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了?那就走吧。」女官道:「皇後娘娘還等著呢,太子殿下此時也在娘娘殿中,你不是想見太子殿下嗎?」說完,便緩步離開。
阮梨受了刑,此次又被銀針刺醒,但覺麵頰腫痛,兩腿無力,竟連站都站不起來了。
張氏忒看不上她這股嬌柔勁兒,皮笑肉不笑的看了她幾眼,道:「我勸你別再耍小聰明,我可不吃這一套,就這三十杖,好生將養還能緩過來,要是叫人提著頭髮拖進去,興許你的腿就廢了!」
阮梨看她飽含仇恨的陰鷙麵孔,下意識打個冷戰,心知這群人不會對她心軟,更不會因為李元毓而對她有所優待,便隻含恨忍下,扶著幾個女婢的手,步履艱難的跟了上去。
……
李元毓被宮人請到皇後殿中,心底不免有些詫異,他雖也時常前來問安,但除去那幾個固定時候,都是太子妃到這兒來盡孝,冷不丁被皇後傳來,心下不免有些打鼓。
「母後,」心下如此嘀咕,他臉上卻不顯,畢恭畢敬的向皇後施禮,又恭謹道:「您今日怎麽有閑暇傳我到這兒來?」
「太子,一直以來,本宮都覺得你是個好孩子,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所以才向陛下保舉,冊封你為皇太子,這幾年過去,你的確做的不錯。」
皇後平靜的注視著他,神情中帶著淡淡的審視:「隻是這些時日以來,你的所作所為卻叫本宮覺得,當初是不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李元毓聽她說罷,已是冷汗涔涔,忙跪地叩首,道:「叫母後憂心,是兒臣之過,望請母後寬恕!」
「張氏原本隻是四品美人,因為你被冊封為皇太子,她才母以子貴,晉封德妃,這並不是因為她品行出眾,足以教化宮嬪,隻是因為她是你的生母,為了儲君的顏麵,陛下和本宮有意為之,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你也知道,她都做了些什麽?」
皇後麵有慍色,並不叫他起身,怫然道:「欺淩宮嬪,屢生是非,她的娘家人,從弟弟到侄子,沒一個省心的,這也就罷了,到最後,她居然敢在本宮麵前行刺太子妃!你說,她還有什麽不敢幹的?!」
李元毓無言以對,隻得再次叩頭,央求道:「母後向來慈悲,那畢竟是兒臣的生母……」
「我知道她是你的生母,所以即便你出言袒護,也未曾說什麽,可是,」皇後說到此處,不禁頓了頓,她深吸口氣,神情中怒色更盛:「可是這一迴,你又在外邊做了什麽混帳事?!」
李元毓冷不丁被她說了幾句,壓根就摸不著頭腦,不明所以道:「兒臣不知,請母後明言。」
「你從江南帶迴來個什麽人,安置在哪兒了?」皇後冷冷一哂,道:「還要本宮繼續說下去嗎?」
李元毓聽她這麽一說,便知道是阮梨的事情泄露了,忙道:「是兒臣的錯!兒臣此次出京,在江南遇上阿梨,對她一見傾心,便將她帶迴京了,兒臣這便差人去帶她來,向母後磕頭問安。」
「不必了,我可受不起,」皇後嗤笑道:「那是你明媒正娶,拜過堂的外室,幾百年遇不上一個的奇人,怎麽能向本宮磕頭問安呢。」
李元毓聽得心頭一跳,知道此事已經犯了皇後忌諱,想出口解釋,又不知該從何說起,訥訥半日,才勉強道:「是兒臣昏了頭,卻與阿梨無關,母後若怪,便隻怪兒臣一人好了……」
皇後見他如此袒護阮梨,心下怒火更盛,狠狠一拍桌案,怒道:「太子,你知道你在做什麽嗎?阮氏女不過是個外室,你竟跟她拜天地,做夫妻?你把太子妃放在哪裏?把臨川長公主和延平郡王放在哪裏?又把陛下和本宮、祖宗家法放在哪裏?!」
李元毓聽她說的如此之重,額頭汗意更重,又是叩首,謝罪道:「是兒臣昏了頭,做出這等混帳事,必然是要與太子妃致歉的,也請母後諒解,寬恕兒臣這一遭……」
皇後笑了一下,雙目緊緊注視著她,道:「也就是說,你已經知錯了?」
李元毓在地上跪的久了,眼前不禁有些發花,他厭惡皇後這種高高在上的語氣,卻又無可奈何,強忍著這種屈辱,應聲道:「是,兒臣知錯了。」
「事到如今,你還在騙本宮!」皇後怒極反笑,抓起手邊茶盞,揮手砸了過去:「那阮梨是什麽身份,你當本宮不知道嗎?一個山匪之女,你竟也肯納,真是什麽髒的臭的都不嫌棄!」
茶盞砸在李元毓身前,伴隨著一聲脆響,熱茶與碎瓷一道濺上了他的臉。
李元毓感知到了細密的疼痛,卻不敢擦,隻叩首求饒道:「母後明鑑,阿梨她,她不是那樣的人,她善識大體,人也聰慧,並非那些狡詐奸猾之輩……」
「你倒是很會心疼人,」皇後語調中含了三分譏諷,道:「與太子妃大婚也有六七年了,就不曾見你這樣體貼過她。」
李元毓被她說的一陣訕訕,僵硬的笑了一笑,沒再搭腔。
皇後給了他一次又一次機會,李元毓卻始終不肯說實話,她催一下,他往外擠一點,擠到最後,她也覺得心涼了。
隻是一個阮梨,一個山匪之女,就叫他把結髮妻子忘到九霄雲外去,這樣一個人,真的能承繼大統嗎?
皇後有些遲疑,隱約有些後悔了,她幾不可聞的嘆口氣,道:「阮氏女有多好,本宮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還是去跟你母親慢慢說吧,本宮想著,她是一定能理解的。」
</br>
阮梨受了刑,此次又被銀針刺醒,但覺麵頰腫痛,兩腿無力,竟連站都站不起來了。
張氏忒看不上她這股嬌柔勁兒,皮笑肉不笑的看了她幾眼,道:「我勸你別再耍小聰明,我可不吃這一套,就這三十杖,好生將養還能緩過來,要是叫人提著頭髮拖進去,興許你的腿就廢了!」
阮梨看她飽含仇恨的陰鷙麵孔,下意識打個冷戰,心知這群人不會對她心軟,更不會因為李元毓而對她有所優待,便隻含恨忍下,扶著幾個女婢的手,步履艱難的跟了上去。
……
李元毓被宮人請到皇後殿中,心底不免有些詫異,他雖也時常前來問安,但除去那幾個固定時候,都是太子妃到這兒來盡孝,冷不丁被皇後傳來,心下不免有些打鼓。
「母後,」心下如此嘀咕,他臉上卻不顯,畢恭畢敬的向皇後施禮,又恭謹道:「您今日怎麽有閑暇傳我到這兒來?」
「太子,一直以來,本宮都覺得你是個好孩子,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所以才向陛下保舉,冊封你為皇太子,這幾年過去,你的確做的不錯。」
皇後平靜的注視著他,神情中帶著淡淡的審視:「隻是這些時日以來,你的所作所為卻叫本宮覺得,當初是不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李元毓聽她說罷,已是冷汗涔涔,忙跪地叩首,道:「叫母後憂心,是兒臣之過,望請母後寬恕!」
「張氏原本隻是四品美人,因為你被冊封為皇太子,她才母以子貴,晉封德妃,這並不是因為她品行出眾,足以教化宮嬪,隻是因為她是你的生母,為了儲君的顏麵,陛下和本宮有意為之,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你也知道,她都做了些什麽?」
皇後麵有慍色,並不叫他起身,怫然道:「欺淩宮嬪,屢生是非,她的娘家人,從弟弟到侄子,沒一個省心的,這也就罷了,到最後,她居然敢在本宮麵前行刺太子妃!你說,她還有什麽不敢幹的?!」
李元毓無言以對,隻得再次叩頭,央求道:「母後向來慈悲,那畢竟是兒臣的生母……」
「我知道她是你的生母,所以即便你出言袒護,也未曾說什麽,可是,」皇後說到此處,不禁頓了頓,她深吸口氣,神情中怒色更盛:「可是這一迴,你又在外邊做了什麽混帳事?!」
李元毓冷不丁被她說了幾句,壓根就摸不著頭腦,不明所以道:「兒臣不知,請母後明言。」
「你從江南帶迴來個什麽人,安置在哪兒了?」皇後冷冷一哂,道:「還要本宮繼續說下去嗎?」
李元毓聽她這麽一說,便知道是阮梨的事情泄露了,忙道:「是兒臣的錯!兒臣此次出京,在江南遇上阿梨,對她一見傾心,便將她帶迴京了,兒臣這便差人去帶她來,向母後磕頭問安。」
「不必了,我可受不起,」皇後嗤笑道:「那是你明媒正娶,拜過堂的外室,幾百年遇不上一個的奇人,怎麽能向本宮磕頭問安呢。」
李元毓聽得心頭一跳,知道此事已經犯了皇後忌諱,想出口解釋,又不知該從何說起,訥訥半日,才勉強道:「是兒臣昏了頭,卻與阿梨無關,母後若怪,便隻怪兒臣一人好了……」
皇後見他如此袒護阮梨,心下怒火更盛,狠狠一拍桌案,怒道:「太子,你知道你在做什麽嗎?阮氏女不過是個外室,你竟跟她拜天地,做夫妻?你把太子妃放在哪裏?把臨川長公主和延平郡王放在哪裏?又把陛下和本宮、祖宗家法放在哪裏?!」
李元毓聽她說的如此之重,額頭汗意更重,又是叩首,謝罪道:「是兒臣昏了頭,做出這等混帳事,必然是要與太子妃致歉的,也請母後諒解,寬恕兒臣這一遭……」
皇後笑了一下,雙目緊緊注視著她,道:「也就是說,你已經知錯了?」
李元毓在地上跪的久了,眼前不禁有些發花,他厭惡皇後這種高高在上的語氣,卻又無可奈何,強忍著這種屈辱,應聲道:「是,兒臣知錯了。」
「事到如今,你還在騙本宮!」皇後怒極反笑,抓起手邊茶盞,揮手砸了過去:「那阮梨是什麽身份,你當本宮不知道嗎?一個山匪之女,你竟也肯納,真是什麽髒的臭的都不嫌棄!」
茶盞砸在李元毓身前,伴隨著一聲脆響,熱茶與碎瓷一道濺上了他的臉。
李元毓感知到了細密的疼痛,卻不敢擦,隻叩首求饒道:「母後明鑑,阿梨她,她不是那樣的人,她善識大體,人也聰慧,並非那些狡詐奸猾之輩……」
「你倒是很會心疼人,」皇後語調中含了三分譏諷,道:「與太子妃大婚也有六七年了,就不曾見你這樣體貼過她。」
李元毓被她說的一陣訕訕,僵硬的笑了一笑,沒再搭腔。
皇後給了他一次又一次機會,李元毓卻始終不肯說實話,她催一下,他往外擠一點,擠到最後,她也覺得心涼了。
隻是一個阮梨,一個山匪之女,就叫他把結髮妻子忘到九霄雲外去,這樣一個人,真的能承繼大統嗎?
皇後有些遲疑,隱約有些後悔了,她幾不可聞的嘆口氣,道:「阮氏女有多好,本宮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還是去跟你母親慢慢說吧,本宮想著,她是一定能理解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