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名著同人)當大佬穿成炮灰女配[快穿] 作者:道_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致遠見他累得狠了,伸手攙著他,道:“大王,士兵已列隊,何時請陛下閱兵?”
馬不停蹄趕來以為要給李倓收屍的李豫:“????”
旌旗烈烈,遮天蔽日,明光鏡鎧晃得人睜不開眼睛,李豫道:“閱……兵?”
他的聲音剛落,便見一戎裝女子從列隊中縱馬而出。
大紅色披風因她的動作微微揚起,腰間的佩刀與盔甲相撞,肅殺之氣撲麵而來。
她的聲音清越,似乎有穿透雲霄的力量:“高祖立國,太宗定世,叱吒風雲,蕩平群寇,文成武功,古之未有,大唐之盛,空前絕後!”
“今傳七世,逆胡犯順,四海分崩,天子避蜀,太子主政,本為良策,然太子親佞臣,近奸妃,斬良將,誅賢臣,囚皇子,亂社稷,非治世平亂,實為取亂之道!”
狂風驟起,霍小玉高舉李倓的令牌,李豫微微一怔,終於明白了長安到底發生了什麽。
張致遠把李豫扶上馬,道:“大王……不,是陛下。”
李豫身體一顫,揪著張致遠的衣領,道:“三郎呢?”
張致遠微笑道:“建寧王被關在宮中,等陛下去營救。”
李豫瞳孔微微收縮,眼底滿是掙紮,慢慢鬆開了手指。
這是一場他無法選擇,更無法拒絕的宮變。
李倓在宮中,若他顧及父子之情,不去營救,李倓隻有死路一條。
他下令全力攻打城樓,李亨的注意力全部被他謀逆所吸引,無暇顧及李倓,李倓才有可能逃得性命。
李豫閉眼再睜開,眼底一片清明,拔出腰間佩刀,大喊道:“清君側,誅佞臣,肅朝綱!”
千軍萬馬飛奔而過,馬蹄聲如雷震,在長安城下列隊布陣。
霍小玉飛馬而出,紫玉釵在她掌心燁燁生輝。
守城將領看到紫玉釵,有一瞬的失神。
那是慘死在兩位君王決策下的霍王爺的東西。
霍王爺戰功赫赫,忠君愛民,卻因君主內鬥,無辜慘死在關外,消息傳到長安,舉國震動。
可是無辜冤死的,又豈是霍王爺一人?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哪個不是戰功累累,屢立奇功?
哥舒翰領著殘兵弱旅死守天險,天子一紙令下,讓他出戰風頭正盛的安祿山,不出戰,便是死。
封常清從萬裏之外迴援,卻被打散部隊建製,帶著一幫不會打仗的農民,去打裝備精良的騎兵。
高仙芝不願參和天子內鬥,被扣上隻知節度使不知天子的罪名斬首,三軍將士齊唿冤,卻也無濟於事。
這樣的天子,值得他們效忠嗎?
眾多名將的今天,便是他們的明天。
守城將領目光一凜,道:“開城門!”
“將軍……”
“我說開城門!”
浩浩蕩蕩的軍隊進城,在宮中與宦官愛妃玩鬧的李亨終於知道消息,一邊組織天子禁衛軍,一邊讓人飛馬傳信前方抵禦叛軍的郭子儀,讓郭子儀速度迴援。
消息剛剛遞出去,李亨焦急地在殿裏走來走去。
往來奔走的禁衛軍聲音遭雜,擾得李亨越發心煩,冷哼一聲訓斥完禁衛軍後,周圍突然安靜了下來。
靜得幾乎能聽到針落在地上的聲音。
李亨有些詫異,他何時有這般的威懾力了?
這般想著,李亨抬起頭,原本將宮殿層層圍住的禁衛軍,不知何時散開了一條道。
逆著光,李亨看到一人騎馬慢慢而來。
通體雪白的戰馬被鮮血染得通紅,他手裏的陌刀於陽光下閃著攝骨的寒光,刀刃不住往下滴著血。
鮮血流成一條線,像是盛開在地獄入口的花。
而戰馬上的人,如同從地獄深處浴火而生的鬼麵修羅,所到之處,無不避讓。
李亨一驚,冷汗自額頭而下,很快傳遍全身,將身上衣服浸染濕透。
宦官李輔國嚇得不行,哆哆嗦嗦說不出來話,李倓縱馬上台階,李輔國發覺他隻身一人,慢慢壯起膽子,對左右禁衛軍使眼色,道:“左右,速速拿下!”
他的聲音剛落,鮮血便濺了身邊禁衛軍一臉。
飛旋而來的陌刀將他攔腰斬為兩段,噴灑而出的鮮血嚇得李亨麵如土色。
陌刀斬殺李輔國後,穩穩地豎在台階上。
戰馬橫越,李倓將陌刀重新拿在手裏,手臂一抬,刀尖直指李亨,漠然道:“退位罷。”
李亨身體止不住發抖,張皇後尖叫著縮在一角,禁衛軍慢慢圍上來,卻無人第一個對他動手。
陽光穿破雲層,大明宮外,士兵列隊而立,齊聲道:“請陛下閱兵。”
李亨嘴唇哆嗦著,顫抖著:“反了!你們都反了!”
李倓平靜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父親,高處不勝寒,或許你該看一看,飽受戰亂的九州萬民。”
……
這場宮變比霍小玉想像中的要順利,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可見李亨這個皇帝當的是有多不得人心。
李亨退位,李豫登基,一邊發詔令請被迫成為太上皇的李隆基從蜀地還朝,一邊放權讓郭子儀與李光弼放心去打叛軍,他絕不會秀智商扯二人後腿。
</br>
馬不停蹄趕來以為要給李倓收屍的李豫:“????”
旌旗烈烈,遮天蔽日,明光鏡鎧晃得人睜不開眼睛,李豫道:“閱……兵?”
他的聲音剛落,便見一戎裝女子從列隊中縱馬而出。
大紅色披風因她的動作微微揚起,腰間的佩刀與盔甲相撞,肅殺之氣撲麵而來。
她的聲音清越,似乎有穿透雲霄的力量:“高祖立國,太宗定世,叱吒風雲,蕩平群寇,文成武功,古之未有,大唐之盛,空前絕後!”
“今傳七世,逆胡犯順,四海分崩,天子避蜀,太子主政,本為良策,然太子親佞臣,近奸妃,斬良將,誅賢臣,囚皇子,亂社稷,非治世平亂,實為取亂之道!”
狂風驟起,霍小玉高舉李倓的令牌,李豫微微一怔,終於明白了長安到底發生了什麽。
張致遠把李豫扶上馬,道:“大王……不,是陛下。”
李豫身體一顫,揪著張致遠的衣領,道:“三郎呢?”
張致遠微笑道:“建寧王被關在宮中,等陛下去營救。”
李豫瞳孔微微收縮,眼底滿是掙紮,慢慢鬆開了手指。
這是一場他無法選擇,更無法拒絕的宮變。
李倓在宮中,若他顧及父子之情,不去營救,李倓隻有死路一條。
他下令全力攻打城樓,李亨的注意力全部被他謀逆所吸引,無暇顧及李倓,李倓才有可能逃得性命。
李豫閉眼再睜開,眼底一片清明,拔出腰間佩刀,大喊道:“清君側,誅佞臣,肅朝綱!”
千軍萬馬飛奔而過,馬蹄聲如雷震,在長安城下列隊布陣。
霍小玉飛馬而出,紫玉釵在她掌心燁燁生輝。
守城將領看到紫玉釵,有一瞬的失神。
那是慘死在兩位君王決策下的霍王爺的東西。
霍王爺戰功赫赫,忠君愛民,卻因君主內鬥,無辜慘死在關外,消息傳到長安,舉國震動。
可是無辜冤死的,又豈是霍王爺一人?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哪個不是戰功累累,屢立奇功?
哥舒翰領著殘兵弱旅死守天險,天子一紙令下,讓他出戰風頭正盛的安祿山,不出戰,便是死。
封常清從萬裏之外迴援,卻被打散部隊建製,帶著一幫不會打仗的農民,去打裝備精良的騎兵。
高仙芝不願參和天子內鬥,被扣上隻知節度使不知天子的罪名斬首,三軍將士齊唿冤,卻也無濟於事。
這樣的天子,值得他們效忠嗎?
眾多名將的今天,便是他們的明天。
守城將領目光一凜,道:“開城門!”
“將軍……”
“我說開城門!”
浩浩蕩蕩的軍隊進城,在宮中與宦官愛妃玩鬧的李亨終於知道消息,一邊組織天子禁衛軍,一邊讓人飛馬傳信前方抵禦叛軍的郭子儀,讓郭子儀速度迴援。
消息剛剛遞出去,李亨焦急地在殿裏走來走去。
往來奔走的禁衛軍聲音遭雜,擾得李亨越發心煩,冷哼一聲訓斥完禁衛軍後,周圍突然安靜了下來。
靜得幾乎能聽到針落在地上的聲音。
李亨有些詫異,他何時有這般的威懾力了?
這般想著,李亨抬起頭,原本將宮殿層層圍住的禁衛軍,不知何時散開了一條道。
逆著光,李亨看到一人騎馬慢慢而來。
通體雪白的戰馬被鮮血染得通紅,他手裏的陌刀於陽光下閃著攝骨的寒光,刀刃不住往下滴著血。
鮮血流成一條線,像是盛開在地獄入口的花。
而戰馬上的人,如同從地獄深處浴火而生的鬼麵修羅,所到之處,無不避讓。
李亨一驚,冷汗自額頭而下,很快傳遍全身,將身上衣服浸染濕透。
宦官李輔國嚇得不行,哆哆嗦嗦說不出來話,李倓縱馬上台階,李輔國發覺他隻身一人,慢慢壯起膽子,對左右禁衛軍使眼色,道:“左右,速速拿下!”
他的聲音剛落,鮮血便濺了身邊禁衛軍一臉。
飛旋而來的陌刀將他攔腰斬為兩段,噴灑而出的鮮血嚇得李亨麵如土色。
陌刀斬殺李輔國後,穩穩地豎在台階上。
戰馬橫越,李倓將陌刀重新拿在手裏,手臂一抬,刀尖直指李亨,漠然道:“退位罷。”
李亨身體止不住發抖,張皇後尖叫著縮在一角,禁衛軍慢慢圍上來,卻無人第一個對他動手。
陽光穿破雲層,大明宮外,士兵列隊而立,齊聲道:“請陛下閱兵。”
李亨嘴唇哆嗦著,顫抖著:“反了!你們都反了!”
李倓平靜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父親,高處不勝寒,或許你該看一看,飽受戰亂的九州萬民。”
……
這場宮變比霍小玉想像中的要順利,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可見李亨這個皇帝當的是有多不得人心。
李亨退位,李豫登基,一邊發詔令請被迫成為太上皇的李隆基從蜀地還朝,一邊放權讓郭子儀與李光弼放心去打叛軍,他絕不會秀智商扯二人後腿。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