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鴛側著臉,沒好氣道:「不勞尚書令掛心。」
沈潯:……
沈潯探過身去,輕輕拽了拽崔鴛衣袖:「阿娘……,阿娘莫氣,是潯兒不好,讓阿娘擔心了。」
崔鴛轉過臉,責怪道:「做了尚書令越髮長本事了,性命都不要了是不是?」
沈潯低眉,輕聲道:「潯兒哪知,賊人會施毒嘛……再說,賊人慾拿潯兒跟朝廷交涉,這毒雖狠了些,卻定然不會致命。」
崔鴛聞言,頓時氣急:「你,你竟還頂嘴!」
崔鴛說著,眼中已然泛起淚光,連著髮髻上那隻珠花笄簪垂下的玉珠,都因情緒所激晃動不已。沈潯見崔鴛這般模樣,忙道:「潯兒是欲寬慰阿娘,阿娘莫再氣了,好不好?」
崔鴛不語,氣惱地欲起身離去。沈潯見狀,情急之下,忽的痛吟一聲,低頭撫上胸口,蹙眉道:「好疼,好疼。」
崔鴛聞言,哪裏還顧得上離開,慌忙上前攬住沈潯肩頭,替她揉著胸口:「怎的又疼了?讓阿娘瞧瞧。」
沈潯靠在崔鴛懷中,唇角輕輕勾了勾,眯眼輕笑:「阿娘抱著,不疼了。」
崔鴛方知落了套,手中一頓,看向沈潯,目光冷冷,抿唇不語。
沈潯拉著崔鴛的手,討好道:「潯兒知道,阿娘疼我。」
崔鴛冷聲道:「可有下迴?」
「不敢不敢,潯兒知錯,豈敢有下迴。」沈潯連忙乖巧認錯。
門外聽牆角的趙珚,聞得母女二人對話,差點笑出聲來。她極力憋住笑,心道,阿潯在朝堂之上,一直是那內斂持重的尚書令,不苟言笑,清冷端莊,處理朝政果斷決絕,叫人望之卻步,不敢冒犯。在自己麵前,亦是恪守君臣之禮,且屢屢端起太傅身份,神色威嚴,加以訓導,那撲麵而至的冰冷氣場常常令自己不由自主地心生畏懼。可眼下看來,阿潯在她阿娘麵前,卻依舊如她兒時那般,機靈乖巧,方才撒嬌不說,還假裝心口疼痛騙她阿娘關心,真是……狡黠!趙珚彎起眉角,暗自偷樂,下定決心待日後同阿潯坦言身份,定要拿這段偷聽往事羞她。
臥房內,崔鴛攬著沈潯,長嘆一聲:「潯兒,你當知,為人母,都望子女安樂。阿娘不欲見你身體損傷分毫。吾家世代貴族,以你之身份,大可做個閑散悠然的世家女,一生無憂。阿娘,並不願見你入廟堂為官,這般辛苦。」
沈潯「嗯」了一聲,道:「我知。潯兒所做一切,皆為先帝。潯兒與先帝自幼相識,情深義重,兒時便已相互允諾,長大後一為君,一為臣,攜手同治,振興大溱。先帝不幸,英年早逝,潯兒心傷不已。先帝離世前,將幼帝鄭重託付於我,期望,我能輔佐幼帝續她未酬之誌,如此信任,潯兒豈能負她?我既應允,會替先帝守住江山,護得幼帝,便定然義無反顧,絕不食言。」
崔鴛聞言,輕撫沈潯秀額,仍是嘆了一聲。
沈潯目視崔鴛,眉眼輕彎,繼續道:「阿娘莫要太過憂心。先帝囑我,悉心訓導幼帝,輔佐朝政,直至幼帝有能力親為。幼帝聰慧,仁心愛民,潯兒親力教導,用心輔佐,不出三年,幼帝定能親政,成為一代明君。到那時,朝綱穩固,國泰民安,我亦完成先帝重託。潯兒便辭官歸去,在家中陪著阿娘,可好?」
崔鴛拍了拍沈潯肩頭,溺愛一笑:「阿娘知你心高誌遠,自幼聰穎,滿腹才氣,哪裏甘願在家做個閑散貴族。阿娘隻願你,莫再以身犯險,置自己安危於不顧。」
趙珚在門外聽著,聽到沈潯所言,她所做一切皆為「先帝」,頓時動容不已。如此重情重義的阿潯,便是叫自己愛之深切,欲將她放在掌心,好好疼惜。再後來,又聽到那句「到那時,便辭官歸去」,趙珚猛然一驚,心跳加速,以至後麵崔鴛說了什麽,她完全都沒再聽,隻在內心反覆暗道:不,不,絕不能讓阿潯離我而去。
屋外的趙珚為聽到之言各種情緒交織,屋內的崔鴛又坐了會,囑咐沈潯幾句,叫她按時用藥,愛惜身體,便起身離去。趙珚聽得腳步聲,忙離開牆麵,站直身子,理衣正冠,一副剛從殿外進來的模樣。
見得崔鴛,趙珚以小輩之禮作揖:「郡主安好。」
崔鴛亦彎身一禮,道:「陛下聖安。」
趙珚偷聽半晌,略微心虛,一時不知該說什麽,隻道:「朕剛下朝,去瞧太傅。」說罷,匆匆一禮,轉身進沈潯臥房而去。
秦氏嘴角微微抽了抽,步至崔鴛跟前:「奴送郡主出殿。」
沈潯見女帝歸來,瞥了她一眼,神色清冷,問道:「陛下迴來了?」
趙珚道:「嗯……朝會已畢。」
沈潯又道:「朝會上,眾臣如何?」
趙珚略加思索,道:「朝會仍以左僕射崔寧之為首,主持朝政。所議之事,不過趙瑗一案。」
「哦。」沈潯不動聲色,「陛下聽政,可有憂心之事?道與臣聽,臣為陛下解憂。」
趙珚哪捨得沈潯為政務操勞,忙道:「莫有莫有。」
「是嗎?」沈潯抬眸,饒有興致地打量著女帝裝扮,「朝會辰時結束,現下已近巳時,陛下仍穿朝服,平天冠都未摘去,臣以為陛下心有所憂,以至厚重冕服都未換去。」
趙珚:……
阿潯真是,狡黠無比!
作者有話要說:
</br>
沈潯:……
沈潯探過身去,輕輕拽了拽崔鴛衣袖:「阿娘……,阿娘莫氣,是潯兒不好,讓阿娘擔心了。」
崔鴛轉過臉,責怪道:「做了尚書令越髮長本事了,性命都不要了是不是?」
沈潯低眉,輕聲道:「潯兒哪知,賊人會施毒嘛……再說,賊人慾拿潯兒跟朝廷交涉,這毒雖狠了些,卻定然不會致命。」
崔鴛聞言,頓時氣急:「你,你竟還頂嘴!」
崔鴛說著,眼中已然泛起淚光,連著髮髻上那隻珠花笄簪垂下的玉珠,都因情緒所激晃動不已。沈潯見崔鴛這般模樣,忙道:「潯兒是欲寬慰阿娘,阿娘莫再氣了,好不好?」
崔鴛不語,氣惱地欲起身離去。沈潯見狀,情急之下,忽的痛吟一聲,低頭撫上胸口,蹙眉道:「好疼,好疼。」
崔鴛聞言,哪裏還顧得上離開,慌忙上前攬住沈潯肩頭,替她揉著胸口:「怎的又疼了?讓阿娘瞧瞧。」
沈潯靠在崔鴛懷中,唇角輕輕勾了勾,眯眼輕笑:「阿娘抱著,不疼了。」
崔鴛方知落了套,手中一頓,看向沈潯,目光冷冷,抿唇不語。
沈潯拉著崔鴛的手,討好道:「潯兒知道,阿娘疼我。」
崔鴛冷聲道:「可有下迴?」
「不敢不敢,潯兒知錯,豈敢有下迴。」沈潯連忙乖巧認錯。
門外聽牆角的趙珚,聞得母女二人對話,差點笑出聲來。她極力憋住笑,心道,阿潯在朝堂之上,一直是那內斂持重的尚書令,不苟言笑,清冷端莊,處理朝政果斷決絕,叫人望之卻步,不敢冒犯。在自己麵前,亦是恪守君臣之禮,且屢屢端起太傅身份,神色威嚴,加以訓導,那撲麵而至的冰冷氣場常常令自己不由自主地心生畏懼。可眼下看來,阿潯在她阿娘麵前,卻依舊如她兒時那般,機靈乖巧,方才撒嬌不說,還假裝心口疼痛騙她阿娘關心,真是……狡黠!趙珚彎起眉角,暗自偷樂,下定決心待日後同阿潯坦言身份,定要拿這段偷聽往事羞她。
臥房內,崔鴛攬著沈潯,長嘆一聲:「潯兒,你當知,為人母,都望子女安樂。阿娘不欲見你身體損傷分毫。吾家世代貴族,以你之身份,大可做個閑散悠然的世家女,一生無憂。阿娘,並不願見你入廟堂為官,這般辛苦。」
沈潯「嗯」了一聲,道:「我知。潯兒所做一切,皆為先帝。潯兒與先帝自幼相識,情深義重,兒時便已相互允諾,長大後一為君,一為臣,攜手同治,振興大溱。先帝不幸,英年早逝,潯兒心傷不已。先帝離世前,將幼帝鄭重託付於我,期望,我能輔佐幼帝續她未酬之誌,如此信任,潯兒豈能負她?我既應允,會替先帝守住江山,護得幼帝,便定然義無反顧,絕不食言。」
崔鴛聞言,輕撫沈潯秀額,仍是嘆了一聲。
沈潯目視崔鴛,眉眼輕彎,繼續道:「阿娘莫要太過憂心。先帝囑我,悉心訓導幼帝,輔佐朝政,直至幼帝有能力親為。幼帝聰慧,仁心愛民,潯兒親力教導,用心輔佐,不出三年,幼帝定能親政,成為一代明君。到那時,朝綱穩固,國泰民安,我亦完成先帝重託。潯兒便辭官歸去,在家中陪著阿娘,可好?」
崔鴛拍了拍沈潯肩頭,溺愛一笑:「阿娘知你心高誌遠,自幼聰穎,滿腹才氣,哪裏甘願在家做個閑散貴族。阿娘隻願你,莫再以身犯險,置自己安危於不顧。」
趙珚在門外聽著,聽到沈潯所言,她所做一切皆為「先帝」,頓時動容不已。如此重情重義的阿潯,便是叫自己愛之深切,欲將她放在掌心,好好疼惜。再後來,又聽到那句「到那時,便辭官歸去」,趙珚猛然一驚,心跳加速,以至後麵崔鴛說了什麽,她完全都沒再聽,隻在內心反覆暗道:不,不,絕不能讓阿潯離我而去。
屋外的趙珚為聽到之言各種情緒交織,屋內的崔鴛又坐了會,囑咐沈潯幾句,叫她按時用藥,愛惜身體,便起身離去。趙珚聽得腳步聲,忙離開牆麵,站直身子,理衣正冠,一副剛從殿外進來的模樣。
見得崔鴛,趙珚以小輩之禮作揖:「郡主安好。」
崔鴛亦彎身一禮,道:「陛下聖安。」
趙珚偷聽半晌,略微心虛,一時不知該說什麽,隻道:「朕剛下朝,去瞧太傅。」說罷,匆匆一禮,轉身進沈潯臥房而去。
秦氏嘴角微微抽了抽,步至崔鴛跟前:「奴送郡主出殿。」
沈潯見女帝歸來,瞥了她一眼,神色清冷,問道:「陛下迴來了?」
趙珚道:「嗯……朝會已畢。」
沈潯又道:「朝會上,眾臣如何?」
趙珚略加思索,道:「朝會仍以左僕射崔寧之為首,主持朝政。所議之事,不過趙瑗一案。」
「哦。」沈潯不動聲色,「陛下聽政,可有憂心之事?道與臣聽,臣為陛下解憂。」
趙珚哪捨得沈潯為政務操勞,忙道:「莫有莫有。」
「是嗎?」沈潯抬眸,饒有興致地打量著女帝裝扮,「朝會辰時結束,現下已近巳時,陛下仍穿朝服,平天冠都未摘去,臣以為陛下心有所憂,以至厚重冕服都未換去。」
趙珚:……
阿潯真是,狡黠無比!
作者有話要說: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