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梁澄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紗帳被人掀開,一張白圓討喜的臉出現在賬外,梁澄心裏掀起驚濤巨浪,駭然地望著安喜平。“殿下,可是被風冷著了?”安喜平見太子醒來,以為是被冷風激醒,便如此問道。“喜平……”梁澄伸手,小心翼翼地撫向安喜平的臉側,不可置信地喃喃低語道:“喜平,你還活著……”喜平臉上一紅,自家殿下生得好看,被這般一雙含煙似的眼眸如此專注地望著,便是看慣了這副好皮囊,也不免心裏一亂,他低下頭,問道:“殿下這是被魘著了罷?奴婢自然活著。”梁澄的指尖碰到安喜平白嫩的腮肉上,溫熱的觸感告訴梁澄,那個在他眼前被活活杖斃的喜平,的的確確是活著的……這到底是怎麽迴事……“殿下?”安喜平這下連脖子都紅了,他訥訥道:“殿下,明早還要主持祈雪,還是早些歇息罷。”“祈雪?”梁澄一怔,心裏一個念頭電閃而過,他咽了口唾沫,輕聲道:“眼下已是臘月,霜幹彌日,雨雪不降,來年春耕隻怕蕎麥不豐。”安喜平急道:“殿下莫憂,您定能為大齊祈得大雪。”梁澄心裏的猜想得到證實,一時不知如何言語,半晌,他拍拍安喜平的肩頭,道:“嗯,你不用在這守著了,去隔間裏補個覺罷。”安喜平正要說“使不得”,見梁澄神色不容置喙,隻好委委屈屈地告退了。等周遭恢複一片遽靜後,青紗帳被緩緩掀起,梁澄圍上銀狐披風,赤足踏在冰冷的地板上,輕輕推開門,寒氣如刀,撲麵而來,刀刀入骨,梁澄卻好似不覺,踏出房門。門外守著兩個小太監,見到梁澄,驚得神魂俱飛,瞌睡蟲都被嚇跑了,正要跪下道安,卻被梁澄止住,揮手退下。兩個小太監不敢有何疑問,噤若寒蟬,不吭不響地退下了。地上無雪,冷氣卻不減,順著梁澄的赤裸的足底鑽進肉裏,骨裏,卻給梁澄一種真實的感受,他走到院裏,入眼便是微雲淡月下的層層梅林。他竟是迴來了,迴到一年前,正好也是深冬臘月,正好也是紅梅如焚。這世間,竟真有顛倒輪迴乾坤之事?亦或是佛祖所言涅槃重生?若真有,那是哪路神佛對他施的神通,又為何選他?換做常人,隻怕喜極而泣,梁澄卻迷茫愴然,早在飲下毒酒的那一刻,他已心如止水,隻覺得生亦何歡,死亦何苦,他已然放下癡念,難道還要重複以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不……梁澄仰頭閉上眼睛,不論他為何能得此番奇遇,既然重來,他決計遠離皇宮爭鬥,惟願此生閑雲野鶴,看遍天下山川。而眼下就有一個脫離是非的時機。明元24年,京畿首次入冬無雪,父皇命他祈雪,不想三日後,果然天降大雪,免了入春早旱之危。明日祈雪,他便要當著所有僧尼道俗,遁入空門!主意一定,梁澄不禁發出一陣壓抑的笑聲,甚至頗有意興地走進梅林,湊近一簇梅花,一縷冷香鑽入鼻翼,沁人心脾。他素來喜梅,寢宮四周,梅枝遍繞,無論是小細宮粉,還是綠萼玉蝶,無所不植,此處卻是難得的江砂宮粉,烈烈如火,,更有數株枝幹碗粗的古梅,梁澄一時興起,竟一個飛身,攀上其中一株,將早就凍得發紫的雙腳縮進披風裏,盤腿坐在粗大的枝幹上。大齊太祖馬上得天下,命世之才,智謀胸襟無雙,一把混天槊可敵千軍,當年麾下不乏宗師高手,因此,無論皇子皇女,皆自幼習武,不求身手超拔,旨在強身健體,鍛煉意誌,居安思危。皇家也有兩套不外傳的內功心法,一套乾罡經,剛猛霸道,傳說太祖早年偶得,輔以混天槊法,便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套菩提心經,卻是慧覺禪師傾畢生所創,太祖晚年為暗疾所傷,慧覺將此經贈予太祖,修複暗傷,此經綿長柔和,養氣延年。乾罡經與混天槊講究資質,並非每位皇子都可以習得的,且自滕王一歿,二者皆失,世間恐怕已無傳人。這也是明元帝為人所詬病的一點,大齊皇室憑借此功,從來兵權牢牢在握,屢拒外族於關外,然則近幾年,突厥頻頻犯邊,騷擾邊境百姓,雖然每迴都被朝廷打了迴去,但卻沒了令外族聞風喪膽的威懾力。與之相反,菩提心經卻是誰都能修煉的,但大多修習者均止步於第五重便再無寸進,若要修至臻境,更是難於登天,傳言這套心經前期無甚威力,但若功成圓滿,則得大自在,天上地下,無不逍遙。此經共分九重,梁澄隻練到第三重,且停在這一重已有兩年,身為太子,他自然沒那份精力鑽研武道,其實,曆來皇族,也隻把它當做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功法,並不如何放在心上,畢竟大齊立國三百年來,從未有人練成此功,甚至最高不過第六重,堪堪躋身二流高手,倒是人到期頤之年,依舊青絲不改,這也是皇室中人若無變故,皆能長壽的秘密。可惜皇室自來不缺險惡爭鬥,有史以來,大齊最不缺皇帝禪位,隻是不知其中又有多少不足為外人道哉的秘辛。梁澄此時結跏趺坐於簇簇紅梅之中,仰吸天氣,俯飲地精,心旌倏爾一動,一直不得寸進的境界竟有突破的跡象,梁澄順其自然,斂神靜氣,運起菩提心經,片刻便物我兩忘。他此時雙眼閉合,便沒發現,在他周身,漸漸生出一道道原不會出現的迴旋真氣,卷起紛紛梅瓣,將他包裹其間,趁著他清冷脫俗的樣貌,竟不似凡塵中人。而他手腕上的血舍利也跟著閃過一絲紅芒,複又沉寂,仿若幻覺。不知過了多久,梁澄終於吐息收功,睜開雙目,那雙水墨勾勒般的眼眸流光湛湛,哪見一絲迷惘絕望,他竟然就這麽突破至第四重。梁澄頓覺通體舒泰,竟是從未有過的輕鬆自在,正要起身,便發現樹下圍著一圈梅瓣,他心下疑惑,正要細想,卻被一陣踩在斷草殘梗上的跫音打斷,梁澄迴首一望,便見梅林深處現出一抹月白僧衣,疏影橫斜間,來人緩緩穿花而過,威儀棣棣,蕭蕭肅肅,周身不染一塵,好似方自九天之上垂雲而下。一陣風過,來人抬手,隨意地夾住一片飛向唇邊的梅瓣,抬眼看向梁澄。梁澄怔然忘語,他終於知道什麽叫“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第3章 法壇發願正當梁澄怔愣之時,來人已轉開視線,看向他腳下的古梅,一瞬間,梁澄隻覺得身上一冷,然而下一刻,這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卻又消失了,他狐疑地掃過來人的眉間,方才那處微微蹙起,似有冷芒凝聚,難道是因這散落一地的梅花?想到這梁澄便有些心虛,雖不知這半樹梅瓣是如何凋零的,想來該是他的錯。須臾,那僧人便近到樹下,梁澄飄下古梅,一雙凝白裸足,輕輕地落在滿地殘紅之上,被僧人的視線淡淡地掃過,梁澄的腳背頓時羞顫一弓,默默跳出落梅之外。“可惜了。”僧人俯身,拈花而起,如此歎道,聲若玉碎澗落,口稱“可惜”,神色卻淡淡,無悲無喜,仿佛不為外物所擾。梁澄臉色微訕,訥訥道:“是我暴殄天物了。”也不知為何,這年青僧人分明未做什麽,他好歹做了19年的太子,但是對方一個眼神,一句歎息,便叫他忘了身份,略了自稱。那身著月白海青的僧人不置可否,右手結與願印,指端下垂,手掌向上,五指骨節分明,好似白玉竹枝,七分勁節,三分清寒,那手伸向滿地落梅,但見殘影似蓮動,梁澄待要細看,滿地落紅紛紛飛起,仿佛被無形的手牽引著,迴旋聚攏,慢慢堆作一尺花塚。這人看起來不比他年長多少,竟能做到以氣禦物,如此年紀,就有此功力,真是聞所未聞。不等梁澄驚歎,僧人又伸出左手,梁澄這才發現對方寬大的衣袖裏,竟藏了個闊口胖底白釉執壺,僧人單膝著地,將梅瓣有條不理地掃向壺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與妖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手倦拋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手倦拋書並收藏太子與妖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