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姑蘇十分安靜,這裏橋多、河多,河邊楊柳垂絲,清風徐來,絲絲柳條隨風飄動,煞是好看。水上的風吹到衛玠身上,他頓時便覺著涼爽了許多。
在這夏日的酷暑裏,他總是醒的都很早,便按照過去的習慣出來晨練。
他腳邊的河名喚相國河,傳說隻要住在這河邊,便會生出要做相國的兒子。這傳說十分靈驗,河岸兩邊確實出過許多位相國,故而這河邊的房產便靠著這相國河變得價值不菲。
隻是傳說是當不得真的,至於為什麽會出那麽多的學士,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住在這河邊的人家本就是高門大姓。
衛府便是這河邊的一家,衛玠沿著這河岸便能走迴家中。
這個時候,衛府的人大多還在睡著,衛玠默不作聲的換了身衣服又出了門。
不多時,他便到了茶鋪。
這個時候,楊五已經升起了爐火,正在熬製涼茶。
這熬涼茶的手藝是楊五跟鄉裏的老人學的,衛玠想幫忙也幫不上,他便拿起麻布去擦拭著木桌。
太陽徐徐升起,今兒又是一個豔陽天,趕著早集的人們湧了進來,觀前街又開始了一天的熱鬧。
下午,衛玠正忙著的時候,茶鋪邊來了一輛驢車,趕車的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莊戶漢,他的邊上坐著個婦人,車上還有一個小娘,這是一家人。驢車停下,那趕車的莊戶漢子便走了進來。
見有客來,衛玠本想迎上去,可楊五叔先了一步,他便站住了身。楊五與這人認識,兩人聚在一起小聲的交談了起來。
過了一陣子,楊五走了迴來,對著衛玠言道:“衛玠,我有點事,你幫忙看下鋪子。”
“五叔,我知道了,你去吧。”
衛玠抬頭答應了一聲,接著他就看到楊五領著那家人,趕著驢車朝一條巷子而去。
那裏有一處小院子,是楊五安在姑蘇城裏的家。
可楊五這一去就去了很久,到了傍晚,他仍然未歸。
衛玠受人之托,不敢擅離,便先將鋪子收拾好,接著就坐在那等著。
如此又等了一個時辰,楊五這才趕了迴來,衛玠就將下午的流水遞了過去。
可楊五叔沒接:“衛玠,今兒多虧了你,這錢你拿著。”
衛玠看著推迴來的錢袋,搖了搖頭:“五叔,這錢我不能拿,咱們還是照舊吧,不然我以後也不好再來了。”這是他的底線,他是無論如何不會收下這錢的。
“好吧,叔依你,那咱們就照舊。”楊五叔說著就將錢袋收下了,“天色也晚了,要不你去我那吃吧。”
“不了,五叔,家裏還等著我迴去呢,走了。”
想著今日楊五叔家有客到,衛玠不想打擾,挎著布包他就走了。
迴到衛府已是夜裏,府中仍是一片寂靜,衛玠徑直迴了偏院的房中,綠竹正在那等他。
見他迴來了,綠竹忙走過來將那布袋取了下來,口中言道:“三郎,今日怎麽迴來的如此晚?”
“五叔家裏有事,就耽擱了。”衛玠說著坐了下來,看著空空的桌子,他又道,“綠竹,有吃的嗎,我餓了。”
“在灶上熱著呢,我這就去拿。”說著,綠竹就匆匆出去了。
坐下來等著的衛玠,掃了眼周圍,突然覺著多了些什麽。
沒等多久,綠竹就迴來了,她手上端著香噴噴的飯菜。
“綠竹,怎麽家裏好像不一樣了?”
問了句話,衛玠就拿起了碗筷,他實在餓了。
“下晌的時候,崔家娘子來過,送了好些東西呢。”綠竹說著,給衛玠夾了些菜,衛玠將碗遞了過去,接了她夾來的菜。
“哦,對了。”綠竹她又想起了什麽,“崔家娘子把三郎你寫的詩給拿走了。”
“什麽詩?”
衛玠有些疑惑,他不記得自己寫過詩了。
“就是三郎你兩個月前寫的那首,崔家娘子瞧見了,就給要走了。”
綠竹一解釋,衛玠想了起來,是那首【天涯】。
之後,他就默默的動著筷子,不再言語。
吃過飯後,衛玠找了張白紙,寫了幾個字。
將這白紙疊好,他就交給了綠竹,口中說道:“綠竹,你尋個機會將這紙交給崔家娘子。”
綠竹小心的收了起來,隨口問了一句:“三郎,這上麵寫的什麽?”
“沒什麽,你交給她就行了。”
衛玠隻談談了說了這一句,就沒再多說什麽了。
時光似流水,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天氣越發的熱了,街麵上的生意淡了許多。這段時間,姑蘇的糧價節節攀升,城裏也突然多了許多衣衫襤褸的災民,這些人都從江北逃荒而來的。
衛玠的生活一如既往,隻是他發覺楊五叔最近有些心不在焉,似乎給什麽事情困擾著。
他雖瞧了出來,可不好多問。
幾天後的一個上午,鋪子裏來了一群人。
這些人都是短打扮,手中都拿著棒子,像是碼頭做工的苦力。
蘇州水多,這樣的人衛玠見多了,他像平常一樣上去伺候著。
突然,坐著的這群人中有一人開了口:“小夥計,讓楊五過來。”
衛玠聞言望了過去,見是個身材魁梧的漢子,他也沒多想,便返了迴去。
“五叔,那有人找你。”衛玠說著,指向了那坐著的漢子。
楊五叔抬頭望去,便看見那坐著漢子也正望著他。
接著,他便停了手中的活計,說道:“衛玠,你留下來看著火,我過去看看。”
“哎。”衛玠答應了一聲,留在了這裏。
楊五叔獨自一人走了過去,他環視了一下坐著這群人,然後對著那漢子,開口道:“奎子,你怎麽來了?”
這漢子名喚劉奎,是楊五叔的鄉裏人,俗話說最親不過家鄉人,可今天楊五叔的這個家鄉人,卻是來找他麻煩的。
“楊五,讓你三哥出來。”
劉奎說完,冷冷的看向楊五,而楊五叔卻陪著笑臉:“奎子,你要找我三哥,怎麽找到這兒了,他在鄉裏阿。”
“楊五,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三哥幾天前就帶著人跑了。他就你這麽一個兄弟,不來找你,他還會去哪?”劉奎說著,將那棒子拿在了手裏,“你隻要把他叫出來,今兒我就不為難你,要不然,我這幾個弟兄可就不客氣了。”
說完,劉魁就將那木棍放在了桌上。
“別別別,奎子,我三哥真不在這,要不這點錢你拿去,請弟兄們喝喝酒。”楊五叔說著,將腰間的錢袋解了下來,放在了劉奎的麵前。
任何時代,惡人似乎都是一副模樣,而像楊五叔這樣的老實人隻能花錢消災。
可如今,這災並非輕易就可化解的。
那劉奎拿起桌上的錢袋,墊了墊,笑道:“看來,你是敬酒不吃,要吃罰酒阿。”
說完,他臉上的笑意就沒了,接著人拍案而起,手中那棒就砸了下來。
頓時,碗碎了,桌裂了,那些食客也化作鳥獸散,奔逃而出。
衛玠見出了事忙跑了過來,他想上前製止,可給楊五叔攔住了:“衛玠,別過去。”
楊五叔話裏透著無奈,這鋪子可謂是他的心血,而他如今又無能為力。
衛玠看到對方如此多的人,也知不能力敵。他琢磨了一下,說道:“五叔,咱們快找公門裏的人來吧。”
那叫劉奎的漢子聽到衛玠這話,冷笑了兩聲,口中言道:“還想找公門裏的人,小子,我看你是活的不耐煩了。”說完,他舉起手中的棒子,就朝衛玠打了過來。
說時遲那時快。衛玠見那棒子砸來,想躲開,可卻沒躲過去,頭上正中了一棒,他立時就眼前一黑,隨即就昏厥過去。
在這夏日的酷暑裏,他總是醒的都很早,便按照過去的習慣出來晨練。
他腳邊的河名喚相國河,傳說隻要住在這河邊,便會生出要做相國的兒子。這傳說十分靈驗,河岸兩邊確實出過許多位相國,故而這河邊的房產便靠著這相國河變得價值不菲。
隻是傳說是當不得真的,至於為什麽會出那麽多的學士,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住在這河邊的人家本就是高門大姓。
衛府便是這河邊的一家,衛玠沿著這河岸便能走迴家中。
這個時候,衛府的人大多還在睡著,衛玠默不作聲的換了身衣服又出了門。
不多時,他便到了茶鋪。
這個時候,楊五已經升起了爐火,正在熬製涼茶。
這熬涼茶的手藝是楊五跟鄉裏的老人學的,衛玠想幫忙也幫不上,他便拿起麻布去擦拭著木桌。
太陽徐徐升起,今兒又是一個豔陽天,趕著早集的人們湧了進來,觀前街又開始了一天的熱鬧。
下午,衛玠正忙著的時候,茶鋪邊來了一輛驢車,趕車的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莊戶漢,他的邊上坐著個婦人,車上還有一個小娘,這是一家人。驢車停下,那趕車的莊戶漢子便走了進來。
見有客來,衛玠本想迎上去,可楊五叔先了一步,他便站住了身。楊五與這人認識,兩人聚在一起小聲的交談了起來。
過了一陣子,楊五走了迴來,對著衛玠言道:“衛玠,我有點事,你幫忙看下鋪子。”
“五叔,我知道了,你去吧。”
衛玠抬頭答應了一聲,接著他就看到楊五領著那家人,趕著驢車朝一條巷子而去。
那裏有一處小院子,是楊五安在姑蘇城裏的家。
可楊五這一去就去了很久,到了傍晚,他仍然未歸。
衛玠受人之托,不敢擅離,便先將鋪子收拾好,接著就坐在那等著。
如此又等了一個時辰,楊五這才趕了迴來,衛玠就將下午的流水遞了過去。
可楊五叔沒接:“衛玠,今兒多虧了你,這錢你拿著。”
衛玠看著推迴來的錢袋,搖了搖頭:“五叔,這錢我不能拿,咱們還是照舊吧,不然我以後也不好再來了。”這是他的底線,他是無論如何不會收下這錢的。
“好吧,叔依你,那咱們就照舊。”楊五叔說著就將錢袋收下了,“天色也晚了,要不你去我那吃吧。”
“不了,五叔,家裏還等著我迴去呢,走了。”
想著今日楊五叔家有客到,衛玠不想打擾,挎著布包他就走了。
迴到衛府已是夜裏,府中仍是一片寂靜,衛玠徑直迴了偏院的房中,綠竹正在那等他。
見他迴來了,綠竹忙走過來將那布袋取了下來,口中言道:“三郎,今日怎麽迴來的如此晚?”
“五叔家裏有事,就耽擱了。”衛玠說著坐了下來,看著空空的桌子,他又道,“綠竹,有吃的嗎,我餓了。”
“在灶上熱著呢,我這就去拿。”說著,綠竹就匆匆出去了。
坐下來等著的衛玠,掃了眼周圍,突然覺著多了些什麽。
沒等多久,綠竹就迴來了,她手上端著香噴噴的飯菜。
“綠竹,怎麽家裏好像不一樣了?”
問了句話,衛玠就拿起了碗筷,他實在餓了。
“下晌的時候,崔家娘子來過,送了好些東西呢。”綠竹說著,給衛玠夾了些菜,衛玠將碗遞了過去,接了她夾來的菜。
“哦,對了。”綠竹她又想起了什麽,“崔家娘子把三郎你寫的詩給拿走了。”
“什麽詩?”
衛玠有些疑惑,他不記得自己寫過詩了。
“就是三郎你兩個月前寫的那首,崔家娘子瞧見了,就給要走了。”
綠竹一解釋,衛玠想了起來,是那首【天涯】。
之後,他就默默的動著筷子,不再言語。
吃過飯後,衛玠找了張白紙,寫了幾個字。
將這白紙疊好,他就交給了綠竹,口中說道:“綠竹,你尋個機會將這紙交給崔家娘子。”
綠竹小心的收了起來,隨口問了一句:“三郎,這上麵寫的什麽?”
“沒什麽,你交給她就行了。”
衛玠隻談談了說了這一句,就沒再多說什麽了。
時光似流水,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天氣越發的熱了,街麵上的生意淡了許多。這段時間,姑蘇的糧價節節攀升,城裏也突然多了許多衣衫襤褸的災民,這些人都從江北逃荒而來的。
衛玠的生活一如既往,隻是他發覺楊五叔最近有些心不在焉,似乎給什麽事情困擾著。
他雖瞧了出來,可不好多問。
幾天後的一個上午,鋪子裏來了一群人。
這些人都是短打扮,手中都拿著棒子,像是碼頭做工的苦力。
蘇州水多,這樣的人衛玠見多了,他像平常一樣上去伺候著。
突然,坐著的這群人中有一人開了口:“小夥計,讓楊五過來。”
衛玠聞言望了過去,見是個身材魁梧的漢子,他也沒多想,便返了迴去。
“五叔,那有人找你。”衛玠說著,指向了那坐著的漢子。
楊五叔抬頭望去,便看見那坐著漢子也正望著他。
接著,他便停了手中的活計,說道:“衛玠,你留下來看著火,我過去看看。”
“哎。”衛玠答應了一聲,留在了這裏。
楊五叔獨自一人走了過去,他環視了一下坐著這群人,然後對著那漢子,開口道:“奎子,你怎麽來了?”
這漢子名喚劉奎,是楊五叔的鄉裏人,俗話說最親不過家鄉人,可今天楊五叔的這個家鄉人,卻是來找他麻煩的。
“楊五,讓你三哥出來。”
劉奎說完,冷冷的看向楊五,而楊五叔卻陪著笑臉:“奎子,你要找我三哥,怎麽找到這兒了,他在鄉裏阿。”
“楊五,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三哥幾天前就帶著人跑了。他就你這麽一個兄弟,不來找你,他還會去哪?”劉奎說著,將那棒子拿在了手裏,“你隻要把他叫出來,今兒我就不為難你,要不然,我這幾個弟兄可就不客氣了。”
說完,劉魁就將那木棍放在了桌上。
“別別別,奎子,我三哥真不在這,要不這點錢你拿去,請弟兄們喝喝酒。”楊五叔說著,將腰間的錢袋解了下來,放在了劉奎的麵前。
任何時代,惡人似乎都是一副模樣,而像楊五叔這樣的老實人隻能花錢消災。
可如今,這災並非輕易就可化解的。
那劉奎拿起桌上的錢袋,墊了墊,笑道:“看來,你是敬酒不吃,要吃罰酒阿。”
說完,他臉上的笑意就沒了,接著人拍案而起,手中那棒就砸了下來。
頓時,碗碎了,桌裂了,那些食客也化作鳥獸散,奔逃而出。
衛玠見出了事忙跑了過來,他想上前製止,可給楊五叔攔住了:“衛玠,別過去。”
楊五叔話裏透著無奈,這鋪子可謂是他的心血,而他如今又無能為力。
衛玠看到對方如此多的人,也知不能力敵。他琢磨了一下,說道:“五叔,咱們快找公門裏的人來吧。”
那叫劉奎的漢子聽到衛玠這話,冷笑了兩聲,口中言道:“還想找公門裏的人,小子,我看你是活的不耐煩了。”說完,他舉起手中的棒子,就朝衛玠打了過來。
說時遲那時快。衛玠見那棒子砸來,想躲開,可卻沒躲過去,頭上正中了一棒,他立時就眼前一黑,隨即就昏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