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你們不再與六道門為敵,我今天便放過你們,看山護院,我心中已有人選。”吳行風說完,甩袖轉身撤去鴻蒙殿前的靈氣屏障。


    參加比試的一千多人,全都震驚了,他們現在毫無靈氣,隨時都會被仇家所殺。本以為可以以退為進,先蜷縮在六道門,待有機會盜得一定的補氣丹藥,再行離開,然而,他們的這點小算盤又豈能瞞得過吳行風。


    吳行風直接趕他們下山。


    隻要他們山下,絕對活不過三天。


    像他們這種人,仇家遍地,在沒有靈氣補充的情況下,必死無疑。


    那些沒有加入比試的人,似乎看出了吳行風的陰謀,正在僥幸當中,卻聽吳行風說道:“你們這些人,隻有一個選擇。”


    眾人以為聽錯了,馬上豎起耳朵。


    可他們聽到的卻是。“所有人立刻離開六道門,否則一個不留。”


    此言一出,不論是加入比試的一千人,還是沒有加入的一千人,全都震驚了。


    吳行風果然足智多謀,他這是要借刀殺人,不費吹灰之力滅掉了他們所有人。


    這確實是吳行風的想法,但吳行風還有更深的含義,這兩股人,一定會為了爭奪靈氣丹藥而展開廝殺。


    加入比試的那一千人裏麵,總會有那麽幾個修為精深之人,丹田氣海中依然有一絲靈氣,這一絲靈氣殺那些身上可能有補氣丹藥的人,綽綽有餘。


    在這些人兩敗俱傷後,吳行風會讓人救活最後活下來的人,這些人才是他所需要的。


    這二股人中,已有看透之人,在吳行風下令之前,就已經跪在了廣場上,求六道門收留他們。


    很快,跪地求收留的人,就達到了三百。


    然而,吳行風卻轉身離開,隻朝驪山老道說了一句,“半炷香之內,這些人若是還不走,一個不留。”


    驪山老道驚出一聲冷汗,連忙點頭。


    自此往後,雲陽山再也沒人敢來滋事。


    那些最後活下來的人,賞賜太玄靈丹,從此為吳行風所用,死心踏地,在吳行風麵前,他們的心智就是一張白紙。


    吳行風用實力與智慧雙管齊下,收複了二百七十九人。


    其中就包括那個愣頭青。


    對這個愣頭青,吳行風另有關照,讓驪山老道收他為徒,與張真號一樣尊他為道祖,修煉的是六道門除了內室弟子之外,最高深的法術。


    愣頭青也沒想到自己的人生會因為一次衝動而徹底改變。


    衝動是魔鬼,但凡是思慮過度,必會失去機會。


    這便是陰陽之理,道法玄機。動而有靜,靜而生動。動靜結合,氣運而行。


    氣運強弱取決於一個人本體氣場的強弱,氣場是由內而外的,就像杯子裏裝有的水一樣。


    冷水杯微涼,熱水杯滾燙。


    內在的東西,需要磨練,外表再如何鮮豔,剝去皮囊皆為血肉。


    隻重外在的人,張揚跋扈,自私虛榮。


    隻重內在的人,躬謙柔弱,萎縮無力。


    唯有內外結合,修內於表,靜動相持,方能虛張有聲,力抜誌沉。


    吳行風之所以提拔愣頭青,就是看到了此人內外有度,善於思考。


    世人普遍認為,懶惰隻是身體上的,卻不知思考上的懶惰,更加要命。


    一個不能獨立思考,往往成不了大事。


    思考是人類的天性,失去思考,便失去人性。


    通過詢問,愣頭青是大荒南邊的一個小部落首領的兒子,此人名叫拓跋光,年紀十七,父親叫拓跋顯。


    由於族中隻有二個勇士,修為不過深紅。


    經過族內長老商議決定,讓他混在此次討伐六道門的大軍中,見機行事,盜取丹藥,鞏固部落實力。


    吳行風對拓跋光的誠實給於嘉獎,並賞賜了幾枚補氣丹藥。


    次日。


    驪山老道來報,又有一部分人聚結在山門,人數有三百多。


    這三百多人不是來鬧事的,而是來投靠六道門的,吳行風讓驪山老道自行處理,他隻有一個要求,如果是來避難的,自帶夥食。


    驪山老道聽後,眼中發光,這也是他頗為無奈,想要匯報吳行風卻又不知如何開口的事,看來吳行風早就知道六道門的那點糧食不夠吃的。


    經過嚴格篩選,三百多人裏,有一半是來躲避仇家追殺的。


    對於這些人,驪山老道根據吳行風的指示,進行了妥善安排,在鴻蒙殿兩側的東西山腰修建了幾百間木屋,用來供這些人居住。


    但隻提供住所,不提供夥食,並且還要輪流掃地,太極廣場能同時容納上萬人,麵積巨大,打掃起來需要數十人同時進行。


    如此一來,解決了部分糧食問題。


    未時,吳行風叫來拓跋光,將他的意思帶迴族裏,把他們的部落遷到雲陽山一帶,找個空地讓他們耕種米糧,負責六道門的後勤工作。


    一來可以為部落提供庇護,避免其他部落侵擾。二來也能解決部落糧食問題,還能與六道門結下深厚友誼。


    令吳行風沒想到的是,不到三天,拓跋光便帶著他的族人來到了雲陽山地界。


    問過之後,吳行風才苦笑不跌,原來拓跋光的部落,人口一共才七十多人。也難怪說走就走,這令吳行風大感失策。


    不過七十多人要是全部種地,六道門的夥食便能解決。


    為了確保此事能順利進行,吳行風親自在浮雲山與雲陽山交界處辟了一百多畝的土地,供拓跋部落耕種生活。


    六道門經過這段時間的吸收,門人數量達到了六百多人,驪山老道做為六道門的掌門,忙的焦頭爛額,反倒吳行風清閑無事。


    吹著微風,賞著美景。


    吳行風來到後山紫竹林,聽蘇媚兒匯報,當日黃起兒就是在這裏找到的。通過此前黃起兒一招殺了禿鷹男子一事,吳行風就對黃起兒產生了疑惑。


    紫竹林不大,不到一畝,卻有清泉汩汩,鳥獸啼鳴。


    遊走其中,身心清明,疲憊頓消。


    在一處古井旁的青苔上,有被人踩踏過的痕跡,根據鞋印該是黃起兒留下。


    細微觀察,黃起兒當日所站的朝向,是東麵,東麵是一處懸崖峭壁,有百丈之深。


    心中疑惑,便朝著東麵懸崖走去,地上青綠的小草以及草叢中盛開的野花並無踩踏的痕跡,為了不對草木造成無辜破壞,吳行風淩空漫步,留意周邊細節。


    走出十步,懸崖邊上的老樹枝椏擋住了吳行風的去路,心念閃動,隱去身形,穿過阻擋的老樹枝椏,迴身細看。


    這是一棵百年楊柳,枝葉繁盛,根基粗大,高約四丈,有一半懸空在峭壁之上,另一半傾斜在青石上。


    裹住青石的根須,緊密相連,根須與根須之間環環相扣,形成一張密集的網布,可能網布的力道過於沉重,堅不可摧的青石已經出現了鬆動。


    大自然造物,不會讓一個無緣無故的樹種存活百年而不枯,如果不枯,必有因果相連。


    果然,吳行風在這棵楊柳半身處,發現一個拳頭大小的樹洞,樹洞裏有幹枯的茅草,有一隻淡綠色小鳥,正斜頭打量吳行風。


    小鳥不知什麽品種,在它淡綠色羽毛下是受傷的左腿。


    心中疑惑,對這處洞口進行了仔細檢查,可能是此前下過雨,洞口處還有樹皮浸濕的痕跡。雖然隻是一道淺淡的痕跡,吳行風卻發生了端倪。


    這是一個煉氣之人淩空時的落腳之處,這個洞邊的樹葉不是被雨水浸泡脫落,而是受到擠壓後掉進了洞中。


    吳行風伸手將小鳥抓在手中,檢查它的傷勢,小鳥的左腿雖然有愈合跡象,卻缺失了一大塊,沒有腳趾骨。


    什麽人會對一隻鳥如此狠毒,踩爛它的腿骨?


    隻能是無意所為。


    難道是黃起兒?


    吳行風立刻否決,不可能是黃起兒,他的身法雖然飄逸,得他真傳,卻沒有瞬移之能,也不可能自古井處一躍而起落到這棵楊柳的半腰處。


    就算可以勉強做到,但他的力道顯然無法精確掌握。


    再看楊柳樹根裹挾的青石,這塊青石年代久遠,上麵布滿了苔蘚,細微的裂痕不完全是楊柳根部的力道所致,很可能受到了外力震動。


    發現了這一線索,吳行風沒有再繼續查找細節。


    揮手治愈了小鳥的左腿,移至古井旁。


    古井位於紫竹林南邊靠西位置,以黃起兒的視線是可以看清東邊紫竹林裏是否藏有人。


    是什麽樣的人被黃起兒發現卻不上報,反而私自處理。


    吳行風思考過後,給出了結論,隻有二種可能,一,黃起兒與此人相識,或者見過。二,黃起兒認為這件事隻能他知道,不能讓其他人知曉他與神秘人有聯係。


    吳行風迴憶起黃起兒與他的相識過程,排除了他是某人安插的棋子。


    唯一合理的解釋,黃起兒的身世可能沒那麽簡單,隻有這樣才能理順整個事件。


    某人發現了黃起兒,並找到了他。


    但既然發現了他,又為何不將他帶走,反而留在他身邊?


    難道......


    吳行風不敢去想,他不希望自己的徒弟會是那樣的人,更不相信黃起兒不離開的原因,是他與神秘人達成了某種協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虛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求真問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求真問道並收藏太虛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