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楊仙茅聽出了話中的端倪,因為官家說的是禁止開皇宮城門,這是對的。因為現在滿城都是洪水,打開皇宮城門,洪水肯定會衝進皇宮,那就慘了。如果不開城門,而是用籮筐將他們吊過城池,應該能得到皇帝的許可。
果然,守皇宮的守城官很快迴來,並帶來了幾隻大筐說:“官家有旨,隻讓潤王、王妃和郡主進來,其他任何人不得進入。”
此話一出,有喜有悲。因為潤王家是個大家族,家裏有很多親戚,還有食客,包括王妃也有很多親戚住在王府。現在隻讓王爺王妃和郡主進去,其他任何人都不讓進,他們將不得不身處於洪水和可能發生暴亂的民眾之中。這是極其可怕的,但是現在隻能聽從皇帝的旨意。
籮筐垂了下來,楊仙茅吩咐把船靠到皇宮邊上,潤王和王妃以及郡主上了籮筐,被吊上了城樓。
站在城樓上的藥香郡主擔憂的望著下麵的楊仙茅說:“楊大哥,你要時刻小心,可千萬不能冒險。”
楊仙茅朝她揮揮手。這種情況下他沒辦法說更多的話,而且城樓上的兵士已經彎弓搭箭,大聲嗬斥他們立刻離開,不許靠到皇城邊上。於是楊仙茅吩咐掉頭,這次去的目標,是靠著不遠的吳王的王府。
吳王和王妃還有他的侄女們也沒有聽從楊仙茅先前的警告,結果就是他們不得不用梯子爬上了王府大廳的房頂上。因為那是整個王府最高的所在。看著四周的洪水將他們團團圍困,一眼望不到邊,都是滾滾濁浪,吳王十分害怕。
而他們又沒有辦法轉移到他們可以去的地方。就在驚恐之中,楊仙茅的大船來了。
楊仙茅將他們接上船後,吳王非常高興。拉著楊仙茅的手搖晃著誇讚他是個好女婿,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趕來救了他們。
白芷郡主上前跟爹娘相見,都是又喜又悲。
楊仙茅同樣把他們送到皇城邊上,通報了身份之後,守城官便又放下籮筐,將吳王、王妃和他們的子女都吊了上去,其他人禁止入內。白芷郡主選擇留下來陪同丈夫楊仙茅。
送完這兩個最關鍵的人物,楊仙茅這才舒了口氣。然後又吩咐大船前往城牆,把船上的救下來的百姓送到城樓上去。
很多城裏百姓都逃到城樓上避難了,城牆上密密麻麻都是人。他們的船靠在了上城樓的階梯處,用踏板將他們送上了城樓。
這些百姓感激地對楊仙茅又是拱手又是作揖的,而這些人滿以為隻要登上了城樓,就到達安全的彼岸。可是當他們上了城樓之後才發現,彼岸距離他們根本遙不可及,因為從城牆往外看,隻有滔滔的洪水,一眼望不到頭。城外所有的樹木房屋全部都淹沒在了水中。而城牆外的洪水水麵,距離城樓頂也就一丈多高了。--城外的洪水水位遠遠超過城裏。
這也難怪,因為京城裏的水基本上都是從北城城門洞灌進來的,後來北城的城門洞被城門官帶著敢死隊拚死堵上之後,現在的水就相對小的多,所以水麵相對也就低了很多,而城外則成了汪洋大海。
楊仙茅把這一船人送上城樓,他並沒有讓幹娘唐氏、劉冬雁和妻子白芷郡主上城樓。因為城樓上人很亂很雜,而且很明顯,許多人逃上城樓的時候並沒有帶吃的。
這洪水不可能在一兩天之內就退走,那時候將會出現更可怕的饑荒局麵。因此她們還是跟他一起呆在船上相對來說會更安全些。
楊仙茅為此專門在船上修了一個獨立的木房子,這房子異常的堅固。他們的生活設施都可以通過這個木房子下的通道進入船艙,也就是船的底部。他們的食物幹淨的飲水,包括藥材都放在船艙底部。
楊仙茅沒有再指定這艘船趕去救人,因為現在城裏頭絕大部分的房屋都沒有被淹。雖然這艘船做了加固處理,但如果船的底部撞到假山圍牆之類的東西,把船艙撞爛了的話,這艘船就會沉沒。
這可是他保命的東西,必須要先保證自己的平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再去救助別人。
這艘船上還有一艘小船,作為救生艇,能乘坐七八個人。楊仙茅讓兩個會劃船的仆從專門劃著小木船去各個房頂救人,而他的大船則停靠在距離皇城不遠的一條主街上。
這條主街非常寬闊,直接通往皇宮城門樓。相當於一條主航道。街道兩邊的房舍距離他們都比較遠,大船停在這樣的區域相對比較安全。而且距離皇城也不算遠,既保持在皇城的警戒線之外。又與皇城遙遙相望,如果遇到什麽危險,還可以利用皇城裏麵的吳王、潤王的關係獲得皇宮禦林軍的幫助。
救援持續了一整天,楊仙茅的大船和小船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大半獲救的百姓都是坐著他的船被救上了城樓的。
被救上城樓的這些民眾相互詢問,才得知救他們的這艘船的主人,就是那位娶了郡主的年輕人楊仙茅,楊仙茅的名氣在這一刻得到了進一步的擴散。
當然,這隻是一個副產品,楊仙茅做這些不是為了名氣,而是實在在的救人,名氣是隨之而生。
花無香一家人以及費舒雲和她爹費神醫,在發現洪水之後,他們的反應不像王爺那樣猶猶豫豫,而是迅速帶著最緊要的東西逃到了城樓之上。所以當楊仙茅駕著大船去他們住處準備接應他們時,才發現他們不在,已經上了城樓了。
該救的人都救完了,楊仙茅這才鬆了口氣。他站在船的甲板上,望著被洪水整個淹沒的東京汴梁城,心頭著實十分沉重。
朝廷裏也並不是都是些飯桶,不少大臣想出了解救的辦法,那就是把城裏的水全都倒到城外。城裏有十萬禦林軍,勞力是足夠的,不過這十萬禦林軍,其中大部分是在皇城裏麵駐守。宮城有一道高高的圍牆,將禦林軍和皇帝真正的家皇城隔開。
皇帝發現洪水襲城之後,迅速下旨,讓防守皇城的十萬禦林軍的兩萬人,使用臨時從皇城內房舍拆下的木板修建的小船和木筏,帶了無數水桶、扁擔,出了皇城,登上了外城城樓,然後開始將城裏的洪水挑上城樓,再傾倒在城外去。
北門城門官因為采取了得當的措施,將進水的北城門成功堵住,同時,這場洪水來得太過突然,也是情有可原。因此,皇帝下旨讓其戴罪立功,城門官當即感激涕零,帶著守城的數千人馬,使用各種能盛水的工具,參與了排澇。
但是,京城太大了,裏麵住了上百萬人,這區區兩萬多人,如何能把城裏已經漫到房簷的洪水排澇到城外呢,顯然是不現實的,他們倒出去的水,還比不上老天爺通過暴雨傾注到城裏的水多,所以水位沒有下降。要想排澇,必須投入更多勞力才行。
領導完成這項艱巨任務的人,竟然是三十年後的大奸臣蔡京。
蔡京剛剛當上開封的推官,工作十分勤勉。在洪水衝進城裏的時候,他並沒有著急著自己逃命。因為他及時發現了洪水進城,立刻組織衙門的所有衙役、民壯,調動所有能調用的人馬,立刻將開封府重要的文件資料裝箱之後全部轉移到了高處,使得開封府重要的資料得以保存。這一點得到了開封府尹的高度誇讚。
這還不算,蔡京組織能力很強,在看見禦林軍和守城官兵開始排澇但成效不明顯之後,他馬上組織一班水性很好的衙役和民壯,許以重金獎賞,讓他們潛水到被洪水淹沒的民宅之中尋找水桶。
找上來很多水桶之後,蔡京主持衙役,讓衙役組織民眾,在城樓的樓梯上排成人牆,用挨個傳遞的方法來運水。這種方法在水桶有限的情況下,比個人挑水速度快而且省力。
民眾都是為了自己能早日返迴家園,所以很快便被調動起來參與其中。這種類似於傳送鏈的運水方式,在各個城門樓的台階上都組織了起來,最後,禦林軍也學著蔡京的方法,使用起了人力傳遞水桶。
而蔡京組織的打撈水桶的水兵,也源源不斷的將水桶從洪水之下被淹沒的民宅之中找到,送到城樓之上。這使得運水的大軍迅速增多,運水的能力迅速增強,水位的消退也明顯加快了。
蔡京還寫了一道奏折,想辦法投遞到了皇城之中,遞給官家。請求官家將皇城裏的糧食,運出一部分,給城牆上的百姓使用,不然百姓沒有糧食之後,容易導致民變。
可這道奏折卻被審查奏折的官員扣下來了,因為皇城的東西是皇帝的,怎麽可能把皇帝的東西分給百姓?而且皇城的糧食本來數量就不多。誰知道這洪水要等什麽時候才能消退,總不可能讓皇帝、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到時候沒東西吃。這明顯違反了規矩,所以奏折沒有能夠送到宋神宗的手中。
果然,守皇宮的守城官很快迴來,並帶來了幾隻大筐說:“官家有旨,隻讓潤王、王妃和郡主進來,其他任何人不得進入。”
此話一出,有喜有悲。因為潤王家是個大家族,家裏有很多親戚,還有食客,包括王妃也有很多親戚住在王府。現在隻讓王爺王妃和郡主進去,其他任何人都不讓進,他們將不得不身處於洪水和可能發生暴亂的民眾之中。這是極其可怕的,但是現在隻能聽從皇帝的旨意。
籮筐垂了下來,楊仙茅吩咐把船靠到皇宮邊上,潤王和王妃以及郡主上了籮筐,被吊上了城樓。
站在城樓上的藥香郡主擔憂的望著下麵的楊仙茅說:“楊大哥,你要時刻小心,可千萬不能冒險。”
楊仙茅朝她揮揮手。這種情況下他沒辦法說更多的話,而且城樓上的兵士已經彎弓搭箭,大聲嗬斥他們立刻離開,不許靠到皇城邊上。於是楊仙茅吩咐掉頭,這次去的目標,是靠著不遠的吳王的王府。
吳王和王妃還有他的侄女們也沒有聽從楊仙茅先前的警告,結果就是他們不得不用梯子爬上了王府大廳的房頂上。因為那是整個王府最高的所在。看著四周的洪水將他們團團圍困,一眼望不到邊,都是滾滾濁浪,吳王十分害怕。
而他們又沒有辦法轉移到他們可以去的地方。就在驚恐之中,楊仙茅的大船來了。
楊仙茅將他們接上船後,吳王非常高興。拉著楊仙茅的手搖晃著誇讚他是個好女婿,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趕來救了他們。
白芷郡主上前跟爹娘相見,都是又喜又悲。
楊仙茅同樣把他們送到皇城邊上,通報了身份之後,守城官便又放下籮筐,將吳王、王妃和他們的子女都吊了上去,其他人禁止入內。白芷郡主選擇留下來陪同丈夫楊仙茅。
送完這兩個最關鍵的人物,楊仙茅這才舒了口氣。然後又吩咐大船前往城牆,把船上的救下來的百姓送到城樓上去。
很多城裏百姓都逃到城樓上避難了,城牆上密密麻麻都是人。他們的船靠在了上城樓的階梯處,用踏板將他們送上了城樓。
這些百姓感激地對楊仙茅又是拱手又是作揖的,而這些人滿以為隻要登上了城樓,就到達安全的彼岸。可是當他們上了城樓之後才發現,彼岸距離他們根本遙不可及,因為從城牆往外看,隻有滔滔的洪水,一眼望不到頭。城外所有的樹木房屋全部都淹沒在了水中。而城牆外的洪水水麵,距離城樓頂也就一丈多高了。--城外的洪水水位遠遠超過城裏。
這也難怪,因為京城裏的水基本上都是從北城城門洞灌進來的,後來北城的城門洞被城門官帶著敢死隊拚死堵上之後,現在的水就相對小的多,所以水麵相對也就低了很多,而城外則成了汪洋大海。
楊仙茅把這一船人送上城樓,他並沒有讓幹娘唐氏、劉冬雁和妻子白芷郡主上城樓。因為城樓上人很亂很雜,而且很明顯,許多人逃上城樓的時候並沒有帶吃的。
這洪水不可能在一兩天之內就退走,那時候將會出現更可怕的饑荒局麵。因此她們還是跟他一起呆在船上相對來說會更安全些。
楊仙茅為此專門在船上修了一個獨立的木房子,這房子異常的堅固。他們的生活設施都可以通過這個木房子下的通道進入船艙,也就是船的底部。他們的食物幹淨的飲水,包括藥材都放在船艙底部。
楊仙茅沒有再指定這艘船趕去救人,因為現在城裏頭絕大部分的房屋都沒有被淹。雖然這艘船做了加固處理,但如果船的底部撞到假山圍牆之類的東西,把船艙撞爛了的話,這艘船就會沉沒。
這可是他保命的東西,必須要先保證自己的平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再去救助別人。
這艘船上還有一艘小船,作為救生艇,能乘坐七八個人。楊仙茅讓兩個會劃船的仆從專門劃著小木船去各個房頂救人,而他的大船則停靠在距離皇城不遠的一條主街上。
這條主街非常寬闊,直接通往皇宮城門樓。相當於一條主航道。街道兩邊的房舍距離他們都比較遠,大船停在這樣的區域相對比較安全。而且距離皇城也不算遠,既保持在皇城的警戒線之外。又與皇城遙遙相望,如果遇到什麽危險,還可以利用皇城裏麵的吳王、潤王的關係獲得皇宮禦林軍的幫助。
救援持續了一整天,楊仙茅的大船和小船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大半獲救的百姓都是坐著他的船被救上了城樓的。
被救上城樓的這些民眾相互詢問,才得知救他們的這艘船的主人,就是那位娶了郡主的年輕人楊仙茅,楊仙茅的名氣在這一刻得到了進一步的擴散。
當然,這隻是一個副產品,楊仙茅做這些不是為了名氣,而是實在在的救人,名氣是隨之而生。
花無香一家人以及費舒雲和她爹費神醫,在發現洪水之後,他們的反應不像王爺那樣猶猶豫豫,而是迅速帶著最緊要的東西逃到了城樓之上。所以當楊仙茅駕著大船去他們住處準備接應他們時,才發現他們不在,已經上了城樓了。
該救的人都救完了,楊仙茅這才鬆了口氣。他站在船的甲板上,望著被洪水整個淹沒的東京汴梁城,心頭著實十分沉重。
朝廷裏也並不是都是些飯桶,不少大臣想出了解救的辦法,那就是把城裏的水全都倒到城外。城裏有十萬禦林軍,勞力是足夠的,不過這十萬禦林軍,其中大部分是在皇城裏麵駐守。宮城有一道高高的圍牆,將禦林軍和皇帝真正的家皇城隔開。
皇帝發現洪水襲城之後,迅速下旨,讓防守皇城的十萬禦林軍的兩萬人,使用臨時從皇城內房舍拆下的木板修建的小船和木筏,帶了無數水桶、扁擔,出了皇城,登上了外城城樓,然後開始將城裏的洪水挑上城樓,再傾倒在城外去。
北門城門官因為采取了得當的措施,將進水的北城門成功堵住,同時,這場洪水來得太過突然,也是情有可原。因此,皇帝下旨讓其戴罪立功,城門官當即感激涕零,帶著守城的數千人馬,使用各種能盛水的工具,參與了排澇。
但是,京城太大了,裏麵住了上百萬人,這區區兩萬多人,如何能把城裏已經漫到房簷的洪水排澇到城外呢,顯然是不現實的,他們倒出去的水,還比不上老天爺通過暴雨傾注到城裏的水多,所以水位沒有下降。要想排澇,必須投入更多勞力才行。
領導完成這項艱巨任務的人,竟然是三十年後的大奸臣蔡京。
蔡京剛剛當上開封的推官,工作十分勤勉。在洪水衝進城裏的時候,他並沒有著急著自己逃命。因為他及時發現了洪水進城,立刻組織衙門的所有衙役、民壯,調動所有能調用的人馬,立刻將開封府重要的文件資料裝箱之後全部轉移到了高處,使得開封府重要的資料得以保存。這一點得到了開封府尹的高度誇讚。
這還不算,蔡京組織能力很強,在看見禦林軍和守城官兵開始排澇但成效不明顯之後,他馬上組織一班水性很好的衙役和民壯,許以重金獎賞,讓他們潛水到被洪水淹沒的民宅之中尋找水桶。
找上來很多水桶之後,蔡京主持衙役,讓衙役組織民眾,在城樓的樓梯上排成人牆,用挨個傳遞的方法來運水。這種方法在水桶有限的情況下,比個人挑水速度快而且省力。
民眾都是為了自己能早日返迴家園,所以很快便被調動起來參與其中。這種類似於傳送鏈的運水方式,在各個城門樓的台階上都組織了起來,最後,禦林軍也學著蔡京的方法,使用起了人力傳遞水桶。
而蔡京組織的打撈水桶的水兵,也源源不斷的將水桶從洪水之下被淹沒的民宅之中找到,送到城樓之上。這使得運水的大軍迅速增多,運水的能力迅速增強,水位的消退也明顯加快了。
蔡京還寫了一道奏折,想辦法投遞到了皇城之中,遞給官家。請求官家將皇城裏的糧食,運出一部分,給城牆上的百姓使用,不然百姓沒有糧食之後,容易導致民變。
可這道奏折卻被審查奏折的官員扣下來了,因為皇城的東西是皇帝的,怎麽可能把皇帝的東西分給百姓?而且皇城的糧食本來數量就不多。誰知道這洪水要等什麽時候才能消退,總不可能讓皇帝、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到時候沒東西吃。這明顯違反了規矩,所以奏折沒有能夠送到宋神宗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