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科幻般的下遊
(ps:糾結了一天,還是覺得有些內容從合理性來說,還是沒講得相對清楚……這也許會導致將來文章裏的背景發展顯得突兀,所以,還是再來一章吧……喵的,我自己都覺得一本音樂文裏寫這麽多這些,好殘念,但作為合理黨……好吧,這是病。4k更新,算是補上昨天的斷更,可以麽?)
萬鵬默默看著畢文謙,臉上波瀾不興。
黎華也細細想了想,然後突然拍拍手:“你有一句說得很對——實事求是地思考,才是王道。你分析的這些,我以前不了解,所以談不上信,也談不上不信,但我都記住了。”說著,她朝門外指指,“走啦!先吃飯。”
畢文謙點點頭,被黎華牽著手,一起出了門:“我覺得上次那家炸醬麵還不錯。”
萬鵬看著他倆的背影,略有些羨慕地笑了笑,也跟上去,帶上了門。
小轎車還是那天那輛。這一迴,畢文謙倒是看清楚了,然後……有些失望,或者說,在這個年代,隻要不是紅旗車,基本上就不會在他心裏掀起真正的漣漪……不過,貌似聽說80年代的紅旗車不太靠譜?
在車上,看著車外的自行車流,那似悅耳似嘈雜的聲音讓畢文謙有些恍惚。也許,這……有些脫離群眾?
胡思亂想間,已經到了那家麵館。等麵的時候,萬鵬望著外麵的晚霞,忽然問道:“畢文謙,為什麽你覺得美國是下午三、四點鍾的太陽?”
“你確定在這裏說嗎?”畢文謙看了看黎華。
她笑著點了點頭:“趕緊吃麵吧,吃完上車再說。”
於是,當重新上車之後,萬鵬沒有第一時間啟動,隻是雙手按在方向盤上,借著後視鏡看著畢文謙。
“現在可以說了。我覺得你對於蘇聯的一些分析挺有道理,但對於美國,你好像沒有說明白。”
“那是因為隻有你弄來的資料裏才有關於蘇聯的比較詳細的信息啊!”畢文謙先倒打了一耙,然後又看向黎華,隻見她微笑不語,細細望過來,迎著自己的眼光,輕輕握住了自己的手。
“……好吧!下午三、四點鍾的太陽,和如日中天時一樣灼人,甚至更讓人難以忍受,不過,它終究即將步入漸漸落山的結局。”
“哦?”黎華顯然也有興趣,握著畢文謙的手不禁輕輕一緊。
“我們從小學習的教材上,提過不少資本主義,但都隻講得言簡意賅。事實上,所謂資本主義,分為自由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兩種。其中,國家資本主義還是列寧首倡的,在十月革命時,列寧提出用國家資本主義擠垮和控製私人資本主義,從而為建立社會主義鋪平道路。”
“那麽,這兩種資本主義的共同點和根本區別在於什麽呢?和那些教材上的說法有所不同,我個人認為,它們的共同點在於以追求利潤為本質目標;區別則在於對待財富的思路。”
“自由資本主義之所以稱為自由,是因為它追求的是資本絕對規模最大化,多多益善;而國家資本主義卻不必在乎資本的多少,它更看重的,是比例。打一個比方,假設全世界的總財富價值一萬塊錢,自由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各自擁有一百塊錢,自由資本主義追求利潤,隻要通過運作,自己從一百塊增長成兩百塊,它就是滿意的,至於在它擁有兩百塊時,全世界的總財富通過生產而增值為多少錢了,自由資本主義並不太過在意;而國家資本主義不同,在他眼裏,他擁有的不是一百塊錢,而是全世界1%的財富,隻要通過運作,自己從1%增長成2%,它就是滿意的,至於此時,全世界的總財富是增長成兩萬塊了,還是縮減成了五千塊,它都可以接受。”
“所以,在地理大發現時代,或者說殖民時代。自由資本主義正當黃金時代——那些資本之外的廣大地區,都是資本增值的土壤,至於在這過程中有多少罪惡,對不起,資本從出生就是血淋淋的。而到了這個地球都被發現並瓜分得差不多了時,自由資本主義就走入了暮年——高利潤增長的空間已經被大家一起填滿了,繼續追求往日的利潤,必然陷入惡性的競爭。換句話說,從更高一層角度去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本質原因,就是如此——和英法德這幾個名字沒有本質關係,隻要在那個當口,最強的幾個國家之間,必然會爆發戰爭。”
“然而,就像把絕大多數勞動人民釘死在土地上的封建時代,遲早會因為土地兼並的問題導致王朝覆滅一樣,自由資本主義無論爆發多少次戰爭,隻要沒有新的空間存在,矛盾就始終存在。即使在相對穩定的世界秩序下沒能爆發戰爭,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也如約而至。”
“於是,國家資本主義就橫空出世了。國家資本主義之所以稱為這個名字,不是說資本屬於國家,而是指資本有了國家的權力。在這種製度下,資本能夠整合的社會資源大大強於自由資本主義,它不會在乎一時一域的得失。就像美國的曼哈頓工程,這種投入規模和周期,自由資本主義根本不可能做到。而且,它在本質上壓根兒就不在乎經濟衰退,讓自由資本主義哀鴻遍野到自我懷疑的經濟危機,如果用國家資本主義的眼光去看待,結果卻僅僅是整個世界的財富猛烈而迅速地集中在了極少數人手中,讓他們覺得滿意,或者說達到了既定目標之後,整個世界就能夠漸漸開始恢複生產,貌似走向複興了。這也就是為什麽我之前說兩次世界大戰的產生,其實是源於金融問題——金融業關係著工業社會各個方麵的資源調配,最容易取得國家權力的資本家,就是銀行家了。”
“另一方麵,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說,自由資本主義繁榮的時期,那些青史留名的科學家往往在研究的道路上是單打獨鬥的,而到了國家資本主義繁榮時,出彩的卻漸漸以科研團隊為主了。為什麽會這樣?這顯然不是因為現在的人變笨了,而是科技水平隨著發展,越來越複雜,不僅掌握前人的成果所需要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研究課題本身所涉及需要的社會資源也越來越多了。這樣的社會資源調配和供給,顯然是國家資本主義更具有優勢。所以,國家資本主義逐漸淘汰自由資本主義,是曆史的必然。”
“那麽,對比國家資本主義,我們中國所實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它的相似之處和本質區別又在哪裏呢?”
畢文謙看看了車窗外,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
“資本主義的核心,是資本,一切運作,以能夠提供利潤為目標;而社會主義的核心,是社會,一切運作,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目標。再打個比方,兩個國家,都有一萬人口,要保障它良好運營,隻需要五千人。那麽對於剩下的五千人,一個實行國家資本主義的國家,它一定會持放養態度;而另一個實行社會主義的國家,對剩下的五千人,卻一定會盡力完成教育。因為,在資本主義看來,不能給自己提供利潤的,都是廢物;而在社會主義看來,人本身就是社會資源的一部分,培養人,天然就是一種增值。”
“換句話說,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在於對人,對教育的態度。國家資本主義認為教育是一種服務,社會主義認為教育是一種義務。在科技水平並不需要太多人參與科研,普通人參加日常生產也並不需要太高的教育水平時,國家資本主義是比社會主義有優勢的。但隨著科技發展,科研與生產對於人和教育水平的要求從數量和質量都會越來越強,國家資本主義國家自身能夠‘生產’的人才,就會漸漸跟不上需求,於是,它就會漸漸被社會主義國家超越,直至淘汰。”
“聯想一下我們新中國的建設曆程——為什麽會有上山下鄉的號召?恐怕,除了號召的本意之外,也因為當時整個中國培養出的畢業生,以及遠遠超過了國家已有的工業生產對人才的數量需求——也就是說,當時國家不可能對每個人都做到人盡其用,而已經參加工作的工人學者顯然不適合立即退休,也就隻能號召大批畢業生甚至未畢業的學生去往鄉村,讓他們在落後的地方重複一次一窮二白的建設了。但是事實證明,這件事情超出了國家管理潛力的極限,多數普通人的覺悟做不到拋棄城市裏相對優渥的生活而紮根於農村。事實上,雖然名義上知青大返城了,但這麽多人作為一種社會資源,如何良好地投入到社會生產之中,仍然是一個問題,一個國家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說得嚴重一點兒,這將會是一顆推遲爆炸的炸彈,一顆可能引發社會危機的炸彈。”
“這就是一個在生產力水平還不夠時,實行過於先進的社會製度而產生問題的例子。然而,對於我們中國來說,世界上已經有一個強盛的美國作為國家資本主義的代表了,即使我們跟風而行,最終也隻能淪為牛後,遭人剝削——以一個中國人的心氣來說,這是絕不可接受的未來。另一方麵,實行共·產主義所必須的生產力規模就更高了,那更是而今的中國不可想像的。”
“或許,這就是為什麽,中央會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百年不動搖的原因了。”
“不過,無論如何,隨著科技的繼續發展,國家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淘汰,終將是曆史的必然,而對於因為實行國家資本主義而一度如日中天的美國來說,即使有明眼人看到那一天的到來,整個國家依然會顯得愚昧地守舊,甚至發起反撲,而不會主動去嚐試改革,即使有少數人努力,也不會成功——就像一百年前的滿清王朝一樣。”
“當蘇聯還在的時候,因為鯰魚效應,它還會顯得比較溫情,而一旦蘇聯不在了,掌握國家權力的資本家們,將迅速露出獠牙,一方麵通過金融手段掠奪普通人的財富,一方麵煽動反智主義,減少社會對於義務教育事業的投入開支,加強少數精英教育,同時大大提高教育成本,讓優秀的教育資源成為富人專有的通途,讓多數人所接受的教育水平隻能從事服務行業,從而試圖實現自己對國家的統治長治久安的目的——就像封建時代的國家試圖把大多數勞動人民釘死在土地上一樣。如果非要說區別的話,那就是封建時代的赤貧者朝不保夕,而國家資本主義時代的赤貧者很可能並沒有衣食之憂,但除此之外,他們一無所有。”
“所以,我說,美國是下午三、四點鍾的太陽,正漸漸開始落山。當我們中國掌握的科技水平能夠充分使用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時,從長遠來看,我們也許還會有不少曲折的道路,卻已經立於了不敗之地。”
終於說完了……畢文謙又望向了車窗外——太陽,正閃出迴光返照的一刹那明亮。
車子裏陷入了良久的寂靜。
直到黎華和萬鵬不約而同地說出了不同的話。
黎華臉上寫著憂慮:“你說的炸彈,該怎麽處理……”
萬鵬側身迴頭,臉上寫著猜想:“這麽說,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究竟需要一百年嗎?”
對於黎華的問題,畢文謙不忍心迴答,他所知道的曆史上,解決得……粗暴有力,那顯然不是一個穿越者滿意於重現的。
所以,他閉上眼想了一陣,看向了萬鵬。
“也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現,可以有三個階段性的標誌吧……”
“哦?”不僅萬鵬,連黎華也暫時忘記了憂慮。
“第一個標誌,國家因為運營成本的問題,取消農業稅——收稅的行為,本身就會有社會成本,如果一項稅收能夠收入的金額還是不如收稅的行為本身所投入的財政支出,那麽這個稅目的取消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也就是說,那一天的到來,意味著,整個國家的農業和工業的對比已經到達一個比較恐怖的差距了,那個時候的農業,對於國家來說,重點已經不在於賺了多少錢,而是如何花錢鼓勵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提高糧食產量,保證國家農業的穩定。”
說著,畢文謙看向了黎華。
“第二個標誌,物資、信息的集散與處理的效率極度提高而成本極度降低。比如,你在京城工作,想和申城的親人聯絡時,你可以像撥打電話一樣,但這個電話人人都可以隨身攜帶,你們交流時也不僅僅是聲音,而是彼此像現場直播一樣。甚至,你周末休息的日子,從京城坐火車,隻需要一個上午就到了申城。當你想買一件東西時,不需要跑到百貨公司去,而是隨時隨地用你打電話的東西去查詢哪裏在賣你想要的東西,一旦找到了,隻需要下訂單,東西最多兩三天之內就會送到你家裏。而無論是那電話一樣的東西還是你做火車的車票,都是絕大多數普通人買得起而且不覺得太貴的。”
“而第三個標誌……”畢文謙又一次閉上眼——他真的開始發揮想像了,“大約是做到全民因材施教吧!也就是說,每一個中國人,生來都享受著平等而充分的教育資源。相比前麵兩個事情,這需要的社會成本,是極為恐怖的。也許,還沒等那一天到來,資本主義早就已經消亡了……”
(ps:話說,這麽久了,收藏終於上500了。什麽時候能上1k呢……大家覺得還不錯的話,幫忙宣傳宣傳啊……)
(ps:糾結了一天,還是覺得有些內容從合理性來說,還是沒講得相對清楚……這也許會導致將來文章裏的背景發展顯得突兀,所以,還是再來一章吧……喵的,我自己都覺得一本音樂文裏寫這麽多這些,好殘念,但作為合理黨……好吧,這是病。4k更新,算是補上昨天的斷更,可以麽?)
萬鵬默默看著畢文謙,臉上波瀾不興。
黎華也細細想了想,然後突然拍拍手:“你有一句說得很對——實事求是地思考,才是王道。你分析的這些,我以前不了解,所以談不上信,也談不上不信,但我都記住了。”說著,她朝門外指指,“走啦!先吃飯。”
畢文謙點點頭,被黎華牽著手,一起出了門:“我覺得上次那家炸醬麵還不錯。”
萬鵬看著他倆的背影,略有些羨慕地笑了笑,也跟上去,帶上了門。
小轎車還是那天那輛。這一迴,畢文謙倒是看清楚了,然後……有些失望,或者說,在這個年代,隻要不是紅旗車,基本上就不會在他心裏掀起真正的漣漪……不過,貌似聽說80年代的紅旗車不太靠譜?
在車上,看著車外的自行車流,那似悅耳似嘈雜的聲音讓畢文謙有些恍惚。也許,這……有些脫離群眾?
胡思亂想間,已經到了那家麵館。等麵的時候,萬鵬望著外麵的晚霞,忽然問道:“畢文謙,為什麽你覺得美國是下午三、四點鍾的太陽?”
“你確定在這裏說嗎?”畢文謙看了看黎華。
她笑著點了點頭:“趕緊吃麵吧,吃完上車再說。”
於是,當重新上車之後,萬鵬沒有第一時間啟動,隻是雙手按在方向盤上,借著後視鏡看著畢文謙。
“現在可以說了。我覺得你對於蘇聯的一些分析挺有道理,但對於美國,你好像沒有說明白。”
“那是因為隻有你弄來的資料裏才有關於蘇聯的比較詳細的信息啊!”畢文謙先倒打了一耙,然後又看向黎華,隻見她微笑不語,細細望過來,迎著自己的眼光,輕輕握住了自己的手。
“……好吧!下午三、四點鍾的太陽,和如日中天時一樣灼人,甚至更讓人難以忍受,不過,它終究即將步入漸漸落山的結局。”
“哦?”黎華顯然也有興趣,握著畢文謙的手不禁輕輕一緊。
“我們從小學習的教材上,提過不少資本主義,但都隻講得言簡意賅。事實上,所謂資本主義,分為自由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兩種。其中,國家資本主義還是列寧首倡的,在十月革命時,列寧提出用國家資本主義擠垮和控製私人資本主義,從而為建立社會主義鋪平道路。”
“那麽,這兩種資本主義的共同點和根本區別在於什麽呢?和那些教材上的說法有所不同,我個人認為,它們的共同點在於以追求利潤為本質目標;區別則在於對待財富的思路。”
“自由資本主義之所以稱為自由,是因為它追求的是資本絕對規模最大化,多多益善;而國家資本主義卻不必在乎資本的多少,它更看重的,是比例。打一個比方,假設全世界的總財富價值一萬塊錢,自由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各自擁有一百塊錢,自由資本主義追求利潤,隻要通過運作,自己從一百塊增長成兩百塊,它就是滿意的,至於在它擁有兩百塊時,全世界的總財富通過生產而增值為多少錢了,自由資本主義並不太過在意;而國家資本主義不同,在他眼裏,他擁有的不是一百塊錢,而是全世界1%的財富,隻要通過運作,自己從1%增長成2%,它就是滿意的,至於此時,全世界的總財富是增長成兩萬塊了,還是縮減成了五千塊,它都可以接受。”
“所以,在地理大發現時代,或者說殖民時代。自由資本主義正當黃金時代——那些資本之外的廣大地區,都是資本增值的土壤,至於在這過程中有多少罪惡,對不起,資本從出生就是血淋淋的。而到了這個地球都被發現並瓜分得差不多了時,自由資本主義就走入了暮年——高利潤增長的空間已經被大家一起填滿了,繼續追求往日的利潤,必然陷入惡性的競爭。換句話說,從更高一層角度去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本質原因,就是如此——和英法德這幾個名字沒有本質關係,隻要在那個當口,最強的幾個國家之間,必然會爆發戰爭。”
“然而,就像把絕大多數勞動人民釘死在土地上的封建時代,遲早會因為土地兼並的問題導致王朝覆滅一樣,自由資本主義無論爆發多少次戰爭,隻要沒有新的空間存在,矛盾就始終存在。即使在相對穩定的世界秩序下沒能爆發戰爭,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也如約而至。”
“於是,國家資本主義就橫空出世了。國家資本主義之所以稱為這個名字,不是說資本屬於國家,而是指資本有了國家的權力。在這種製度下,資本能夠整合的社會資源大大強於自由資本主義,它不會在乎一時一域的得失。就像美國的曼哈頓工程,這種投入規模和周期,自由資本主義根本不可能做到。而且,它在本質上壓根兒就不在乎經濟衰退,讓自由資本主義哀鴻遍野到自我懷疑的經濟危機,如果用國家資本主義的眼光去看待,結果卻僅僅是整個世界的財富猛烈而迅速地集中在了極少數人手中,讓他們覺得滿意,或者說達到了既定目標之後,整個世界就能夠漸漸開始恢複生產,貌似走向複興了。這也就是為什麽我之前說兩次世界大戰的產生,其實是源於金融問題——金融業關係著工業社會各個方麵的資源調配,最容易取得國家權力的資本家,就是銀行家了。”
“另一方麵,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說,自由資本主義繁榮的時期,那些青史留名的科學家往往在研究的道路上是單打獨鬥的,而到了國家資本主義繁榮時,出彩的卻漸漸以科研團隊為主了。為什麽會這樣?這顯然不是因為現在的人變笨了,而是科技水平隨著發展,越來越複雜,不僅掌握前人的成果所需要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研究課題本身所涉及需要的社會資源也越來越多了。這樣的社會資源調配和供給,顯然是國家資本主義更具有優勢。所以,國家資本主義逐漸淘汰自由資本主義,是曆史的必然。”
“那麽,對比國家資本主義,我們中國所實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它的相似之處和本質區別又在哪裏呢?”
畢文謙看看了車窗外,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
“資本主義的核心,是資本,一切運作,以能夠提供利潤為目標;而社會主義的核心,是社會,一切運作,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目標。再打個比方,兩個國家,都有一萬人口,要保障它良好運營,隻需要五千人。那麽對於剩下的五千人,一個實行國家資本主義的國家,它一定會持放養態度;而另一個實行社會主義的國家,對剩下的五千人,卻一定會盡力完成教育。因為,在資本主義看來,不能給自己提供利潤的,都是廢物;而在社會主義看來,人本身就是社會資源的一部分,培養人,天然就是一種增值。”
“換句話說,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在於對人,對教育的態度。國家資本主義認為教育是一種服務,社會主義認為教育是一種義務。在科技水平並不需要太多人參與科研,普通人參加日常生產也並不需要太高的教育水平時,國家資本主義是比社會主義有優勢的。但隨著科技發展,科研與生產對於人和教育水平的要求從數量和質量都會越來越強,國家資本主義國家自身能夠‘生產’的人才,就會漸漸跟不上需求,於是,它就會漸漸被社會主義國家超越,直至淘汰。”
“聯想一下我們新中國的建設曆程——為什麽會有上山下鄉的號召?恐怕,除了號召的本意之外,也因為當時整個中國培養出的畢業生,以及遠遠超過了國家已有的工業生產對人才的數量需求——也就是說,當時國家不可能對每個人都做到人盡其用,而已經參加工作的工人學者顯然不適合立即退休,也就隻能號召大批畢業生甚至未畢業的學生去往鄉村,讓他們在落後的地方重複一次一窮二白的建設了。但是事實證明,這件事情超出了國家管理潛力的極限,多數普通人的覺悟做不到拋棄城市裏相對優渥的生活而紮根於農村。事實上,雖然名義上知青大返城了,但這麽多人作為一種社會資源,如何良好地投入到社會生產之中,仍然是一個問題,一個國家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說得嚴重一點兒,這將會是一顆推遲爆炸的炸彈,一顆可能引發社會危機的炸彈。”
“這就是一個在生產力水平還不夠時,實行過於先進的社會製度而產生問題的例子。然而,對於我們中國來說,世界上已經有一個強盛的美國作為國家資本主義的代表了,即使我們跟風而行,最終也隻能淪為牛後,遭人剝削——以一個中國人的心氣來說,這是絕不可接受的未來。另一方麵,實行共·產主義所必須的生產力規模就更高了,那更是而今的中國不可想像的。”
“或許,這就是為什麽,中央會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百年不動搖的原因了。”
“不過,無論如何,隨著科技的繼續發展,國家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淘汰,終將是曆史的必然,而對於因為實行國家資本主義而一度如日中天的美國來說,即使有明眼人看到那一天的到來,整個國家依然會顯得愚昧地守舊,甚至發起反撲,而不會主動去嚐試改革,即使有少數人努力,也不會成功——就像一百年前的滿清王朝一樣。”
“當蘇聯還在的時候,因為鯰魚效應,它還會顯得比較溫情,而一旦蘇聯不在了,掌握國家權力的資本家們,將迅速露出獠牙,一方麵通過金融手段掠奪普通人的財富,一方麵煽動反智主義,減少社會對於義務教育事業的投入開支,加強少數精英教育,同時大大提高教育成本,讓優秀的教育資源成為富人專有的通途,讓多數人所接受的教育水平隻能從事服務行業,從而試圖實現自己對國家的統治長治久安的目的——就像封建時代的國家試圖把大多數勞動人民釘死在土地上一樣。如果非要說區別的話,那就是封建時代的赤貧者朝不保夕,而國家資本主義時代的赤貧者很可能並沒有衣食之憂,但除此之外,他們一無所有。”
“所以,我說,美國是下午三、四點鍾的太陽,正漸漸開始落山。當我們中國掌握的科技水平能夠充分使用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時,從長遠來看,我們也許還會有不少曲折的道路,卻已經立於了不敗之地。”
終於說完了……畢文謙又望向了車窗外——太陽,正閃出迴光返照的一刹那明亮。
車子裏陷入了良久的寂靜。
直到黎華和萬鵬不約而同地說出了不同的話。
黎華臉上寫著憂慮:“你說的炸彈,該怎麽處理……”
萬鵬側身迴頭,臉上寫著猜想:“這麽說,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究竟需要一百年嗎?”
對於黎華的問題,畢文謙不忍心迴答,他所知道的曆史上,解決得……粗暴有力,那顯然不是一個穿越者滿意於重現的。
所以,他閉上眼想了一陣,看向了萬鵬。
“也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現,可以有三個階段性的標誌吧……”
“哦?”不僅萬鵬,連黎華也暫時忘記了憂慮。
“第一個標誌,國家因為運營成本的問題,取消農業稅——收稅的行為,本身就會有社會成本,如果一項稅收能夠收入的金額還是不如收稅的行為本身所投入的財政支出,那麽這個稅目的取消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也就是說,那一天的到來,意味著,整個國家的農業和工業的對比已經到達一個比較恐怖的差距了,那個時候的農業,對於國家來說,重點已經不在於賺了多少錢,而是如何花錢鼓勵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提高糧食產量,保證國家農業的穩定。”
說著,畢文謙看向了黎華。
“第二個標誌,物資、信息的集散與處理的效率極度提高而成本極度降低。比如,你在京城工作,想和申城的親人聯絡時,你可以像撥打電話一樣,但這個電話人人都可以隨身攜帶,你們交流時也不僅僅是聲音,而是彼此像現場直播一樣。甚至,你周末休息的日子,從京城坐火車,隻需要一個上午就到了申城。當你想買一件東西時,不需要跑到百貨公司去,而是隨時隨地用你打電話的東西去查詢哪裏在賣你想要的東西,一旦找到了,隻需要下訂單,東西最多兩三天之內就會送到你家裏。而無論是那電話一樣的東西還是你做火車的車票,都是絕大多數普通人買得起而且不覺得太貴的。”
“而第三個標誌……”畢文謙又一次閉上眼——他真的開始發揮想像了,“大約是做到全民因材施教吧!也就是說,每一個中國人,生來都享受著平等而充分的教育資源。相比前麵兩個事情,這需要的社會成本,是極為恐怖的。也許,還沒等那一天到來,資本主義早就已經消亡了……”
(ps:話說,這麽久了,收藏終於上500了。什麽時候能上1k呢……大家覺得還不錯的話,幫忙宣傳宣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