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漓心頭一顫,想不到東方濯竟然把她心底要說的話,都直白地說了出來。
大殿之上,一時鴉雀無聲,如今這情況真是亂成一團,蘇丞相與攝政王歷來政見不合,這是眾所周知,可靜安王東方濯為了明玉郡主,竟然無所顧忌地公然與攝政王針鋒相對,著實令人覺得唏噓不已!
想不到明玉郡主對靜安王的影響如此之大,佳人雖已逝,倩影駐心頭,一對璧人,卻因被奸人陷害而生死永隔,當真是可惜可嘆啊!
黎奉先渾身一震,眼中閃過一絲淚光,半晌,他哆嗦著唇,喃喃道:「我不想為蘇蘇伸冤?哈哈哈!」他的眼神痛苦不堪,隱藏著深深地的無奈,連喘了幾口氣,似乎在極力忍住快要失控的情緒,啞聲道:「蘇蘇是本王的女兒,是本王捧在手掌心裏嗬護大的珍寶,她死了,本王如何能不傷心?你問本王為何質疑?本王如今妻女皆亡,已經失去了蘇蘇與惜今,家不像家,身邊隻剩下玲瓏和瑤兒,如今連玲瓏也被懷疑是兇手,本王就是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不想草率的妄下定論,才會心有質疑!」
他語氣中的悽然無望,將蘇漓剛剛堅固起來的心,瞬間粉碎,父王他……也會有如此無助的時候?她一時無法理清對黎奉先的感情,隻覺得一顆心沉重如石,忽冷忽熱,如墜煉獄。
黎奉先飛快地穩定了情緒,繼續發問:「靜安王口中最為有力的證據,便是陽驍親筆所寫的證詞,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隻是這陽驍又如何得知殺黎蘇之人就是玉玲瓏?」黎奉先理智迴復,避開證詞一事,直奔問題最關鍵之處。
蘇漓平靜一笑,心頭如刀絞一般疼痛,自己為自己費盡心力翻案也便算了,親口提出質疑的卻是自己的生父,還當真是有幾分……諷刺。
她竭力掩住心底淒涼,淡淡迴道:「迴王爺,此案證物有二,一是鎮寧王在追查沉門餘孽之時獲得的殺手白絹,二是四皇子陽驍無意得的一本秘冊。」
黎奉先銳利目光迅速看向東方澤。他麵色無波,隻是看著蘇漓。
蘇漓輕輕嘆了一口氣,「白絹上所記錄的,乃是沉門殺手所執行的任務代號,上麵就有明玉郡主的名字。而四皇子的所展示的秘冊上,則記錄的是,殺人任務的主使者!兩者合而為一,就能理清整個買兇殺人的過程!」
眾人都愣住了,此時,一直沒有說話的東方澤,緩緩出列,沉聲道:「明曦郡主所言分毫不差,本王可以作證。白絹的確為沉門四大殺手之一魏述所有。」
蘇漓心頭一酸,微紅了眼眶,那本秘冊東方澤根本沒有見過,卻仍然在關鍵時候毫不遲疑地為她做了擔保!
質疑之人是親生父親,擔保之人卻是兩姓旁人。
「若本王沒有記錯,鎮寧王數月之前已經將沉門全數剿滅,那這白絹的主人想必也早已被誅殺?」攝政王黎奉先的臉色已近灰白。
東方澤頓了一下,緩緩點頭。
「人證已死,隻憑這單一物證定論未免武斷,」黎奉先長嘆一聲,斬釘截鐵地道:「本王雖然很想為女兒翻案,但是也不可以因此誣陷了另一個清白的人!」
玉玲瓏頓時痛哭出聲,雖然平日裏黎奉先待她並不十分熱切,可在關鍵時刻,他心裏,還是有她的!還是維護著她的!就在這一刻,往日那些瑣碎的舊事,似乎不再那麽刺心,都隨著此時的一句話,化作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皇後見她如此,不由幽幽長嘆一聲,十分無奈。
玉玲瓏淚如雨下,她一雙淚眼,直望著皇後,忽然跪膝而行,艱難爬到皇後腳下,伸手去扯她的衣裙,哀聲求道:「娘娘是玲瓏的表姐,玲瓏卻從未借著這因由求過娘娘什麽,如今玲瓏被人冤枉,百口莫辯,難道娘娘就這麽忍心看著玲瓏去死嗎?!」
她語聲悲戚,字字泣血,哭得傷心不已,充滿了哀懇之情,皇後一時也覺得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不自覺地別開眼,去看皇帝的臉色。豈料皇帝陰沉的目光,正一直緊緊地盯著她!似乎在看,她會如何處理。
皇後頓時心裏一驚,當著金鑾殿上一幹大臣,若是毫不理會,難免會日後會讓人暗中說三道四,為人涼薄。可是若插手……這白紙黑字的證據確鑿,又能說什麽呢?
轉眼一看,地下跪著的玉玲瓏,麵色蒼白,帶著無限悲憤,眼中似另有深意,直直的瞪著自己,心頭不由一顫,皇後心裏十分清楚,兇手應該不是玉玲瓏。因為,當時正是她前來表示,攝政王有意與東方濯聯姻,這事一旦成了,攝政王府日後隻會榮光無限,她與有榮焉,有利無弊,又何必再多此一舉的殺死黎蘇,惹禍上身?
可疑的……隻怕倒是那別有居心的人!
「明曦郡主,」沉吟片刻,皇後還是緩緩開口道:「白絹的主人魏述已經死了,隻憑這單一物證,便要將玲瓏定罪,的確有失偏頗。為公平起見,很多疑問,還是要說清楚才好。」
皇後為人深藏不露,從不做無目的之事,蘇漓當下隻淡淡迴道:「皇後娘娘有何疑問,盡管問便是。」
見她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皇後眼光一閃,不緊不慢地又道:「聽郡主方才所言,這白絹乃殺害明玉郡主的殺手魏述所有。本宮看了半天,這上麵如此複雜的古怪圖形,真令人百思得不得其解,根本無從想像這些符號居然記載了殺死明玉郡主的真兇?誰也看不懂的東西,到了明曦與鎮寧王手中,竟然能與明玉郡主一案有所聯想,當真是聰慧過人……」皇後輕聲細語,緩緩而言,說出的話的分量卻如巨石激起千層浪!
此言一出,頓時叫眾人心中均是一震,皇後這話分明是在質疑東方澤查案的動機!畢竟黎蘇被殺一事,破壞了兩王聯姻,最大得益者便是他!而東方濯在選夫宴上也曾說過,自己有難,東方澤不落井下石便是好的,還能平白無故這麽積極的調查黎蘇一案?隻怕這其中另有內情!
果然,皇帝的眼光頓時淩厲了幾分,灼灼看向下首沉穩靜立的東方澤。
</br>
大殿之上,一時鴉雀無聲,如今這情況真是亂成一團,蘇丞相與攝政王歷來政見不合,這是眾所周知,可靜安王東方濯為了明玉郡主,竟然無所顧忌地公然與攝政王針鋒相對,著實令人覺得唏噓不已!
想不到明玉郡主對靜安王的影響如此之大,佳人雖已逝,倩影駐心頭,一對璧人,卻因被奸人陷害而生死永隔,當真是可惜可嘆啊!
黎奉先渾身一震,眼中閃過一絲淚光,半晌,他哆嗦著唇,喃喃道:「我不想為蘇蘇伸冤?哈哈哈!」他的眼神痛苦不堪,隱藏著深深地的無奈,連喘了幾口氣,似乎在極力忍住快要失控的情緒,啞聲道:「蘇蘇是本王的女兒,是本王捧在手掌心裏嗬護大的珍寶,她死了,本王如何能不傷心?你問本王為何質疑?本王如今妻女皆亡,已經失去了蘇蘇與惜今,家不像家,身邊隻剩下玲瓏和瑤兒,如今連玲瓏也被懷疑是兇手,本王就是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不想草率的妄下定論,才會心有質疑!」
他語氣中的悽然無望,將蘇漓剛剛堅固起來的心,瞬間粉碎,父王他……也會有如此無助的時候?她一時無法理清對黎奉先的感情,隻覺得一顆心沉重如石,忽冷忽熱,如墜煉獄。
黎奉先飛快地穩定了情緒,繼續發問:「靜安王口中最為有力的證據,便是陽驍親筆所寫的證詞,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隻是這陽驍又如何得知殺黎蘇之人就是玉玲瓏?」黎奉先理智迴復,避開證詞一事,直奔問題最關鍵之處。
蘇漓平靜一笑,心頭如刀絞一般疼痛,自己為自己費盡心力翻案也便算了,親口提出質疑的卻是自己的生父,還當真是有幾分……諷刺。
她竭力掩住心底淒涼,淡淡迴道:「迴王爺,此案證物有二,一是鎮寧王在追查沉門餘孽之時獲得的殺手白絹,二是四皇子陽驍無意得的一本秘冊。」
黎奉先銳利目光迅速看向東方澤。他麵色無波,隻是看著蘇漓。
蘇漓輕輕嘆了一口氣,「白絹上所記錄的,乃是沉門殺手所執行的任務代號,上麵就有明玉郡主的名字。而四皇子的所展示的秘冊上,則記錄的是,殺人任務的主使者!兩者合而為一,就能理清整個買兇殺人的過程!」
眾人都愣住了,此時,一直沒有說話的東方澤,緩緩出列,沉聲道:「明曦郡主所言分毫不差,本王可以作證。白絹的確為沉門四大殺手之一魏述所有。」
蘇漓心頭一酸,微紅了眼眶,那本秘冊東方澤根本沒有見過,卻仍然在關鍵時候毫不遲疑地為她做了擔保!
質疑之人是親生父親,擔保之人卻是兩姓旁人。
「若本王沒有記錯,鎮寧王數月之前已經將沉門全數剿滅,那這白絹的主人想必也早已被誅殺?」攝政王黎奉先的臉色已近灰白。
東方澤頓了一下,緩緩點頭。
「人證已死,隻憑這單一物證定論未免武斷,」黎奉先長嘆一聲,斬釘截鐵地道:「本王雖然很想為女兒翻案,但是也不可以因此誣陷了另一個清白的人!」
玉玲瓏頓時痛哭出聲,雖然平日裏黎奉先待她並不十分熱切,可在關鍵時刻,他心裏,還是有她的!還是維護著她的!就在這一刻,往日那些瑣碎的舊事,似乎不再那麽刺心,都隨著此時的一句話,化作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皇後見她如此,不由幽幽長嘆一聲,十分無奈。
玉玲瓏淚如雨下,她一雙淚眼,直望著皇後,忽然跪膝而行,艱難爬到皇後腳下,伸手去扯她的衣裙,哀聲求道:「娘娘是玲瓏的表姐,玲瓏卻從未借著這因由求過娘娘什麽,如今玲瓏被人冤枉,百口莫辯,難道娘娘就這麽忍心看著玲瓏去死嗎?!」
她語聲悲戚,字字泣血,哭得傷心不已,充滿了哀懇之情,皇後一時也覺得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不自覺地別開眼,去看皇帝的臉色。豈料皇帝陰沉的目光,正一直緊緊地盯著她!似乎在看,她會如何處理。
皇後頓時心裏一驚,當著金鑾殿上一幹大臣,若是毫不理會,難免會日後會讓人暗中說三道四,為人涼薄。可是若插手……這白紙黑字的證據確鑿,又能說什麽呢?
轉眼一看,地下跪著的玉玲瓏,麵色蒼白,帶著無限悲憤,眼中似另有深意,直直的瞪著自己,心頭不由一顫,皇後心裏十分清楚,兇手應該不是玉玲瓏。因為,當時正是她前來表示,攝政王有意與東方濯聯姻,這事一旦成了,攝政王府日後隻會榮光無限,她與有榮焉,有利無弊,又何必再多此一舉的殺死黎蘇,惹禍上身?
可疑的……隻怕倒是那別有居心的人!
「明曦郡主,」沉吟片刻,皇後還是緩緩開口道:「白絹的主人魏述已經死了,隻憑這單一物證,便要將玲瓏定罪,的確有失偏頗。為公平起見,很多疑問,還是要說清楚才好。」
皇後為人深藏不露,從不做無目的之事,蘇漓當下隻淡淡迴道:「皇後娘娘有何疑問,盡管問便是。」
見她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皇後眼光一閃,不緊不慢地又道:「聽郡主方才所言,這白絹乃殺害明玉郡主的殺手魏述所有。本宮看了半天,這上麵如此複雜的古怪圖形,真令人百思得不得其解,根本無從想像這些符號居然記載了殺死明玉郡主的真兇?誰也看不懂的東西,到了明曦與鎮寧王手中,竟然能與明玉郡主一案有所聯想,當真是聰慧過人……」皇後輕聲細語,緩緩而言,說出的話的分量卻如巨石激起千層浪!
此言一出,頓時叫眾人心中均是一震,皇後這話分明是在質疑東方澤查案的動機!畢竟黎蘇被殺一事,破壞了兩王聯姻,最大得益者便是他!而東方濯在選夫宴上也曾說過,自己有難,東方澤不落井下石便是好的,還能平白無故這麽積極的調查黎蘇一案?隻怕這其中另有內情!
果然,皇帝的眼光頓時淩厲了幾分,灼灼看向下首沉穩靜立的東方澤。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