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一年,沈潯方四歲,頭一迴隨阿母祁安郡主入宮,一襲紅羅襦,粉雕玉琢,嬌小可人。趙珚目光,瞬間被這位素未謀麵的小娘吸引,從此,便再也挪不開眼去,日思夜想,欲時刻伴她身旁,護她一世,愛她一生。此刻,沈潯立於桃樹下,那一片桃紅,照映著沈潯如玉麵龐,是那般真切美好。真應了那句「為見芳林含笑待,遂同溫樹不言歸。」趙珚微笑,忽的俯下身去,雙手一揖,道:「孤,乃皇太女趙珚,不知阿妹芳名?」
沈潯腦中「轟」的一聲,心跳似是瞬間停滯。
沈潯豈會忘記,這是自己幼時進宮,頭一迴見得趙珚,趙珚對她說的第一句話。
沈潯頓時情難自抑,那是失而復得的歡沁,是與故人劫後重逢的欣喜,沈潯唇角輕顫,雙目溢滿淚水,無聲地淌落下來。沈潯深深吸了口氣,對著趙珚抬袖一禮,開口,已是泣不成聲:「吾姓沈,名潯,見過皇太女殿下……」
「阿潯!」見沈潯落淚,趙珚心裏一疼,慌忙上前,抬起衣袖替沈潯拭去臉龐淚痕。
這一聲久違的「阿潯」,讓沈潯再也忍不住,哭出聲來。沈潯素來隱忍,即便上一世的趙珚,都從未見沈潯哭成這般。沈潯嗚咽,泣道:「珚,是你,真的是你。」
「是我,真的是我,阿潯莫哭。」
趙珚怎捨得沈潯落淚,她用衣袖拭著沈潯麵龐,無奈袖口已被沈潯的淚水浸透。
趙珚扶著沈潯在溪邊坐下,柔聲寬慰。
半晌,沈潯終是緩了過來,漸漸穩了心緒,雙目卻滿是通紅,微微腫起。
趙珚見沈潯止住哭泣,不欲她再度落淚,於是逗她道:「阿潯你瞧,你這雙目,好似溪邊奔走的兔兒一般。」
沈潯聞言,雙臉一紅,掃了趙珚一眼,美目佯怒。
趙珚輕笑,問道:「朕之身份,阿潯似已知曉?」
沈潯取出袖中木刺,嘆道:「那日罰陛下抄書,便是欲取迴陛下所書,與木刺比對。」
趙珚恍然,她以為阿潯隻熟悉自己成年後的字跡,幼時所書豈能記得,卻沒料想阿潯竟還留著自己兒時所贈木刺。趙珚心下動容,抬手輕輕撫著木刺:「阿潯何時起的疑心?」
「染毒時,陛下情急,神色舉止是那般似曾相識……再迴想起除夕夜建章台上,陛下曾言,要說一樁異聞與臣聽。臣便起了疑心。」
「阿潯敏銳!」趙珚雙目溢滿溫柔,「朕並非刻意隱瞞,隻是……此等異事,怕忽的說出來嚇著阿潯。」
「臣知。」
趙珚頷首,依舊撫著木刺,半晌輕道:「如此舊物,未曾想,阿潯竟一直留著。」
趙珚說著,內心歡喜。阿潯留著她的木刺,是不是說明阿潯裏亦有她?那麽,若將自己悄然藏於心底,一直未有勇氣說出的愛意相告,阿潯是不是,會答應接受自己?
想及此,趙珚抬眸,聲音輕柔:「阿潯,你可知,朕有一願,藏於心底,上一世未及同阿潯說。」
沈潯聞言,身形一滯,她似乎預感到趙珚要同她說什麽,腦中再一次浮現趙瑗身影:「先帝好女色,她最愛之人便是你沈令君。」
自那日比對字跡探得真相,沈潯自是無法再把皇帝當做趙祐,迴避幾日,打定主意春蒐擒住逆黨餘孽,便要與趙珚相認。沈潯不是沒想過相認後需要麵對趙珚對她的愛意,隻是沒想到,趙珚竟即刻便要對她說出口,畢竟,趙珚上一世,直至離世,都未曾對她說過隻字半言。
想及此,沈潯惶恐,她尚未想好該如何麵對,她尚未理清自己對趙珚的心意,更何況,趙珚重來一世,世人眼中,皇帝依舊是「趙祐」,她是「趙祐」之太傅,後宮無人,她還對「幼帝」行太後之權……即便自己能接受趙珚,可眼下情形,當如何處之?
沈潯內心慌亂,表麵極力隱忍,指尖不經意地在袖口輕劃。
沈潯動作再細微,也逃不過趙珚雙目,趙珚見著沈潯指尖動作,心下瞭然。她不動聲色,卻悄然轉了話題:「朕上一世常同阿潯說,江山一統,海晏河清,是朕畢生所願,阿潯可還記得?」
「臣,記得……」
「朕要謝謝阿潯,替朕查得上一世中箭真相,擒了趙瑗,除了餘孽。」趙珚說著頓了頓,見沈潯依舊劃著名袖口,內心輕輕嘆了口氣,口中說道:「阿潯可否說與朕聽,是怎的發現薛崇和那城門校尉皆是餘黨?」
沈潯手中一頓,未料想趙珚竟轉了話題,她略一思忖,言道:「如大典之上,郭予所言,因著豫王兩封書信,臣皆未得見。由此,臣明麵上放過豫王,了結趙瑗一案,暗中卻令人探查,鎖定餘孽。那城門校尉平日駐守帝京城門,無命不得擅離,若欲行刺,便隻有春蒐大典,校尉行獵比武時。」
「阿潯聰穎,隻是,此後若有謀劃,須同朕言,不可再將自己陷於危險。」
沈潯望向趙珚,隻見她,通天冠下,雙眉入鬢,目光清澈,神采英姿。身後桃花灼灼,春光盎然。沈潯露出笑意,頷首應道:「臣聽陛下之言!」
作者有話要說:
給阿潯一點時間。畢竟,剛相認便馬上相戀對沈潯來說不太可能。
「為見芳林含笑待,遂同溫樹不言歸。」借了蘇頲的詩。
秦氏:為什麽君臣二人看起來如此悅目賞心?這是為什麽?
</br>
沈潯腦中「轟」的一聲,心跳似是瞬間停滯。
沈潯豈會忘記,這是自己幼時進宮,頭一迴見得趙珚,趙珚對她說的第一句話。
沈潯頓時情難自抑,那是失而復得的歡沁,是與故人劫後重逢的欣喜,沈潯唇角輕顫,雙目溢滿淚水,無聲地淌落下來。沈潯深深吸了口氣,對著趙珚抬袖一禮,開口,已是泣不成聲:「吾姓沈,名潯,見過皇太女殿下……」
「阿潯!」見沈潯落淚,趙珚心裏一疼,慌忙上前,抬起衣袖替沈潯拭去臉龐淚痕。
這一聲久違的「阿潯」,讓沈潯再也忍不住,哭出聲來。沈潯素來隱忍,即便上一世的趙珚,都從未見沈潯哭成這般。沈潯嗚咽,泣道:「珚,是你,真的是你。」
「是我,真的是我,阿潯莫哭。」
趙珚怎捨得沈潯落淚,她用衣袖拭著沈潯麵龐,無奈袖口已被沈潯的淚水浸透。
趙珚扶著沈潯在溪邊坐下,柔聲寬慰。
半晌,沈潯終是緩了過來,漸漸穩了心緒,雙目卻滿是通紅,微微腫起。
趙珚見沈潯止住哭泣,不欲她再度落淚,於是逗她道:「阿潯你瞧,你這雙目,好似溪邊奔走的兔兒一般。」
沈潯聞言,雙臉一紅,掃了趙珚一眼,美目佯怒。
趙珚輕笑,問道:「朕之身份,阿潯似已知曉?」
沈潯取出袖中木刺,嘆道:「那日罰陛下抄書,便是欲取迴陛下所書,與木刺比對。」
趙珚恍然,她以為阿潯隻熟悉自己成年後的字跡,幼時所書豈能記得,卻沒料想阿潯竟還留著自己兒時所贈木刺。趙珚心下動容,抬手輕輕撫著木刺:「阿潯何時起的疑心?」
「染毒時,陛下情急,神色舉止是那般似曾相識……再迴想起除夕夜建章台上,陛下曾言,要說一樁異聞與臣聽。臣便起了疑心。」
「阿潯敏銳!」趙珚雙目溢滿溫柔,「朕並非刻意隱瞞,隻是……此等異事,怕忽的說出來嚇著阿潯。」
「臣知。」
趙珚頷首,依舊撫著木刺,半晌輕道:「如此舊物,未曾想,阿潯竟一直留著。」
趙珚說著,內心歡喜。阿潯留著她的木刺,是不是說明阿潯裏亦有她?那麽,若將自己悄然藏於心底,一直未有勇氣說出的愛意相告,阿潯是不是,會答應接受自己?
想及此,趙珚抬眸,聲音輕柔:「阿潯,你可知,朕有一願,藏於心底,上一世未及同阿潯說。」
沈潯聞言,身形一滯,她似乎預感到趙珚要同她說什麽,腦中再一次浮現趙瑗身影:「先帝好女色,她最愛之人便是你沈令君。」
自那日比對字跡探得真相,沈潯自是無法再把皇帝當做趙祐,迴避幾日,打定主意春蒐擒住逆黨餘孽,便要與趙珚相認。沈潯不是沒想過相認後需要麵對趙珚對她的愛意,隻是沒想到,趙珚竟即刻便要對她說出口,畢竟,趙珚上一世,直至離世,都未曾對她說過隻字半言。
想及此,沈潯惶恐,她尚未想好該如何麵對,她尚未理清自己對趙珚的心意,更何況,趙珚重來一世,世人眼中,皇帝依舊是「趙祐」,她是「趙祐」之太傅,後宮無人,她還對「幼帝」行太後之權……即便自己能接受趙珚,可眼下情形,當如何處之?
沈潯內心慌亂,表麵極力隱忍,指尖不經意地在袖口輕劃。
沈潯動作再細微,也逃不過趙珚雙目,趙珚見著沈潯指尖動作,心下瞭然。她不動聲色,卻悄然轉了話題:「朕上一世常同阿潯說,江山一統,海晏河清,是朕畢生所願,阿潯可還記得?」
「臣,記得……」
「朕要謝謝阿潯,替朕查得上一世中箭真相,擒了趙瑗,除了餘孽。」趙珚說著頓了頓,見沈潯依舊劃著名袖口,內心輕輕嘆了口氣,口中說道:「阿潯可否說與朕聽,是怎的發現薛崇和那城門校尉皆是餘黨?」
沈潯手中一頓,未料想趙珚竟轉了話題,她略一思忖,言道:「如大典之上,郭予所言,因著豫王兩封書信,臣皆未得見。由此,臣明麵上放過豫王,了結趙瑗一案,暗中卻令人探查,鎖定餘孽。那城門校尉平日駐守帝京城門,無命不得擅離,若欲行刺,便隻有春蒐大典,校尉行獵比武時。」
「阿潯聰穎,隻是,此後若有謀劃,須同朕言,不可再將自己陷於危險。」
沈潯望向趙珚,隻見她,通天冠下,雙眉入鬢,目光清澈,神采英姿。身後桃花灼灼,春光盎然。沈潯露出笑意,頷首應道:「臣聽陛下之言!」
作者有話要說:
給阿潯一點時間。畢竟,剛相認便馬上相戀對沈潯來說不太可能。
「為見芳林含笑待,遂同溫樹不言歸。」借了蘇頲的詩。
秦氏:為什麽君臣二人看起來如此悅目賞心?這是為什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