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股?


    開什麽玩笑!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龍頭,對於施奕文來說,他所需要就是抓住核心,紡織工業的核心是什麽?是紡紗!


    沒有紗線,就織不成布。當然沒有織布業,自然也紡出的紗線也是無用的廢物。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但是……紡紗的利潤遠遠高於織布,畢竟,織布是勞動密集型產業。


    甚至直到幾百年後,到了解放前那會,國內的實業家們也是重紗輕布,甚至有“布虧”的說法,紗廠生產的廉價機紗,反倒促進了土布的發展,什麽高陽、周莊等地的土布,無不是得益於此。


    現在,盡管織布仍有利潤,但是卻遠遠比不上紡紗。


    獨食難肥,甚至可能致命!


    把一些零散的“小買賣”放出來,不僅能壯大自身,同樣也可以促成一個團體,江南士紳集團為什麽強大,因為他們從來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群體的力量卻是無窮的。


    現代企業壯大的根本核心就是抓大放小,通過適當的扶持建立一群依附龍頭企業生存的下遊企業,才是集團迅速發展的根本,畢竟,個人的財力、人力都是有限的。


    像劉家這樣的本地“土豪”正是施奕文所需要的,既然找上了門,那自然不應該錯過。


    “叔父的意思,是讓我們家辦織布廠?”


    被一個年齡比你大的人喊叔是什麽感覺?別人施奕文不知道,可當劉一銘喊他叔父時,他也就笑應了。


    比自己大幾歲……又有何妨?


    “對,為叔這裏紡出的紗,總需要織成布的,有紗廠,自然要有布廠。要不然紗線也就沒了用處。”


    瞧著麵前恭站著的劉一銘,施奕文笑道。


    “況且,相比於紡紗,這織布更容易一些,這麽著,迴頭為叔讓人從鬆江請幾個織匠過來,教你們織布,一步步的來,先織平布,然後再織斜紋布,以後還可染布,單色布、花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心急確實吃不了熱豆腐,當劉家父子一邊請百姓種棉花,一邊忙活著辦織布廠時,新的問題擺到了施奕文的麵前。


    “你是說這幾個部件都不合格?”


    瞧著麵前的這些零件,這些零件都是燧發擊的零件,即便是用肉眼,也能看出來,這些零件有輕微的變形。


    盡管這是一家工廠,可是對於這家工廠施奕文並沒有抱以太大的期待,除了槍管是借助水力、打鐵借助水力之外,其實大多數生產,都是手工操作,機械操作很少,盡管廠子裏已經有了簡易的車床,對於滑膛燧發槍來說,這些設備已經足夠滿足它的生產,畢竟,在另一個時空中,法國的兵工廠就靠著一群鐵匠、木匠製造了超過700萬支1777式步槍。畢竟,對於燧發槍並不存在什麽微小誤差。


    孫澤東鞠著身子說道。


    “公子,你瞧,這個機芯太軟了,不過隻是試了幾十次,卡口就有點變形了,肯定是淬火的時候沒用心。”


    看著那個有些輕微變型的卡口,施奕文又一次審視了燧發機,這個燧發機完全參照1777式步槍的構成,一共隻有十幾個零件,這些零件都是鐵匠打造的,對於製造的精度沒有多少要求,影響質量的無非就是工匠的熟練程度。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咱們廠子裏打製這些零件時,都是師傅打製,徒弟打下手吧?”


    放下燧發機,施奕文問道。


    “沒錯,東家,都是這樣的規矩。”


    要手工作坊裏,學徒是在師父的口傳身授下進行學習,注重的是經驗的傳授和技巧的掌握,技藝的傳播隻能在小範圍內擴廣,而這樣傳授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熟練工匠和質量不能夠滿足擴大生產需要。


    “像這樣的一個燧發機,都是一個師父帶著兒子或者徒弟,一次做出來的對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畢竟燧發機對於部件的配合還是有要求的,他們都是根據打製出來的零件進行調整,每一個燧發機看似一樣,可是實際尺寸卻是千差萬別,這也沒有辦法,畢竟都是手工製造。


    對於什麽分工生產,施奕文連想都不會想,除非他從空間裏把那幾十台機床弄出來,否則根本就是妄想,分工生產的前提是精密機床、量具,惠特尼之前幾十年,英國人造出了0.001英寸的台用千分尺,一係列的帶量具機床也得到了應用,沒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分工生產、互相換性就是容談。


    不過也不一定,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後,施奕文看著零件說道。


    “如果沒錯的話,咱們的工匠肯定有熟手,有生手,你看,咱們能不能這幾個部件都改成鑄鐵的……”


    指著燧發機匣、擋雨板等零件,施奕文看著孫澤東問道。


    “以鐵代鋼”幾乎任何一個工科生,都知道這是特殊時期的中國特色,利用鑄鐵件取代機加鋼製件,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機械設備,盡管壽命上有所降低,但是在大多數地方都是可堪使用。像裝岩機的齒輪、電機車軸都可以用鑄鐵件,更何況是燧發機部件,當然,這個時代的鑄鐵肯定不上另一個時空的合金鑄鐵,可要代替的也隻是熟鐵而已。


    有時候,所欠缺的僅僅隻是一個理念而已。就像水碓鍛鐵一樣,發明了水碓上千年的國人,幾乎從未想過用它鍛鐵。


    “改成鐵鑄的?”


    “對,我覺得有些零件,不一定非要一定用熟鐵打製,用鐵鑄肯定也行……”


    “可,東家,這鑄鐵做的東西都太脆了,這彈簧的力道那麽強,這能成嗎?”


    “那處理一下就是了。”


    所謂的處理其實就是鑄鐵的韌化處理是將白口生鐵鑄經過退火韌化,增加鑄鐵韌性,讓鑄件可以進行切削加式。鑄鐵韌化技術倒也不複雜,隻不過是廠裏增加一個悶燒爐的事情。


    不過在此之前,需要製造出標準件,然後再以它作模,用來翻鑄所需要的零件,模件是用木料製成的,最後還是陳木匠憑著過人手技術,用鬆木製成了一套略微粗大些的木製燧發機部件。


    而在翻模的時候,施奕文直接選擇了沙模,這倒不是因為盧溝河邊有質量上佳的河砂,而是因為相比於泥範鑄造所需要漫長的陰幹,沙模鑄造不需要等待,可以隨用隨鑄,簡單快捷。


    不過,即便是這麽一個簡單的技術,卻仍然讓當了一輩子鐵匠的張四喜等人說道。


    “用砂子做範鑄東西?這可能嗎?”


    顯然,對於他們來說,他們壓根就不相信用沙子可以鑄成東西。


    對此,施奕文倒也不辯解,而是吩咐工人們準備做砂模的東西,有時候解釋遠沒有實際操作更說服人。


    沙模鑄造的技術非常簡單,隻不過是河砂、鋸末等原料配比的事情,在製成沙模後,看著張四喜他們把鐵水倒進鑄孔,又過了一會,當沙模被倒碎,滾燙的鑄件被落下來時,施奕文隻聽到身邊一陣驚訝聲。


    “這、這砂子還真能當範!”


    “可不是,這也太快了,往常用泥範,怎麽著也得陰幹幾個月……”


    “你瞧,好家夥,上麵都不帶有沙眼的……”


    聽著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驚訝聲,施奕文瞧著張四喜問道,


    “怎麽樣,你瞧這幾個東西鑄的如何?”


    “公子高明,小、小的無話可說!”


    這下張四喜可真的服了,在他驚訝的時候,又聽東家吩咐道道。


    “再鑄上幾百個,等一會一起送到爐子裏處理一下,省得虧了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朝開工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語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語的命運並收藏迴到明朝開工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