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錄歌(三)
(ps:說一下前幾天斷更的原因。兩個:第一,重溫了《三體》,琢磨一下其中的優缺點,優則學之,缺則鑒之;第二,糾結了一下,決定在一些歌曲的國語版填詞上,i_can_i_up了!也許各位看得過眼,也許覺得不過如此,無論是什麽看法,都大可以說出來。)
等黎華到位了,畢文謙從衣兜兒裏翻出一大疊作業紙來,根據內容一頁頁分發——那是他昨晚連夜寫的伴奏譜。
“大家都分別看看,熟悉一下旋律,然後依次試一下,再想想是否存在什麽問題。如果沒有問題,或者問題都解決了,我們就正式錄音,爭取一遍過!”
鼓勵的話對眾人說了,畢文謙來到宋菲麵前。
“一會兒,我們先錄《來生緣》,這首歌的主要伴奏就是二胡,二胡的旋律你也早就熟悉了。不過,這一次,還加了一些吉他。”好吧……從技術上來說,畢文謙還想完善點兒手鼓、鈴鼓什麽的來做加強節奏,但那些……大約都不是此刻的畢文謙“理應”熟悉的樂器,“……不過,你得知道,我和我媽的閱曆不一樣,她能唱出的情感,大概我是不同的,所以,到時候不要覺得奇怪。”
“放心。”宋菲輕鬆地笑,“這段兒的難度,比起宋扒皮叫我練的那些,算是閉著眼睛都能拉的。而且,我都練了那麽些天了!”
“那就好,那你先熟悉一下《血染的風采》裏屬於你的部分。”
然後,畢文謙走向了楊長勇。
“楊哥,今天你可能需要主要熟悉的是我昨天唱的《我想有個家》了,我寫的基本是吉他的全程伴奏。本來,我想的是自彈自唱的感覺,但我的吉他水平沒過關,隻能麻煩楊哥用心了。”
“哪兒的話!我一定盡力而為!”楊長勇抬頭看看畢文謙,又繼續盯著曲譜,“其實,你這歌的吉他部分,雖然是主要的,但還真沒什麽特別難的。”
“那我就放心了。”
點點頭,畢文謙又走向了呂斯清。
“斯清,你主要看看這首,”畢文謙指著他手上的一頁紙,“《月半小夜曲》。這首歌的小提琴部分也許在技術上沒有格外的難度,但在全局的表現上很關鍵,請你精益求精。”
“你放心,我這就瞧瞧。”呂斯清一臉輕鬆地看起了曲譜。
好吧……你們都是大牛,這些歌對你們來說,都不過是小試牛刀。
帶著微微的不爽,或者說無言以對的憋屈,畢文謙把張姍和曾昭斌拉在了一起:“今天這迴錄歌,除了那天你們和黎華合作過的《荷塘月色》,其他的歌暫時沒有需要古箏和笛子的,所以今天,你們的事情大概要少一些,但希望你們同樣也最到完美。”
曾昭斌咯咯地笑:“哪兒那麽容易完美啊!我在學校,吹得再好,老師再怎麽表揚,也不會輕易說完美的。”
張姍也微微點:“不過,那歌裏的古箏倒沒什麽難度,我保證不拖後腿兒。”
看著她倆似乎相互心有戚戚的模樣,畢文謙徹底認輸了。
雖然比起那些樂器獨奏的曲目,這個時代的中國流行音樂的伴奏的確偏於簡單,但這不是可以輕視的理由啊!連這些“孩子”都……好像是一邊玩兒一邊把錢掙了……
呆了好一陣,畢文謙終於把立即拿一首編曲既有難度又有效果的歌出來的怨念驅散,開始盤算另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流行音樂裏,對於多數歌曲來說,節奏感是不可忽視的,而這方麵,最適合的樂器,莫過於鼓了,各種各樣的鼓——在場的人都不會,自己也隻在上輩子耍了點兒皮毛,隻是個紙上談兵的水平,更不可能邊打鼓邊唱歌了——那是老鷹樂隊幹的事情。而如果要和唱片公司臨時要人的話,找不找得到是一個,黎華是否預留有這方麵的開支也是個未知數。
一如畢文謙所認為的:沒有鼓點,意味著增加了演唱難度,那麽一盤磁帶裏都沒有鼓,也算是一種挑戰了。
可以一試。
點點頭,畢文謙迴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等待著他們——所謂合作,自然不是以一個人的意誌為轉移,即便有i_can_i_up的資格,也不可能同時分飾多角。
這個時候,大概,黎華正在認真和錄音師學習吧——那位錄音室裏的“十等公民”是否會受寵若驚呢?
遐想間,畢文謙的嘴角揚了一絲微笑。
一個上午,遍在五位青年,甚至少年演奏家的依次嚐試中度過了。到了飯點兒,卻是黎華過來招唿道:“走,先去吃飯!”
一片轟然相應下,一行人往附近的小飯館兒開拔。路上,一馬當先的黎華拉著畢文謙手,小聲問道:“我聽到呂斯清拉的小提琴,是《月半小夜曲》的旋律?”
畢文謙笑道:“是啊!怎麽了?”
“那歌可是日文的!又不像是在申城我們聽的那些,都還沒人正式唱過!你怎麽唱?記音標都記不了。”
“唱不了日文,簡單,唱中文的不就行了。”
黎華瞪大了眼睛:“你……什麽時候?”
“如果說動筆的話,昨天吧!如果說動心思的話,那就是那天晚上,你說‘耍流氓的就該抓起來,判刑!’的時候。”迎著黎華疑問的眼睛,畢文謙輕輕地說,“作為一個中國人,你認為你隻會思念為國隱姓埋名的人——這的確是和日本人的想法不同,但情愫本身是相似的,那我們完全可以用你的思路重新填一首中文的歌詞啊!”
黎華似乎有點兒半信半疑:“真的?”
“我什麽時候騙過你?”
“那你唱來聽聽?”
“下午在錄音室會唱的。不過,還是那句話,我唱的是我心裏的想法,也許是完全真實的故事,也許是有一定的虛構,人們覺得好或者不好,我不能保證什麽。”
“那好,我等著。”黎華臉上泛著光,“如果真是為我而寫的歌。”
吃飯的時候,大家相互聊著一些事情,有的和音樂有關,有的和音樂無關,但都是輕鬆帶笑,如他們上午嚐試的演奏一樣。
這讓畢文謙把提醒的話憋在肚子裏——扭轉觀念,也許比改變觀念更難一些,沒有契機的時候如果強行說教,說不定會適得其反。
下午,休息了一陣,大約兩點,正式開始錄音。
(ps:說一下前幾天斷更的原因。兩個:第一,重溫了《三體》,琢磨一下其中的優缺點,優則學之,缺則鑒之;第二,糾結了一下,決定在一些歌曲的國語版填詞上,i_can_i_up了!也許各位看得過眼,也許覺得不過如此,無論是什麽看法,都大可以說出來。)
等黎華到位了,畢文謙從衣兜兒裏翻出一大疊作業紙來,根據內容一頁頁分發——那是他昨晚連夜寫的伴奏譜。
“大家都分別看看,熟悉一下旋律,然後依次試一下,再想想是否存在什麽問題。如果沒有問題,或者問題都解決了,我們就正式錄音,爭取一遍過!”
鼓勵的話對眾人說了,畢文謙來到宋菲麵前。
“一會兒,我們先錄《來生緣》,這首歌的主要伴奏就是二胡,二胡的旋律你也早就熟悉了。不過,這一次,還加了一些吉他。”好吧……從技術上來說,畢文謙還想完善點兒手鼓、鈴鼓什麽的來做加強節奏,但那些……大約都不是此刻的畢文謙“理應”熟悉的樂器,“……不過,你得知道,我和我媽的閱曆不一樣,她能唱出的情感,大概我是不同的,所以,到時候不要覺得奇怪。”
“放心。”宋菲輕鬆地笑,“這段兒的難度,比起宋扒皮叫我練的那些,算是閉著眼睛都能拉的。而且,我都練了那麽些天了!”
“那就好,那你先熟悉一下《血染的風采》裏屬於你的部分。”
然後,畢文謙走向了楊長勇。
“楊哥,今天你可能需要主要熟悉的是我昨天唱的《我想有個家》了,我寫的基本是吉他的全程伴奏。本來,我想的是自彈自唱的感覺,但我的吉他水平沒過關,隻能麻煩楊哥用心了。”
“哪兒的話!我一定盡力而為!”楊長勇抬頭看看畢文謙,又繼續盯著曲譜,“其實,你這歌的吉他部分,雖然是主要的,但還真沒什麽特別難的。”
“那我就放心了。”
點點頭,畢文謙又走向了呂斯清。
“斯清,你主要看看這首,”畢文謙指著他手上的一頁紙,“《月半小夜曲》。這首歌的小提琴部分也許在技術上沒有格外的難度,但在全局的表現上很關鍵,請你精益求精。”
“你放心,我這就瞧瞧。”呂斯清一臉輕鬆地看起了曲譜。
好吧……你們都是大牛,這些歌對你們來說,都不過是小試牛刀。
帶著微微的不爽,或者說無言以對的憋屈,畢文謙把張姍和曾昭斌拉在了一起:“今天這迴錄歌,除了那天你們和黎華合作過的《荷塘月色》,其他的歌暫時沒有需要古箏和笛子的,所以今天,你們的事情大概要少一些,但希望你們同樣也最到完美。”
曾昭斌咯咯地笑:“哪兒那麽容易完美啊!我在學校,吹得再好,老師再怎麽表揚,也不會輕易說完美的。”
張姍也微微點:“不過,那歌裏的古箏倒沒什麽難度,我保證不拖後腿兒。”
看著她倆似乎相互心有戚戚的模樣,畢文謙徹底認輸了。
雖然比起那些樂器獨奏的曲目,這個時代的中國流行音樂的伴奏的確偏於簡單,但這不是可以輕視的理由啊!連這些“孩子”都……好像是一邊玩兒一邊把錢掙了……
呆了好一陣,畢文謙終於把立即拿一首編曲既有難度又有效果的歌出來的怨念驅散,開始盤算另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流行音樂裏,對於多數歌曲來說,節奏感是不可忽視的,而這方麵,最適合的樂器,莫過於鼓了,各種各樣的鼓——在場的人都不會,自己也隻在上輩子耍了點兒皮毛,隻是個紙上談兵的水平,更不可能邊打鼓邊唱歌了——那是老鷹樂隊幹的事情。而如果要和唱片公司臨時要人的話,找不找得到是一個,黎華是否預留有這方麵的開支也是個未知數。
一如畢文謙所認為的:沒有鼓點,意味著增加了演唱難度,那麽一盤磁帶裏都沒有鼓,也算是一種挑戰了。
可以一試。
點點頭,畢文謙迴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等待著他們——所謂合作,自然不是以一個人的意誌為轉移,即便有i_can_i_up的資格,也不可能同時分飾多角。
這個時候,大概,黎華正在認真和錄音師學習吧——那位錄音室裏的“十等公民”是否會受寵若驚呢?
遐想間,畢文謙的嘴角揚了一絲微笑。
一個上午,遍在五位青年,甚至少年演奏家的依次嚐試中度過了。到了飯點兒,卻是黎華過來招唿道:“走,先去吃飯!”
一片轟然相應下,一行人往附近的小飯館兒開拔。路上,一馬當先的黎華拉著畢文謙手,小聲問道:“我聽到呂斯清拉的小提琴,是《月半小夜曲》的旋律?”
畢文謙笑道:“是啊!怎麽了?”
“那歌可是日文的!又不像是在申城我們聽的那些,都還沒人正式唱過!你怎麽唱?記音標都記不了。”
“唱不了日文,簡單,唱中文的不就行了。”
黎華瞪大了眼睛:“你……什麽時候?”
“如果說動筆的話,昨天吧!如果說動心思的話,那就是那天晚上,你說‘耍流氓的就該抓起來,判刑!’的時候。”迎著黎華疑問的眼睛,畢文謙輕輕地說,“作為一個中國人,你認為你隻會思念為國隱姓埋名的人——這的確是和日本人的想法不同,但情愫本身是相似的,那我們完全可以用你的思路重新填一首中文的歌詞啊!”
黎華似乎有點兒半信半疑:“真的?”
“我什麽時候騙過你?”
“那你唱來聽聽?”
“下午在錄音室會唱的。不過,還是那句話,我唱的是我心裏的想法,也許是完全真實的故事,也許是有一定的虛構,人們覺得好或者不好,我不能保證什麽。”
“那好,我等著。”黎華臉上泛著光,“如果真是為我而寫的歌。”
吃飯的時候,大家相互聊著一些事情,有的和音樂有關,有的和音樂無關,但都是輕鬆帶笑,如他們上午嚐試的演奏一樣。
這讓畢文謙把提醒的話憋在肚子裏——扭轉觀念,也許比改變觀念更難一些,沒有契機的時候如果強行說教,說不定會適得其反。
下午,休息了一陣,大約兩點,正式開始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