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算什麽,發國難財嗎?!”


    聽了永寧宮內侍的傳話之後,阿援還自沉吟,阿搖已切齒地大罵出聲。


    阿援連忙示意她噤聲。兩人站在內院的門口,麵前是瑟瑟的幾架凋殘的薔薇,身後是壓低的冷鉛似的暗雲。阿援低聲道:“永寧宮的確是……的確是在要挾小娘子。且不說這場大戰如何,單說秦賜一個人,在那晉陽國的軍帳中,身邊全是永寧宮的親信……這也是極危險的事情啊。”


    “我就不信,難道她還敢授意晉陽侯暗殺國之大將?”阿搖憤憤地睜大了眼睛。


    阿援憂愁地嘆口氣,“也不知晉陽的情形到底如何,聽聞有流民已奔南邊來了。”


    阿搖傷心地道:“小娘子聽了北邊的消息,本就很不好過了;如今這北邊竟又斷了消息,她心中想必更加難受。”


    “我真想不通,永寧宮難道一點也不著急?”阿援揉了揉太陽穴,“難道國亡城破,她也不在乎?”


    “她肯定不會想那麽遠。”阿搖道,“我們還是好好想想,如何將此事稟報給小娘子吧。”


    然而,出乎兩人意料的是,秦束聽完之後,卻隻是無感情地笑笑,“好,我會尋個由頭將溫司馬調迴洛陽——她的那個法子,卻不可用。”


    “依我看,秦將軍不也有精兵二萬?何必怕他晉陽侯。”阿搖皺著眉道。


    “秦賜在別人的帳中,到底處處要顧忌著些。”秦束輕聲道,“何況官家已下令,讓秦賜受晉陽侯節度。”


    “那是官家昏了頭!”阿搖道。


    阿援拉了她一下,對秦束道:“可是您將溫司馬調迴洛陽,誰知道他跟溫太後湊在一處,又會做什麽麽蛾子出來?”


    秦束拿下發上的金簪,輕輕地撥了撥微暗的燈芯,一時堂上俱亮,“我不會給溫育良兵權,但到底該低頭些。如今秦賜隻有二萬兵馬,守城的主力仍舊是晉陽國軍,我不能不為秦賜考慮。”似乎是提到秦賜的名字又讓她停頓了一剎,旋即道,“且如今既是非常之時,就應內外團結一致,鐵勒兇悍,不同於一般邊寇,不可以等閑視之。”


    秦束將身子往榻上靠去。燈下是那一方小小書牘,她已看過許多遍了,此刻它就像一塊尋常的枯死的木,記著一些瑣碎無聊的話語,沒有人會想到它曾經有著青綠色的、一往無前的生命。


    秦束安靜了很久,一時之間,室中無人敢言語。


    “我不能給他拖後腿。”……很久之後,她喃喃,“我必須幫他,隻有我……隻有我能幫他了。”


    “小娘子……”阿搖上前一步,擔心地喚了她一聲。


    秦束輕輕地笑道:“不必擔心。我同秦賜說過了——他不可以死。”


    ***


    麟慶十四年十月,詔潁川太守、都督三州軍事溫育良迴京,拜太保,進爵為寧國公。


    太保極人臣之榮耀,國公極爵位之尊崇,外人看來,朝廷如此寬厚,溫家是絕不該再有什麽怨言的了。事實也是如此,溫家人在一片喜氣洋洋之中,迎來了溫玖與夏冰的婚禮。


    太皇太後詔,封溫玖為鄉君,進夏冰為亭侯,禮成之際,送黃金萬斤,珠玉錦衣百兩,其餘賞賜不可勝計。兩宮太後、皇帝皇後皆有饋贈,洛陽城中,一時風光無兩。


    榖水邊的勾欄裏,未去觀禮的浪子狎客們都倚著闌幹,一邊喝酒一邊說著這一樁天賜的姻緣。


    “那個夏子固,真真是運氣好。”一位錦衣華袍的郎君一手攬著歌伎,一手端著酒杯,醉醺醺地拿手指胡亂指人,“寒素出身,正撞上先帝設寒人特科,一舉中魁,年紀輕輕,就做到了尚書令、太子少傅;也沒見他自己做什麽了不得的事,結果先帝找他託孤,公主找他嫁女……”


    “是啊,聽聞朝廷上下,沒有人不喜歡他,可見是個圓滑老練之人。”另一位郎君則清醒得多了,但卻不斷地嘆著氣,好像整個人都籠在愁雲慘霧裏一般,“不過我還是不信,他一個人,能闖出這麽多名堂?背後勢必有人撐腰的。”


    “莫非是……莫非就是溫家?”又有人插進來一句。


    那郎君擺擺手,“我看不像。中書省最近連發詔令,將這朝廷裏裏外外都植滿了永華宮楊太後的人……我看這裏頭,定有貓膩。”


    “楊太後?”踞坐在裏邊的另一人嘿嘿一笑,“跟著楊太後,能有什麽前途?人老珠黃了……”


    一眾無聊的世家子弟們俱都猥瑣地鬧笑起來。在這鬧笑之中,又有人起了話頭:“所以說啊,男人都還是喜歡年輕女人的,有了溫家小娘子,夏子固該要把楊太後扔到腦後去了?”


    裏間忽然有一個人長身立起,一手挽著係酒葫蘆的繩子,搖搖晃晃地走了出來。他將幾枚銅錢往門口的櫃檯上一扔,便逕自離開了。


    議論聲短暫地停了片刻,立時又炸開:“方才那個,可不是秦家二郎?嘖,一臉的晦氣!”


    “他也是這裏的常客啦,據說是毀了婚約又丟了官,不願意迴家呢!”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入幕之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眠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眠說並收藏入幕之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