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早日成名
(ps:挺想念大家的,特別是那幾位經常發表看法的書友,比如塵煙mj啊,比如趙勇剛啊~你們的意見我也許不一定會采納,但也許會啟發到我大綱裏忽略到的什麽地方。最近斷更了一些天……原因是……研究中島美雪的歌詞,對自己的文采頗有些不自信了……很怕自己沒寫好,沒寫出想要的效果。另外,大家最近看了猴子了嗎?對了,ti5馬上要開始了,在奇數年裏,需要裝一波死麽?嗯,以下是正文——)
“你是說,你要在青歌賽上說自己錄了歌?”
“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說法。比如,看書的時候去玩兒,那叫三心二意;玩兒的時候去看書,那就叫爭分奪秒。而且,這事兒吧……主要取決於我能在比賽裏走多遠了。”
即使黎華頗有些吃驚,畢文謙也沒有詳細給她解惑。吃完炸醬麵,他就和她一起往電視台走,順口朝隻剩兩筷子麵的萬鵬點點頭:“你慢慢吃,我們先走了。”
離了麵館,黎華輕快著步子,沿著街,耳邊是那下班的自行車潮。忽然,她指著車流,朝畢文謙笑:“你說,這算不算工業國的氣息?”
畢文謙也看著車潮,眼中似乎有些緬懷的感覺,嘴裏卻歎息著:“初級工業國的氣息。”
“那也是工業國!”黎華一瞪眼。
“確切地說,是有完整工業體係的初級工業國。”畢文謙糾正道。
黎華眨了眨眼睛:“完整工業體係?”
“簡單地說,就是你要用剪刀,這把剪刀的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靠自己來做;你要修大橋,這座大橋的建造的每一個步驟,都可以靠自己來做;你要造飛機,這架飛機的每一個零件和組裝,到最後的駕駛,都可以靠自己來做。如果一個國家,自己各個行業運行,所需要的所有工業產品都能夠自己生產,那就是完整的工業體係。這很顯然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從賺錢的角度來說,總會有賺錢少的行業,強求所有都能自產,肯定會有一種虧了的錯覺,但實際上,這卻是頂天立地的基礎。也隻有這樣,外人才不可能卡你的脖子,才不敢和你徹底撕破臉皮打仗——流血的仗,不流血的仗。換句話說,如果一件你必須要用的東西,你造得出來,哪怕產量很少,別人也隻會賣得比你自產的成本貴一些,甚至,為了誘使你放棄自產,他會拿非常便宜的價格賣你,好像半賣半送一樣,可如果一旦你真的失去了自產的能力,別人就真的會漫天要價,而沒有什麽坐地還錢了。更可怕的是……他很可能壓根兒不和你談錢。”
黎華聽著畢文謙的話,微微垂著頭,沉默了一會兒。
“照你的說法,我們有剪刀,也能修橋,卻還造不出自己的飛機。”
“所以我說了,初級工業國。”
這話讓黎華麵色陰鬱,沉默了更久。過了大半條街,她才突然停住,咬牙切齒地恨了一句:“那些造不如買的混蛋!”
畢文謙不敢接腔,眼看著她的拳頭狠狠地砸,卻隻能砸到眼前的空氣。
良久,約莫是情緒稍微收斂了,黎華一手叉腰,一手依然握拳,神色依然低沉地看向畢文謙:“師父,你為什麽會想到這些?”
“因為,流行音樂這個行業,也似如此啊!”
畢文謙再歎了一口氣:“也許在多數人眼裏,流行音樂嘛,無論看作陽春白雪,還是視為下裏巴人,都會把它劃在藝術的範疇。這並不算錯。但他們卻沒有想過,這樣一個理論上能夠和每一個人產生交集的行業,怎麽可能是一座空中樓閣?”
“就像是我們之前說過也見識過的,開一個唱片公司,會涉及到多少環節,會涉及到多少科技產品?申城唱片公司裏,最先進的器材,往往是從外國引進的,我們並不具備批量自產的能力。為什麽香港來的水貨磁帶會比我們自己賣的貴?除了物以稀為貴的因素,還有那磁帶的質量的確很好的事實。這還隻是磁帶,其他環節,比如錄音設備,隔音設備等等唱片製作中的物質條件,哪一樣不是工業生產的一環?”
“我倒是很希望我們中國現在就有了世界上最好的流行音樂生產相關的技術,可是很顯然,那是不可能的——流行音樂屬於文化產業,和那些國計民生涉及的衣、食、住、行、醫療、國防、教育……太多的行業相比,音樂既不基礎,也談不上生死攸關。在基礎行業追上來之前,強求國家在流行音樂上不切實際地投入,那是不負責任的誤國行為。”
“可是,我喜歡這個行業。我更深信文化產業對一個國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新中國建立之初,部隊裏的文工團就具有文化教導的意義,那時候軍隊裏的戰士,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部隊裏流行的音樂,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那麽,改革開放的現在,當眼光麵向全社會時,這個時代的流行音樂顯然也應該有自己時代的特征,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應該擁有具體的時代意義的思考。如果從業者對自己身處的時代沒有深入的了解,找不到方向,沒有自己的精氣神,那他怎麽可能寫出唱出膾炙人口,並且代代相傳的歌曲來?如果一個國家的流行音樂在一個時代都是如此,人民在這一塊兒的需求,自然會被外人占領,流行音樂的說法,也會被外人潛移默化。什麽歌是好的,什麽歌不好,一首歌成功的標準是什麽,一個歌手的成就的依據是什麽,甚至流行音樂的價值怎麽定義,都有可能不由自主。”
“你不喜歡唱那些情歌小調,自然也會有喜歡聽情歌的人;你喜歡聽羅大右的歌,自然也會有人不那麽感冒。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一樣米養百樣人,喜好有所不同,才會有百家爭鳴,才會有百花齊放。可如果有一天,我們耳中的流行音樂被情歌所充斥,那些賣得起價錢的,有人願意去宣傳的,隻剩下那種你始亂終棄、我傷心欲絕的情歌這一類了,並且,人民在潛意識中接受了這樣的現實……徒弟,你會怎麽辦?”
畢文謙一席話說完,細細看著黎華,卻見她的臉漸漸發白。
“我決不許有那樣的一天!”
“所以,我本隻想投身音樂,卻不得不考慮這一切。”畢文謙手指向電視台的方向,“所以,我想方設法謀求早日成名。”
逆著自行車潮,他伸手拉住黎華懸在半空的拳頭,一步步前行。
到了電視台門口,黎華忽然抽迴了手,定定看著畢文謙,雙手按在他肩上:“今天,你一定會唱好的。”
“你會在現場看著我,對吧?”畢文謙笑了笑,“也許,當我在觀眾席上發現你時,會順便發現萬鵬?”
“那幾乎是一定的。”黎華無可奈何地笑,“所以你一定要唱好,我才能理直氣壯地叫他安靜。”
“為師滿足你的願望。”
畢文謙哈哈地笑,大步踏上入口的台階。
(ps:挺想念大家的,特別是那幾位經常發表看法的書友,比如塵煙mj啊,比如趙勇剛啊~你們的意見我也許不一定會采納,但也許會啟發到我大綱裏忽略到的什麽地方。最近斷更了一些天……原因是……研究中島美雪的歌詞,對自己的文采頗有些不自信了……很怕自己沒寫好,沒寫出想要的效果。另外,大家最近看了猴子了嗎?對了,ti5馬上要開始了,在奇數年裏,需要裝一波死麽?嗯,以下是正文——)
“你是說,你要在青歌賽上說自己錄了歌?”
“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說法。比如,看書的時候去玩兒,那叫三心二意;玩兒的時候去看書,那就叫爭分奪秒。而且,這事兒吧……主要取決於我能在比賽裏走多遠了。”
即使黎華頗有些吃驚,畢文謙也沒有詳細給她解惑。吃完炸醬麵,他就和她一起往電視台走,順口朝隻剩兩筷子麵的萬鵬點點頭:“你慢慢吃,我們先走了。”
離了麵館,黎華輕快著步子,沿著街,耳邊是那下班的自行車潮。忽然,她指著車流,朝畢文謙笑:“你說,這算不算工業國的氣息?”
畢文謙也看著車潮,眼中似乎有些緬懷的感覺,嘴裏卻歎息著:“初級工業國的氣息。”
“那也是工業國!”黎華一瞪眼。
“確切地說,是有完整工業體係的初級工業國。”畢文謙糾正道。
黎華眨了眨眼睛:“完整工業體係?”
“簡單地說,就是你要用剪刀,這把剪刀的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靠自己來做;你要修大橋,這座大橋的建造的每一個步驟,都可以靠自己來做;你要造飛機,這架飛機的每一個零件和組裝,到最後的駕駛,都可以靠自己來做。如果一個國家,自己各個行業運行,所需要的所有工業產品都能夠自己生產,那就是完整的工業體係。這很顯然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從賺錢的角度來說,總會有賺錢少的行業,強求所有都能自產,肯定會有一種虧了的錯覺,但實際上,這卻是頂天立地的基礎。也隻有這樣,外人才不可能卡你的脖子,才不敢和你徹底撕破臉皮打仗——流血的仗,不流血的仗。換句話說,如果一件你必須要用的東西,你造得出來,哪怕產量很少,別人也隻會賣得比你自產的成本貴一些,甚至,為了誘使你放棄自產,他會拿非常便宜的價格賣你,好像半賣半送一樣,可如果一旦你真的失去了自產的能力,別人就真的會漫天要價,而沒有什麽坐地還錢了。更可怕的是……他很可能壓根兒不和你談錢。”
黎華聽著畢文謙的話,微微垂著頭,沉默了一會兒。
“照你的說法,我們有剪刀,也能修橋,卻還造不出自己的飛機。”
“所以我說了,初級工業國。”
這話讓黎華麵色陰鬱,沉默了更久。過了大半條街,她才突然停住,咬牙切齒地恨了一句:“那些造不如買的混蛋!”
畢文謙不敢接腔,眼看著她的拳頭狠狠地砸,卻隻能砸到眼前的空氣。
良久,約莫是情緒稍微收斂了,黎華一手叉腰,一手依然握拳,神色依然低沉地看向畢文謙:“師父,你為什麽會想到這些?”
“因為,流行音樂這個行業,也似如此啊!”
畢文謙再歎了一口氣:“也許在多數人眼裏,流行音樂嘛,無論看作陽春白雪,還是視為下裏巴人,都會把它劃在藝術的範疇。這並不算錯。但他們卻沒有想過,這樣一個理論上能夠和每一個人產生交集的行業,怎麽可能是一座空中樓閣?”
“就像是我們之前說過也見識過的,開一個唱片公司,會涉及到多少環節,會涉及到多少科技產品?申城唱片公司裏,最先進的器材,往往是從外國引進的,我們並不具備批量自產的能力。為什麽香港來的水貨磁帶會比我們自己賣的貴?除了物以稀為貴的因素,還有那磁帶的質量的確很好的事實。這還隻是磁帶,其他環節,比如錄音設備,隔音設備等等唱片製作中的物質條件,哪一樣不是工業生產的一環?”
“我倒是很希望我們中國現在就有了世界上最好的流行音樂生產相關的技術,可是很顯然,那是不可能的——流行音樂屬於文化產業,和那些國計民生涉及的衣、食、住、行、醫療、國防、教育……太多的行業相比,音樂既不基礎,也談不上生死攸關。在基礎行業追上來之前,強求國家在流行音樂上不切實際地投入,那是不負責任的誤國行為。”
“可是,我喜歡這個行業。我更深信文化產業對一個國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新中國建立之初,部隊裏的文工團就具有文化教導的意義,那時候軍隊裏的戰士,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部隊裏流行的音樂,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那麽,改革開放的現在,當眼光麵向全社會時,這個時代的流行音樂顯然也應該有自己時代的特征,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應該擁有具體的時代意義的思考。如果從業者對自己身處的時代沒有深入的了解,找不到方向,沒有自己的精氣神,那他怎麽可能寫出唱出膾炙人口,並且代代相傳的歌曲來?如果一個國家的流行音樂在一個時代都是如此,人民在這一塊兒的需求,自然會被外人占領,流行音樂的說法,也會被外人潛移默化。什麽歌是好的,什麽歌不好,一首歌成功的標準是什麽,一個歌手的成就的依據是什麽,甚至流行音樂的價值怎麽定義,都有可能不由自主。”
“你不喜歡唱那些情歌小調,自然也會有喜歡聽情歌的人;你喜歡聽羅大右的歌,自然也會有人不那麽感冒。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一樣米養百樣人,喜好有所不同,才會有百家爭鳴,才會有百花齊放。可如果有一天,我們耳中的流行音樂被情歌所充斥,那些賣得起價錢的,有人願意去宣傳的,隻剩下那種你始亂終棄、我傷心欲絕的情歌這一類了,並且,人民在潛意識中接受了這樣的現實……徒弟,你會怎麽辦?”
畢文謙一席話說完,細細看著黎華,卻見她的臉漸漸發白。
“我決不許有那樣的一天!”
“所以,我本隻想投身音樂,卻不得不考慮這一切。”畢文謙手指向電視台的方向,“所以,我想方設法謀求早日成名。”
逆著自行車潮,他伸手拉住黎華懸在半空的拳頭,一步步前行。
到了電視台門口,黎華忽然抽迴了手,定定看著畢文謙,雙手按在他肩上:“今天,你一定會唱好的。”
“你會在現場看著我,對吧?”畢文謙笑了笑,“也許,當我在觀眾席上發現你時,會順便發現萬鵬?”
“那幾乎是一定的。”黎華無可奈何地笑,“所以你一定要唱好,我才能理直氣壯地叫他安靜。”
“為師滿足你的願望。”
畢文謙哈哈地笑,大步踏上入口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