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參選的郎君之中,就數他年紀最小,侍中公子見他委屈的都要哭了,冷淡麵孔上極快的掠過一絲淺笑:「沒有你想的那麽可怕。」
他安慰小公子道:「我已經問過其餘中選之人,被留下的都是策論應對出眾之人,皇太女殿下既如此選拔侍君,想必不僅僅是為了聲色和後嗣,而是另有深意。」
另有人道:「退一萬步講,即便是為了聲色和後嗣,隻看殿下選拔的標準與問題,便知是心中有丘壑之人,得以侍奉聖君,也是我們的福氣。」
小公子哽咽道:「可是,可是我不是因為策論應對出眾而中選的啊!」
侍中公子:「……」
其餘人:「……」
不好意思,我們是。
一陣難言的沉默過後,小公子哭的更傷心了。
有史以來第一場男子選秀順利落幕,京城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所有人都伸著脖子等待,看皇太女會給中選之人什麽位分,來日又如何安排。
燕琅也沒有吊人心思的意思,第二日上朝之時,便令侍從宣讀旨意,正式在三省六部之外,組建由皇太女直接管轄的鸞台。
以定國公之孫為鸞台令,位居三品,其餘中選之人為鸞台尚書,為從三品,眾人可直言國策,預聞政事,共同組建成與三省六部相對應的內朝。
這顯然是要開新製了,朝臣們對此各有思量,隻是幾位宰輔的公子都在裏邊兒,女帝更不曾表露異議,便也沒有出聲反對,心緒複雜的接受了這個新權力機構的出現。
這消息傳出去,民間與士林反倒極為讚許。
一來皇太女未必隻會選這一次秀;二則是如果大榮不亡,有女帝和皇太女這兩個參考在,後世再出現女君的情況也絕對不會少見。
既然自己和家族後嗣都有可能參與選秀,那這個鸞台的存在,無疑就是給了他們一個施展抱負的最佳平台。
士林與民間頗為歡喜,中選的郎君們也是齊鬆口氣,如若有機會施政天下,誰願意被困在深宮之中,對著四方的天發呆呢。
幾方都很滿意,這事兒就這麽定下來了,還有人注意到了另一處,皇太女令定國公之孫霍潤為鸞台令,統率眾多鸞台尚書,按照鸞台尚書們的身份猜想,霍潤必然便是皇太女選定的夫婿了。
果不其然,朝堂上宣讀完那道聖旨之後,便有內侍往定國公府傳旨,以定國公之孫係出名門,端方雅正為由,聘為皇太女夫,擇日迎入宮中,行婚儀大典。
大榮朝的規矩便是這樣,太子妃中選之後便會被接入宮中教養,大婚之時也隻是從所居住的宮殿挪到東宮去,壓根不需要經過母家發嫁的步驟,現下冊立太女夫,也是一般道理。
放在幾年之前,霍潤之母怎麽也想不到自己兒子會進宮,更想不到兒子會做了皇太女的正夫,抹著眼淚幫兒子收拾了行李,又忍不住傳授兒子當家主母的生存之道:「別的都不要緊,即便殿下麵前有得寵些的,你也暫且忍耐一下,最重要的便是子嗣,若是能早些誕下……唉,算了,跟你說了也沒用。」
霍潤聽得好笑,又知道這是母親對自己的關懷與囑咐,便恭敬應了:「您放心吧,宮裏又不吃人,沒那麽可怕。」
霍母哽咽道:「怎麽不吃人了?我好好的兒子,就直接給餵進去了!」說完,也不忍再看兒子,擦了擦眼淚,轉身走了。
霍潤神情感慨的站在原處,幾不可聞的嘆一口氣,便聽人說定國公召見,不曾拖延,趕忙往書房去了。
「殿下非池中物,也未必會拘泥於兒女情長,」定國公道:「你隻聽她選秀時問的那些事情,便該知道她會是何等主君了。」
霍潤道:「孫兒明白。」
「跟殿下好好相處,其餘人也是一樣,不過你也別怕,真有人惹到頭上,更不必退縮,」定國公目光柔軟起來,注視著孫兒,輕輕道:「你記者,祖父永遠都站在你背後,霍家也是。」
霍潤眼眶一熱:「您放心吧,孫兒會記住這話的。」
……
女帝身邊有人侍奉,但是也不算多,至於皇子公主,加上燕琅這個快要成年的,也不過三個罷了,那兩個小的還留在太極殿,根本沒法獨居。
如此一來,宮中大半宮闕都是空置著的,燕琅跟女帝商量過後,便將東宮西邊的牆給拆了,又圍進來幾座宮殿之後,重新給圈起來了。
霍潤進宮之後,就被迎進了正殿之外最為富麗堂皇的宮闕,其餘人則是按照身份,各自選擇居室入住。
燕琅今年也才十三歲,加上虛歲不過十四,再饞美男子身子,也不至於糟踐自己,早早的就開始折騰。
霍潤入宮之後,剛剛走馬上任的鸞台尚書們便一道去向他問安,都是京城名少,好些人都是認識的,再見之後不僅僅變成了同僚,更成了同一個女人的丈夫,這關係真是微妙而又尷尬。
霍潤倒還自若,家世最好的幾位宰輔公子臉上也看不出什麽異態,眾人見了,情緒便也漸漸平復下去。
隨意寒暄了幾句,霍潤便領著人往正殿去拜見皇太女,在外等了些許時候,便被宮人們引著進去了。
內殿裏暖意融融,燕琅穿了條天水綠的襦裙,閑閑的倚在軟枕上剝銀杏果,眾人見了禮,她也沒急著叫起,提了提臂間披帛,道:「進了東宮的門,便是一家人了,也不必再拿捏什麽身份,隻管你你我我的稱唿便是。」
</br>
他安慰小公子道:「我已經問過其餘中選之人,被留下的都是策論應對出眾之人,皇太女殿下既如此選拔侍君,想必不僅僅是為了聲色和後嗣,而是另有深意。」
另有人道:「退一萬步講,即便是為了聲色和後嗣,隻看殿下選拔的標準與問題,便知是心中有丘壑之人,得以侍奉聖君,也是我們的福氣。」
小公子哽咽道:「可是,可是我不是因為策論應對出眾而中選的啊!」
侍中公子:「……」
其餘人:「……」
不好意思,我們是。
一陣難言的沉默過後,小公子哭的更傷心了。
有史以來第一場男子選秀順利落幕,京城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所有人都伸著脖子等待,看皇太女會給中選之人什麽位分,來日又如何安排。
燕琅也沒有吊人心思的意思,第二日上朝之時,便令侍從宣讀旨意,正式在三省六部之外,組建由皇太女直接管轄的鸞台。
以定國公之孫為鸞台令,位居三品,其餘中選之人為鸞台尚書,為從三品,眾人可直言國策,預聞政事,共同組建成與三省六部相對應的內朝。
這顯然是要開新製了,朝臣們對此各有思量,隻是幾位宰輔的公子都在裏邊兒,女帝更不曾表露異議,便也沒有出聲反對,心緒複雜的接受了這個新權力機構的出現。
這消息傳出去,民間與士林反倒極為讚許。
一來皇太女未必隻會選這一次秀;二則是如果大榮不亡,有女帝和皇太女這兩個參考在,後世再出現女君的情況也絕對不會少見。
既然自己和家族後嗣都有可能參與選秀,那這個鸞台的存在,無疑就是給了他們一個施展抱負的最佳平台。
士林與民間頗為歡喜,中選的郎君們也是齊鬆口氣,如若有機會施政天下,誰願意被困在深宮之中,對著四方的天發呆呢。
幾方都很滿意,這事兒就這麽定下來了,還有人注意到了另一處,皇太女令定國公之孫霍潤為鸞台令,統率眾多鸞台尚書,按照鸞台尚書們的身份猜想,霍潤必然便是皇太女選定的夫婿了。
果不其然,朝堂上宣讀完那道聖旨之後,便有內侍往定國公府傳旨,以定國公之孫係出名門,端方雅正為由,聘為皇太女夫,擇日迎入宮中,行婚儀大典。
大榮朝的規矩便是這樣,太子妃中選之後便會被接入宮中教養,大婚之時也隻是從所居住的宮殿挪到東宮去,壓根不需要經過母家發嫁的步驟,現下冊立太女夫,也是一般道理。
放在幾年之前,霍潤之母怎麽也想不到自己兒子會進宮,更想不到兒子會做了皇太女的正夫,抹著眼淚幫兒子收拾了行李,又忍不住傳授兒子當家主母的生存之道:「別的都不要緊,即便殿下麵前有得寵些的,你也暫且忍耐一下,最重要的便是子嗣,若是能早些誕下……唉,算了,跟你說了也沒用。」
霍潤聽得好笑,又知道這是母親對自己的關懷與囑咐,便恭敬應了:「您放心吧,宮裏又不吃人,沒那麽可怕。」
霍母哽咽道:「怎麽不吃人了?我好好的兒子,就直接給餵進去了!」說完,也不忍再看兒子,擦了擦眼淚,轉身走了。
霍潤神情感慨的站在原處,幾不可聞的嘆一口氣,便聽人說定國公召見,不曾拖延,趕忙往書房去了。
「殿下非池中物,也未必會拘泥於兒女情長,」定國公道:「你隻聽她選秀時問的那些事情,便該知道她會是何等主君了。」
霍潤道:「孫兒明白。」
「跟殿下好好相處,其餘人也是一樣,不過你也別怕,真有人惹到頭上,更不必退縮,」定國公目光柔軟起來,注視著孫兒,輕輕道:「你記者,祖父永遠都站在你背後,霍家也是。」
霍潤眼眶一熱:「您放心吧,孫兒會記住這話的。」
……
女帝身邊有人侍奉,但是也不算多,至於皇子公主,加上燕琅這個快要成年的,也不過三個罷了,那兩個小的還留在太極殿,根本沒法獨居。
如此一來,宮中大半宮闕都是空置著的,燕琅跟女帝商量過後,便將東宮西邊的牆給拆了,又圍進來幾座宮殿之後,重新給圈起來了。
霍潤進宮之後,就被迎進了正殿之外最為富麗堂皇的宮闕,其餘人則是按照身份,各自選擇居室入住。
燕琅今年也才十三歲,加上虛歲不過十四,再饞美男子身子,也不至於糟踐自己,早早的就開始折騰。
霍潤入宮之後,剛剛走馬上任的鸞台尚書們便一道去向他問安,都是京城名少,好些人都是認識的,再見之後不僅僅變成了同僚,更成了同一個女人的丈夫,這關係真是微妙而又尷尬。
霍潤倒還自若,家世最好的幾位宰輔公子臉上也看不出什麽異態,眾人見了,情緒便也漸漸平復下去。
隨意寒暄了幾句,霍潤便領著人往正殿去拜見皇太女,在外等了些許時候,便被宮人們引著進去了。
內殿裏暖意融融,燕琅穿了條天水綠的襦裙,閑閑的倚在軟枕上剝銀杏果,眾人見了禮,她也沒急著叫起,提了提臂間披帛,道:「進了東宮的門,便是一家人了,也不必再拿捏什麽身份,隻管你你我我的稱唿便是。」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