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稟事的官員一一離去後, 夏冰方才淡淡地道:“我將秦尚甄調離尚書省了。”
“秦家大郎?”楊芸一怔,“如此,秦司徒會不會……”
“司徒姓秦, 尚書也姓秦,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夏冰冷笑一聲,旋即恢復平靜,“日前我擬了一個用人的方案,還請太後過目。”
說著,他向楊芸呈上一函文書。楊芸拆開它,讀了半晌,微微凝眉,“這些事情……哀家也不甚懂,便請中書令盡心去辦吧。”
夏冰欠身應是,欲將文書接過,楊芸忽然又道:“廣陵王授開府?”
“臣是想,如今內憂外患,主幼臣弱,宗室當藩屏之任,應當有所拜授。”夏冰道,“廣陵王不同於其他藩王,他是官家的親叔叔,又長年留在京城,這樣的人,若不好生拉攏,難保不會生變。”
楊芸靜了靜,點點頭,“便依你的。”
夏冰頷首。一瞬之間,兩人相對無言,微寒的空氣裏,好像眼神曾交錯了一霎,又好像並不曾。
“太後若無事,臣便先告退了。”夏冰慢慢地說著,但身子卻沒有動。
楊芸笑了笑,“好。也請中書令萬事小心,今時不同往日,你畢竟是溫家的夫婿了。”
這句話卻出乎夏冰意料,他一驚抬眸,卻隻見楊芸笑得溫柔。
電光火石之間,夏冰忽然明白過來,這一份溫柔,他此生都已不能再企及了。然而不知為何,心卻被一種不甘的可恥情緒抓住了,這令他不願意後退,反而上前一步,抬頭仰望楊芸:“我雖娶了溫家的小娘子,但是……”
但是什麽,他沒有說,但他看見了楊芸眼中的動搖,便安定了下來。
她根本沒有她表麵上裝的那麽堅強。到底是女人。
夏冰心中冷笑著,聲音卻放得愈加柔和、乃至含著幾分憂慮:“太後,如今是您秉政,天下萬方都盯著您的一舉一動。但他們卻不知道,秦家人占據朝中要津,才是真正說話算數的人。”
楊芸道:“那有什麽法子?秦司徒三朝元老、顧命大臣,又掌司徒,是國之樞機;秦賜也是一員不可折損的大將,眼下北方多事……”
“雖則如此,”夏冰循循善誘地道,“但秦賜本是胡人,又曾被俘——當初溫司馬在朝堂上說的那一番話,我看,很多人都信服了呢。”
楊芸惶然看向他,“你的意思是……”
夏冰道:“楊識楊將軍在平定溫家逆亂之際,也是立了功的人。”
楊芸搖搖頭,“他不行的,當時我隻是情急,想讓他出個頭……”
“楊家家大業大,也不止楊將軍一人。”夏冰柔聲,“秦皇後曾經授意王全,將官家身邊的下人全部換成了她的人……”
一提起官家,楊芸神色中焦急立顯:“這怎麽行?這怎麽像話?”
“不要急,不要急,太後。”夏冰安撫地道,“如今已不同了,如今是您說了算。秦家勢大壓人,秦賜狼子野心,早晚會威脅到官家的禦座,我們還是早做綢繆為妙啊。”
楊芸微微頓住,看向他:“‘我們’?”
“‘我們’。”夏冰堅定地重複,“我總是與您站在一邊的,一切,都是為了官家好啊。”
夏冰走了。
楊芸沉默著,一旁無人敢來打擾她。
她的思緒很亂。時而想起近十年前,在平昌國的鄉下遇見先帝時的情形,那個時候,她心裏清楚自己隻是姐姐的替代;時而又想起五六年前,在自己的宮殿裏接見夏冰時的情形,那個時候,她心裏同樣清楚這個人對自己絕不會有真心。
而她的人生,就在這反反覆覆的虛偽、來來迴迴的試探之中,漸漸要耗盡了。她幾乎可以看見未來幾十年的顏色,全都是絕望的。
“太後——太後!”忽而,有宦官跌跌撞撞地奔進殿來,“弘訓宮的消息,弘訓宮太皇太後,快不行了!太後,您趕緊去瞧一瞧吧!”
楊芸突然從禦座上站了起來,往階下走了幾步,又停住。
太皇太後……不行了。
這就是說,接下來,她將真正是天下的第一人了?
***
時入臘月,天大寒,榖水冰封,北風慘嘯。年逾七十的太皇太後自上迴上了一趟朝堂,便始終臥病在床,弘訓宮裏處處燃著暖爐、熬著湯藥,自晝至夜煙霧繚繞。
如今楊太後主政,秦束知道她沒有主張,最多是聽夏冰的話;而父侯在位,對他們到底是個掣肘,尚可以相安無事。於是秦束樂得清閑,每日便去弘訓宮為太皇太後侍疾,太皇太後喜歡黃老之書,秦束每日清晨便趁著老人精神頭好,來給她讀上一卷。
然而這一日來時,太皇太後卻已連眼睛都睜不開了,秦束一邊給她理著床榻,一邊輕聲道:“太皇太後,今日感覺可好些?”
梁太後本已形容枯槁,一向隻靠那一雙冷而鎮靜的眼神懾人,如今既睜不開眼了,便隻像一個最尋常的垂垂老矣的婦人,幹燥的嘴唇動了動,顫巍巍地道:“今日……今日不要讀書了。”
</br>
“秦家大郎?”楊芸一怔,“如此,秦司徒會不會……”
“司徒姓秦, 尚書也姓秦,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夏冰冷笑一聲,旋即恢復平靜,“日前我擬了一個用人的方案,還請太後過目。”
說著,他向楊芸呈上一函文書。楊芸拆開它,讀了半晌,微微凝眉,“這些事情……哀家也不甚懂,便請中書令盡心去辦吧。”
夏冰欠身應是,欲將文書接過,楊芸忽然又道:“廣陵王授開府?”
“臣是想,如今內憂外患,主幼臣弱,宗室當藩屏之任,應當有所拜授。”夏冰道,“廣陵王不同於其他藩王,他是官家的親叔叔,又長年留在京城,這樣的人,若不好生拉攏,難保不會生變。”
楊芸靜了靜,點點頭,“便依你的。”
夏冰頷首。一瞬之間,兩人相對無言,微寒的空氣裏,好像眼神曾交錯了一霎,又好像並不曾。
“太後若無事,臣便先告退了。”夏冰慢慢地說著,但身子卻沒有動。
楊芸笑了笑,“好。也請中書令萬事小心,今時不同往日,你畢竟是溫家的夫婿了。”
這句話卻出乎夏冰意料,他一驚抬眸,卻隻見楊芸笑得溫柔。
電光火石之間,夏冰忽然明白過來,這一份溫柔,他此生都已不能再企及了。然而不知為何,心卻被一種不甘的可恥情緒抓住了,這令他不願意後退,反而上前一步,抬頭仰望楊芸:“我雖娶了溫家的小娘子,但是……”
但是什麽,他沒有說,但他看見了楊芸眼中的動搖,便安定了下來。
她根本沒有她表麵上裝的那麽堅強。到底是女人。
夏冰心中冷笑著,聲音卻放得愈加柔和、乃至含著幾分憂慮:“太後,如今是您秉政,天下萬方都盯著您的一舉一動。但他們卻不知道,秦家人占據朝中要津,才是真正說話算數的人。”
楊芸道:“那有什麽法子?秦司徒三朝元老、顧命大臣,又掌司徒,是國之樞機;秦賜也是一員不可折損的大將,眼下北方多事……”
“雖則如此,”夏冰循循善誘地道,“但秦賜本是胡人,又曾被俘——當初溫司馬在朝堂上說的那一番話,我看,很多人都信服了呢。”
楊芸惶然看向他,“你的意思是……”
夏冰道:“楊識楊將軍在平定溫家逆亂之際,也是立了功的人。”
楊芸搖搖頭,“他不行的,當時我隻是情急,想讓他出個頭……”
“楊家家大業大,也不止楊將軍一人。”夏冰柔聲,“秦皇後曾經授意王全,將官家身邊的下人全部換成了她的人……”
一提起官家,楊芸神色中焦急立顯:“這怎麽行?這怎麽像話?”
“不要急,不要急,太後。”夏冰安撫地道,“如今已不同了,如今是您說了算。秦家勢大壓人,秦賜狼子野心,早晚會威脅到官家的禦座,我們還是早做綢繆為妙啊。”
楊芸微微頓住,看向他:“‘我們’?”
“‘我們’。”夏冰堅定地重複,“我總是與您站在一邊的,一切,都是為了官家好啊。”
夏冰走了。
楊芸沉默著,一旁無人敢來打擾她。
她的思緒很亂。時而想起近十年前,在平昌國的鄉下遇見先帝時的情形,那個時候,她心裏清楚自己隻是姐姐的替代;時而又想起五六年前,在自己的宮殿裏接見夏冰時的情形,那個時候,她心裏同樣清楚這個人對自己絕不會有真心。
而她的人生,就在這反反覆覆的虛偽、來來迴迴的試探之中,漸漸要耗盡了。她幾乎可以看見未來幾十年的顏色,全都是絕望的。
“太後——太後!”忽而,有宦官跌跌撞撞地奔進殿來,“弘訓宮的消息,弘訓宮太皇太後,快不行了!太後,您趕緊去瞧一瞧吧!”
楊芸突然從禦座上站了起來,往階下走了幾步,又停住。
太皇太後……不行了。
這就是說,接下來,她將真正是天下的第一人了?
***
時入臘月,天大寒,榖水冰封,北風慘嘯。年逾七十的太皇太後自上迴上了一趟朝堂,便始終臥病在床,弘訓宮裏處處燃著暖爐、熬著湯藥,自晝至夜煙霧繚繞。
如今楊太後主政,秦束知道她沒有主張,最多是聽夏冰的話;而父侯在位,對他們到底是個掣肘,尚可以相安無事。於是秦束樂得清閑,每日便去弘訓宮為太皇太後侍疾,太皇太後喜歡黃老之書,秦束每日清晨便趁著老人精神頭好,來給她讀上一卷。
然而這一日來時,太皇太後卻已連眼睛都睜不開了,秦束一邊給她理著床榻,一邊輕聲道:“太皇太後,今日感覺可好些?”
梁太後本已形容枯槁,一向隻靠那一雙冷而鎮靜的眼神懾人,如今既睜不開眼了,便隻像一個最尋常的垂垂老矣的婦人,幹燥的嘴唇動了動,顫巍巍地道:“今日……今日不要讀書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