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說完,眾人便散了。如今個人有個人的事情,便都各自忙活去了。衛玠與李翊兩人結伴而來,也就結伴而去。


    一路走著,衛玠一路想著事情。


    見他如此模樣,一旁的李翊便問道:“三郎,可是還在想方才的事?”


    見他識穿了自己的心思,衛玠便點頭迴道:“李先生知我。”


    李翊又道:“我觀三郎方才似有話要說,可最後為何又不說了?”


    衛玠聞言,迴道:“先生誤會了,非是在下不言,實在是腹無良策,無從言起。”


    見他否認,李翊便笑道:“既是如此,那是在下唐突了,三郎勿怪。”


    衛玠聽罷,笑著搖頭後,突然求道:“李先生,在下有一事想請先生幫忙,不可先生可願助我?”


    見他開口求助,李翊便笑道:“既是三郎開了口,在下安敢不從。”


    “先生說笑了。”衛玠也笑道,“既然先生答應了,那請移步隨我去見個人。”


    聽了他這個要求,李翊便點頭答應了,隨著他便到了那側門外。


    馬車已不在了,可柱子仍在那候著,衛玠便把他招唿了過來。


    “大柱兄弟,這是李先生。”衛玠說著,又對李翊道,“李先生,這是我家中的一位弟兄,名喚楊大柱。”


    楊大柱便是柱子的大名,他聽了衛玠的介紹,便對著李翊拜道:“柱子見過李先生。”


    李翊聽了,點了點頭,算是認了。之後,他對著衛玠問道:“三郎,方才說要引我去見一人,可是此人?”


    “正是如此。”衛玠應了聲後,便將所求之事說了出來,“事情是這樣,柱子家中的老人與我有舊,托我為他謀個生計。我觀其武藝不俗,就將他帶了過來,先生可否酌情為他安排個事做?”


    李翊聽了,上下打量了一下柱子。


    看過後,他便點頭道:“嗯,是個好兒郎。既是三郎所薦之人,那便留下來吧。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便讓他在刺史府裏做個衙役吧。”


    “多謝先生。”衛玠謝過後,又對著發愣的柱子道,“柱子兄弟,李先生將你留下了,還不謝過他。”


    “柱子多謝李先生收留。”柱子依言謝過後,皺眉又道,“隻是柱子不想做惡人。”


    李翊隨即疑惑的問道:“你何出此言?”


    柱子直迴道:“那些衙役日日橫行街裏,柱子不願做那樣的人。”


    衛玠與李翊聽罷,都笑了。


    笑過後,衛玠說道:“柱子兄弟,天下的衙役並非都如你之前所見的那般。既然李先生讓你去做衙役,你依了便是。往後做事的時候多為百姓想,自然就不會成了那樣的惡人。”


    柱子聽了後,又想起父親的囑托,便隻得點頭應了,可臉上扔有不願。


    李翊見了,就笑道:“三郎,既然他不願便罷了。我看你身邊也沒個親隨,既然你說他武藝不錯,那便讓他留在你身邊。如此也免得宵小之人輕視於你,更免得今日之事再發生。”


    衛玠如今無官職在身,聽了後覺著不好,便迴道:“先生,此事不妥吧。”


    “三郎多慮了,你是衛司馬的郎君,又是使君親近之人,帶個親隨在身邊是合適的。”見衛玠還要拒絕,李翊便又道,“此事,三郎就依我所言吧。”


    衛玠聽罷,便點頭應承了:“既是如此,那就多謝先生了。”


    “舉手之勞,三郎無需客套。”李翊說完,又對著柱子道,“既然三郎已經答應,那你就隨我去吧。”


    雖然衙役並非正經官身,可到底是公門之人,必要的文書還是要辦的。


    隻是柱子不明其意,聞言未答,隻是看向衛玠。


    衛玠見了,便點了點頭,柱子這才隨李翊去了。而衛玠自己也迴了那簽押房中,繼續這一天的公事。


    忙完這一天的公事,他便離了刺史府。


    在迴衛府的路上,衛玠便見到了許多江北來的災民,也路過幾處官府辦的舍粥鋪子。


    看著那些捧著破碗,聚攏在粥鋪外的災民,他若有所思,想到了什麽。


    而這些災民領到了稀粥後,就迴了附近的破廟,如今這些廢屋破廟都成了災民們的棲身之所。在這眾災民中又有些特別之人,他們雖也如其他災民一般衣衫襤褸,蓬頭垢麵,可他們卻個個神龍活虎,顯然並無口腹之憂。


    這些人也端著破碗,領了稀粥後迴到這破廟中。


    隻是進了廟後,有兩人悄悄的聚到了一處。


    “哥哥。”其中一人對著另一人道,“方才接到迴報,弟兄們已把財貨送了出去,二娘都已收到了。”


    他對著說話的那人是個身材魁梧的大漢,此人兩臂粗壯,手大如熊,虎口生繭,一看就是經年習武之人。這人聽罷,便點了點頭,之後問道:“兄弟,官府今日可有異動?”


    “迴哥哥。”之前那人迴道,“關城門時,有弟兄見到了城外的城防營進了城,看來官府是要對我們下手了。”


    原來這夥人便是城中的盜匪,而那大漢更是群盜的頭領。


    今日蘇忠鬧事之事,城內百姓人人皆知,昨夜出了人命案子。他們自然也知道刺史府前的鬧事,故而才會著人去探查官家的動靜。


    “哥哥。”那人說完,問道,“咱們今夜還動手嗎?”


    大漢聽了後,搖了搖頭:“如今風聲緊了,今夜就讓弟兄們好生歇歇。養足了精神,日後有的是機會。”如今災民湧入了姑蘇城,便給了這些山野盜匪渾水摸魚的機會。他們便是趁著官府無暇他顧的時機,鬧得城內的大戶雞犬不寧。


    之後,那大漢又問道:“兄弟,可探清是何人殺了那婆娘,辱了我的名聲?”


    正如衛玠在那些公文上看到的一樣,這夥人的確是盜亦有道。昨日的人命,實屬意外,這群盜頭領如今自己也不知道是哪個手下動的手。


    “迴哥哥。”大漢身旁那人說道,“弟弟我問了幾個想熟的兄弟,都無人知曉。弟弟猜想,定是剛入夥那些人下的手。”


    這人說著,想了一下又道:“弟弟勸哥哥一句,哥哥還是暫且將此事擱下的好。萬一將那人逼的急了,弟弟恐那人會去投了官府,若是那樣,弟兄們可就危險了。”


    這兄弟二人中做兄長的一身好武藝,又仗義豪俠,頗有人望;做弟弟的心思細膩,善揣摩人心,兩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聽了自家弟弟的這席話,大漢握拳捶了一下坐下的石階:“兄弟說的是,隻是哥哥按不下這口氣啊。”


    那弟弟聞言,冷笑道:“哥哥勿惱,待迴了山寨,弟弟自會將那人尋出來,也讓那人知道天理道義何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子謀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下的紅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下的紅楓並收藏庶子謀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