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廠?”


    朱翊鈞有些疑惑道。


    “紗廠那邊可是有什麽事?”


    “事倒不是什麽事,現在紗廠已經擴大成十萬錠的規模,以現在的規模來說,它一天紡出來的紗,遠遠超過十萬紡紗工紡出來紗。”


    “哦,相當於十萬人!”


    朱翊鈞驚訝道。


    “這可真了不得,要不是紗廠在城外,我可真想去看看,看看你說的那個什麽機器紡紗到底是怎麽紡的。”


    一直以來朱翊鈞對於機器都有著少年人特有有好奇,注意到轉移到機器上的他,立即忘記了先前的不愉。


    “嗯,確實不太方便,不過要是你有興趣的話,我迴頭可以給你拿幾本書過來。”


    “書?”


    “對,也就是一些機械原理的書籍。”


    空間裏本身就是清末出版權的一些機械原理的電子書,用來進行機械掃盲倒是再合適不過,當然需要加以修改,也是目前學徒們學習的書籍,裏麵的知識很簡單談不上深奧,但是卻可以讓人了解到機械常識。


    “嗯,迴頭你把書放在這,我讓客用過來取書。”


    然後朱翊鈞又說道。


    “不過,致遠,雖說這公司裏的小事我是不問的,可既然你提到了紗廠,有件事我得提醒你一下。”


    這小子……心眼可真夠細的,見他還記得這些,施奕文心裏暗自尋思著,並且考慮著如何彌補先前的“失言”。


    “北方素來不種棉花,現在咱們辦了十萬錠的紗廠,到時候,這棉花能不能供得上,你可得提前把握好,畢竟到了冬天,才是棉布最好賣的時候,而且,到了冬天,這盧溝河可是會結冰的,你上次說的那個水輪機怎麽樣?確定能過冬嗎?”


    聽聽朱翊鈞一一道出他的擔心,施奕文笑著說道。


    “這事我還正好和你說,來的時候,我特意在外頭轉了一圈,眼下京郊地裏種的棉花,差不多都已經快要豐收了,長勢分外的喜人,說起來,還是北方更適合種棉花。”


    看著朱翊鈞,施奕文又說道。


    “其實,我當初辦紗廠的時候,就想過這個問題,這辦紗廠,瞧著是件好事,可是往深遠處說,卻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哦?怎麽個利國利民?”


    朱翊鈞好奇道,對於一直立誌做個明君的他來說,自然對“利國利民”極為敏感。


    “北方百姓素來貧苦,說到底,還是因為每畝產出有限,小米高梁一畝,即便是上田也不過一石有餘,小米一石不過三錢,高粱、麥子也就是六錢,土地產出有限,自然也就貧苦了,畢竟百姓種田,最終還是要賣糧交稅、買布添衣,這個貧苦大抵上指的是百姓掙不到銀子……畢竟太平盛世的,大多數百姓,總還是能吃得上飯的。”


    在皇帝的麵前,當然要有所保留,至於所謂的“家家幹淨”不過隻是文人的誇張而已,大多數時候,百姓還是能吃得上飯,至於能不能吃得飽、吃得好,那就有所區別了。


    “嗯,確實如此。”


    朱翊鈞點點頭,然後鄭重其事的說道。


    “可天底下,也有不少百姓吃不飽飯,畢竟,風調雨順的年景不多,致遠,你的那個壓水井,可是有大功於天下,活民又豈止千百萬人,說起來,就你這個功勞……”


    致便是給個伯爵給他,也是理所當然的。


    見朱翊鈞又一次提到了壓水井,施奕文微笑道。


    “於百姓有利就好,至於功勞不功勞的,我從來沒想過,於百姓有好處,那麽就與陛下也必定有好處,畢竟,陛下是替天牧民。是天下百姓的君父。”


    盡管類似的話,朱翊鈞聽過很多,但現在聽施奕文這麽一說,他的心裏卻忍不住有些激動,甚至還有些感動,因為施奕文的壓水井,著實讓百姓從中受益,百姓吃飽了肚子,這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看著施奕文的時候,朱翊鈞心裏默默的又把這個功勞記在了心底。然後又問道。


    “方才你說到百姓貧苦,是因為沒銀子,看樣子,百姓可以通過種棉花掙到銀子?”


    其實對於身皇帝的朱翊鈞來說,“桑花爭田”並不是什麽新鮮的事情,江南的百姓樂意種棉花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種棉花獲遠遠多過種水稻。想必在北方種棉花也是能掙到銀子的。


    “確實如此,”


    施奕文笑著答道。


    “算起來,種棉花的收入數倍於種糧,每家每戶的隻需要拿出一兩畝散地,就能掙到幾兩銀子,幾兩銀子瞧著不多,可卻也能讓百姓從中得到些許實惠,稍改貧苦的局麵。”


    然後施奕文又說道。


    “今年我還在莊子裏培育了棉花的良種,待到明年的時候,在各地推行種植良種棉,一畝地產出個一百多斤是沒問題的,那時百姓種一畝棉花獲利相當於種三四畝高梁,到那時,百姓貧苦的局麵相必是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的……”


    當然,百姓手中有銀子的同樣也會刺激棉布的銷量激增,在近代每一次棉花的豐收,總會刺激棉布、棉紗等輕工業產品的生產,這是某種經濟上的循環,畢竟隻有百姓手裏有了銀子,他們才敢消費,像另一個時空那樣,當百姓把錢全部掏空了,去買了房子的時候,短期內看似雞得屁猛漲,可實際上卻透支了百姓的消費潛力,然後百姓自然也就不敢消費了,於是乎經濟也就陷入了困難。


    “嗯,要是如此,這百姓的日子總歸是能好過一些。”


    朱翊鈞點了點頭,盡管他從不曾出宮接觸過農民,可是卻能夠從大臣們的口中、奏折中得知百姓,尤其是北方百姓的貧苦。作為皇帝的他,非常清楚維持國家平穩的是什麽,正是百姓能否安居樂業。


    “是啊,其實,古往今來,天下百姓所求的都是最秋簡單的,無非就是能吃飽穿暖,能有一屋遮擋風雨,如此這般安居樂業,擱他們眼裏就是太平盛世了,明誌,其實,這也就是你的責任!”


    看著朱翊鈞,施奕文鄭重其事的說道。


    “就是讓天下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而在朝廷施政的時候,也是要看能不能讓百姓得到實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朝開工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迴到明朝開工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