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束也循聲望去。但見那春末夏初的纖潤光影之中,安靜地立著那個男人,寬袖長袍,紺衣素裏,長發一絲不苟地束入冠中,眉目沉靜如淵海,卻聽見阿搖說話的一瞬微微別過了臉,在那如削鬢邊的耳根上透出一點微微的紅。
繆夫子那顫巍巍的聲音正在此時插入:“女誡也者,以卑弱為第一,謙讓恭敬,忍辱含垢,正色端操,以事夫主……”
秦束迴過頭來,不再看他。
為秦賜換上新裝的是秦束的另一位侍女阿援。她探頭望了望,便將秦賜往前一推,低聲道:“你也坐後邊去。”
原來今日讀的不是經書,而是《女誡》。
秦束捧著書簡聽講,後邊的阿搖和衡州兩個卻是坐不住的,早嘀嘀咕咕了許久,一轉頭,卻發現秦賜也同小娘子一樣地認真,手指還在衣袖上比比劃劃地抄寫著。
衡州噗地笑出聲,伸手拉他,“小娘子聽《女誡》,你那麽用功做什麽?”
秦賜認真地道:“《女誡》不是書嗎?”
衡州一愣,阿搖竄出頭來,“你甭管他,他有些傻氣的。”
“他?”衡州躬下身子,壓低聲音鬼鬼祟祟地道,“他哪裏傻了?昨日小娘子剛從宮裏迴來,就和他撞了一麵,就這麽巧,你說他傻嗎?”
阿搖頓了頓,又看了一眼那邊的秦賜,道:“小娘子留他有用。”
秦束在午前學完了書,午後便自在書齋中溫習。阿搖留下來舉書研墨,衡州告了退,秦賜也正欲走,卻被秦束叫住:“你留下。”
她站起來,卻將秦賜按在書案前,教他坐好,又將筆蘸了蘸墨遞給他:“抄幾個字我看看。”
阿搖湊頭去瞧,笑道:“小娘子讓他抄《女誡》麽?”
秦束道:“你笑什麽,上午你聽講了麽?”
阿搖吐了吐舌頭,不說話了。
秦賜接過了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隻是認字,卻不會寫字,更是從沒拿過這樣好的筆,還要寫在這樣好的帛紙上。他看向擺在一旁的書簡,入目正是“夫婦第二”,沒法子,隻能照貓畫虎。
“夫婦第二。”秦束卻緩緩地念出了聲,“夫婦之道,參配陰陽,通達神明,信天地之弘義,人倫之大節也。……”
即使是對著秦賜那慘不忍睹的字跡,她竟也沒有發笑,那幽靜雙眸的深淵底裏,仿佛滲出無聲的冷意。
不知何時,秦賜終於抄完一節,擱下了筆,卻發現阿搖已退下。
秦束坐在他身邊,一手支頤,他原以為她一直盯著自己的,這時才見到她雙眼微閉,竟似是睡著了。
清風徐來,書齋的階前竹影婆娑,玲瓏的山石,古雅的博古架,淡筆的捲軸,精鏤的硯台,而她假寐這一片風景之中,長長的睫毛寧靜地披落,雪白的臉頰上點著淡淡的暈影,真如是畫中的人物一般。
秦賜今日,雖然是穿了漢製長袍,儀表堂堂,但他心中知道,自己是無論如何不可能走進這幅畫的。
因為明白,所以沉默,所以心甘情願、絕無怨言地守在一個適當的距離裏,這是他二十多年人生教給他的最重要的經驗。
秦束醒來時,見秦賜早已抄完,正在讀書,讀的還是那一卷《女誡》。
她笑起來,伸手便去拿他胳膊肘下壓著的紙帛,秦賜一驚:“您醒了?”
果然是橫七豎八,不成體統。秦束將那紙帛折起,收入自己袖中,復抽走他手中書卷,揚了揚眉,“寫字寫不好,騎馬總是會的吧?”
“會。”秦賜迴答。
“去馬廄裏牽兩匹馬,我們出趟門。”秦束站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氏姓簿》是我瞎編的。
《女誡》就是班昭的《女誡》。
上次忘記說了qaq因為現在真的特別特別忙,所以暫且是隔日更新,時間在晚7點~以後有空了可能會恢復到正常的一周五更,大家不要嫌棄我想起來的時候還是要來坐坐的嚶嚶嚶
第3章 相逢狹路間
秦賜去了馬廄,才曉得原來小娘子自己是有一匹馬的。
馬倌將那匹馬牽了出來,是一匹棗紅母馬,四蹄健壯,毛髮漆黑髮亮。秦賜一眼看去,便知是匹萬裏挑一的好馬。
然而秦束說了要兩匹馬。馬倌讓秦賜自己再挑一匹,他看來看去,最後選擇了一匹老而瘦的黑馬。
他牽馬到秦府後門口,秦束已換了一身胡服,箭袖緊袴,腰懸佩劍,若不是髮髻未改,旁人還要以為是位公子。她見了秦賜牽來的馬便發笑,卻不說話。
秦賜抿著唇,站到棗紅馬的馬鐙邊,秦束便將手搭上他的手,一躍上了馬。
少女的手柔軟,甚至芳香,然而隻是短暫的一瞬罷了。
秦賜轉身,也上馬,黑馬發出一聲無力的低嘶。
秦束時而策馬疾行,時而勒韁緩步,秦賜都安靜地跟在她後頭,配合著她的步伐。時近黃昏,銅駝街上行人已稀,斜陽下的長風將高閣上的鐵馬吹得唿啦啦作響。拐過銅駝街,通往榖水的一路上盡開著集市,夥計們多忙著收店,上街的郎君娘子們也都掩著巾帕坐上了迴府的馬車。飯店和茶樓裏倒是人聲漸沸,直到臨河的十餘所酒市、茶市、牛馬市、乃至伎樂勾欄,歡騰的聲音仿佛催動著河中的水波,連那夕陽的影子也遲遲留戀水中不肯去了。
</br>
繆夫子那顫巍巍的聲音正在此時插入:“女誡也者,以卑弱為第一,謙讓恭敬,忍辱含垢,正色端操,以事夫主……”
秦束迴過頭來,不再看他。
為秦賜換上新裝的是秦束的另一位侍女阿援。她探頭望了望,便將秦賜往前一推,低聲道:“你也坐後邊去。”
原來今日讀的不是經書,而是《女誡》。
秦束捧著書簡聽講,後邊的阿搖和衡州兩個卻是坐不住的,早嘀嘀咕咕了許久,一轉頭,卻發現秦賜也同小娘子一樣地認真,手指還在衣袖上比比劃劃地抄寫著。
衡州噗地笑出聲,伸手拉他,“小娘子聽《女誡》,你那麽用功做什麽?”
秦賜認真地道:“《女誡》不是書嗎?”
衡州一愣,阿搖竄出頭來,“你甭管他,他有些傻氣的。”
“他?”衡州躬下身子,壓低聲音鬼鬼祟祟地道,“他哪裏傻了?昨日小娘子剛從宮裏迴來,就和他撞了一麵,就這麽巧,你說他傻嗎?”
阿搖頓了頓,又看了一眼那邊的秦賜,道:“小娘子留他有用。”
秦束在午前學完了書,午後便自在書齋中溫習。阿搖留下來舉書研墨,衡州告了退,秦賜也正欲走,卻被秦束叫住:“你留下。”
她站起來,卻將秦賜按在書案前,教他坐好,又將筆蘸了蘸墨遞給他:“抄幾個字我看看。”
阿搖湊頭去瞧,笑道:“小娘子讓他抄《女誡》麽?”
秦束道:“你笑什麽,上午你聽講了麽?”
阿搖吐了吐舌頭,不說話了。
秦賜接過了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隻是認字,卻不會寫字,更是從沒拿過這樣好的筆,還要寫在這樣好的帛紙上。他看向擺在一旁的書簡,入目正是“夫婦第二”,沒法子,隻能照貓畫虎。
“夫婦第二。”秦束卻緩緩地念出了聲,“夫婦之道,參配陰陽,通達神明,信天地之弘義,人倫之大節也。……”
即使是對著秦賜那慘不忍睹的字跡,她竟也沒有發笑,那幽靜雙眸的深淵底裏,仿佛滲出無聲的冷意。
不知何時,秦賜終於抄完一節,擱下了筆,卻發現阿搖已退下。
秦束坐在他身邊,一手支頤,他原以為她一直盯著自己的,這時才見到她雙眼微閉,竟似是睡著了。
清風徐來,書齋的階前竹影婆娑,玲瓏的山石,古雅的博古架,淡筆的捲軸,精鏤的硯台,而她假寐這一片風景之中,長長的睫毛寧靜地披落,雪白的臉頰上點著淡淡的暈影,真如是畫中的人物一般。
秦賜今日,雖然是穿了漢製長袍,儀表堂堂,但他心中知道,自己是無論如何不可能走進這幅畫的。
因為明白,所以沉默,所以心甘情願、絕無怨言地守在一個適當的距離裏,這是他二十多年人生教給他的最重要的經驗。
秦束醒來時,見秦賜早已抄完,正在讀書,讀的還是那一卷《女誡》。
她笑起來,伸手便去拿他胳膊肘下壓著的紙帛,秦賜一驚:“您醒了?”
果然是橫七豎八,不成體統。秦束將那紙帛折起,收入自己袖中,復抽走他手中書卷,揚了揚眉,“寫字寫不好,騎馬總是會的吧?”
“會。”秦賜迴答。
“去馬廄裏牽兩匹馬,我們出趟門。”秦束站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氏姓簿》是我瞎編的。
《女誡》就是班昭的《女誡》。
上次忘記說了qaq因為現在真的特別特別忙,所以暫且是隔日更新,時間在晚7點~以後有空了可能會恢復到正常的一周五更,大家不要嫌棄我想起來的時候還是要來坐坐的嚶嚶嚶
第3章 相逢狹路間
秦賜去了馬廄,才曉得原來小娘子自己是有一匹馬的。
馬倌將那匹馬牽了出來,是一匹棗紅母馬,四蹄健壯,毛髮漆黑髮亮。秦賜一眼看去,便知是匹萬裏挑一的好馬。
然而秦束說了要兩匹馬。馬倌讓秦賜自己再挑一匹,他看來看去,最後選擇了一匹老而瘦的黑馬。
他牽馬到秦府後門口,秦束已換了一身胡服,箭袖緊袴,腰懸佩劍,若不是髮髻未改,旁人還要以為是位公子。她見了秦賜牽來的馬便發笑,卻不說話。
秦賜抿著唇,站到棗紅馬的馬鐙邊,秦束便將手搭上他的手,一躍上了馬。
少女的手柔軟,甚至芳香,然而隻是短暫的一瞬罷了。
秦賜轉身,也上馬,黑馬發出一聲無力的低嘶。
秦束時而策馬疾行,時而勒韁緩步,秦賜都安靜地跟在她後頭,配合著她的步伐。時近黃昏,銅駝街上行人已稀,斜陽下的長風將高閣上的鐵馬吹得唿啦啦作響。拐過銅駝街,通往榖水的一路上盡開著集市,夥計們多忙著收店,上街的郎君娘子們也都掩著巾帕坐上了迴府的馬車。飯店和茶樓裏倒是人聲漸沸,直到臨河的十餘所酒市、茶市、牛馬市、乃至伎樂勾欄,歡騰的聲音仿佛催動著河中的水波,連那夕陽的影子也遲遲留戀水中不肯去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