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穿越者的嘴炮
素顏,戎裝,麻花辮,村姑樣。
壩子正中的她,神色淳樸,眼眸明亮,卻和畢文謙腦海中幾十年後的那份讓全世界折服的神氣大相徑庭。
“也許我告別,再不會迴來……”
熟悉而又陌生的歌聲流轉起來,畢文謙似乎沒有聽清,思緒隻隨著關注她臉龐的目光而飄散。
所謂居移氣,養移體,現在的她定然想像不到自己將來的際遇。一個中學生自來熟地主動向她交好,在她眼裏大概隻是一個普通的歌迷,嗯,一個有音樂天份的歌迷,也許,還有一點兒早熟的“上進心”?
畢文謙甚至不知道她是否看明白了這些。自己和她短暫的交往,有幾分是像和小張姐姐那麽單純,又有幾分是像文藝那樣……上進?在她眼裏,有幾分?在自己心裏,又有幾分?聽到她認下自己這個弟弟,本該功德圓滿地高興,卻怎麽也高興得……不純粹。
這就是所謂文青……病發作?嗯,在這個年代可不是病,而是時髦。
無論如何,穿越以來,在自己決定這條道路之後,發生的一件件事情,真話、假話、亦真亦假的話,都做得說得義無返顧。草蛇灰線的人脈,約莫是穿越者才有的金手指。金手指有了,就要用,而且要用好,但這隻是過程,而非目的。
遐想間,熱烈的掌聲迫使他迴過神來。
彭姐姐唱完了。她微笑著向一圈的聽眾致意,直到掌聲稍微告一段落,才重新開口說道:“謝謝大家的掌聲!剛才我唱的這首《血染的風采》,是一個中學生,在幾天前,在從江州到春城的火車上,聽了一位戰鬥英雄講述自己和他的戰友的事跡之後,立即創作的歌曲。現在,這位作者弟弟,還有那位戰鬥英雄,都在我們現場!我希望,他們能站上這個舞台,和大家認識一下,大家說,好不好?”
黃榮?他也在場?
畢文謙有些驚喜,四望了起來,卻看到另一處,黃榮被戰友們連笑帶罵地趕出了人堆。他踉蹌了好幾步,終於站穩,在四周的哄笑和彭姐姐的微笑中,臉起了紅,仿佛認命地直著背,低著頭,慢慢走到了彭姐姐身邊。
“傻孩子,你也趕緊上去啊!”
突兀地,孫雲的聲音從畢文謙背後響起,旋即,他被推了一個踉蹌。站穩迴頭,卻見孫雲滿含期許的目光。
暗歎了一口氣,畢文謙努力昂首挺胸,一步步走到了黃榮旁邊。
隨此,掌聲、言語,逐漸少去,舞台恢複了安靜。
“黃哥,在火車上你可沒那麽害羞。”
“當時就是你們起的哄!”畢文謙的調侃引起了黃榮的反駁,“在這兒,我有什麽臉自稱戰鬥英雄!”
一陣短暫的笑聲起了,然後,卻是坐在主席台靠邊上的一個中年軍官教訓道:“功勞就是功勞,過分的謙虛就是驕傲!”
此話一出,黃榮立馬蔫了:“團……團長……”
見他應對不了了,彭姐姐開了口:“原來你姓黃啊!那我就跟著喊一聲黃英雄了!”不由黃榮分說,她繼續說道,“黃英雄,你覺得自己在這英雄堆裏不算英雄,但在我和作者弟弟,以及後方的廣大群眾眼裏,你是英雄,你和你的戰友,都是英雄!”說著,她繞過兩步,拉起畢文謙的手,環視四周,最終朝向主席台,“這位弟弟,就是剛才這首《血染的風采》的作者,他叫畢文謙,雖然還是一個中學生,卻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叫畢雲詩呢!四天前,他剛到這裏,和我打了一個賭,要到前線采風,在四天之內寫一首讓人喜歡的歌,訴說作為後方群眾的一員的他,對前線的大家的情感。就在昨天,他把新創作的歌曲交給了我,這首歌叫做《熱血頌》。但是呐,這是寫給你們的歌,我說好或不好,都算不得數。所以,現在,我將和弟弟一起為大家清唱這首歌,請大家來說說,這首歌究竟好不好?”
聽著又一輪仿佛預熱的掌聲,畢文謙望著彭姐姐,這利落自然,這聲情並茂,這就是舞台上的人啊!
旁邊的黃榮弱弱地看著畢文謙:“小弟弟,你又寫了一首歌?”
“我去了貓耳洞,被救了一命。”
畢文謙輕輕點頭,然後也環視了一圈,微微鞠了一躬,清了清嗓子,開始了演唱。
“當你離開生長的地方,夢中迴望,可曾夢見河邊那棵亭亭的白楊……”
就自己現在的唱功,和彭姐姐比那是真真的拋磚引玉,畢文謙隻是力圖唱得自然而……走心。
雖然見過不少10年代的聽眾在推薦自己喜歡的歌手的作品時,往往來一句“特別走心”的評價,仿佛這是值得引以為傲的優點,但畢文謙覺得,走心,並不是什麽純讚揚的說法。
流行音樂的本體是作品,歌詞、主旋律、演唱、編曲,這些要素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版本。優秀的歌曲能夠牽動聽者的喜怒哀樂,沒有突兀的棱角,“就是如此”。如果歌手的演唱讓聽眾覺得特別走心,這顯然是破壞了作品整體的內部和諧——一首歌如此,可以說是詮釋方式的選擇;首首歌如此,那就表明歌手的唱功存在短板了。
恰如此刻的畢文謙。
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他的記憶中有演唱的技巧,他知道一首歌該怎麽去唱,但他的身體並沒有經過滴石穿的磨礪。也許在錄音棚裏可以修補出讓人驚豔的作品,但在現場,他還不能保證演唱的穩定。
歌唱家,是靠一次次演唱,唱出來的。
所以,他隻能“走心”。他唱的節奏很慢,比他聽過的任何一個版本都慢,因為是清唱,沒有伴奏,兩句的間歇他可以慢慢換氣,沒有話筒,換氣聲也就不會明顯——咋聽之下,沒有明顯的問題,每一個字裏似乎都特別有感情。
“你是國魂軍魂,你是中華的鐵骨脊梁!”
一段唱完,畢文謙拉住黃榮的手,點了點頭,然後目示彭姐姐。
她心領神會,朝主席台邁出半步,輕吸一口氣,接著唱到。
“最艱苦的地方,總有著戰士的剛強,勇士的肩頭肩負著多少人心頭的崇仰?”
彭姐姐唱的節奏顯然比畢文謙快了不少,那清脆的嗓音設問、自答,澎湃的感情一氣嗬成地隨歌聲揮灑開來,每一個轉音都有其意味。她的身姿在舞台上緩緩移動,每一句結尾時都會站定著身子,目光清澈的看向一個方位的觀眾,仿佛那一句歌就是直直唱給他們的。當唱到最後一句時,她再一次朝向了主席台,標準地敬了一個軍禮。
這個軍禮仿佛一枚信號彈,引得主席台上正中的人帶頭起立,引爆了全場的掌聲,哪怕是露天的舞台,也讓畢文謙聯想到了雷鳴這樣的形容詞。他不禁偏頭望向自己走出來的方位,那裏站著孫雲——唱功且不比較,單是這上場的台風,舉手投足就是差距。
“小弟弟,寫得好,真好!謝謝你!”
畢文謙忽然感覺手上傳來重重的力道,卻是黃榮紅著眼睛,不住朝他點頭。
“這是我的心聲,自然是好的。”畢文謙果斷低調裝逼了,“彭姐姐唱得更好。”
“嗯,嗯!”
過了一陣,掌聲漸漸小了,那個帶頭起立的中年軍人忽然大步流星地來到了舞台中央。
“小彭,這首歌,唱得好!”
彭姐姐再次行了軍禮:“謝謝參謀長!這是我們的心聲!”
“很好!”這位參謀長又朝向黃榮,“你是黃榮?”
“報告首長!我就是黃榮!”很顯然,黃榮剛才的羞澀或者感動什麽的,早就不翼而飛了,取而代之的全是興奮和激動。
“很好!不愧是我67軍的兵!希望你繼續為部隊,為祖國立功!”沒等黃榮迴答,參謀長就看向了畢文謙,臉色瞬間起了許多和藹,“小朋友,你叫畢文謙?”
近距離,正對麵,畢文謙觀察著這個被彭姐姐稱為參謀長的軍人。敦實的身體,中等身材,鬢角理得幹淨,唇上卻雜了些短短的胡渣。那南方人的五官有些少數民族的痕跡,法令紋在笑容間明顯,添了少許儒雅的氣質。
如果說黃榮是中國基層的軍人,那麽這位,就是中層,或者高層的軍人了?
看起來也不格外出奇嘛!
“您好!我是畢文謙。我不是軍人,請問我可以敬軍禮嗎?”
“我是粟榮生。”這位名叫粟榮生的參謀長笑著敬了一個禮,“我希望你將來向我敬禮,在你也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員的時候。”
“啊……”畢文謙眨巴著眼睛,低下頭保持了幾秒思考狀,然後昂首迴答到,“報告粟參謀長,我覺得我將來不會成為一名軍人。”
“哦?”見過怕當兵的,卻沒見過小小年紀跑前線來說不想當兵的——畢文謙的迴答引起了粟榮生的興趣,“為什麽呢?”
沒理會黃榮和彭姐姐詫異的目光,畢文謙直視著麵前的參謀長,侃侃而道:“我來到了前線,經過了炮兵營地,進過了貓耳洞。我聽到了槍聲,炮聲。我看到了貓耳洞的通訊兵戰士唿叫炮兵支援,我聽他們說耗子那邊得是團級部隊才能叫炮兵。所以我覺得我不必當軍人了。”
這些話,彭姐姐和黃榮一時間還沒明白其中的邏輯,粟榮生卻兩眼生了光:“有點兒意思。具體說說?”
“在決定來前線之後準備的那幾天,我收集了一些能夠收集的信息。抗日戰爭的時候,我們有《遊擊隊之歌》,裏麵唱的是‘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打了八年,我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反映朝鮮戰爭的《上甘嶺》裏麵,我們的武器是從蘇聯老大哥那裏買的,打了四年,我們讓聯合國軍在停戰書上簽了字。現在的對越反擊戰,我們的武器,是我們自己製造的,戰線一直是我們想在哪裏打,就在哪裏打。從收複兩山到現在,傳達到後方的報道總是說我們解放軍在勇敢戰鬥,戰線卻始終沒有改變,我當時就覺得奇怪。當我親身到了前線,我就察覺出問題了——我們的武器裝備很充足,並且擁有那麽明顯的火力優勢,我們的戰士又是那麽勇敢,從84年開始到現在,參戰部隊換了又換,戰線卻不能推進,這隻能說明,不是我們打不過去,而是不必打過去。聯想到我們後方這些年到處可見的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標語,我覺得,對越反擊戰打到現在,已經更傾向於練兵了,我們其實並不希望打仗,國家的重點在於建設和發展。既然這支英雄的部隊從一開始就有打贏戰爭的戰鬥力,戰爭的步調始終在我軍的掌控之中,而我們國家的重點又不在戰爭,那麽我將來更應該投身的,就是國家的建設。我們都是社會主義的螺絲釘,戰鬥,是這一代哥哥的使命;建設,是我這一代人的責任。”
一席話後,鴉雀無聲。
黃榮眼瞅著畢文謙,半張著嘴,不敢說話;彭姐姐眨著眼睛,細細看著畢文謙,保持沉默。
良久,粟榮生滿含深意地點點頭道:“年少有為啊!我感覺你很適合當軍人嘛!”沒等畢文謙迴答,他又看向彭姐姐,“小彭,你叫他弟弟?”
“他想叫我姐姐。”彭姐姐微微點頭。
粟榮生思考了一下,伸手抓著畢文謙的雙手,鼓勵道:“畢文謙,你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既然你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祝願你,將來在你選擇的戰線上,做出成績!”
畢文謙不能斷定,這位參謀長想的,和自己所想的是否一樣,但他還是重重地點了頭:“謝謝粟伯伯,我保證!”
“好!很好!”
素顏,戎裝,麻花辮,村姑樣。
壩子正中的她,神色淳樸,眼眸明亮,卻和畢文謙腦海中幾十年後的那份讓全世界折服的神氣大相徑庭。
“也許我告別,再不會迴來……”
熟悉而又陌生的歌聲流轉起來,畢文謙似乎沒有聽清,思緒隻隨著關注她臉龐的目光而飄散。
所謂居移氣,養移體,現在的她定然想像不到自己將來的際遇。一個中學生自來熟地主動向她交好,在她眼裏大概隻是一個普通的歌迷,嗯,一個有音樂天份的歌迷,也許,還有一點兒早熟的“上進心”?
畢文謙甚至不知道她是否看明白了這些。自己和她短暫的交往,有幾分是像和小張姐姐那麽單純,又有幾分是像文藝那樣……上進?在她眼裏,有幾分?在自己心裏,又有幾分?聽到她認下自己這個弟弟,本該功德圓滿地高興,卻怎麽也高興得……不純粹。
這就是所謂文青……病發作?嗯,在這個年代可不是病,而是時髦。
無論如何,穿越以來,在自己決定這條道路之後,發生的一件件事情,真話、假話、亦真亦假的話,都做得說得義無返顧。草蛇灰線的人脈,約莫是穿越者才有的金手指。金手指有了,就要用,而且要用好,但這隻是過程,而非目的。
遐想間,熱烈的掌聲迫使他迴過神來。
彭姐姐唱完了。她微笑著向一圈的聽眾致意,直到掌聲稍微告一段落,才重新開口說道:“謝謝大家的掌聲!剛才我唱的這首《血染的風采》,是一個中學生,在幾天前,在從江州到春城的火車上,聽了一位戰鬥英雄講述自己和他的戰友的事跡之後,立即創作的歌曲。現在,這位作者弟弟,還有那位戰鬥英雄,都在我們現場!我希望,他們能站上這個舞台,和大家認識一下,大家說,好不好?”
黃榮?他也在場?
畢文謙有些驚喜,四望了起來,卻看到另一處,黃榮被戰友們連笑帶罵地趕出了人堆。他踉蹌了好幾步,終於站穩,在四周的哄笑和彭姐姐的微笑中,臉起了紅,仿佛認命地直著背,低著頭,慢慢走到了彭姐姐身邊。
“傻孩子,你也趕緊上去啊!”
突兀地,孫雲的聲音從畢文謙背後響起,旋即,他被推了一個踉蹌。站穩迴頭,卻見孫雲滿含期許的目光。
暗歎了一口氣,畢文謙努力昂首挺胸,一步步走到了黃榮旁邊。
隨此,掌聲、言語,逐漸少去,舞台恢複了安靜。
“黃哥,在火車上你可沒那麽害羞。”
“當時就是你們起的哄!”畢文謙的調侃引起了黃榮的反駁,“在這兒,我有什麽臉自稱戰鬥英雄!”
一陣短暫的笑聲起了,然後,卻是坐在主席台靠邊上的一個中年軍官教訓道:“功勞就是功勞,過分的謙虛就是驕傲!”
此話一出,黃榮立馬蔫了:“團……團長……”
見他應對不了了,彭姐姐開了口:“原來你姓黃啊!那我就跟著喊一聲黃英雄了!”不由黃榮分說,她繼續說道,“黃英雄,你覺得自己在這英雄堆裏不算英雄,但在我和作者弟弟,以及後方的廣大群眾眼裏,你是英雄,你和你的戰友,都是英雄!”說著,她繞過兩步,拉起畢文謙的手,環視四周,最終朝向主席台,“這位弟弟,就是剛才這首《血染的風采》的作者,他叫畢文謙,雖然還是一個中學生,卻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叫畢雲詩呢!四天前,他剛到這裏,和我打了一個賭,要到前線采風,在四天之內寫一首讓人喜歡的歌,訴說作為後方群眾的一員的他,對前線的大家的情感。就在昨天,他把新創作的歌曲交給了我,這首歌叫做《熱血頌》。但是呐,這是寫給你們的歌,我說好或不好,都算不得數。所以,現在,我將和弟弟一起為大家清唱這首歌,請大家來說說,這首歌究竟好不好?”
聽著又一輪仿佛預熱的掌聲,畢文謙望著彭姐姐,這利落自然,這聲情並茂,這就是舞台上的人啊!
旁邊的黃榮弱弱地看著畢文謙:“小弟弟,你又寫了一首歌?”
“我去了貓耳洞,被救了一命。”
畢文謙輕輕點頭,然後也環視了一圈,微微鞠了一躬,清了清嗓子,開始了演唱。
“當你離開生長的地方,夢中迴望,可曾夢見河邊那棵亭亭的白楊……”
就自己現在的唱功,和彭姐姐比那是真真的拋磚引玉,畢文謙隻是力圖唱得自然而……走心。
雖然見過不少10年代的聽眾在推薦自己喜歡的歌手的作品時,往往來一句“特別走心”的評價,仿佛這是值得引以為傲的優點,但畢文謙覺得,走心,並不是什麽純讚揚的說法。
流行音樂的本體是作品,歌詞、主旋律、演唱、編曲,這些要素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版本。優秀的歌曲能夠牽動聽者的喜怒哀樂,沒有突兀的棱角,“就是如此”。如果歌手的演唱讓聽眾覺得特別走心,這顯然是破壞了作品整體的內部和諧——一首歌如此,可以說是詮釋方式的選擇;首首歌如此,那就表明歌手的唱功存在短板了。
恰如此刻的畢文謙。
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他的記憶中有演唱的技巧,他知道一首歌該怎麽去唱,但他的身體並沒有經過滴石穿的磨礪。也許在錄音棚裏可以修補出讓人驚豔的作品,但在現場,他還不能保證演唱的穩定。
歌唱家,是靠一次次演唱,唱出來的。
所以,他隻能“走心”。他唱的節奏很慢,比他聽過的任何一個版本都慢,因為是清唱,沒有伴奏,兩句的間歇他可以慢慢換氣,沒有話筒,換氣聲也就不會明顯——咋聽之下,沒有明顯的問題,每一個字裏似乎都特別有感情。
“你是國魂軍魂,你是中華的鐵骨脊梁!”
一段唱完,畢文謙拉住黃榮的手,點了點頭,然後目示彭姐姐。
她心領神會,朝主席台邁出半步,輕吸一口氣,接著唱到。
“最艱苦的地方,總有著戰士的剛強,勇士的肩頭肩負著多少人心頭的崇仰?”
彭姐姐唱的節奏顯然比畢文謙快了不少,那清脆的嗓音設問、自答,澎湃的感情一氣嗬成地隨歌聲揮灑開來,每一個轉音都有其意味。她的身姿在舞台上緩緩移動,每一句結尾時都會站定著身子,目光清澈的看向一個方位的觀眾,仿佛那一句歌就是直直唱給他們的。當唱到最後一句時,她再一次朝向了主席台,標準地敬了一個軍禮。
這個軍禮仿佛一枚信號彈,引得主席台上正中的人帶頭起立,引爆了全場的掌聲,哪怕是露天的舞台,也讓畢文謙聯想到了雷鳴這樣的形容詞。他不禁偏頭望向自己走出來的方位,那裏站著孫雲——唱功且不比較,單是這上場的台風,舉手投足就是差距。
“小弟弟,寫得好,真好!謝謝你!”
畢文謙忽然感覺手上傳來重重的力道,卻是黃榮紅著眼睛,不住朝他點頭。
“這是我的心聲,自然是好的。”畢文謙果斷低調裝逼了,“彭姐姐唱得更好。”
“嗯,嗯!”
過了一陣,掌聲漸漸小了,那個帶頭起立的中年軍人忽然大步流星地來到了舞台中央。
“小彭,這首歌,唱得好!”
彭姐姐再次行了軍禮:“謝謝參謀長!這是我們的心聲!”
“很好!”這位參謀長又朝向黃榮,“你是黃榮?”
“報告首長!我就是黃榮!”很顯然,黃榮剛才的羞澀或者感動什麽的,早就不翼而飛了,取而代之的全是興奮和激動。
“很好!不愧是我67軍的兵!希望你繼續為部隊,為祖國立功!”沒等黃榮迴答,參謀長就看向了畢文謙,臉色瞬間起了許多和藹,“小朋友,你叫畢文謙?”
近距離,正對麵,畢文謙觀察著這個被彭姐姐稱為參謀長的軍人。敦實的身體,中等身材,鬢角理得幹淨,唇上卻雜了些短短的胡渣。那南方人的五官有些少數民族的痕跡,法令紋在笑容間明顯,添了少許儒雅的氣質。
如果說黃榮是中國基層的軍人,那麽這位,就是中層,或者高層的軍人了?
看起來也不格外出奇嘛!
“您好!我是畢文謙。我不是軍人,請問我可以敬軍禮嗎?”
“我是粟榮生。”這位名叫粟榮生的參謀長笑著敬了一個禮,“我希望你將來向我敬禮,在你也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員的時候。”
“啊……”畢文謙眨巴著眼睛,低下頭保持了幾秒思考狀,然後昂首迴答到,“報告粟參謀長,我覺得我將來不會成為一名軍人。”
“哦?”見過怕當兵的,卻沒見過小小年紀跑前線來說不想當兵的——畢文謙的迴答引起了粟榮生的興趣,“為什麽呢?”
沒理會黃榮和彭姐姐詫異的目光,畢文謙直視著麵前的參謀長,侃侃而道:“我來到了前線,經過了炮兵營地,進過了貓耳洞。我聽到了槍聲,炮聲。我看到了貓耳洞的通訊兵戰士唿叫炮兵支援,我聽他們說耗子那邊得是團級部隊才能叫炮兵。所以我覺得我不必當軍人了。”
這些話,彭姐姐和黃榮一時間還沒明白其中的邏輯,粟榮生卻兩眼生了光:“有點兒意思。具體說說?”
“在決定來前線之後準備的那幾天,我收集了一些能夠收集的信息。抗日戰爭的時候,我們有《遊擊隊之歌》,裏麵唱的是‘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打了八年,我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反映朝鮮戰爭的《上甘嶺》裏麵,我們的武器是從蘇聯老大哥那裏買的,打了四年,我們讓聯合國軍在停戰書上簽了字。現在的對越反擊戰,我們的武器,是我們自己製造的,戰線一直是我們想在哪裏打,就在哪裏打。從收複兩山到現在,傳達到後方的報道總是說我們解放軍在勇敢戰鬥,戰線卻始終沒有改變,我當時就覺得奇怪。當我親身到了前線,我就察覺出問題了——我們的武器裝備很充足,並且擁有那麽明顯的火力優勢,我們的戰士又是那麽勇敢,從84年開始到現在,參戰部隊換了又換,戰線卻不能推進,這隻能說明,不是我們打不過去,而是不必打過去。聯想到我們後方這些年到處可見的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標語,我覺得,對越反擊戰打到現在,已經更傾向於練兵了,我們其實並不希望打仗,國家的重點在於建設和發展。既然這支英雄的部隊從一開始就有打贏戰爭的戰鬥力,戰爭的步調始終在我軍的掌控之中,而我們國家的重點又不在戰爭,那麽我將來更應該投身的,就是國家的建設。我們都是社會主義的螺絲釘,戰鬥,是這一代哥哥的使命;建設,是我這一代人的責任。”
一席話後,鴉雀無聲。
黃榮眼瞅著畢文謙,半張著嘴,不敢說話;彭姐姐眨著眼睛,細細看著畢文謙,保持沉默。
良久,粟榮生滿含深意地點點頭道:“年少有為啊!我感覺你很適合當軍人嘛!”沒等畢文謙迴答,他又看向彭姐姐,“小彭,你叫他弟弟?”
“他想叫我姐姐。”彭姐姐微微點頭。
粟榮生思考了一下,伸手抓著畢文謙的雙手,鼓勵道:“畢文謙,你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既然你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祝願你,將來在你選擇的戰線上,做出成績!”
畢文謙不能斷定,這位參謀長想的,和自己所想的是否一樣,但他還是重重地點了頭:“謝謝粟伯伯,我保證!”
“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