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並不僅僅隻有一個英國公。


    看似隨口一說,卻讓徐思誠的眼前猛然一亮。驚聲說道。


    “公子,你是說京中的勳臣!”


    微微一笑,施奕文點說道。


    “現在大明成氣候的商紳集團,無非就是兩股,一股是江南士紳,一股山陝鹽商,前者靠的是江南文教興盛,兩百年來朝臣大半出自於江南,而他們又於江南士紳有親族、同鄉等各種盤根錯節的關係,是江南士紳的天然保護傘,而山陝鹽商呢?他們崛起於九邊輸糧,早期是靠賄賂,後期是靠銀子為自家子弟在官場上砸出一條通道,像張四維就是山西鹽商大家,他們自然會給家族以保護。可是我呢?”


    看著徐思誠,施奕文反問道。


    “什麽都沒有,除了技術之外,一無所有,我既沒有江南士紳的權,也沒有鹽商的勢。我能靠什麽?隻有技術!”


    搖了搖頭,施奕文微微一笑,


    “靠技術幹什麽?就是用實打實的利益把一些人拉攏到自己的群體之中,相比官員,勳臣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官場之中關係盤根錯節,他們能不能雪中送炭我不知道,但是落井下石、見風使舵,卻是人之常情,可是勳臣不同,他們不受地域鄉誼的限製,甚至與文官也是矛盾重重,從就是成祖開始從製度上限製勳臣參政,再到世宗優撫勳貴,大量任用勳貴參政,數十年來,勳臣與文官衝突不斷,英國公為什麽被文彈劾?說到底不還是因為兩個群體之間的矛盾,雖說現在勳臣在世宗皇帝後倍受打壓,可是仍然能保持他們世襲的尊隆地位。現在我所需要的就是把勳臣這個群體籠絡到自己這個陣營之中,借他們來保護盧溝……”


    把勳臣變成工商資本家!


    有了勳貴們的參與,不僅能想讓工業這個稚嫩的幼苗得到保護,在江南傳統工商群體的打擊下得生存下來,而且還可以讓明代失控的文官群體得到控製,甚至可以借助勳貴的力量,瓦解掉那個群體。


    當然,在內心深處,施奕文還有一個計劃,就是借助勳貴甚至宗室摧毀文官群體的同時,同樣也會借文官手瓦解勳貴。


    無論是勳貴也好,文官也罷,都是大明身上的毒瘤,文官為禍,勳貴是為害,受苦的還是百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如何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在他們鬥爭的時候,讓百姓得利、讓大明受益,這才是施奕文真正的目的。


    現在的問題是,先把他們哄上船,然後再借勢自保,自保之後,自然而然也就是……冷冷一笑,施奕文說道。


    “到那時,盧溝也就安全了。”


    “既然如此,那公子為什麽不上門求他們?”


    徐思誠不解的反問道。


    “上門求人,和別人求你不一樣,送上門的肉……不香。”


    施奕文笑嗬嗬的說道。


    “利之所驅,最後他們還是會走上門來的,這些個勳貴,在官場被打壓,其實生意場上,也不自在啊,別忘記了咱們朝中的那些勳貴手頭也不見得寬裕,可掙錢的生意就那麽多,他們也就吃點江南、山陝的殘羹剩飯而已,你放心,他們比我急,畢竟,家大業大,攤子大了花錢的地方就多啊!”


    所謂的勳臣,不過也就是表麵上光彩罷了,就像英國公家,除了維持體麵的生活之外,其一家上下內外親族數百人,靠著英國公的那些俸祿,恐怕連西北風都喝上不上,不想辦法弄些財路,他們吃什麽、喝什麽,用什麽?


    “所以,公子是要等著他們來求咱們?”


    點點頭,施奕文笑道。


    “沒錯,不過啊,想讓他們來求咱們,非得先讓他們看到好處才成。要不然,他們是拉不下麵子的,所以,咱們就等著,等到他們自己等不下去了,自己找上門來求咱們。”


    麵子永遠都不能拿來當飯吃!


    這句話對於襄城伯李應臣來說,可謂是深有體會,身為大明的伯爵,雖說自身有俸祿,可對於傳承八代的襄城伯來說,那點俸祿根本就不夠養家糊口的,一家老少家奴千餘人,要是隻指往那點俸祿,可就得全餓死。


    可是再怎麽著,伯爵的體麵要維持,出門要是八抬的大轎……其實心裏頭他倒是想換輛輕便雙輪馬車,不是因為它快捷,而是因為它便宜,可是伯爵的體麵。


    和往常一樣,眼瞧著天氣轉冷,快到年關了,身為襄城伯的李應臣不得不想辦法把這個年給“熬”過去。


    “大鹿二十隻,獐子三十隻,麅子三十隻,豬五十頭,羊一百隻,牛十隻……,榛、鬆、桃、杏穰各二口袋……小麥一百石,雜色粱穀各一百石,各色幹菜一車,外賣粱穀、牲口各項之銀共折銀八百六十兩……”


    聽著管家在那裏報告著莊子裏來送來的“年貨”,其實就是租佃,他的臉色顯得有些沉悶。


    “哎,就這麽點東西啊。”


    隨口的一句話,讓鞠著身的管家說道。


    “迴伯爺話,這才是一個莊子,其它的還有呢,老奴還沒說完。”


    “我知道,可還是不夠哇!”


    李應臣悶悶不樂的說了句。


    “三叔前陣子添了個孫子,按規矩,府裏頭一個月得支給三十兩銀子,這一年就是三百六十兩,再加上節慶的,這添一口人,一年怎麽著也得拿四百兩出去,每個月還得支給一石糧食,這家大業大的,總都是出項哇。”


    瞧著在一旁陪著笑的管家,李應臣頗為無奈的說道。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過去沒襲爵的時候,我隻以為這伯爵是風光,可當上了這伯爵,卻知道,這風光也就是表麵上,這麽些年,擱家裏頭,我是恨不得一文錢掰成兩瓣的花,可就那麽點銀子,總還是不夠哇……”


    若是李應臣的這番話要是傳出去,指不定會讓百姓罵死,堂堂伯爵家大業大,居然會說沒銀子,誰信呢。


    旁人不信,可管家得隨著話說。


    “伯爺操勞,小的們又豈不知道。”


    “知道,知道又有什麽用,”


    擺了擺手,李應臣對管家吩咐道。


    “過完年你去打聽打聽,看看可有願意投獻過來的,這多口人,要是不多個莊子,怕是自熬不過去的……還有,把成功喊過來,他怎麽教的兒子,這個月居然花了將近三千兩銀子,這再大的家業也經不起他這麽禍害!這敗家子,早晚得把李家的家業給敗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朝開工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迴到明朝開工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