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裏,莊子裏的百姓甚至顯得比往日還要忙碌,犁地、分地壟,灑種子、施肥,甚至還要提著水桶的澆水……
莊戶人家一刻不得閑,前後忙活了差不多十來天,總算是把上千斤大白菜的種子種到了地裏。
八月十五前後的幾場不大不小的雨水,倒也省下了不少功夫,很快地裏的白菜嫩芽都變成了拳頭大的菜團,路過的人瞧著地上種著的白菜,紛紛好奇打聽著,到最後在莊戶的口中成了“新來的莊主不知農時硬要種菜”之類的話語。
反正一句話,幾乎沒有人看好這地裏的白菜,不過對於莊裏的佃戶、莊奴來說,他們自覺過了一個好年,畢竟每家每戶都換來少則三四兩多則五六兩銀子。這筆意外的“橫財”倒是讓他們家家戶戶寬鬆了許,銀子很快就變成了布匹,一時間這莊頭牆角,到處都能看到婦人們拿著針線在那為男人孩子縫著新衣裳
“喲,這不是王家妹子,來,過來坐會,你的手藝巧,來給我瞧瞧這衣裳裁的可對……”
縫著衣裳的婦人一瞧著王氏過來了,立即熱情的招唿著,不過臉上的笑意卻和往常不一樣。
“李嫂子,你的手藝那要我來瞧,你先忙著,我先迴家了。”
“喲,王家妹子過來坐會,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孫嫂子,瞧你說的,什麽叫閑著也是閑著,別人閑著能換銀子,有人閑著卻擱那糟蹋了……”
幾個婦人這麽一說,讓王氏的臉色變得異常的難看,勉強笑了幾句,便匆匆迴了家,迴到家中看著院裏正修理著農具的男人,眼淚頓時流了下來。
“小喜,你這是咋了?”
“他爹,你說說,莊主起哄,你非跟著瞎起啥哄?人家家大業大的,就是賠上一季又有啥,你倒好,非得跟著起哄種什麽白菜,這種菜種就是了,一種就是幾十畝,你當真以為那菜能放那麽多長時間?白菜,白菜,你就摟著白菜過日子吧……”
正幹著活的王得功一聽,便咧嘴敢笑笑道。
“又聽那些娘們瞎白話了?”
“什麽叫瞎白話,你瞧瞧人家,幹一樣的活,誰家不是白得了幾兩銀子,現在家家戶戶都在那做新衣裳,你呢,你倒好,領幾斤種子,自己種上了,這瞧著,今年過年你和虎頭、虎柱他們就穿白菜幫子得了。你個憨貨。”
媳婦的罵聲,並沒讓王得功惱火,他隻是憨厚的笑著,
“給你說,俺是粗人,不懂什麽大道理,可是俺就知道,施同知一瞧就是見過大世麵的人,肯定比俺懂得多,當年俺爹在世的時候,為啥在這裏種著地,還到鄰主的孫老爺做長工?不就因為一樣的田,孫老爺家的總比人家多打一鬥多。俺爹足足幹了五年,才知道為啥。”
“不就是學個選種子嘛,瞧把你給得瑟的。五年的功夫,就學了這……”
“就學了個這咋了?咱家那年不比人家多打幾石小米高梁,一年是幾石,這二十幾年多打了多少?憑的是啥?不就是憑這個,小喜我告訴你,俺爹說過,種地跟著村裏的大戶肯定沒錯,人家不單會看農時,還知道咋種,施同知是莊頭,你說人家要是沒有把握,會拿幾千畝地幾百兩銀子在那裏瞎白話?”
瞧著模樣頗為憨厚的王得功咧著嘴,嘿嘿的笑著。
“你瞧莊子裏人,都擱那笑話東家,我敢說,等到了冬天,有了收成,到時候,就沒一個能笑出來的了,你就別聽那些婆娘瞎白話了,就往下瞧著吧……”
對於莊子裏的家長裏短的,施奕文並不怎麽關心,作為新紮莊主的他來說,如何整治這幾千畝地才是最重要的。在別人忙活著種大白菜的時候,他也沒有閑下來,一邊騎著馬在地頭上轉悠,一邊拿著工具測量地勢高低,很快一份地圖就繪製了出來,甚至還特意製了一個沙盤,然後整天對著沙盤研究著什麽。
“公子,你這陣子,一直在忙這個?”
瞧著桌上的沙盤,吳才詫異的問道。
“這是石台莊?”
然後他仔細瞧了下沙盤,這一看不當緊,立即意識到它的巧妙。
“公子,您是想引水澆地?”
“對,你看,這裏的地勢最高,而且正好也在河邊,如何用水車把水運上來,然後用再修建這幾條水渠,這樣一來,莊子裏的地,也就全都成了水澆地,我打聽過,水澆地的收成少說也能增加一倍出去。”
手指著沙盤,施奕文介紹道。
“這個是立式風車,咱們這的河水淺,水流慢不適合用大水車,不過咱們這是平原,一年到頭都有風,隻是風大風小的事,所以我改成了風車提水,這邊連著的是龍骨水車。龍骨水車適合近距離,提水高度在五六尺左右,比較適合咱們這使用……”
聽著公子的講述,吳才的雙眼一直看著沙盤。
“可,公子,這工程量恐怕不小吧!”
瞧著沙盤上的密布的水渠,吳才心裏暗自打了個計量。
“比你想的小多了,和常見的水渠不一樣,是u……陶製水渠,用一尺寬陶瓦作渠,雖說成本高了些,可沿途卻不會漏水,隻要修個三尺寬兩尺高的架渠土台就成……”
這下吳才頓時傻了眼,他甚至瞠目結舌的瞧著公子。
“什麽,用陶瓦作渠!”
“對,沒錯,北方的水不多,普通的水渠沿途少說也得漏掉一半,用陶瓦省水……”
對於一心想要成為大明好莊主的施奕文來說,他直接拿來的了後世的“u”型水渠,那種水渠或許早就落後了,但是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無疑是劃時代,不但可以節約水,而且相比土渠還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那修水渠的銀子……”
其實,吳才自己都知道這話問了也是白問,毫無疑問的修水渠的銀子肯定是公子出。
冬閑不閑,對於莊戶人家來說,趁著冬閑時修整水渠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過即便是如此,當看到公子讓修的水渠時,仍然傻了眼,尤其是當一車車一尺寬的“深陶瓦”運到莊子時,誰又能想到水渠居然能用陶瓦鋪底?
可地是東家的,東西也是東家的,既然東家讓收拾,總是沒錯的。這邊剛種下大白菜的石台莊的男丁們,又一次忙活了起來……
莊戶人家一刻不得閑,前後忙活了差不多十來天,總算是把上千斤大白菜的種子種到了地裏。
八月十五前後的幾場不大不小的雨水,倒也省下了不少功夫,很快地裏的白菜嫩芽都變成了拳頭大的菜團,路過的人瞧著地上種著的白菜,紛紛好奇打聽著,到最後在莊戶的口中成了“新來的莊主不知農時硬要種菜”之類的話語。
反正一句話,幾乎沒有人看好這地裏的白菜,不過對於莊裏的佃戶、莊奴來說,他們自覺過了一個好年,畢竟每家每戶都換來少則三四兩多則五六兩銀子。這筆意外的“橫財”倒是讓他們家家戶戶寬鬆了許,銀子很快就變成了布匹,一時間這莊頭牆角,到處都能看到婦人們拿著針線在那為男人孩子縫著新衣裳
“喲,這不是王家妹子,來,過來坐會,你的手藝巧,來給我瞧瞧這衣裳裁的可對……”
縫著衣裳的婦人一瞧著王氏過來了,立即熱情的招唿著,不過臉上的笑意卻和往常不一樣。
“李嫂子,你的手藝那要我來瞧,你先忙著,我先迴家了。”
“喲,王家妹子過來坐會,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孫嫂子,瞧你說的,什麽叫閑著也是閑著,別人閑著能換銀子,有人閑著卻擱那糟蹋了……”
幾個婦人這麽一說,讓王氏的臉色變得異常的難看,勉強笑了幾句,便匆匆迴了家,迴到家中看著院裏正修理著農具的男人,眼淚頓時流了下來。
“小喜,你這是咋了?”
“他爹,你說說,莊主起哄,你非跟著瞎起啥哄?人家家大業大的,就是賠上一季又有啥,你倒好,非得跟著起哄種什麽白菜,這種菜種就是了,一種就是幾十畝,你當真以為那菜能放那麽多長時間?白菜,白菜,你就摟著白菜過日子吧……”
正幹著活的王得功一聽,便咧嘴敢笑笑道。
“又聽那些娘們瞎白話了?”
“什麽叫瞎白話,你瞧瞧人家,幹一樣的活,誰家不是白得了幾兩銀子,現在家家戶戶都在那做新衣裳,你呢,你倒好,領幾斤種子,自己種上了,這瞧著,今年過年你和虎頭、虎柱他們就穿白菜幫子得了。你個憨貨。”
媳婦的罵聲,並沒讓王得功惱火,他隻是憨厚的笑著,
“給你說,俺是粗人,不懂什麽大道理,可是俺就知道,施同知一瞧就是見過大世麵的人,肯定比俺懂得多,當年俺爹在世的時候,為啥在這裏種著地,還到鄰主的孫老爺做長工?不就因為一樣的田,孫老爺家的總比人家多打一鬥多。俺爹足足幹了五年,才知道為啥。”
“不就是學個選種子嘛,瞧把你給得瑟的。五年的功夫,就學了這……”
“就學了個這咋了?咱家那年不比人家多打幾石小米高梁,一年是幾石,這二十幾年多打了多少?憑的是啥?不就是憑這個,小喜我告訴你,俺爹說過,種地跟著村裏的大戶肯定沒錯,人家不單會看農時,還知道咋種,施同知是莊頭,你說人家要是沒有把握,會拿幾千畝地幾百兩銀子在那裏瞎白話?”
瞧著模樣頗為憨厚的王得功咧著嘴,嘿嘿的笑著。
“你瞧莊子裏人,都擱那笑話東家,我敢說,等到了冬天,有了收成,到時候,就沒一個能笑出來的了,你就別聽那些婆娘瞎白話了,就往下瞧著吧……”
對於莊子裏的家長裏短的,施奕文並不怎麽關心,作為新紮莊主的他來說,如何整治這幾千畝地才是最重要的。在別人忙活著種大白菜的時候,他也沒有閑下來,一邊騎著馬在地頭上轉悠,一邊拿著工具測量地勢高低,很快一份地圖就繪製了出來,甚至還特意製了一個沙盤,然後整天對著沙盤研究著什麽。
“公子,你這陣子,一直在忙這個?”
瞧著桌上的沙盤,吳才詫異的問道。
“這是石台莊?”
然後他仔細瞧了下沙盤,這一看不當緊,立即意識到它的巧妙。
“公子,您是想引水澆地?”
“對,你看,這裏的地勢最高,而且正好也在河邊,如何用水車把水運上來,然後用再修建這幾條水渠,這樣一來,莊子裏的地,也就全都成了水澆地,我打聽過,水澆地的收成少說也能增加一倍出去。”
手指著沙盤,施奕文介紹道。
“這個是立式風車,咱們這的河水淺,水流慢不適合用大水車,不過咱們這是平原,一年到頭都有風,隻是風大風小的事,所以我改成了風車提水,這邊連著的是龍骨水車。龍骨水車適合近距離,提水高度在五六尺左右,比較適合咱們這使用……”
聽著公子的講述,吳才的雙眼一直看著沙盤。
“可,公子,這工程量恐怕不小吧!”
瞧著沙盤上的密布的水渠,吳才心裏暗自打了個計量。
“比你想的小多了,和常見的水渠不一樣,是u……陶製水渠,用一尺寬陶瓦作渠,雖說成本高了些,可沿途卻不會漏水,隻要修個三尺寬兩尺高的架渠土台就成……”
這下吳才頓時傻了眼,他甚至瞠目結舌的瞧著公子。
“什麽,用陶瓦作渠!”
“對,沒錯,北方的水不多,普通的水渠沿途少說也得漏掉一半,用陶瓦省水……”
對於一心想要成為大明好莊主的施奕文來說,他直接拿來的了後世的“u”型水渠,那種水渠或許早就落後了,但是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無疑是劃時代,不但可以節約水,而且相比土渠還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那修水渠的銀子……”
其實,吳才自己都知道這話問了也是白問,毫無疑問的修水渠的銀子肯定是公子出。
冬閑不閑,對於莊戶人家來說,趁著冬閑時修整水渠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過即便是如此,當看到公子讓修的水渠時,仍然傻了眼,尤其是當一車車一尺寬的“深陶瓦”運到莊子時,誰又能想到水渠居然能用陶瓦鋪底?
可地是東家的,東西也是東家的,既然東家讓收拾,總是沒錯的。這邊剛種下大白菜的石台莊的男丁們,又一次忙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