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綜]每次醒來都為反派背了鍋 作者:井臨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是,薑晨是帝辛受德,這個世間自然不會再有第二個帝辛。
原本他並無打算要再去摻和此事,但是他是帝辛的消息才一傳出,刺殺就接二連三的過來,一而再再而三,薑晨煩了,見他們死了一批又一批還鍥而不捨,就迴去接任了。
才辦完登基大典,頭一件事就讓鐵騎出征,將那些不安分的諸侯捋了一遭,還十分不客氣地砸了女媧廟。
畢竟,當初削死鴻鈞的時候,女媧可是揚言要誅滅逆天之人。
薑晨下旨出兵征伐天下,毫不手軟。
西岐被一些人別有目的的煽動著又揭竿而起了,但這一次,薑晨沒有興趣給他們機會。
誰也沒動,先殺了薑子牙和姬昌。
這兩位,畢竟還是領頭的。
西岐群龍無首,迅速被擊潰收編了。
揚言要替天行道誅滅殘暴帝辛的原始老子跑來找他算帳,但薑晨手下百姓並不買帳,更有碧遊宮那些個真仙手持各大靈寶全跑來壓陣助威了,他們不得不暫時退卻。
薑晨不像通天,會同他們好聲好量去定一個莫名其妙的封神榜。
這兩位坐不住的原因,追根究底,還是碧遊宮後來居上,陣勢太大,門徒眾多,教這兩位危機感爆棚了……
如此任由碧遊發展,日後哪還有玉虛太清之事。
薑晨不管他們是何想法,這一世,沒有開頭就滅了他們,已然是看在通天赴死改了命數,這兩位是他哥哥的麵上,但若是他們再不識趣,薑晨也不保證他會不會前世今生加起來好好跟他們算算總帳!
在薑晨毫不客氣不在乎聲名地殺了對方幾個弟子後,對方沒有動靜了。
……
雖然這位君王征戰之時顯得十分殘暴,剿滅敵對之人的手段也相當殘忍,就差沒屠城……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治下的百姓過得相當和樂,對自家君王稱讚不絕。
這是自然。既已接手這爛攤子,薑晨不打算隻擔個名頭,他毫不猶豫將腦海裏的所有想法付諸實踐了,把後世學堂製度琉璃瓦舍都提前搬了出來。
將通天的平等理念貫徹了,怎的說這個也是被薑晨算計才狠下心同鴻鈞同歸於盡了,薑晨不介意多多照顧他一下,雖然,人是已經死了。
至於搬用後世套路適不適應時代……這不在薑晨考慮範圍內。即使不適應的結果,再如何不好,還能比原來的帝辛更慘嗎?
薑晨繼位三年,威信還是有的,起初統轄之下,大多數百姓聽說大王竟然要人同妖一起生活,受到的驚嚇不可謂不大,但鑑於大王這三年無厘頭卻最終能安定萬民的許多舉措已有先例,大都選擇了信任……有那麽幾個少數頑固分子,薑晨講道理不通,輕描淡寫推到午門外斬了,這種反對之聲就消弭了。
當然,除了人之外,也總有些妖不大聽話,混進來的目的是吃人,這種妖的結局通常比人更慘。碧遊宮那些個真仙金仙不是擺著好看的。
凡簽訂了和平共處文書的妖,生活在城中,若是犯戒,後果絕對十分悽慘。
薑晨令碧遊宮大庭廣眾之下殺了幾次雞,後來抱著不可告人目的混進城池的猴子們就安分了許多。
從前聽說,倉廩實而知禮節。無論薑晨以何心態接下成湯,平心而論都不會讓這些臣民餓著,專門叫殷破敗找人研究。
文有日漸興盛的學堂,武有萬仙來朝碧遊宮。
成湯漸漸改換了麵貌,而這些往往都是潛移默化的,就連朝歌城的臣民都沒有那麽快反應過來身邊變化。
直到有行商從蠻夷之地經商迴來,到了朝歌,才能真正體驗到商王手下臣民原來過得這般悠閑富足。
他們將荒地之人的悽慘描述一遍,再艷羨一會朝歌的美好,傳到百姓耳朵裏。
薑晨會莫名其妙發現自己更受支持了,其他政策施行的也更順利了。其實不順利也無事,薑晨這幾年碰到的不順利之事多了去了,最終不還是要按他的想法來。
成湯原本就是□□,諸侯朝拜,經薑晨這般治理,愈發蒸蒸日上。
時人流傳一句,碧遊宮萬仙來朝,朝歌萬國來朝。
這話半分也不誇張。
朝歌城文人雅士眾多,民風開放。在朝歌治下,哪怕你當眾指責王的不對也不會有什麽懲罰,當然,前提是你要有理有據,莫名其妙黑王上,不說朝歌城執法隊,就是聽見此話的朝歌百姓不要一個理由也決不會輕易放過口出狂言之人。若你機敏又有才,被大王接見任用也極為可能。
以至於當時的朝歌被譽為,王朝最和樂的淨土。無論對人而言還是對妖。
後來朝歌臣民對薑晨近乎都養成了一種盲目的信任。
聽說了嗎?大王今日又推行新政了。
哦,大王此舉又有深意。
太師聞仲對薑晨十分看好,尤其在有教無類這個方麵。昔日他深受碧遊教育影響,薑晨提出人妖混居之時,滿朝文武猶疑,唯有聞仲最為積極。幸而他在朝中很有威望,對薑晨許多措施的施行都出了大力。
果然這個太師,無論哪一世,都是成湯死忠粉。
孔宣在朝中委任大將軍,說是大將軍,但大王一年清遍天下諸侯,之後除了西岐那次叛亂,世道真的是分外的和諧。他這一職,更像是維護京都和諧安定大隊隊長,專門處理人妖之間的糾紛。薑晨讓他兼此任務之時,孔宣總以為大王是將他這跟腳看破了,心中還十分忐忑,結果人家還就真是讓他兼任個職位,別的意思半分也無。
</br>
原本他並無打算要再去摻和此事,但是他是帝辛的消息才一傳出,刺殺就接二連三的過來,一而再再而三,薑晨煩了,見他們死了一批又一批還鍥而不捨,就迴去接任了。
才辦完登基大典,頭一件事就讓鐵騎出征,將那些不安分的諸侯捋了一遭,還十分不客氣地砸了女媧廟。
畢竟,當初削死鴻鈞的時候,女媧可是揚言要誅滅逆天之人。
薑晨下旨出兵征伐天下,毫不手軟。
西岐被一些人別有目的的煽動著又揭竿而起了,但這一次,薑晨沒有興趣給他們機會。
誰也沒動,先殺了薑子牙和姬昌。
這兩位,畢竟還是領頭的。
西岐群龍無首,迅速被擊潰收編了。
揚言要替天行道誅滅殘暴帝辛的原始老子跑來找他算帳,但薑晨手下百姓並不買帳,更有碧遊宮那些個真仙手持各大靈寶全跑來壓陣助威了,他們不得不暫時退卻。
薑晨不像通天,會同他們好聲好量去定一個莫名其妙的封神榜。
這兩位坐不住的原因,追根究底,還是碧遊宮後來居上,陣勢太大,門徒眾多,教這兩位危機感爆棚了……
如此任由碧遊發展,日後哪還有玉虛太清之事。
薑晨不管他們是何想法,這一世,沒有開頭就滅了他們,已然是看在通天赴死改了命數,這兩位是他哥哥的麵上,但若是他們再不識趣,薑晨也不保證他會不會前世今生加起來好好跟他們算算總帳!
在薑晨毫不客氣不在乎聲名地殺了對方幾個弟子後,對方沒有動靜了。
……
雖然這位君王征戰之時顯得十分殘暴,剿滅敵對之人的手段也相當殘忍,就差沒屠城……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治下的百姓過得相當和樂,對自家君王稱讚不絕。
這是自然。既已接手這爛攤子,薑晨不打算隻擔個名頭,他毫不猶豫將腦海裏的所有想法付諸實踐了,把後世學堂製度琉璃瓦舍都提前搬了出來。
將通天的平等理念貫徹了,怎的說這個也是被薑晨算計才狠下心同鴻鈞同歸於盡了,薑晨不介意多多照顧他一下,雖然,人是已經死了。
至於搬用後世套路適不適應時代……這不在薑晨考慮範圍內。即使不適應的結果,再如何不好,還能比原來的帝辛更慘嗎?
薑晨繼位三年,威信還是有的,起初統轄之下,大多數百姓聽說大王竟然要人同妖一起生活,受到的驚嚇不可謂不大,但鑑於大王這三年無厘頭卻最終能安定萬民的許多舉措已有先例,大都選擇了信任……有那麽幾個少數頑固分子,薑晨講道理不通,輕描淡寫推到午門外斬了,這種反對之聲就消弭了。
當然,除了人之外,也總有些妖不大聽話,混進來的目的是吃人,這種妖的結局通常比人更慘。碧遊宮那些個真仙金仙不是擺著好看的。
凡簽訂了和平共處文書的妖,生活在城中,若是犯戒,後果絕對十分悽慘。
薑晨令碧遊宮大庭廣眾之下殺了幾次雞,後來抱著不可告人目的混進城池的猴子們就安分了許多。
從前聽說,倉廩實而知禮節。無論薑晨以何心態接下成湯,平心而論都不會讓這些臣民餓著,專門叫殷破敗找人研究。
文有日漸興盛的學堂,武有萬仙來朝碧遊宮。
成湯漸漸改換了麵貌,而這些往往都是潛移默化的,就連朝歌城的臣民都沒有那麽快反應過來身邊變化。
直到有行商從蠻夷之地經商迴來,到了朝歌,才能真正體驗到商王手下臣民原來過得這般悠閑富足。
他們將荒地之人的悽慘描述一遍,再艷羨一會朝歌的美好,傳到百姓耳朵裏。
薑晨會莫名其妙發現自己更受支持了,其他政策施行的也更順利了。其實不順利也無事,薑晨這幾年碰到的不順利之事多了去了,最終不還是要按他的想法來。
成湯原本就是□□,諸侯朝拜,經薑晨這般治理,愈發蒸蒸日上。
時人流傳一句,碧遊宮萬仙來朝,朝歌萬國來朝。
這話半分也不誇張。
朝歌城文人雅士眾多,民風開放。在朝歌治下,哪怕你當眾指責王的不對也不會有什麽懲罰,當然,前提是你要有理有據,莫名其妙黑王上,不說朝歌城執法隊,就是聽見此話的朝歌百姓不要一個理由也決不會輕易放過口出狂言之人。若你機敏又有才,被大王接見任用也極為可能。
以至於當時的朝歌被譽為,王朝最和樂的淨土。無論對人而言還是對妖。
後來朝歌臣民對薑晨近乎都養成了一種盲目的信任。
聽說了嗎?大王今日又推行新政了。
哦,大王此舉又有深意。
太師聞仲對薑晨十分看好,尤其在有教無類這個方麵。昔日他深受碧遊教育影響,薑晨提出人妖混居之時,滿朝文武猶疑,唯有聞仲最為積極。幸而他在朝中很有威望,對薑晨許多措施的施行都出了大力。
果然這個太師,無論哪一世,都是成湯死忠粉。
孔宣在朝中委任大將軍,說是大將軍,但大王一年清遍天下諸侯,之後除了西岐那次叛亂,世道真的是分外的和諧。他這一職,更像是維護京都和諧安定大隊隊長,專門處理人妖之間的糾紛。薑晨讓他兼此任務之時,孔宣總以為大王是將他這跟腳看破了,心中還十分忐忑,結果人家還就真是讓他兼任個職位,別的意思半分也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