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如今的形式,袁、張二人心知肚明。
可知道歸知道,袁安聽了後,還是不忿道:“崔旭太世故了。”
“這也怪不得他。”張擇端隨後道,“陛下這些年確實過於寵信晉王了,這次河北大戰,若非晉王一力請戰,也是打不起來的。現今戰事焦灼,朝廷也是為其所累,連南方的災情也顧不上了。”
“張先生,這樣的話,你不要再說了。”太子柴鈺聽罷,開口道,“父親有父親的考慮,這些事不是我等可以置喙的。”
“是臣失言了。”張擇端拱手拜道,“臣謝殿下提醒,臣以後會小心的。”
“殿下,正道方才的話雖不應說,可也是實情。”袁安起身道,“裴公致仕雖是無可奈何之事,可到底折了殿下的一隻臂膀。而陛下親近晉王也是人所共知之事,殿下不留意可不行啊。”
這裴家有從龍之功,早在七王奪位時,便支持尚是雍王柴珝。
之後,裴家女嫁給柴珝作了王妃,生了長子柴鈺便為王世子。再往後,柴珝入主大寶,成為了當今陛下。而裴氏與柴鈺便也隨之雞犬升天,成了大周的皇後與太子。
因這份親緣關係在,裴家便是太子柴鈺的天然盟友。
如今裴駿年事已高,上表請辭雖是慣例,可皇帝柴珝卻有意讓崔旭接替他,這便讓人不得不為之深思。裴氏是大周一等姓氏,而崔家也是,皇帝如此抬舉崔旭,便是給裴家立了一個大敵,這也從側麵打擊了太子柴鈺。
加上如今晉王與諸皇子奪嫡之心已顯,皇帝又有縱容,這崔旭入中書一事,便更為關鍵。
玉階之上便是至尊之位,可這攀登之路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柴鈺身為太子,便就無路可退。
可如今朝堂局勢如此變幻,他也有些手足無措,便頹然道:“這我知道,可父親是這個意思,我身為兒子,也就隻能照辦了。”太子柴鈺是個寬厚仁孝的人,他如此說也是出於真心。
“殿下如此想,臣不能說有錯。”袁安也起身正色道,“但是殿下絕不可意誌消沉,事情還是可以謀劃的。”
“先生有話,就請說吧。”柴鈺聽完,說道。
“那臣就直言了。”袁安說道,“雖然崔旭是陛下選定的人,可眼下他的治下卻出了諾大的災情。災情雖是天命,可若是處置不當出了人禍,那便是失職,失職之人又怎可入主中樞呢?”
柴鈺聽了,皺起眉頭,若有所思。
一旁的張擇端也起身道:“殿下,太平所言甚是。今年江北大災已定,若無江東相助,崔曉林便是巧婦,也是難為。”
柴鈺見兩人都是這般意見,便問道:“那依二位先生所言,孤該當如何?”
袁安想了下,迴道:“臣可以給趙龍華去封信,請他以江東為主,將糧食留下來。”他話中的趙龍華原名趙希賢,字龍華,出自天水趙氏,官居江東黜陟使,從二品下。
張擇端在旁也附和道:“殿下,太平的話可行。”
兩人這話便定下了主次,既以江東為主,那眼下之意,江北便可放棄。如此輕描淡寫的幾句話,雖言之有據,可卻是謀一家之事,棄萬家之命。
而太子柴鈺久居深宮不知世事之難,他見二人都是如此,便點頭道:“那就有勞先生了。”
“這是臣的本職,臣迴去就寫。”袁安說道。
見提起了書信,張擇端便道:“殿下,既然太平已來了,臣就把那封信給他看看?”
太子柴鈺聞言,點了點頭。
見證,張擇端便對著袁安道:“太平兄,我今日剛收到一封書信,乃是蕭子玉給我迴信。”
蕭璟這封信名為私信,實則是為了暗通消息。袁安對這點十分熟悉,太子府與外聯係的很多信件便是經他的手轉出轉入的。他聽罷,便揣測道:“可是有關災情一事?”
“正是如此。”張擇端點頭道
袁安思慮片刻後,又問著柴鈺道:“殿下,可曾看過?”
太子柴鈺點了點頭道:“我已看過。”
見如此,袁安便討了了那封書信。
他取出信出信件,迅速瀏覽後,開口又道:“蕭子玉好手段,殿下請他相助,看來是選對人了。”張擇端給蕭璟去信一事,本就是出自柴鈺的授意,他也是清楚的。
“確實好手段。”張擇端附和道,“不過,蕭子玉到底隻是一州刺史,能做到如今這一步,也是難為他了。”
袁安聞言點了點頭,思慮片刻後,他又問道:“蕭子玉信上說,隨信還附了一張條陳,這條陳上寫的是什麽?”
“不隻是一張條陳。”張擇端迴道,“還另有一篇文章。”
袁安聽罷,便急急的問道:“條陳與文章何在,可否讓餘一觀?”
“這兩樣物件如今都在殿下的書房裏。”張擇端答道,“太平兄想看,還是問一問殿下的好。”
袁安聞言,便轉向了太子柴鈺。
可他還未開口,柴鈺便招唿了一聲:“外頭,進來個人。”
他這聲音一出,侯在外頭的李國泰便急急的走了進來:“殿下,奴婢來了,請您吩咐。”
隨後,柴鈺又吩咐道:“孤書房裏的書案上有兩樣東西,你讓人速速取來。”
“是,奴婢這就去。”
李國泰領了命,轉身就欲出去。
這時候,袁安與張擇端都已重新落座了。柴鈺見二人的座案上空空如此,就又道:“慢著。”
那李國泰聞聲,連忙停住了腳步,轉身又走迴來問道:“殿下,還有何吩咐?”
“你們最近越來越沒規矩了。”柴鈺語氣低沉的說道,“二位先生,進來這麽久了,為何還不送茶水來?”
有客臨門,主人賜茶,乃是待客之道,這李國泰不會不懂。隻是因他知道自家殿下請這二位先生來,是有事商議,故而不敢打擾。此時見柴鈺斥責,他也不敢申辯,隻道:“殿下,是奴婢疏忽了,奴婢這就讓人給二位先生送茶來。”
見他認了錯,柴鈺也沒太過苛刻,隻是輕輕點了點頭。
這李國泰見了,才又退了出去。
待他出去,袁安便拱手道:“臣多謝殿下。”
柴鈺聽罷,隻是笑道:“袁先生,無需如此,二位都坐吧。”
袁、張二人聽了後,複又坐下。
隨後,自有年幼的宮人為他們送來茶水,而李國泰則侍從親自去取那兩樣物件。
可知道歸知道,袁安聽了後,還是不忿道:“崔旭太世故了。”
“這也怪不得他。”張擇端隨後道,“陛下這些年確實過於寵信晉王了,這次河北大戰,若非晉王一力請戰,也是打不起來的。現今戰事焦灼,朝廷也是為其所累,連南方的災情也顧不上了。”
“張先生,這樣的話,你不要再說了。”太子柴鈺聽罷,開口道,“父親有父親的考慮,這些事不是我等可以置喙的。”
“是臣失言了。”張擇端拱手拜道,“臣謝殿下提醒,臣以後會小心的。”
“殿下,正道方才的話雖不應說,可也是實情。”袁安起身道,“裴公致仕雖是無可奈何之事,可到底折了殿下的一隻臂膀。而陛下親近晉王也是人所共知之事,殿下不留意可不行啊。”
這裴家有從龍之功,早在七王奪位時,便支持尚是雍王柴珝。
之後,裴家女嫁給柴珝作了王妃,生了長子柴鈺便為王世子。再往後,柴珝入主大寶,成為了當今陛下。而裴氏與柴鈺便也隨之雞犬升天,成了大周的皇後與太子。
因這份親緣關係在,裴家便是太子柴鈺的天然盟友。
如今裴駿年事已高,上表請辭雖是慣例,可皇帝柴珝卻有意讓崔旭接替他,這便讓人不得不為之深思。裴氏是大周一等姓氏,而崔家也是,皇帝如此抬舉崔旭,便是給裴家立了一個大敵,這也從側麵打擊了太子柴鈺。
加上如今晉王與諸皇子奪嫡之心已顯,皇帝又有縱容,這崔旭入中書一事,便更為關鍵。
玉階之上便是至尊之位,可這攀登之路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柴鈺身為太子,便就無路可退。
可如今朝堂局勢如此變幻,他也有些手足無措,便頹然道:“這我知道,可父親是這個意思,我身為兒子,也就隻能照辦了。”太子柴鈺是個寬厚仁孝的人,他如此說也是出於真心。
“殿下如此想,臣不能說有錯。”袁安也起身正色道,“但是殿下絕不可意誌消沉,事情還是可以謀劃的。”
“先生有話,就請說吧。”柴鈺聽完,說道。
“那臣就直言了。”袁安說道,“雖然崔旭是陛下選定的人,可眼下他的治下卻出了諾大的災情。災情雖是天命,可若是處置不當出了人禍,那便是失職,失職之人又怎可入主中樞呢?”
柴鈺聽了,皺起眉頭,若有所思。
一旁的張擇端也起身道:“殿下,太平所言甚是。今年江北大災已定,若無江東相助,崔曉林便是巧婦,也是難為。”
柴鈺見兩人都是這般意見,便問道:“那依二位先生所言,孤該當如何?”
袁安想了下,迴道:“臣可以給趙龍華去封信,請他以江東為主,將糧食留下來。”他話中的趙龍華原名趙希賢,字龍華,出自天水趙氏,官居江東黜陟使,從二品下。
張擇端在旁也附和道:“殿下,太平的話可行。”
兩人這話便定下了主次,既以江東為主,那眼下之意,江北便可放棄。如此輕描淡寫的幾句話,雖言之有據,可卻是謀一家之事,棄萬家之命。
而太子柴鈺久居深宮不知世事之難,他見二人都是如此,便點頭道:“那就有勞先生了。”
“這是臣的本職,臣迴去就寫。”袁安說道。
見提起了書信,張擇端便道:“殿下,既然太平已來了,臣就把那封信給他看看?”
太子柴鈺聞言,點了點頭。
見證,張擇端便對著袁安道:“太平兄,我今日剛收到一封書信,乃是蕭子玉給我迴信。”
蕭璟這封信名為私信,實則是為了暗通消息。袁安對這點十分熟悉,太子府與外聯係的很多信件便是經他的手轉出轉入的。他聽罷,便揣測道:“可是有關災情一事?”
“正是如此。”張擇端點頭道
袁安思慮片刻後,又問著柴鈺道:“殿下,可曾看過?”
太子柴鈺點了點頭道:“我已看過。”
見如此,袁安便討了了那封書信。
他取出信出信件,迅速瀏覽後,開口又道:“蕭子玉好手段,殿下請他相助,看來是選對人了。”張擇端給蕭璟去信一事,本就是出自柴鈺的授意,他也是清楚的。
“確實好手段。”張擇端附和道,“不過,蕭子玉到底隻是一州刺史,能做到如今這一步,也是難為他了。”
袁安聞言點了點頭,思慮片刻後,他又問道:“蕭子玉信上說,隨信還附了一張條陳,這條陳上寫的是什麽?”
“不隻是一張條陳。”張擇端迴道,“還另有一篇文章。”
袁安聽罷,便急急的問道:“條陳與文章何在,可否讓餘一觀?”
“這兩樣物件如今都在殿下的書房裏。”張擇端答道,“太平兄想看,還是問一問殿下的好。”
袁安聞言,便轉向了太子柴鈺。
可他還未開口,柴鈺便招唿了一聲:“外頭,進來個人。”
他這聲音一出,侯在外頭的李國泰便急急的走了進來:“殿下,奴婢來了,請您吩咐。”
隨後,柴鈺又吩咐道:“孤書房裏的書案上有兩樣東西,你讓人速速取來。”
“是,奴婢這就去。”
李國泰領了命,轉身就欲出去。
這時候,袁安與張擇端都已重新落座了。柴鈺見二人的座案上空空如此,就又道:“慢著。”
那李國泰聞聲,連忙停住了腳步,轉身又走迴來問道:“殿下,還有何吩咐?”
“你們最近越來越沒規矩了。”柴鈺語氣低沉的說道,“二位先生,進來這麽久了,為何還不送茶水來?”
有客臨門,主人賜茶,乃是待客之道,這李國泰不會不懂。隻是因他知道自家殿下請這二位先生來,是有事商議,故而不敢打擾。此時見柴鈺斥責,他也不敢申辯,隻道:“殿下,是奴婢疏忽了,奴婢這就讓人給二位先生送茶來。”
見他認了錯,柴鈺也沒太過苛刻,隻是輕輕點了點頭。
這李國泰見了,才又退了出去。
待他出去,袁安便拱手道:“臣多謝殿下。”
柴鈺聽罷,隻是笑道:“袁先生,無需如此,二位都坐吧。”
袁、張二人聽了後,複又坐下。
隨後,自有年幼的宮人為他們送來茶水,而李國泰則侍從親自去取那兩樣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