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朝中名臣何其多,但都不夠交心,杜老爺子從他牙牙學語就開始當他的老師,跟乳母一樣都是他最親的人,甚至超過了他的父親李淵。
他自己也曾發過感慨,寧居茅簷下,勿生帝王家。帝王之家父子多嫌隙,兄弟鬩牆,人情冷若冰霜。何似民間,父子舐犢情深,休戚與共,兄弟休憩鬥室,相濡以沫!
這話不假。人對自己的第一次格外在意,生孩子這事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帝王之家,這三妻四妾,後宮繁多,生的兒子女兒多到皇帝本人也記不起來。
但皇帝也有第一次,也就是他的大兒子李建成,感情尤其深厚,以至於李世民優秀到令人發指也沒能得到他的歡心,最終導致了玄武門血案。
老杜現在也想開了,李二當初選擇這條路也是無奈之舉,隻能怪造化弄人。這些時日在宮中跟李二這頭猛虎交談甚歡。
關於天下大勢,不用老杜多說,李二看的最明白,他想知道的就是民生,最真實的民生。
老杜這些年一直在洛陽,遠離朝堂,看到的最真實,一一向李二迴報,天下初定,百廢待興,農業仍舊是一大難題,蝗災過後,天佑大唐,連著兩個豐年,加上人口急劇減少,這才勉強夠吃,但隨著人口再次暴增,糧食問題堪憂,幸好李牧那小子帶來了高產的祥瑞糧食,如果可以大麵積推廣,糧食的矛盾能緩解不少。
但李二沒有答應,說要試種兩年,兩年後再大麵積推廣。老杜知道李二的擔心,萬一這莊稼有問題,那這天下可就亂了,吃不飽飯,什麽君臣,什麽禮儀,全部都要靠邊站。
不過糧食矛盾暫時沒有很突出,老杜也不想跟李二爭執,畢竟這事誰也沒錯,李二求穩,自己求快,自己也不敢保證這新莊稼大麵積種植後不會出問題。
兩人談論沒多久,這話題就轉到了新成立的書院上。
對於李牧,老杜的評價很高,神人之徒,可堪大用!
“太師,你相信這世上有神嗎?”
李二啄了一口茶問道。
杜功書哪會不懂他的意思,“當然不信,所謂鬼神隻不過是佛道兩家愚弄百姓的臆想而已,如果真有鬼神,那荒淫無誕的隋煬帝那還用陛下去推翻,神仙法力無邊,動一個手指頭就把他殺了!我說的神人指的是他的學問,陛下不曾接觸過那小子,若有一天你麵對麵的跟他交談,你會發現自己仿佛是一個沒有開化的野人,他說出的話字字璣珠,環環相扣,最主要的是,他還能用實物來證明自己說的是對的。
那一日我到他府裏取催書,見他在弄一個圓球,一時不解,就問他這是何物,他說是地球儀,我又問何為地球儀,他說地球就是我們生活的大地,是一個圓球形的,這地球儀就是仿著地球做的模型。”
“大地是圓球形的?怎麽可能,那我們如何站立,不掉下去了嗎?”
李二顯然接受不了這種新學說。
“老夫一開始也接受不了,但經過他一番解釋,一切似乎都很合理,他說大地並不是中心,太陽才是,地球一邊圍著太陽公轉,因為公轉的軌道是橢圓,所以有了四季之分,同時地球還要自傳,才有了白天和夜晚。太陽本身不會東升西落,而是當我們所在這一麵背對太陽時
才有了黑夜。”
李二還是沒想通,但聰明人是不會在一個自己不擅長的問題上太過糾結,“算了,這個問題等有機會見到那小子時朕在親自問他,太師,有件事我想諮詢一下你的意見,可能你也聽說了
,李牧那小子想在書院裏設置一門兵器學科,用來研製先進的兵器,然後再用商品的形式賣給朕,你覺得這事可行否?”
杜功書嗬嗬一笑,道,“其實開始這事他是想拜托我來說的,但卻被我拒絕了,因為茲事體大,如果我來替他說,陛下顧忌師生情分,多半會答應下來,但私造兵器可不是小事,隻能讓陛下親自定奪,這小子見我不肯,才轉托了瑾瑜,為此還不惜把他師父傳給他的琉璃鏡贈給瑾瑜。”
老杜說的琉璃鏡可不是火窯裏燒出來的,而是李牧穿越過來後把車上的倒車鏡拆了下來,兩個倒車鏡,一個後視鏡。
“那他一個年僅十二的小兒為何如此熱衷於造兵器呢?說白了,這是一件不太討好的事情。”
這是李二最想不通的地方,按他說的設想,這兵工廠建立起來花費也絕對不低,而收益微乎其微,但凡是個正常人都不會這麽幹。
“陛下,老夫說句不中聽的話,希望你不要往心裏去。”
李二毫不在意地擺擺手,說道,“太師盡管說來,朕什麽脾氣你還不清楚嗎?”
老杜斟酌了一會兒,才開口說道,“那小子給我的感覺跟陛下給我的感覺很像。”
話才說完,李二手裏的杯子普通一下掉在地上摔成碎片。這話什麽意思,那李牧也是天子的命相嗎?!
“陛下莫要慌張,我說的是他對待百姓的態度。我曾跟他深談過一次,他說話很幽默,也很有趣,他說陛下是他最敬佩的一位皇帝,也是唯一一個能改變華夏民族命運的皇帝,陛下那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警言很好,隻有把百姓當成子民的皇帝才是好皇帝。如果有機會他願輔佐陛下成為超越三皇五帝的明君,但現在還不是時候,他太過年輕,需要十年的積累和沉澱,十年後書院已經規模初成,走上正軌,到時他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走進朝堂。
他贈給陛下的地圖想必陛下已經看過了,這個世界很大,既然關中的土地不夠種,那就開發關外,嶺南之地一旦開發完成,養活整個大唐沒有一點問題,東北雖然苦寒,但土壤肥沃,也可以成為我大唐新的糧倉。往北,就是突厥的大草原,雖然不能種小麥水稻,但可以種土豆棉花,往西,穿過沙地就是另一片沃土,一個叫天竺的地方,不但土地平闊,而且高溫多雨,水稻可以一年三熟。”
第一更送到,請大家多多支持小牧,收藏推薦打賞,都是極好的!
他自己也曾發過感慨,寧居茅簷下,勿生帝王家。帝王之家父子多嫌隙,兄弟鬩牆,人情冷若冰霜。何似民間,父子舐犢情深,休戚與共,兄弟休憩鬥室,相濡以沫!
這話不假。人對自己的第一次格外在意,生孩子這事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帝王之家,這三妻四妾,後宮繁多,生的兒子女兒多到皇帝本人也記不起來。
但皇帝也有第一次,也就是他的大兒子李建成,感情尤其深厚,以至於李世民優秀到令人發指也沒能得到他的歡心,最終導致了玄武門血案。
老杜現在也想開了,李二當初選擇這條路也是無奈之舉,隻能怪造化弄人。這些時日在宮中跟李二這頭猛虎交談甚歡。
關於天下大勢,不用老杜多說,李二看的最明白,他想知道的就是民生,最真實的民生。
老杜這些年一直在洛陽,遠離朝堂,看到的最真實,一一向李二迴報,天下初定,百廢待興,農業仍舊是一大難題,蝗災過後,天佑大唐,連著兩個豐年,加上人口急劇減少,這才勉強夠吃,但隨著人口再次暴增,糧食問題堪憂,幸好李牧那小子帶來了高產的祥瑞糧食,如果可以大麵積推廣,糧食的矛盾能緩解不少。
但李二沒有答應,說要試種兩年,兩年後再大麵積推廣。老杜知道李二的擔心,萬一這莊稼有問題,那這天下可就亂了,吃不飽飯,什麽君臣,什麽禮儀,全部都要靠邊站。
不過糧食矛盾暫時沒有很突出,老杜也不想跟李二爭執,畢竟這事誰也沒錯,李二求穩,自己求快,自己也不敢保證這新莊稼大麵積種植後不會出問題。
兩人談論沒多久,這話題就轉到了新成立的書院上。
對於李牧,老杜的評價很高,神人之徒,可堪大用!
“太師,你相信這世上有神嗎?”
李二啄了一口茶問道。
杜功書哪會不懂他的意思,“當然不信,所謂鬼神隻不過是佛道兩家愚弄百姓的臆想而已,如果真有鬼神,那荒淫無誕的隋煬帝那還用陛下去推翻,神仙法力無邊,動一個手指頭就把他殺了!我說的神人指的是他的學問,陛下不曾接觸過那小子,若有一天你麵對麵的跟他交談,你會發現自己仿佛是一個沒有開化的野人,他說出的話字字璣珠,環環相扣,最主要的是,他還能用實物來證明自己說的是對的。
那一日我到他府裏取催書,見他在弄一個圓球,一時不解,就問他這是何物,他說是地球儀,我又問何為地球儀,他說地球就是我們生活的大地,是一個圓球形的,這地球儀就是仿著地球做的模型。”
“大地是圓球形的?怎麽可能,那我們如何站立,不掉下去了嗎?”
李二顯然接受不了這種新學說。
“老夫一開始也接受不了,但經過他一番解釋,一切似乎都很合理,他說大地並不是中心,太陽才是,地球一邊圍著太陽公轉,因為公轉的軌道是橢圓,所以有了四季之分,同時地球還要自傳,才有了白天和夜晚。太陽本身不會東升西落,而是當我們所在這一麵背對太陽時
才有了黑夜。”
李二還是沒想通,但聰明人是不會在一個自己不擅長的問題上太過糾結,“算了,這個問題等有機會見到那小子時朕在親自問他,太師,有件事我想諮詢一下你的意見,可能你也聽說了
,李牧那小子想在書院裏設置一門兵器學科,用來研製先進的兵器,然後再用商品的形式賣給朕,你覺得這事可行否?”
杜功書嗬嗬一笑,道,“其實開始這事他是想拜托我來說的,但卻被我拒絕了,因為茲事體大,如果我來替他說,陛下顧忌師生情分,多半會答應下來,但私造兵器可不是小事,隻能讓陛下親自定奪,這小子見我不肯,才轉托了瑾瑜,為此還不惜把他師父傳給他的琉璃鏡贈給瑾瑜。”
老杜說的琉璃鏡可不是火窯裏燒出來的,而是李牧穿越過來後把車上的倒車鏡拆了下來,兩個倒車鏡,一個後視鏡。
“那他一個年僅十二的小兒為何如此熱衷於造兵器呢?說白了,這是一件不太討好的事情。”
這是李二最想不通的地方,按他說的設想,這兵工廠建立起來花費也絕對不低,而收益微乎其微,但凡是個正常人都不會這麽幹。
“陛下,老夫說句不中聽的話,希望你不要往心裏去。”
李二毫不在意地擺擺手,說道,“太師盡管說來,朕什麽脾氣你還不清楚嗎?”
老杜斟酌了一會兒,才開口說道,“那小子給我的感覺跟陛下給我的感覺很像。”
話才說完,李二手裏的杯子普通一下掉在地上摔成碎片。這話什麽意思,那李牧也是天子的命相嗎?!
“陛下莫要慌張,我說的是他對待百姓的態度。我曾跟他深談過一次,他說話很幽默,也很有趣,他說陛下是他最敬佩的一位皇帝,也是唯一一個能改變華夏民族命運的皇帝,陛下那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警言很好,隻有把百姓當成子民的皇帝才是好皇帝。如果有機會他願輔佐陛下成為超越三皇五帝的明君,但現在還不是時候,他太過年輕,需要十年的積累和沉澱,十年後書院已經規模初成,走上正軌,到時他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走進朝堂。
他贈給陛下的地圖想必陛下已經看過了,這個世界很大,既然關中的土地不夠種,那就開發關外,嶺南之地一旦開發完成,養活整個大唐沒有一點問題,東北雖然苦寒,但土壤肥沃,也可以成為我大唐新的糧倉。往北,就是突厥的大草原,雖然不能種小麥水稻,但可以種土豆棉花,往西,穿過沙地就是另一片沃土,一個叫天竺的地方,不但土地平闊,而且高溫多雨,水稻可以一年三熟。”
第一更送到,請大家多多支持小牧,收藏推薦打賞,都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