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和黎華在努力製定一個行業的規則,這是一種要求,是一種能夠讓人得利的規則,隻有這樣,才會讓不同道德水平的人都願意參與其中。姐姐,你有這樣的精神水平是你的高尚,但這不應該成為你抵製我們建立的規則的原因。分成是你作為一個歌手應得的收入,和具體多少沒有關係。你覺得自己花不了多少,大可以拿過手之後再迴報給社會,你是黨員,交成黨費也是完全可行的。如果你覺得作為黨員,應該有這樣的精神境界,大可以向組織反映,提出你的想法,推動針對音樂行業中的黨員的要求。”
說到此處,畢文謙握緊了彭姐姐的手:“但是,我和黎華開創的這個公司,以及製定這個規則,不僅僅是在針對黨員,而是麵向廣大群眾。你考慮的,是個人的上限;我們考慮的,是群體的下限。所謂統一戰線,就是如此。”
不知何時,萬鵬已經走到大槐樹附近,但他默不作聲——在四合院門口,畢文謙的斜背後,手提一個大蛋糕盒子的黎華食指封唇,對他做著噤聲的手勢。而其他人的注意力,全都聚集在畢文謙身上。除了進行著本職工作的蔣衛國。
院子裏安靜了一會兒,彭姐姐突然噗嗤一笑,掙出手,摸摸畢文謙頭頂參差不齊的短發——那是前幾天黎華請剃頭匠來時他自己要求的發型,“竟然教訓起姐姐來了!好吧,依你,都依你!誰叫你今天是壽星呢?”說著,手滑到畢文謙肩頭,拉著他轉了個身,“瞧,蛋糕都到了!”
所謂生日,對於依然“活”在錄音室裏的畢文謙來說,不過是一個平常的禮拜一。
大家都要上班。也正因如此,白天並沒有人來“打擾”他。
可一到了下午放學下班的時候,夏林第一個就趕到了四合院,和門口正在聽《血染的風采》的蔣衛國打個招唿,進入到處找了一番,最後往地下室去,敲開了錄音室的門。
“黎姐姐不是說今天你生日嗎?”眼看著畢文謙手不釋卷的日語教材,夏林明顯一愣,“你在幹什麽?”
“學習啊!”
理所當然的模樣,簡直讓夏林無言以對。盯了他一會兒,夏林忽然翻過書包,從裏麵掏出一個筆記本,塞到畢文謙手中。
“拿著。”
“什麽?”
“你天天不來上課,期末考試怎麽辦?這是我整理的筆記,你多少看看。”夏林小聲哼了一聲,“你這麽有錢,也不見你特別喜歡什麽。我也沒有什麽好送的了。”
聽到這兒,畢文謙才迴過味兒來。
“這算是千裏送鵝毛嗎?”
“你才鵝毛!愛要要,不要拉倒!”
夏林一瞪眼,伸手做勢要抓迴去。
畢文謙敏捷地把筆記本藏到了背後:“謝謝。裏麵的內容我大概沒必要看,但這筆記本,我會珍藏的。”
“你……”夏林臉色陰晴變化幾個來迴,終於歪著頭,化做似輕蔑似傲嬌的一聲,“哼!”
畢文謙笑笑,轉身把日語教材和夏林的筆記本一起放進了錄音室角落的小書架。
“走,一起出去。你都來了,其他人大概陸續會到。”
猜得沒錯,接近飯點兒的時候,畢文謙和黎華商量時數的人一一到了。
隻不過,王富林有工作到不了,讓女兒王雪凝替他來了。
或許是黎華通知得急,大家都沒有準備生日禮物。聽著口頭上的祝賀,畢文謙似乎看到了夏林臉上偷偷的得意。
大槐樹旁邊,兩張八仙桌,一張圍坐人,一張放東西。四合院之前沒有開夥,萬鵬提前請了廚師來。
黎華還沒有迴來,四合院裏張羅著一切的是萬鵬。
“十七歲啊!”忙得差不多了,萬鵬站在正房門口,看著大槐樹下和彭姐姐聊得正歡的畢文謙,“我十七歲的時候,還在做什麽?”
“弟弟。”彭姐姐伸手摸摸畢文謙的鬢發,“才幾個月……比起在前線時,長高了不少了。長了一歲,更像大人了。”
畢文謙傻傻地笑。
“要不是黎華通知,我都不知道你生日。真沒時間準備什麽。”彭姐姐看著眼前比自己更高的男孩,臉上泛著笑容,“你出的磁帶,我聽過,挺好聽。聽說你賺了不少錢吧?”
畢文謙依舊傻笑著。
“你提出的分成的辦法,最近在京城流傳,我也聽說了。你讓我記著的那首歌,我覺得非常好。這些日子,有空了也一直在琢磨。現在你開唱片公司了,我們就把那首歌錄了吧?分成什麽的,我就不要了,就當是生日禮物。”
終於,畢文謙再也不敢傻笑了——他一把攥住彭姐姐的手腕。
“姐姐,不要說傻話。”
彭姐姐細細看著他,微笑不答。
一旁的夏林、蘇虹、王雪凝屏氣凝神,注視著畢文謙。
畢文謙隻看著彭姐姐,也許他明白了她的笑容,卻隻是搖頭,把她的手捧在自己胸前:“姐姐,這對你來說,也許隻是錢的問題。但對我,以及我和黎華開的這個公司來說,決不是錢的問題了。”
“哦?”彭姐姐不太明白。
“姐姐……”畢文謙很想和她說個明白,但很多想法,不見得適合現在說,“改革開放了,流行音樂這個行業也會產生變革,我們不想邯鄲學步,所以,需要轅門立柱。”
“轅門立柱?”彭姐姐想了想,忽然笑開了,“你有你的道理,我認同。但我花不了那麽多錢,拿來也沒用。”
“那麽多錢?”畢文謙忽然明白了一些——以現在京城的普通消費水平,宋菲她們分成的將近10萬塊,的確是一輩子都不見得能花完的。但是,這隻是80年代的人普通的邏輯,雖然看上去挺高尚,“姐姐,你好像搞錯了什麽吧?不是每一盤磁帶都能被全國人民知道的。”
“你那首歌寫得好不好,姐姐我心裏還是有數的。就算不如你那盤磁帶,也不會差得太離譜。”
彭姐姐嗬嗬地笑,倒是很有信心。
“我都說了,這不僅僅是個人的錢的問題。”畢文謙有些無奈,“……姐姐,你知道子貢贖人這個成語嗎?”
“什麽?”很顯然,彭姐姐不懂。
“子貢,就是孔子的弟子。這個成語說的是,春秋時候,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子貢是個大商人,非常有錢。有一次,他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迴國後拒絕收下國家報銷的贖金,大概,在他看來,那點兒贖金根本算不了什麽。可是,孔子知道後卻說:‘子貢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將不會從別國贖迴奴仆了。’”畢文謙認真地看著彭姐姐,“姐姐,你明白子貢錯在哪裏嗎?”
隻停頓了幾秒,畢文謙也沒等她真的立馬想出答案:“答案冰冷又現實——他把原本人人都能達到的道德標準超拔到了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們這個年代,是一個提倡奉獻的時代——沒錯,提倡。提倡和要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和黎華在努力製定一個行業的規則,這是一種要求,是一種能夠讓人得利的規則,隻有這樣,才會讓不同道德水平的人都願意參與其中。姐姐,你有這樣的精神水平是你的高尚,但這不應該成為你抵製我們建立的規則的原因。分成是你作為一個歌手應得的收入,和具體多少沒有關係。你覺得自己花不了多少,大可以拿過手之後再迴報給社會,你是黨員,交成黨費也是完全可行的。如果你覺得作為黨員,應該有這樣的精神境界,大可以向組織反映,提出你的想法,推動針對音樂行業中的黨員的要求。”
說到此處,畢文謙握緊了彭姐姐的手:“但是,我和黎華開創的這個公司,以及製定這個規則,不僅僅是在針對黨員,而是麵向廣大群眾。你考慮的,是個人的上限;我們考慮的,是群體的下限。所謂統一戰線,就是如此。”
不知何時,萬鵬已經走到大槐樹附近,但他默不作聲——在四合院門口,畢文謙的斜背後,手提一個大蛋糕盒子的黎華食指封唇,對他做著噤聲的手勢。而其他人的注意力,全都聚集在畢文謙身上。除了進行著本職工作的蔣衛國。
院子裏安靜了一會兒,彭姐姐突然噗嗤一笑,掙出手,摸摸畢文謙頭頂參差不齊的短發——那是前幾天黎華請剃頭匠來時他自己要求的發型,“竟然教訓起姐姐來了!好吧,依你,都依你!誰叫你今天是壽星呢?”說著,手滑到畢文謙肩頭,拉著他轉了個身,“瞧,蛋糕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