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綜]每次醒來都為反派背了鍋 作者:井臨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如此舉薦,李隆基也隻是瞥了他一眼,「愛卿倒是對這形勢了解異常。」
這話裏有話,李承德當即覺得自己說的太多,又覺得他說的出自公心,不閃不避道,「陛下,臣隻是憂心惡人穀勢大。陛下乃是仁愛百姓之主,如今崑崙之人長年受惡人穀欺壓,其穀中之人又個個是陰險惡毒之輩,惡人穀近年行事越發恣意,目無王法,江湖惡徒也盡皆在此逍遙法外,臣望陛下三思,派人令軍摧毀此地。」
高力士站在李隆基身後,拿著拂塵不言不語。
李隆基忽道,「夏常侍現在何處?」
高力士微愣,答道,「在偏殿。」
夏子謙……這人實在深得陛下歡心,頗為棘手……長此以往,宮中哪裏會有他們的位置啊……
高力士暗暗嘆了口氣,真不知這人哪裏來的那些稀奇古怪玩意兒,每每能讓陛下喜笑顏開,這才三月而已,便從寂寂無名之輩,升到散騎常侍。這可不是小官吶……
也罷,陛下開心便好。
隻是高力士總覺得,這夏子謙此人,表裏不一,看似學富五車,實乃腐朽草包之人,留在陛下身邊,日久恐為禍害。隻是如今此人榮寵正盛,高力士又深諳官場之道,實不願意直麵鋒芒。
李隆基挑了挑眉,意有所指道,「夏愛卿博學多才,對惡人穀想必也有幾分了解。傳他過來。」
話音未落,有小監便步履匆匆進來通報,「陛下,夏子謙夏常侍求見。」
李隆基莫名一笑,看了看高力士和李承德,「看來我們的常侍大人,倒是很與朕心有靈犀啊……」
高力士暗自皺眉。這人當真每每都來的這般巧合……好像陛下是喜是憂,他都能第一時間知道。可即使他膽大包天,敢於宮中安插眼線,也絕不能有如此及時之效。
難道就真是巧合?
事關天子安危,高力士可半分不敢大意……
他看似在李隆基身後,垂首恭敬而立,其實視線一直落在來人身上,暗自打量。
夏子謙一身官服,匆匆從大門進來,撩起衣擺就是一個大禮,「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明珠之光灑滿大殿。
來人抬起頭,容貌端正,言行間有一種令人信服的魔力。他看似是個老實秀氣的書生,但觀其常日行為,高力士總覺得,此人圓滑世故,野心勃勃,並非好相與的人物。
高力士常伴天子左右,忠心耿耿,能力卓卓,李隆基對此人也頗為欣賞。故此雖為宦官,卻比許多大臣王公更得崇信。即使國家大事,他也會常常詢問高力士意見。
夏子謙也有意討好過高力士。因此,高力士對此人表現的雲淡風輕淡泊名利,是非常懷疑的。
李隆基道,「剛剛提到愛卿,你便及時來了。若非李將軍和高力士都沒有踏出這殿門一步,朕都要以為這裏有什麽愛卿手下的人了。莫非愛卿還會未卜先知?」
高力士眉頭一展,暗道陛下英明,果然沒有被這幾月此人那些新奇手段迷了心眼。
夏子謙臉色有些難看,他也聽出了此話內在,無非是問他是否在宮裏安插眼線。他暗道自己太過著急,這幾日天子的好感忽高忽低,對他又忽冷忽熱。他一時失了分寸。「陛下,臣對陛下忠心耿耿,天地可鑑。方才臣留守偏殿,思及近日護城河改造,琉璃瓦鑄造之事,才臨時前來求見陛下。」
李隆基微微一笑,好像接受了這個解釋,「平身,夏愛卿。」
他這般不置一詞。
倒叫夏子謙心裏更慌了。
良久,李隆基才道,「夏愛卿,聽聞惡人穀之事了?不知愛卿對於惡人穀……」
提到惡人穀,低著頭的夏子謙麵目猙獰了瞬,很快便調整過來,以一種為國為民的語氣道,「陛下,臣以為,除去惡人穀,正是造福百姓之事。崑崙乃蠻荒之地,那裏百姓愚昧無知。正好也可以藉此機會向其展示我大唐的風采,大唐多年盛世太平,許多宵小已淡忘神策天策威名,此次借天策神策兩府風采,震懾那些蠻夷之族。」
這一番話,說的當真貼心。李隆基笑道,「也罷。」
他沉下臉色,「令秦頤岩領兵一萬……」
李承德微微蹙眉,還想再提上謝淵,高力士向他使了個眼色,李承德見到,心知這已是皇帝最大的讓步了。
夏子謙眼珠一轉,「陛下,惡人穀亡命之徒眾多,萬餘兵隊恐怕……」
李隆基蹙眉,「天策乃是當年先皇所創,個個精銳,那惡人穀有多少人,抵得住我天策神將。李承德!」
「臣在!」
「萬餘兵將可能殺盡惡人?」
李承德猶疑了下,「恐怕傷亡……」
夏子謙勸道,「陛下,據聞那惡人穀中機關重重,王遺風更是武林各種高手,陛下不可掉以輕心吶……」
「行了!安西都護府那邊還有十萬神策軍,從那裏再調兩萬。李承德,你自己去!」
李隆基拂袖不耐地離開了。
那幾人麵麵相覷了一會,走出了大殿。
夏子謙嘻嘻一笑,拱手向李承德拜道,「願李將軍一路順風。此去順利摘得王遺風人頭,為自貢數萬百姓報仇雪恨。」他的眸子閃著晦暗不明的陰險之色,叫李承德看著很不舒服,不過此人如今正是天子麵前的大紅人,剛剛又在陛下年前幫他說話,李承德也不好冷淡,客氣道,「承夏常侍吉言。」
</br>
這話裏有話,李承德當即覺得自己說的太多,又覺得他說的出自公心,不閃不避道,「陛下,臣隻是憂心惡人穀勢大。陛下乃是仁愛百姓之主,如今崑崙之人長年受惡人穀欺壓,其穀中之人又個個是陰險惡毒之輩,惡人穀近年行事越發恣意,目無王法,江湖惡徒也盡皆在此逍遙法外,臣望陛下三思,派人令軍摧毀此地。」
高力士站在李隆基身後,拿著拂塵不言不語。
李隆基忽道,「夏常侍現在何處?」
高力士微愣,答道,「在偏殿。」
夏子謙……這人實在深得陛下歡心,頗為棘手……長此以往,宮中哪裏會有他們的位置啊……
高力士暗暗嘆了口氣,真不知這人哪裏來的那些稀奇古怪玩意兒,每每能讓陛下喜笑顏開,這才三月而已,便從寂寂無名之輩,升到散騎常侍。這可不是小官吶……
也罷,陛下開心便好。
隻是高力士總覺得,這夏子謙此人,表裏不一,看似學富五車,實乃腐朽草包之人,留在陛下身邊,日久恐為禍害。隻是如今此人榮寵正盛,高力士又深諳官場之道,實不願意直麵鋒芒。
李隆基挑了挑眉,意有所指道,「夏愛卿博學多才,對惡人穀想必也有幾分了解。傳他過來。」
話音未落,有小監便步履匆匆進來通報,「陛下,夏子謙夏常侍求見。」
李隆基莫名一笑,看了看高力士和李承德,「看來我們的常侍大人,倒是很與朕心有靈犀啊……」
高力士暗自皺眉。這人當真每每都來的這般巧合……好像陛下是喜是憂,他都能第一時間知道。可即使他膽大包天,敢於宮中安插眼線,也絕不能有如此及時之效。
難道就真是巧合?
事關天子安危,高力士可半分不敢大意……
他看似在李隆基身後,垂首恭敬而立,其實視線一直落在來人身上,暗自打量。
夏子謙一身官服,匆匆從大門進來,撩起衣擺就是一個大禮,「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明珠之光灑滿大殿。
來人抬起頭,容貌端正,言行間有一種令人信服的魔力。他看似是個老實秀氣的書生,但觀其常日行為,高力士總覺得,此人圓滑世故,野心勃勃,並非好相與的人物。
高力士常伴天子左右,忠心耿耿,能力卓卓,李隆基對此人也頗為欣賞。故此雖為宦官,卻比許多大臣王公更得崇信。即使國家大事,他也會常常詢問高力士意見。
夏子謙也有意討好過高力士。因此,高力士對此人表現的雲淡風輕淡泊名利,是非常懷疑的。
李隆基道,「剛剛提到愛卿,你便及時來了。若非李將軍和高力士都沒有踏出這殿門一步,朕都要以為這裏有什麽愛卿手下的人了。莫非愛卿還會未卜先知?」
高力士眉頭一展,暗道陛下英明,果然沒有被這幾月此人那些新奇手段迷了心眼。
夏子謙臉色有些難看,他也聽出了此話內在,無非是問他是否在宮裏安插眼線。他暗道自己太過著急,這幾日天子的好感忽高忽低,對他又忽冷忽熱。他一時失了分寸。「陛下,臣對陛下忠心耿耿,天地可鑑。方才臣留守偏殿,思及近日護城河改造,琉璃瓦鑄造之事,才臨時前來求見陛下。」
李隆基微微一笑,好像接受了這個解釋,「平身,夏愛卿。」
他這般不置一詞。
倒叫夏子謙心裏更慌了。
良久,李隆基才道,「夏愛卿,聽聞惡人穀之事了?不知愛卿對於惡人穀……」
提到惡人穀,低著頭的夏子謙麵目猙獰了瞬,很快便調整過來,以一種為國為民的語氣道,「陛下,臣以為,除去惡人穀,正是造福百姓之事。崑崙乃蠻荒之地,那裏百姓愚昧無知。正好也可以藉此機會向其展示我大唐的風采,大唐多年盛世太平,許多宵小已淡忘神策天策威名,此次借天策神策兩府風采,震懾那些蠻夷之族。」
這一番話,說的當真貼心。李隆基笑道,「也罷。」
他沉下臉色,「令秦頤岩領兵一萬……」
李承德微微蹙眉,還想再提上謝淵,高力士向他使了個眼色,李承德見到,心知這已是皇帝最大的讓步了。
夏子謙眼珠一轉,「陛下,惡人穀亡命之徒眾多,萬餘兵隊恐怕……」
李隆基蹙眉,「天策乃是當年先皇所創,個個精銳,那惡人穀有多少人,抵得住我天策神將。李承德!」
「臣在!」
「萬餘兵將可能殺盡惡人?」
李承德猶疑了下,「恐怕傷亡……」
夏子謙勸道,「陛下,據聞那惡人穀中機關重重,王遺風更是武林各種高手,陛下不可掉以輕心吶……」
「行了!安西都護府那邊還有十萬神策軍,從那裏再調兩萬。李承德,你自己去!」
李隆基拂袖不耐地離開了。
那幾人麵麵相覷了一會,走出了大殿。
夏子謙嘻嘻一笑,拱手向李承德拜道,「願李將軍一路順風。此去順利摘得王遺風人頭,為自貢數萬百姓報仇雪恨。」他的眸子閃著晦暗不明的陰險之色,叫李承德看著很不舒服,不過此人如今正是天子麵前的大紅人,剛剛又在陛下年前幫他說話,李承德也不好冷淡,客氣道,「承夏常侍吉言。」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