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就算是貴族也不會拘束於身份,而且會和那些熱情似火的庶人女子來上那麽一段。可是鍾堅根本就是不敢興趣的樣子。


    等到同行的人迴來,拿這件事情開玩笑,楚國男風盛行,尤其這種美男子萬一是不喜歡女子,那麽也能說的通了。


    結果麵對同僚的打趣,鍾堅嘴角勾著抬起頭來,「我有婦人呢,她比這些女子貌美百倍不止。我何必委屈自己?」


    這下子換成那些同僚各種羨慕嫉妒了。


    不過心裏頭再羨慕,再想看到鍾堅口裏說的那個美人,令尹給的差事還是得做。不久他們就去拜訪了公孫勝的居處。公孫勝僑居三十年,吳國也沒虐待他,過的還算是不錯。閽人出來將一行人迎接了進了庭脫去履上堂。


    堂上東向的奧位上坐著一名四十來歲的男人。那男人麵色沒有半點喜怒,隻是那一雙眼一抬叫人看不懂裏頭的情緒。


    鍾堅上堂來看到的就是這個曾經跟隨父親逃難在鄭國,後來又逃奔吳國的王孫。熊勝的眼睛就在這幾個楚國令尹派來的使者麵前掃了一圈。


    「你們前來,是有甚麽事要教於我嗎?」話語沉穩有力,而且不失禮,完全沒有半點落魄王孫的模樣。就是晉文公當年出奔各國時,也是有幾分喪家之犬的模樣。


    鍾堅臉上的笑頓時帶上了幾分的尊敬。


    **


    吳軍駐軍在魯國邊境,魯國人一開始有些不忿於吳國君臣百牢的要求,還派來卿大夫和太宰伯嚭來討價還價。後來自然是被吳軍森森的戈戟給嚇退了迴去。


    之後魯國行人私下裏酸溜溜的說了一句吳國失去德行逼迫魯國離滅亡不遠啦,當然這話他沒敢讓吳國人聽見。之後老老實實的送上了百牢。


    這一次本是蠻夷的吳人逼得諸侯中最為遵守周禮的魯國人退步,夫差的心情非常好。獻上的百牢自然也和眾將領們分享。


    太子友喝過幾樽酒,便不再喝。等到酒宴散後迴營帳。營帳裏放著好幾卷竹簡,就算是吳國為蠻夷,但是對中原還是有種欽慕的。自然貴族們多多少少都備著幾卷史書。別國的事情他們也都要知道一點。


    太子友更衣換上柔軟的深衣,隨手拿過一卷展開來看,是晉國的一些事情。晉國先祖是周武王之子,齊國先祖呂尚的外孫。


    不過就是這麽一個姬姓大國,裏頭骯髒事卻是層出不窮,前有晉獻公還在君父晉武公在世,就烝了庶母齊薑,之後更是讓齊薑生下了太子申生,而晉獻公也是一不做二不休,竟然把和庶母**生下的孩子充當做嫡長子。等到繼位後直接立庶母齊薑為君夫人,申生為太子。


    而晉獻公之子晉惠公也有其父親的作風,在秦國幫助下迴國做了國君之後竟然也把庶母賈君給烝了。


    太子友對這些諸侯國之間的事情自然也知道,隻是以前當做笑話聽聽也就過去了。可是這一次看著,想起那次冬狩上在戎車上見到的倩影,心裏煩躁的讓他有些恨不得立刻就將手裏的竹簡給扔在地上。而且他也差點就這麽做了,手臂高高的揚起來,手裏攥著那捲竹簡。


    那會他也不知道為什麽會對她笑,她一身黑衣做中原的男子打扮,在冬季裏就像一團黑色的火把他的眼睛給勾了去。


    太子友的手揚在半空好一會,最終還是無力的垂了下來。


    有些事情想要突破防線,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作者有話要說:節操你快迴來!


    第63章 決心


    魯國人獻上百牢,但是之前那個卿大夫前來和夫差和伯嚭討價還價的話被夫差一句話堵了迴去。


    「我文身,不足以責禮。」夫差這句話和當年楚武王稱王的「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夫差帶著大軍到宋魯之地,並不是盯著魯國人送上的那一百頭牛羊的。


    「這次,魯國送來百牢,也算是為我軍聲威所震。接下來也該是和魯君說一說這邾國的事情了。」吳王夫差手持一支鮮亮的翎羽,跪坐在席上說道。


    其實夫差心裏還是有些惋惜的,要是魯國人一根筋通到底,死活不肯給吳國獻上超過「公」一等許多的牛羊,他倒是正好有個理由對魯國人用兵。如今他和太宰不過是說了幾句,這魯國人便識相了。


    「魯國乃是三桓掌握大權,魯君不過是三桓的傀儡,徒有魯國國君的表象罷了。」太子友說道,「魯君來,恐怕對此事也無多少助力。不如將三桓也一併召來?」


    夫差看著兒子的臉,這張臉越來越像齊薑了。他點點頭,「要是召三桓家主都來,恐怕他們也不敢來。三桓之中,誰的權柄最大?」他將目光投向了伯嚭。


    太宰伯嚭低頭道,「乃是季孫氏的季孫胞。他是魯國的上卿,也是他將現在的魯君迎接迴魯國的。」


    「寡人記得這個上卿的父親將孔丘排擠出魯國?」夫差問道。


    「是的。季孫胞的父親將仲尼丘排擠出魯國,不過季孫胞此人卻用仲尼丘的弟子。」伯嚭答道。


    「孔丘學識淵博,他的弟子自然也差不到哪裏去。不過這孔丘至蔡至楚,也不到吳國來,寡人也沒法見識到仲尼丘的學問了。」


    孔丘周遊列國,施行有教無類,打破鄉學泮宮這種貴族把持教育的局麵。


    雖然貴族們對他的這種廣收弟子的舉措有些抱著鄙夷態度,可是蠻夷之地的吳國還是對他這種博學的人懷著崇敬的心思。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有夷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木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木源並收藏南有夷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