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老先生一臉遺憾,李牧安慰說自己準備印製一批農書,書裏會詳實地記錄小麥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隻要按書中所載農種,產量達到六百妥妥的。


    印,趕緊印,花費全由老夫擔當,印的越多越好,最好能把老夫印的傾家蕩產,老夫就能笑著走了!


    這是個大無私的人,可能是蝗災時那場見聞對他的觸動太大。


    這種聖人需要李牧真心仰慕,但卻沒了機會,因為敗興的人來了。


    “李牧,李牧,燕鳴樓開張了,我已經訂好了位子,趕緊走,晚了仙兒就要被人搶走了。”


    不是別人,正是侯大公子。


    進了堂屋,也不細看,拉了李牧就要往外走。


    “劣徒,見了為師既不拜禮,也不問好,平時教你的禮數都喂了狗不成。”


    多麽耳熟的聲音,轉身一看,可不正是杜老先生嗎,膝蓋一軟,趕緊匍匐在地,“先生息怒,朔兒來的魯莽,沒有看到先生在此,請先生責罰。”


    侯傑生在朔方,那裏是他老爹一戰成名的地方,他的小名就取自此地名。


    這麽大一坨肉說跪就跪,李牧又是一陣唏噓,不過還算能理解,古人重師,師者如父,跪了也就跪了,但心裏總是感覺怪怪的。


    “今日怎不去上課?”


    我靠,原來是逃課出來的,還在這裏撞見了校長,出門肯定沒有看黃曆。不等侯傑辯解,杜老先生直接怒斥道,“還不趕緊迴去跟魏先生道歉。”


    一頓嗬斥,侯傑頭也沒敢抬,退出了庭院,才轉身跑走。


    杜老爺子又黑著臉看著李牧訓道,“小小年紀,有精力多做些學問,風月之地還是少去為好,端端一個好兒郎,別自毀名聲,待你束發,老夫做主為你尋一門好親事。”


    這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老子連燕鳴樓在哪都不知道,那裏的姑娘長什麽模樣也未曾見過,要是生的醜陋……,呸呸,生的好看也不成啊,黃花大小子的,找也要找個清白人啊。


    “小子謹記先生


    教誨。”


    “但願如此,明日我讓


    淨兒過來監督你,盡快把你那農學整理成冊,印製出來,以解百姓之困。你那新作物也多費點心思,如產量真有那麽高,十月老夫就到長安覲見皇上,進行大力推廣,有此大功,封個縣男還是不成問題的。”


    “先生莫要如此,小子隻想安安靜靜地把家師的學問傳承下去,一旦踏入宦海,掣肘良多,反倒不美,小子貴有自知之明,生來桀驁,心氣通直,進了官場估計粉身碎骨都是幸運。”


    杜老先生也知其中利害,但不通過皇上,這事誰能推行下去呢。


    “也罷,也罷,管不了天下,但洛陽府老夫還是有幾分薄麵的,隻要你不作大惡之事,都可以來找老夫,找淨兒也行,他是老夫的孫兒,做的了主。”


    吃了中午飯,杜老爺子就離開了,刺史大人說明日就會派工匠過來幫助李牧修葺莊園,他有何要求都可以跟管事說。


    看來這堂課業顏大人十分滿意,聽說明日還是農植課,就非要派農機司的官員來旁聽,剛想拒絕,刺史大人就瞪了他一眼,老夫所派之人也是做事的,我會囑咐他隻帶眼和嘴過來,官服留在農機司。


    這還差不多,若是派個官混過來,指手畫腳的,煩都煩死了,哪還有心思講課。


    送走了兩位長者,李牧就隻身來到了後院的密室,密室建成不到一個月,裏邊是他設計的一個印刷廠,采用的活字印刷術,用陶瓷燒出一個個漢字模具,中空,填充海綿一樣的軟木,按照書樣在鐵框內排好順序,模具的頂端有小孔,可以跟鐵框裏的鐵管相連,這些鐵管匯成一股連在一個豬泡上,豬泡裏盛滿了墨水,可以通達每個字模。


    在燒開的熱水上放一塊平整的鐵板,鐵板上放上裁好的紙,鬆開滑輪掛繩,字模印在紙上,高溫下墨水會迅速幹涸,一頁書就成了。一本書五十頁,每個工匠印製一頁,再有專門的人負責裝訂,效率非常高。


    這時候的印刷用的都是雕版,在一塊硬木上刻好字,刷墨,蓋印,成本很高,而且不能循環使用,而且正麵刷墨,印出來的書墨跡斑斑,影響閱讀。而李牧用的是活字印刷術,要比老畢的更快,畢昇的印刷術需要專門刷墨,而李牧的這種方法是自動供墨,可惜沒有橡膠,隻能用豬泡,尿騷味很大。


    而作業方式也是流水線作業,一人一道工序,之所以要藏在地下,就是怕胡人學了去,再傳到歐洲,最終落了個四大發明的稱號,卻繁榮了人家的科技。


    發財嘛,悶著聲最好!


    麻蛋後世歐美防中國是防到骨頭裏了,排華法案就不說了,黃禍論也不說了,就說外匯,中國在老美外匯儲備三萬億美元,根本花不出去,為何?凡是跟科技沾邊的東西都不賣給你,一般工業品中國又不缺,又不跟你黃金結算,難道要一堆美元迴來?


    既然老子重生迴來了,你們這些歐美鬼畜就接招吧!


    而這些工人的工資也是往厚了給,計件工資,印五十頁一文錢,手快的工人一天能印一千多頁,掙二十文錢,一個月六百文,比小管家張勳都多。


    而且李牧還立了規矩,凡是能夠改進機器或者生產方法的,會有不同的獎勵,最低十貫,上不封頂。


    這不,才不到一個月,張勳就來通報說有一個丁新的工匠發明了一種更高效的印製方法。這事耽擱不得,送走客人,他就急匆匆地進了密室。


    丁新的發明很簡單,就是在印機下方增加了一個踏板,這踏板每踩踏一下,就能卷一頁紙,而進紙方式也改為先印後裁,每印一張踩一下踏板紙就被卷進一張,然後繼續印製下一張。


    簡單的發明卻將印製效率提高了快兩倍,隻是間隔控製的不好,太浪費紙,而且給裁紙的人造成了很**煩。


    “你就是丁新?”


    眼前這漢子二十四五的樣子,不高,生的黝黑。


    “是的,小的就是丁新。”


    那漢子笑道,露著兩排大白牙。


    “你是哪裏人?祖上是做什麽的?”


    有這種手藝的,多少都有點來頭的。


    果然,一問之下,那漢子竟然是丁緩的後人,丁緩是漢朝著名的工匠,最出名發明就是被中香爐,被譽為最早的空調。


    兩年前鬧蝗災,活不下去,偷了官家的糧食,被降為奴人。


    第一更送到,求推薦,求收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師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牧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牧唐並收藏師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