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領導要求僅僅是港資參與改製,因為這對他們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尤其是在省城市第二運輸公司的改製一波三折的情況下,省府非常的需要一次完美的改製案例。
效益很好的新光明廠恰恰是因為效益好,這才被看上。既然效益不好的省城市第二運輸公司改製遇到了重重困難,那麽效益不錯的新光明廠拿來改製,就不會有那麽多困難了吧?
這種簡單的思維看著匪夷所思,卻是當前領導們的常態思想!
不交個二三十年學費怎麽行!
關鍵在於,新光明廠是部隊移交的工廠,省府這邊心裏沒有很大的負擔。另一個原因在於,新光明廠的利益關係較為簡單,畢竟接收不久。省城市第二運輸公司則不然,那裏麵水深得很,各種利益關係糾纏。李路當時搞了一次,就驚動了那麽多人,可想而知。
這些情況餘嘉豪是知道的,在這種情況下,王嘉慶的這個操作,可以說是起到了反敗為勝的作用。原因再簡單不過——既然你們認為新光明廠這塘水比較清澈,所以不管不顧不考慮現實情況地要求港資注資進行改製,那麽我就把水給攪渾!
你要香港永基集團注資,那我也拉一個幫手進來,而且是比你香港永基集團要更具優勢的企業!
奮遠公司哪怕是在香港,也是名聲在外的企業,和三藍社的硬對硬對抗並且完勝就說明了問題!
餘嘉豪想通了這個關節,不由的笑著拍了拍手,“王廠,這是一步妙棋。”
王嘉慶無奈地笑道,“如果不是被逼得沒辦法,我是不會選擇走這一步的。新光明廠有頑疾,這是客觀事實,但絕對沒有到要進行改製的地步。退一步說,哪怕要引資進來進行改製,無論如何香港永基集團都不是合適的對象。”
長歎一口氣,王嘉慶道,“我聽得出來,香港永基集團要注資新光明廠這件事情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得到了省委的允許,省府會要求盡快落實。五千萬港幣,我估計香港永基集團會要求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股份。”
“這不可能。”餘嘉豪吃了一驚,搖頭道,“新光明廠手上的外匯訂單都不止五千萬港幣。”
王嘉慶搖頭道,“餘總,你不了解國企。單單從商業角度來看,新光明廠的估值起碼值十個億。可這裏麵不單單是商業方麵的因素。”
“省府會對股份的分配做出明確的要求?”餘嘉豪皺眉道。
他想到的是,倘若如此,奮遠公司注資就沒多大意義了。因為如果省府心裏向著香港永基集團,鐵了心要引進這個港企,注資的多少就成了次要原因。
王嘉慶道,“基本上是肯定的。確切地說,是省府會主導雙方的談判,領導會按照他們的意願來做決定。決定權不在新光明廠,機械廳也影響不了什麽。”
“這樣一來,奮遠公司注資,恐怕不會有多大效果,也許達不到你希望看到的結果。”餘嘉豪很坦誠地說道。
微微地搖了搖頭,王嘉慶道,“沒這麽簡單。奮遠公司注資,我也不希望是單純地注資。李路手裏有大部分奮遠公司的股份,主要是想通過這一點來做文章。總而言之目的就是,香港永基集團注資之後,控製權依然掌握在新光明廠手裏,而不是香港永基集團。”
說白了,王嘉慶想的就是不管新光明廠的股權架構怎麽樣變化,控製權必須要掌握在他手裏。
他是國企幹部,手裏沒有哪怕一分的股份,實際上新光明廠的百分百股份是國家的,根本就沒股份製。但是一旦引入港資,那就要改成股份製企業。他考慮到的是這些。這位前機械廳裏最具市場化意識的幹部,頭腦非常的清晰。
王嘉慶把話也說得很透徹了,拉奮遠公司注資入股參與改製,目的就是要拉李路下水。他怎麽可能不知道香港永基集團想要注資紅星廠這件事情?
餘嘉豪問道,“王廠長,你是怎麽樣計劃的?”
王嘉慶說道,“我分析上麵可能不會對新光明廠的控股權提出明確的要求,這是我最擔心的。國企改製,一旦控股權不在國家手裏,那是沒有什麽意義的。我希望奮遠公司能夠以超過香港永基集團的資金注入。未來如果是三方持股,香港永基集團持最少股份,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王廠長,實話實說,我即便是有這個權利,恐怕也不好做決定。”餘嘉豪沉吟了一下子,道,“倒不是錢的問題,奮遠不缺這一兩個億的資金,甚至不需要從銀行貸款。主要是李路對新光明廠應該是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是我個人的判斷。”
“哦?”王嘉慶有些意外,“這個我倒是沒想過。餘總,說說你的判斷。”
餘嘉豪整理了一下子,沉聲說道,“我認識李路的時候,他是光明廠保衛科的副科長。我記得很清楚,當時他直接找到招待所裏。那個時候我是電子廠的業務員,負責這一片的產品供銷。我當時答應和他合作,其實是出於光明廠保衛科副科長這個職務。光明廠是大型軍工廠,有這樣單位背書我放心很多。”
頓了頓,他說道,“然後就有了奮遠公司,他獨到的遠見和大膽的作風,直接促使了奮遠的大步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按常理來說,他應該會辭掉光明廠包括後來的新光明廠的職務,專心做他的大老板。”
說到這裏他笑了笑,道,“單單是奮遠這邊的資產,李路就超過了我認識的大部分香港富豪,你可以想象他到底多有錢。可是沒有,他不但沒有辭掉新光明廠的職務,而且還很用心的做這樣一份工作,甚至對新光明廠公安保衛處的工作更重視。至少過去一年時間裏,他是極少過問奮遠這邊的事務的,但是新光明廠那邊的事情,他都做到了親力親為或者親自過問。”
餘嘉豪看著王嘉慶,道,“這個現象不符合常理,因此,我認為李路對新光明廠,心裏是早就有其他想法的。”
王嘉慶一下子沉默了,他沒想到過這一點。作為官僚體係中的一員,他不可避免的有同樣的潛意識——做生意的都是沒有地位可言的,社會地位最高的當屬政府官員,甚至一名體製內的普通公務員都要比小有成就的老板要牛氣。這樣的狀況會持續下去數十年得不到多大改變。
銀行一名普通職工因為心情不好就敢在當班時間把窗口關閉跑一邊去休息,何況政府單位的公務員。
因此,他下意識的認為,李路沒有辭掉公安保衛處副處長這個職務,是因為這個職務能夠給帶來許多紅星廠也好奮遠公司也罷,都帶不來的地位以及看不見的福利。
又恰恰是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是讓事情變得事半功倍的重要因素。
王嘉慶的認為沒有錯,但早已經今非昔比。確切地說,當李路談下了和波斯灣兩國兩筆超級軍火訂單之後,他的社會地位甚至政治地位,都不是區區一個公安保衛處副處長職務能相提並論的了。
由此,王嘉慶認為餘嘉豪的分析存在很大的合理性。
良久,王嘉慶問,“李路打算什麽時候迴來?他打算什麽時候出現?眼下這個亂局,不能再這麽持續下去了。”
餘嘉豪微微一笑。
效益很好的新光明廠恰恰是因為效益好,這才被看上。既然效益不好的省城市第二運輸公司改製遇到了重重困難,那麽效益不錯的新光明廠拿來改製,就不會有那麽多困難了吧?
這種簡單的思維看著匪夷所思,卻是當前領導們的常態思想!
不交個二三十年學費怎麽行!
關鍵在於,新光明廠是部隊移交的工廠,省府這邊心裏沒有很大的負擔。另一個原因在於,新光明廠的利益關係較為簡單,畢竟接收不久。省城市第二運輸公司則不然,那裏麵水深得很,各種利益關係糾纏。李路當時搞了一次,就驚動了那麽多人,可想而知。
這些情況餘嘉豪是知道的,在這種情況下,王嘉慶的這個操作,可以說是起到了反敗為勝的作用。原因再簡單不過——既然你們認為新光明廠這塘水比較清澈,所以不管不顧不考慮現實情況地要求港資注資進行改製,那麽我就把水給攪渾!
你要香港永基集團注資,那我也拉一個幫手進來,而且是比你香港永基集團要更具優勢的企業!
奮遠公司哪怕是在香港,也是名聲在外的企業,和三藍社的硬對硬對抗並且完勝就說明了問題!
餘嘉豪想通了這個關節,不由的笑著拍了拍手,“王廠,這是一步妙棋。”
王嘉慶無奈地笑道,“如果不是被逼得沒辦法,我是不會選擇走這一步的。新光明廠有頑疾,這是客觀事實,但絕對沒有到要進行改製的地步。退一步說,哪怕要引資進來進行改製,無論如何香港永基集團都不是合適的對象。”
長歎一口氣,王嘉慶道,“我聽得出來,香港永基集團要注資新光明廠這件事情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得到了省委的允許,省府會要求盡快落實。五千萬港幣,我估計香港永基集團會要求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股份。”
“這不可能。”餘嘉豪吃了一驚,搖頭道,“新光明廠手上的外匯訂單都不止五千萬港幣。”
王嘉慶搖頭道,“餘總,你不了解國企。單單從商業角度來看,新光明廠的估值起碼值十個億。可這裏麵不單單是商業方麵的因素。”
“省府會對股份的分配做出明確的要求?”餘嘉豪皺眉道。
他想到的是,倘若如此,奮遠公司注資就沒多大意義了。因為如果省府心裏向著香港永基集團,鐵了心要引進這個港企,注資的多少就成了次要原因。
王嘉慶道,“基本上是肯定的。確切地說,是省府會主導雙方的談判,領導會按照他們的意願來做決定。決定權不在新光明廠,機械廳也影響不了什麽。”
“這樣一來,奮遠公司注資,恐怕不會有多大效果,也許達不到你希望看到的結果。”餘嘉豪很坦誠地說道。
微微地搖了搖頭,王嘉慶道,“沒這麽簡單。奮遠公司注資,我也不希望是單純地注資。李路手裏有大部分奮遠公司的股份,主要是想通過這一點來做文章。總而言之目的就是,香港永基集團注資之後,控製權依然掌握在新光明廠手裏,而不是香港永基集團。”
說白了,王嘉慶想的就是不管新光明廠的股權架構怎麽樣變化,控製權必須要掌握在他手裏。
他是國企幹部,手裏沒有哪怕一分的股份,實際上新光明廠的百分百股份是國家的,根本就沒股份製。但是一旦引入港資,那就要改成股份製企業。他考慮到的是這些。這位前機械廳裏最具市場化意識的幹部,頭腦非常的清晰。
王嘉慶把話也說得很透徹了,拉奮遠公司注資入股參與改製,目的就是要拉李路下水。他怎麽可能不知道香港永基集團想要注資紅星廠這件事情?
餘嘉豪問道,“王廠長,你是怎麽樣計劃的?”
王嘉慶說道,“我分析上麵可能不會對新光明廠的控股權提出明確的要求,這是我最擔心的。國企改製,一旦控股權不在國家手裏,那是沒有什麽意義的。我希望奮遠公司能夠以超過香港永基集團的資金注入。未來如果是三方持股,香港永基集團持最少股份,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王廠長,實話實說,我即便是有這個權利,恐怕也不好做決定。”餘嘉豪沉吟了一下子,道,“倒不是錢的問題,奮遠不缺這一兩個億的資金,甚至不需要從銀行貸款。主要是李路對新光明廠應該是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是我個人的判斷。”
“哦?”王嘉慶有些意外,“這個我倒是沒想過。餘總,說說你的判斷。”
餘嘉豪整理了一下子,沉聲說道,“我認識李路的時候,他是光明廠保衛科的副科長。我記得很清楚,當時他直接找到招待所裏。那個時候我是電子廠的業務員,負責這一片的產品供銷。我當時答應和他合作,其實是出於光明廠保衛科副科長這個職務。光明廠是大型軍工廠,有這樣單位背書我放心很多。”
頓了頓,他說道,“然後就有了奮遠公司,他獨到的遠見和大膽的作風,直接促使了奮遠的大步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按常理來說,他應該會辭掉光明廠包括後來的新光明廠的職務,專心做他的大老板。”
說到這裏他笑了笑,道,“單單是奮遠這邊的資產,李路就超過了我認識的大部分香港富豪,你可以想象他到底多有錢。可是沒有,他不但沒有辭掉新光明廠的職務,而且還很用心的做這樣一份工作,甚至對新光明廠公安保衛處的工作更重視。至少過去一年時間裏,他是極少過問奮遠這邊的事務的,但是新光明廠那邊的事情,他都做到了親力親為或者親自過問。”
餘嘉豪看著王嘉慶,道,“這個現象不符合常理,因此,我認為李路對新光明廠,心裏是早就有其他想法的。”
王嘉慶一下子沉默了,他沒想到過這一點。作為官僚體係中的一員,他不可避免的有同樣的潛意識——做生意的都是沒有地位可言的,社會地位最高的當屬政府官員,甚至一名體製內的普通公務員都要比小有成就的老板要牛氣。這樣的狀況會持續下去數十年得不到多大改變。
銀行一名普通職工因為心情不好就敢在當班時間把窗口關閉跑一邊去休息,何況政府單位的公務員。
因此,他下意識的認為,李路沒有辭掉公安保衛處副處長這個職務,是因為這個職務能夠給帶來許多紅星廠也好奮遠公司也罷,都帶不來的地位以及看不見的福利。
又恰恰是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是讓事情變得事半功倍的重要因素。
王嘉慶的認為沒有錯,但早已經今非昔比。確切地說,當李路談下了和波斯灣兩國兩筆超級軍火訂單之後,他的社會地位甚至政治地位,都不是區區一個公安保衛處副處長職務能相提並論的了。
由此,王嘉慶認為餘嘉豪的分析存在很大的合理性。
良久,王嘉慶問,“李路打算什麽時候迴來?他打算什麽時候出現?眼下這個亂局,不能再這麽持續下去了。”
餘嘉豪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