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出海嗎?”


    在石台莊湖塘邊的木亭中,朱翊鈞看著施奕文,在得知他已經迴到京城之後,他立即火急火燎的趕到了石台莊,不曾想,剛一到這,就聽說了這件事。


    “嗯!”


    點點頭,施奕言笑了笑。


    “這海,總是要出去,畢竟,除了我之外,別人並不了解那裏,也不知道應該把商站設立在什麽地方。”


    “你可以告訴別人嘛!”


    他的話音一落,朱翊鈞就有些急切的說道。


    “畢竟,這出海的風險可是大得很,最好還是不要出海,我看書上有人寫過,出海都是九死一生的風險,致遠,我……就你這麽一個朋友,我可不希望你出什麽意外,至於銀子,掙多掙少都無所謂……”


    聽著朱翊鈞情真意切的話語,施奕文的心底不禁有些感動,畢竟他是皇帝,能夠說出這樣的話,本身就是難得的很。


    “明誌,這南洋總歸還是要下的,至於安全,大可不必擔心,當年三寶太監幾次下西洋,也沒有任何風險不是?況且,這下南洋不僅僅是掙點銀子的事情,而是關係到大明的萬世之基,所以無論如何,我都必要親自過去一趟!”


    “萬世之基?致遠這是什麽意思?”


    朱翊鈞疑惑道。


    “流民!”


    看著小皇帝,施奕文吐出了兩個字。


    “曆朝曆代流民問題都是層出不窮,尤其是太平盛世,既有權貴兼並土地,又有人丁滋生,人多地少自然會有百姓淪為流民,流民的大量出現,增加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百姓流離失所,甚鋌而走險,為盜為匪。所以自太祖皇帝以來,我大明每朝都會盡量安置流民,給予土地、耕牛,讓他們安置歸鄉,可是現在朝中可有田地安置流民?如陝西、河南等地流民大都是逃往荊襄山區,墾山為生,萬一要是其中有陳勝吳廣之輩,煽動叛亂,必定會危及大明江山的……”


    雖然年少,可是朱翊鈞對流民問題的嚴重性,自然非常了解,畢竟,這是大明曆代皇帝都必須學習的,也是皇明祖訓中特意提及,畢竟太祖皇帝本身就是乞丐流民,自然知道流民中會生出什麽來。


    “這,與南洋又有什麽聯係?”


    “聯係可大了!”


    見朱翊鈞有些疑惑,施奕文便解釋道。


    “明誌有所不知,南洋與我大明不同,我大明的土地經過幾千年開墾,可供開墾的土地已經是少之又少,可是南洋各地卻都是人煙稀少,那裏河流密布,四季如夏,要是能派遣移民於當地開墾農田,種植水稻的話,一年可收三季水稻,像湄公河兩岸,要是加以開墾,隻需要數十年,就可以成為另一個江南,成為我大明的糧倉。”


    提及糧倉的時候,施奕文繼續說道。


    “古話常說江南魚米之鄉,當年隋朝修大運河,就是江南米糧北運,可是到了我朝江南的糧食卻不夠自用,因為天下承平,江南人口日益增長,所以到我朝又有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這湖廣米糧取代了江南米糧,即使是江南,每年都需要從湖廣購進數百萬石米糧,可明誌,若是我們往前看去,在秦漢時江南是瘴疫橫行的惡地,到了晉代衣冠南渡,數百萬北方人為逃避五胡避入江南,才有了江南後來的繁盛,至於湖廣,於宋代時同樣也是瘴氣惡疫橫行,直到南宋時才開始為移民開發,到了我朝,湖廣取代江南成為新的“魚米之鄉”,可是將來呢?”


    感歎著世間的桑田滄海的變遷,反問之後,施奕文看著神情凝重的小皇帝。


    “現在湖廣人煙越來越多,最後也會和江南一樣人稠地窄。待到湖廣產出的糧食隻夠當地食用時,依賴湖廣米糧的江南必定會出現糧價上漲,遍地饑荒,甚至於人相食的局麵,到那時必定是盜寇四起啊……”


    這當然是在危言聳聽,畢竟,施奕文從倉庫中拿出了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這些作物不挑地,都可以在山間坡地上正常生長,這足以養活更多的百姓,但是,現在他所需要並不僅僅隻是這些,他需要的是把小皇帝的眼光引向海外。


    熟讀史書的朱翊鈞很清楚,在曆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從“永嘉之亂”再到“靖康之恥”,千百萬漢人從北方渡江來到江南,讓天下的重心從中原轉移到了江南!這樣的桑田滄海的巨變,在史書中盡管並沒有太多的提及,但是誰都能從那些隻言片語中感受到那些巨變。


    “你是說將來南洋會成為大明的另一個江南?”


    “明誌,像爪哇島更是土地肥沃遠勝於江南,至於湄公河流域也是水土肥美的地方,隻是現在人煙稀少,要是有移民開墾,畝產兩三石米糧更是輕輕鬆鬆的事情,那裏沒有四季之分,一年都是夏天,一年三熟的高產,隻要有人墾殖,成為另一個湖廣、另一個江南,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當然,前提是要有人!


    隻要有了人,南洋必定會成為另一個江南,成為另一個魚米之鄉,或許當地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但那些都是可以克服的,畢竟,在另一個時空中,東南亞一直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輸出地,在20世紀初,東南亞更是號稱亞洲的糧倉——法屬中南、泰國、荷屬東印度以及緬甸,每年出口上千萬噸大米。或許就現在看來,那些大米對於大明來說,並不重要,可是幾十年後呢?尤其是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北方的幹旱、寒冷導致各地糧食減產之後,大明的糧食安全怎麽保證?


    這些問題或許是這個時代的人們無法看到的,但是施奕文卻必須要考慮到這一切,當然還需要考慮到幾十年後,小冰河期到來時北方數以千百萬計的流民,那些流民,不是這個時代的工廠所能夠吸納的。想要安置他們,東南亞是最好的選擇。


    “可是,可是海路確實風險很大啊!”


    “風險?有海圖就沒有風險了啊!”


    看著小皇帝,施奕文笑道。


    “宮裏不是有三寶太監的海圖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朝開工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迴到明朝開工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