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時代的美洲土著,不說護衛全身的鎧甲,就連一件衣服都沒有,武器也不過是木尖、石錘一類的,當然不可能威脅得了甘寧船隊兩千大漢精銳海軍水兵。


    漢軍海軍水兵隻出動了二三十名弓箭手,射了一輪二三十支箭矢,命中六七名土著。


    漢軍的製式強弓硬弩何等強悍,連穿著鐵製鎧甲都能被射穿,更何況連衣服都沒有的土著。


    其中一名土著最為倒黴,被箭矢當胸而過,當場死亡,而這也恰恰帶給了襲擊的土著最大的震撼與恐懼,他們顯然沒有見過這樣致命的打擊方式。


    數百襲擊的土著直接一哄而散,隻留下兩名被當場射死的土著,與五名沒有被射中要害,但也倒地不起的土著。


    甘寧不是來製造殺戮的,相反製造殺戮隻會適得其反,幾乎沒有猶豫,甘寧便下令救治五名沒被射中要害的土著。於此同時,甘寧下令在海邊紮下營寨,兩千海軍水兵分為兩隊,輪替駐紮在船上或海邊營寨內。


    這一救治便是整整一個月,五名土著救迴來了四名。


    一個月時間裏,救治之餘,甘寧也在試圖與土著交流。


    漢文化與漢字的強大在這一刻顯露無遺,事實上早在自大漢啟程遠航之前,劉宇便考慮過這個問題,特地命工匠刻錄常用漢字,配以圖畫,著成書籍讓甘寧隨船帶了過來。


    顯然,土著也有笨的和聰明的,一個月時間,最笨的土著隻學會了不到一百個漢字,但最聰明的那名土著卻學會了足足三百多個漢字,達到勉強可以交流的程度。


    甘寧先是坦言自己是‘上天之子’大漢皇帝陛下派遣前來尋找東西的,隨後迫不及待的拿出紅薯和馬鈴薯以及玉米的圖畫問這這些土著是否認識。


    讓甘寧失望的是,因為船隊航線有些偏離,事實上他們抵達的是南美洲大陸中部偏南一帶,且襲擊他們的這個土著部落以純打獵為生,至少這四名土著都不認識紅薯和馬鈴薯以及玉米。


    甘寧雖然失望,但既然陛下口中所說的美洲大陸真的存在,那麽三樣糧種也一定存在,總而言之廢了多麽大的心血數萬裏遠航到此,他不可能這樣輕易放棄。


    能勉強交流的土著作用極大,可作為與土著部落的交流與交易的引子。


    為了避免四名土著放迴去之後就不敢再迴來,甘寧拿出了絲綢製作的衣物送給他們穿上,還給了他們一人一個精美的瓷器。


    衣物隻能讓土著們‘新鮮’,但精美的瓷器卻能讓他們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更何況甘寧還表示,隻要有足夠的交換物,甚至海軍水兵的一些強弓硬弩都可以送給他們部落,這更引起了土著的貪婪。


    最後,甘寧才將四名土著放了迴去。


    時隔一個月,原以為早已經死了的四名土著突然平安迴到部落,還穿著從未見過的,又滑又軟又輕薄精美的衣物,加上那精美的瓷器,炫目得整個部落的土著眼睛都發直,整個土著部落都轟動了。


    部落酋長與長老們先是‘代為保管’他們身上的絲綢衣物與瓷器,緊接著才詳細詢問他們情況。


    酋長在部落的權威就如同天子在大漢的權威一般,對於從甘寧那裏得到的絲綢衣物與瓷器被酋長‘保管’,四名土著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對酋長的尊敬不改。


    不過,聰明人野心總是比笨的人更大,四名土著之中,最聰明的那個學會了三百多個漢字的土著,他心裏就有些想法,他不敢想取代酋長的位置,但他卻也生出強烈往上爬,成為部落上層領導者的願望,基於這樣的訴求,這名土著對酋長越發尊敬,他搶先出頭向酋長與長老述說情況。


    當得知甘寧等大漢海軍此來隻是想為‘上天之子’尋找三種物種,並無敵意,如果部落能幫助找到三種物種,大漢海軍不僅將贈予更多絲綢、瓷器,甚至那種射殺部落勇士的強弓硬弩也能贈予。


    絲綢與瓷器的精美就已經很吸引人了,那遠程殺傷力巨大的強弓硬弩更是讓部落酋長與長老們忍不住麵露貪婪。


    那種武器的強大他們可是親身體會,如果能夠得到,不僅不在懼怕猛獸,在打獵與對抗其他部落方麵也有巨大的便利,可以說是能夠直接翻倍強大部落的東西。


    在貪婪的支配下,酋長帶著自己的部落以四名被治好並放迴來的土著牽引下,開始直接與甘寧等大漢海軍進行聯係。


    五天之後,在確定甘寧等大漢海軍確實沒有敵意的情況下,部落酋長與甘寧第一次麵對交流。


    部落酋長最想問的是強弓硬弩的事情,而甘寧最想問的則是紅薯、馬鈴薯、玉米三種物種的事情,雙方以那名學會了三百多個漢字的土著的翻譯下,友好交流。


    讓甘寧驚喜的是,部落酋長竟然認識三種物種之中的馬鈴薯,坦言與他們部落相距七八天路程的一些其他部落便有燒食馬鈴薯的,他可以與那些部落進行交換。


    能當上酋長的,哪怕是石器時代的人也不傻,酋長沒有直接說出方向,就是留了個心眼。


    甘寧不在意這些,三種糧種能找到一樣就是巨大的驚喜了,其他兩樣他相信最終也能夠找到,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甘寧表示隻要酋長能帶來馬鈴薯,三十斤就能換取八件瓷器和一匹絲綢,或者一張強弓配五十支箭矢。


    二十天之後,雙方第一次交易,酋長給甘寧足足帶來了近千斤馬鈴薯,同時從甘寧這裏換走了十幾張強弓,三十幾件瓷器和八匹絲綢。


    考慮到糧種放久了可能會壞,而自己還要繼續尋找其他兩樣種子。


    甘寧便與酋長約定,讓酋長的部落先將一部分栽種起來,他率領船隊北上,待下一次迴來的時候,再進行交換。


    部落酋長雖然不願意如此,他其實是怕甘寧一去不迴,想直接交換,隻不過他卻硬不過甘寧。


    甘寧也不傻,酋長的部落隻靠徒步,二十天就從七八天路程外的其他部落弄到了近千斤馬鈴薯,說明這馬鈴薯絕不是特別稀有的東西。


    隨後,甘寧率領船隊沿著大陸海岸,一路向北航行。


    事實證明,甘寧的想法是正確的,船隊到後世的秘魯一帶,果然這裏的幾乎所有部落都能輕易拿出大量馬鈴薯,一件瓷器就能換幾十斤。


    甘寧船隊又繼續向北,花了兩個月時間,終於又在後世哥倫比亞一帶發現了紅薯,並交換到手。


    可惜的是,後麵又一直尋找了三四個月,都沒有再發現最後的玉米種子。


    想到船隊離開大漢已經超過一年半時間,而已經發現的紅薯與馬鈴薯都是不易長久保存的東西,甘寧不得不考慮先迴航大漢,先將紅薯與馬鈴薯帶迴大漢。


    紅薯與馬鈴薯都是產量大,在秘魯到哥倫比亞一帶都不是稀有的東西,甘寧輕易就交換到了各自上萬斤,船上剩餘大量絲綢與瓷器不可能再帶迴大漢,畢竟這本就是大漢所產的東西,甘寧最後試探性的詢問是否有黃金、珍珠、玉石一類。


    珍珠肯定是沒有的,玉石在石器時代的美洲土著部落也是極其貴重的東西,到是黃金在土著眼裏跟石頭一樣,而美洲大陸許多地方甚至有露天的黃金礦,最後甘寧成功換取了上百大箱的黃金,加在一起足足有幾萬斤之多。


    這可都是真金啊,一斤真金能換上十萬枚銅錢。


    這便是甘寧船隊此次遠航美洲的大致與收獲。


    劉宇聽完之後,表彰甘寧的功勞,但他並沒有當場履行承諾,甘寧為世襲一等國公,言要先將紅薯與馬鈴薯種出來後,看到了產量,才能堵住文武百官的嘴。


    甘寧當然不敢要求,反而連連推辭,做足了臣子的本份。


    劉宇不在意這些,等帶迴來的紅薯與馬鈴薯運到長安城之後,劉宇便迫不及待的下旨在皇莊進行種植,接下來半年多,劉宇但凡有空就去皇莊視察,指點種植。


    隨著收獲的季節就要來臨,文武百官都牟足了好奇心,等著最終的結果。


    有劉宇指點,紅薯與馬鈴薯的種植省去了大量實驗,加上本就是不挑地方,非常好種植的糧食,第一次種植就大獲成功,產量均有一畝幾千斤以上,轟動整個朝堂。


    有一些文官大唱讚歌,言這是盛世的祥瑞,神武皇帝陛下萬歲萬萬歲。


    對於此類大唱祥瑞讚歌的人,劉宇直接在心裏記住了他們,在他們身上暗暗打上了擅長溜須拍馬的標簽。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三國爭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涯海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涯海躍並收藏混在三國爭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