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如豆,夜風陡寒。
在諸葛亮等人忙碌不休的時候,王羽沒有考慮任何軍國大事,而是一直守候在病房外,靜靜等候著,一如前世他等候在手術室外,期待著戰友的消息一樣。
那時,這種等待幾乎無一例外的以失望而告終——他和他的戰友們都是在最前線執行最危險任務的特種兵,受傷的地方通常都離救命的手術室有千裏之遙,輾轉多時再送到手術室搶救,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再昌明的醫學,又豈能真的將生機盡斷的人救迴來?
眼下,雖然得到了張寧的暗示,表示華佗有把握救人,但王羽的心情還是很不平靜,生怕悲劇重演。
公孫瓚和他那些戰友,特別是幾個處處以老大哥自居的前輩很像,有點愛麵子,偶爾會擺前輩的架子,但對後輩卻是不遺餘力的照顧,甚至會在生死關頭,奮不顧身的保護後輩,哪怕因此而死也無怨無悔。
自己剛入伍,那位半師半友的封大哥不就是這樣嗎?王羽有些出神的想著,想到了距離已經很遙遠,但在記憶深處依然清晰的那些人和事。
沒有那位封大哥,就沒有威震一時的那個兵王,說不定也不會有現在的大漢驃騎將軍,自己的名字隻會出現在軍隊內部的機密通報上,南疆的熱帶雨林中,多出一個初出茅廬便夭折的新手的冤魂。
時隔多年,這份懷念已經沒了舊時的濃烈,卻在漫長的歲月中,像是醇酒一樣沉澱、醞釀在心底最深處,在此時此刻,被引發出來。
陶謙仙去的時候,王羽雖然也很難過,卻沒有這麽多感慨。老人是壽數已盡,心願已了,這才闔然長逝的,王羽更是從前世所知中,早就知道了這個結果,而公孫瓚卻不應該死在這個時候,這種地方。
雖然曆史上,公孫瓚死的也很悲壯,在袁紹和鮮於輔加上烏丸人的圍攻下,兵敗自焚。但和陶謙不一樣,那不是命中注定的結局,是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的,這次北征,不正是為了改變曆史的嗎?
如果對方還是死了,帶給自己的又何止是傷心和遺憾?那股濃濃的挫敗感說不定會就此揮之不去。
親衛們幾次都想提醒他,怕他在這裏受了風寒,但每次看到主公不同尋常的凝重神情,卻都打了退堂鼓,在一起嘀咕了一陣子,最後眾人一致推了隊長林擎出來。
“主公,夜寒風冷,您一身擔負全軍安危,嗯,那個……千金什麽來著?”
開頭還似模似樣,但林隊長很快就說不下去了,從軍前,他是泰山腳下的一名樵夫,生得一副好身材,膀大腰圓,身量比王羽還高了小半個頭,如同擎天鐵塔似的,倒是無愧他那名字裏的那個‘擎’字。
這身板,配合上他那股子怪力,接了太史慈親衛隊長的班之後,倒是幹得有模有樣。
不過,他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力量型的他,口齒笨拙得很,饒是其他親衛教了老半天,上了場,他還是隻記住了個開頭。
看他抓耳撓腮,一頭大汗的局促模樣,王羽倒是被逗樂了:“我說木頭,誰教你說這些文縐縐的詞的?這樣一說話,都不像你了啊。”
“唿,”林擎如蒙大赦般吐了口氣,大力點點頭,抬手一指,理直氣壯的告狀道:“可不是麽,俺剛才也是這麽說來著,可張方他們幾個卻說……”
王羽循指看去,幾名親衛正訕笑著看過來,眼光有意無意的落在中間一名身材、相貌俱都平平的親兵身上。
這人就是張方,被同袍出賣,他也不慌,拱手施禮,坦然答道:“屬下等都擔心主公過於憂慮,故而想了這麽個法子,讓林兄勸勸您。屬下等沒本事替主公分憂,就想著若能引主公一笑,稍稍寬解憂慮之情,也算是略盡職責了。”
王羽眉毛微微一挑,問道:“你就是張方?文遠的族親?”
他有些意外,本以為是親兵們湊趣搞出來的小插曲,沒想到卻是此人的精心設計,看這張方應答自若的樣子,倒是有點不尋常。
“正是。”
“嗯,文遠的眼力倒是不錯。”王羽微微頷首,上下打量了張方幾眼。
青州軍中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將領們不會直接把親眷子侄提拔至顯位,無論是要從軍還是從政,都會先送到王羽身邊來,經過他的親自篩選和曆練後,才決定到底要不要用,能不能用。從軍的就是親兵,從政的就是隨軍幕僚,陸遜、黃澤都是按照這個規矩安排的。
之所以有這麽個規矩,是因為王羽不喜歡高門大閥的作風,但隨著青州基業的擴張,眾將無論出身如何,都有水漲船高的勢頭。如果自行提拔子侄、親屬,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了,不如幹脆放到王羽身邊這個最顯眼的位置上去,有沒有能力一目了然。
有能力的,終究還是要用,不能因噎廢食;沒能力的被打發了,也沒什麽好抱怨。
因為這個規矩隻是臨時性的,王羽沒發表過意見,所以還屬於潛規則,將來如何還不好說。不過,荀子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對此作出了詮釋: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即所謂:約定俗成。
張方則是因張遼入鄉隨俗而來。
張遼帶了五百騎兵隨呂綺玲來青州,張方就是軍中的一名隊率。這倒算不上什麽大官,但為了避嫌,張遼還是決定將張方遣返迴濮陽。他行事謹慎,覺得自己身為客將,還是不要送人入王羽的親兵隊為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考慮的很周到,但架不住呂綺玲嘴快,於是張方的命運就再次轉折,成了王羽的親兵。
王羽之所以意外,是因為跟在他身邊的人表現機會很多,從前可以跟著他一起衝陣,有無武勇,一目了然。他更專注大局之後,這些人也有機會如黃澤一樣,接到他指派的任務。
親兵隊中不光有黃澤這樣的勳貴之後,也有很多如李十一那樣草根出身的,雙方暗地裏也會互相較勁,黃澤這次立功,未嚐沒有這種競爭心態的作用。他不想給伯父黃忠丟臉,所以甘冒奇險也要立功。
如黃澤一樣的人還有不少,但今天之前,王羽對這個張方卻沒多少印象,說明此人武藝有限。但現在看看,此人的長處似乎在頭腦清晰,處事冷靜上麵,倒是和張遼有些神似。
“不敢當主公誇獎。”張方略一遲疑,突然說道:“主公用心良苦,公孫將軍心中明了,又有神醫救治,此番定能逢兇化吉。”
“用心良苦?”王羽微微一愣,越發驚訝了,問道:“那你不妨說說看,除了在帳內說的那些,本將還有什麽良苦用心?”
張遼能成為名傳後世的名將,可不僅僅是因為謹慎,他的膽略也是很了不起的。張方比張遼差得還遠,但既為親族,又在後者身邊效力多年,多少有些相似之處。他觀察已久,知道王羽和普通君主不同,不排斥主動自薦之人,故而有了今天這次毛遂自薦。
聽得王羽垂詢,他更不遲疑,當下抖擻精神,朗聲道:“當日主公立誓不稱帝的用心,便與主公待公孫將軍的作法同出一轍……”
這次王羽有了準備,倒是不覺如何,其他親兵卻齊齊一愣,不知道這兩件事怎麽扯到了一起了。主公不稱帝的消息傳開後,不單世人眾說紛紜,連青州內部都是異聲頻起,親兵們各有消息渠道,自然不會一無所知。
他們當然不會像敵對勢力那樣,以陰暗心理來推測王羽的用意,隻是覺得主公或許真是忠君過了頭,或顧慮父親王公的心情,才行此權宜之計,將來終究是要登上至尊之位的。自古以來打天下的人,不都是這麽做的嗎?主公又為什麽要例外?
不過近段時間以來,從書院那邊又有一些其他的說法流傳出來,很多分析都很新穎,眾人也是莫衷一是,但無論怎麽想,不稱帝和救公孫瓚似乎也沒什麽聯係吧?
“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信義更如敝履。常勝將軍也好,天下梟雄也罷,都比不上一位重情義,念舊情的君主更讓弟兄們放心。即便每次都打勝仗,也一樣有人會死,如果再遇上一個工於心計,喜好權謀的主兒,就算每次都能幸運的活下來,也很難將幸運維持到最後。”
“主公不稱帝,您就永遠是那個無敵的統帥,永遠會和將士們站在一起,而不是在塵煙落盡後,就躲進深宮重宇之中,從此在您和愛戴您、擁護您的將士們之間,豎起一道高牆。”
“您不稱帝,哪怕弟兄們立下再大的功勞,都不用擔心會功高震主,因為主公不是家天下的孤家寡人,而是代表所有將士的最高統帥,永遠給弟兄們遮風擋雨,帶領大夥不斷進取開拓。”
“公孫將軍也是一樣。若是其他諸侯,就算現在容得他,將來也容不下他,與其將來鳥盡弓藏,獲罪而死,還不如現在就死了,還能讓您念點舊情,善待他的家人和舊部。公孫將軍了無生念,並非完全因為戰敗之恥,未嚐沒有對未來恐懼的緣故。”
“所以,您不稱帝,和您擬定平北策的心情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給武人一個承諾,保證他們不至於在百戰餘生後,死在自己人手上,或者繳卸權柄,被人圈養起來。既然知道了主公的良苦用心,公孫將軍豈肯就這麽撒手而去?”
王羽聽得愣住了。
俗語說:人最難看清的就是自己,王羽一度也有過這個困惑。
自己一開始和門閥世家交惡,是承自老爹王匡,後者得罪河內豪族太狠,使得雙方之間沒了轉圜的餘地,連麵子上的和睦都難以保持。既然繼承了這個身份,自己自然要將責任背下來,和對方爭個高下。
後來發生了很多事,不斷的加重著自己對門閥的憎惡,最後形成了反門閥的青州新政。
等時過境遷,再迴過頭想想,王羽也必須得承認,雖然有客觀因素的影響,但他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有過與對方和解的意思。這不是睚眥必報那麽簡單,王羽覺得自己是把前世的經曆,代入到這一世了。
他被人打黑槍,是因為他路見不平,攪了某個或某幾個衙內的好事。而一線戰士積功不得晉升,死後的撫恤也了近於無的不公平現象,也讓他心生憤懣。
他和他的戰友聽起來似乎很威風,其實在那些真正的大人物眼中,連棋子都算不上,就是一堆消耗品,消耗沒了,就再換一批便是。
所以,王羽這種本領和脾氣差不多大,給他們添了很多堵,沒法調教的刺頭就很沒有存在的價值了。一個兵再厲害有什麽用?總不會比十個,一百個還強吧?就算是十個一百個,又有什麽了不起的?還不是一群不值錢的大頭兵?
王羽思考了很久,最後在他召集眾人,宣布不稱帝的決定前,他終於看明白了自己的內心——自己最厭惡的,不是門閥,不是胡虜,而是流傳千年,荼毒百世的官僚製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稱帝,隻是消滅官僚製度的開始。
當不當皇帝無所謂,反正權柄拿在手裏,不當皇帝別人也搶不走,除此之外,當皇帝的好處,似乎也隻有合法的開後宮,將江山世代傳下去,以及一些榮耀、名聲之類的東西罷了。
王羽不在乎這些,反正不當皇帝,媳婦也成群結隊了,真要後宮佳麗三千,能不能記住人都是個問題,有啥好憧憬的?
若是當了皇帝,就別提什麽消滅官僚製度了,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官僚。放著一個傀儡皇帝無所謂,家天下的集權國家,有幾個不是持續內耗,最後在內亂中崩塌的?如果自己迴到兩千年前,就是為了重複曆史,那還有什麽意義呢?
其他的,就和張方說的差不多了。
不當皇帝,就不需要搞鳥盡弓藏那一套,也不用擔心內耗甚至內亂,以華夏的底蘊,隻要不自己給自己拖後腿,還需要擔心不能變得無比強大嗎?
王羽最希望看到的,不是自己掃平群雄,讓這個時代的英傑們跪在自己麵前,為奴為仆來找成就感。他更希望看到這些人活到亂世結束,在更大的舞台上綻放光芒,將漢軍的大旗插到陽光能照耀到的每一個角落。
這,才是他提出平北策,立誓不稱帝的初衷。
沒想到,第一個道出自己心意的不是賈詡、田豐,或是臥龍鳳雛,反而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王羽在心裏自嘲一笑,自己的心態,果然還是更接近小人物啊。
倒是這位張方,眼力和口才都不錯,倒是可以考慮派點用場,以目前的形勢而論,最合適他的就是……
就在這時,病帳內突然有了動靜。與此同時,遠處一陣鐵甲鏗鏘聲快速接近,王羽百忙中迴頭看了一眼,發現正是諸葛亮等人聯袂而來。
不及多想,王羽轉過頭來,正見帳門微動,被人掀起,然後露出了張寧滿是疲憊,卻帶著微笑的俏臉。
王羽一顆心終於落地,將張寧原本就很好聽的聲音聽在耳中,更是有如天籟一般:“沒事了,兩人都沒事了。”
在諸葛亮等人忙碌不休的時候,王羽沒有考慮任何軍國大事,而是一直守候在病房外,靜靜等候著,一如前世他等候在手術室外,期待著戰友的消息一樣。
那時,這種等待幾乎無一例外的以失望而告終——他和他的戰友們都是在最前線執行最危險任務的特種兵,受傷的地方通常都離救命的手術室有千裏之遙,輾轉多時再送到手術室搶救,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再昌明的醫學,又豈能真的將生機盡斷的人救迴來?
眼下,雖然得到了張寧的暗示,表示華佗有把握救人,但王羽的心情還是很不平靜,生怕悲劇重演。
公孫瓚和他那些戰友,特別是幾個處處以老大哥自居的前輩很像,有點愛麵子,偶爾會擺前輩的架子,但對後輩卻是不遺餘力的照顧,甚至會在生死關頭,奮不顧身的保護後輩,哪怕因此而死也無怨無悔。
自己剛入伍,那位半師半友的封大哥不就是這樣嗎?王羽有些出神的想著,想到了距離已經很遙遠,但在記憶深處依然清晰的那些人和事。
沒有那位封大哥,就沒有威震一時的那個兵王,說不定也不會有現在的大漢驃騎將軍,自己的名字隻會出現在軍隊內部的機密通報上,南疆的熱帶雨林中,多出一個初出茅廬便夭折的新手的冤魂。
時隔多年,這份懷念已經沒了舊時的濃烈,卻在漫長的歲月中,像是醇酒一樣沉澱、醞釀在心底最深處,在此時此刻,被引發出來。
陶謙仙去的時候,王羽雖然也很難過,卻沒有這麽多感慨。老人是壽數已盡,心願已了,這才闔然長逝的,王羽更是從前世所知中,早就知道了這個結果,而公孫瓚卻不應該死在這個時候,這種地方。
雖然曆史上,公孫瓚死的也很悲壯,在袁紹和鮮於輔加上烏丸人的圍攻下,兵敗自焚。但和陶謙不一樣,那不是命中注定的結局,是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的,這次北征,不正是為了改變曆史的嗎?
如果對方還是死了,帶給自己的又何止是傷心和遺憾?那股濃濃的挫敗感說不定會就此揮之不去。
親衛們幾次都想提醒他,怕他在這裏受了風寒,但每次看到主公不同尋常的凝重神情,卻都打了退堂鼓,在一起嘀咕了一陣子,最後眾人一致推了隊長林擎出來。
“主公,夜寒風冷,您一身擔負全軍安危,嗯,那個……千金什麽來著?”
開頭還似模似樣,但林隊長很快就說不下去了,從軍前,他是泰山腳下的一名樵夫,生得一副好身材,膀大腰圓,身量比王羽還高了小半個頭,如同擎天鐵塔似的,倒是無愧他那名字裏的那個‘擎’字。
這身板,配合上他那股子怪力,接了太史慈親衛隊長的班之後,倒是幹得有模有樣。
不過,他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力量型的他,口齒笨拙得很,饒是其他親衛教了老半天,上了場,他還是隻記住了個開頭。
看他抓耳撓腮,一頭大汗的局促模樣,王羽倒是被逗樂了:“我說木頭,誰教你說這些文縐縐的詞的?這樣一說話,都不像你了啊。”
“唿,”林擎如蒙大赦般吐了口氣,大力點點頭,抬手一指,理直氣壯的告狀道:“可不是麽,俺剛才也是這麽說來著,可張方他們幾個卻說……”
王羽循指看去,幾名親衛正訕笑著看過來,眼光有意無意的落在中間一名身材、相貌俱都平平的親兵身上。
這人就是張方,被同袍出賣,他也不慌,拱手施禮,坦然答道:“屬下等都擔心主公過於憂慮,故而想了這麽個法子,讓林兄勸勸您。屬下等沒本事替主公分憂,就想著若能引主公一笑,稍稍寬解憂慮之情,也算是略盡職責了。”
王羽眉毛微微一挑,問道:“你就是張方?文遠的族親?”
他有些意外,本以為是親兵們湊趣搞出來的小插曲,沒想到卻是此人的精心設計,看這張方應答自若的樣子,倒是有點不尋常。
“正是。”
“嗯,文遠的眼力倒是不錯。”王羽微微頷首,上下打量了張方幾眼。
青州軍中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將領們不會直接把親眷子侄提拔至顯位,無論是要從軍還是從政,都會先送到王羽身邊來,經過他的親自篩選和曆練後,才決定到底要不要用,能不能用。從軍的就是親兵,從政的就是隨軍幕僚,陸遜、黃澤都是按照這個規矩安排的。
之所以有這麽個規矩,是因為王羽不喜歡高門大閥的作風,但隨著青州基業的擴張,眾將無論出身如何,都有水漲船高的勢頭。如果自行提拔子侄、親屬,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了,不如幹脆放到王羽身邊這個最顯眼的位置上去,有沒有能力一目了然。
有能力的,終究還是要用,不能因噎廢食;沒能力的被打發了,也沒什麽好抱怨。
因為這個規矩隻是臨時性的,王羽沒發表過意見,所以還屬於潛規則,將來如何還不好說。不過,荀子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對此作出了詮釋: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即所謂:約定俗成。
張方則是因張遼入鄉隨俗而來。
張遼帶了五百騎兵隨呂綺玲來青州,張方就是軍中的一名隊率。這倒算不上什麽大官,但為了避嫌,張遼還是決定將張方遣返迴濮陽。他行事謹慎,覺得自己身為客將,還是不要送人入王羽的親兵隊為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考慮的很周到,但架不住呂綺玲嘴快,於是張方的命運就再次轉折,成了王羽的親兵。
王羽之所以意外,是因為跟在他身邊的人表現機會很多,從前可以跟著他一起衝陣,有無武勇,一目了然。他更專注大局之後,這些人也有機會如黃澤一樣,接到他指派的任務。
親兵隊中不光有黃澤這樣的勳貴之後,也有很多如李十一那樣草根出身的,雙方暗地裏也會互相較勁,黃澤這次立功,未嚐沒有這種競爭心態的作用。他不想給伯父黃忠丟臉,所以甘冒奇險也要立功。
如黃澤一樣的人還有不少,但今天之前,王羽對這個張方卻沒多少印象,說明此人武藝有限。但現在看看,此人的長處似乎在頭腦清晰,處事冷靜上麵,倒是和張遼有些神似。
“不敢當主公誇獎。”張方略一遲疑,突然說道:“主公用心良苦,公孫將軍心中明了,又有神醫救治,此番定能逢兇化吉。”
“用心良苦?”王羽微微一愣,越發驚訝了,問道:“那你不妨說說看,除了在帳內說的那些,本將還有什麽良苦用心?”
張遼能成為名傳後世的名將,可不僅僅是因為謹慎,他的膽略也是很了不起的。張方比張遼差得還遠,但既為親族,又在後者身邊效力多年,多少有些相似之處。他觀察已久,知道王羽和普通君主不同,不排斥主動自薦之人,故而有了今天這次毛遂自薦。
聽得王羽垂詢,他更不遲疑,當下抖擻精神,朗聲道:“當日主公立誓不稱帝的用心,便與主公待公孫將軍的作法同出一轍……”
這次王羽有了準備,倒是不覺如何,其他親兵卻齊齊一愣,不知道這兩件事怎麽扯到了一起了。主公不稱帝的消息傳開後,不單世人眾說紛紜,連青州內部都是異聲頻起,親兵們各有消息渠道,自然不會一無所知。
他們當然不會像敵對勢力那樣,以陰暗心理來推測王羽的用意,隻是覺得主公或許真是忠君過了頭,或顧慮父親王公的心情,才行此權宜之計,將來終究是要登上至尊之位的。自古以來打天下的人,不都是這麽做的嗎?主公又為什麽要例外?
不過近段時間以來,從書院那邊又有一些其他的說法流傳出來,很多分析都很新穎,眾人也是莫衷一是,但無論怎麽想,不稱帝和救公孫瓚似乎也沒什麽聯係吧?
“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信義更如敝履。常勝將軍也好,天下梟雄也罷,都比不上一位重情義,念舊情的君主更讓弟兄們放心。即便每次都打勝仗,也一樣有人會死,如果再遇上一個工於心計,喜好權謀的主兒,就算每次都能幸運的活下來,也很難將幸運維持到最後。”
“主公不稱帝,您就永遠是那個無敵的統帥,永遠會和將士們站在一起,而不是在塵煙落盡後,就躲進深宮重宇之中,從此在您和愛戴您、擁護您的將士們之間,豎起一道高牆。”
“您不稱帝,哪怕弟兄們立下再大的功勞,都不用擔心會功高震主,因為主公不是家天下的孤家寡人,而是代表所有將士的最高統帥,永遠給弟兄們遮風擋雨,帶領大夥不斷進取開拓。”
“公孫將軍也是一樣。若是其他諸侯,就算現在容得他,將來也容不下他,與其將來鳥盡弓藏,獲罪而死,還不如現在就死了,還能讓您念點舊情,善待他的家人和舊部。公孫將軍了無生念,並非完全因為戰敗之恥,未嚐沒有對未來恐懼的緣故。”
“所以,您不稱帝,和您擬定平北策的心情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給武人一個承諾,保證他們不至於在百戰餘生後,死在自己人手上,或者繳卸權柄,被人圈養起來。既然知道了主公的良苦用心,公孫將軍豈肯就這麽撒手而去?”
王羽聽得愣住了。
俗語說:人最難看清的就是自己,王羽一度也有過這個困惑。
自己一開始和門閥世家交惡,是承自老爹王匡,後者得罪河內豪族太狠,使得雙方之間沒了轉圜的餘地,連麵子上的和睦都難以保持。既然繼承了這個身份,自己自然要將責任背下來,和對方爭個高下。
後來發生了很多事,不斷的加重著自己對門閥的憎惡,最後形成了反門閥的青州新政。
等時過境遷,再迴過頭想想,王羽也必須得承認,雖然有客觀因素的影響,但他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有過與對方和解的意思。這不是睚眥必報那麽簡單,王羽覺得自己是把前世的經曆,代入到這一世了。
他被人打黑槍,是因為他路見不平,攪了某個或某幾個衙內的好事。而一線戰士積功不得晉升,死後的撫恤也了近於無的不公平現象,也讓他心生憤懣。
他和他的戰友聽起來似乎很威風,其實在那些真正的大人物眼中,連棋子都算不上,就是一堆消耗品,消耗沒了,就再換一批便是。
所以,王羽這種本領和脾氣差不多大,給他們添了很多堵,沒法調教的刺頭就很沒有存在的價值了。一個兵再厲害有什麽用?總不會比十個,一百個還強吧?就算是十個一百個,又有什麽了不起的?還不是一群不值錢的大頭兵?
王羽思考了很久,最後在他召集眾人,宣布不稱帝的決定前,他終於看明白了自己的內心——自己最厭惡的,不是門閥,不是胡虜,而是流傳千年,荼毒百世的官僚製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稱帝,隻是消滅官僚製度的開始。
當不當皇帝無所謂,反正權柄拿在手裏,不當皇帝別人也搶不走,除此之外,當皇帝的好處,似乎也隻有合法的開後宮,將江山世代傳下去,以及一些榮耀、名聲之類的東西罷了。
王羽不在乎這些,反正不當皇帝,媳婦也成群結隊了,真要後宮佳麗三千,能不能記住人都是個問題,有啥好憧憬的?
若是當了皇帝,就別提什麽消滅官僚製度了,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官僚。放著一個傀儡皇帝無所謂,家天下的集權國家,有幾個不是持續內耗,最後在內亂中崩塌的?如果自己迴到兩千年前,就是為了重複曆史,那還有什麽意義呢?
其他的,就和張方說的差不多了。
不當皇帝,就不需要搞鳥盡弓藏那一套,也不用擔心內耗甚至內亂,以華夏的底蘊,隻要不自己給自己拖後腿,還需要擔心不能變得無比強大嗎?
王羽最希望看到的,不是自己掃平群雄,讓這個時代的英傑們跪在自己麵前,為奴為仆來找成就感。他更希望看到這些人活到亂世結束,在更大的舞台上綻放光芒,將漢軍的大旗插到陽光能照耀到的每一個角落。
這,才是他提出平北策,立誓不稱帝的初衷。
沒想到,第一個道出自己心意的不是賈詡、田豐,或是臥龍鳳雛,反而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王羽在心裏自嘲一笑,自己的心態,果然還是更接近小人物啊。
倒是這位張方,眼力和口才都不錯,倒是可以考慮派點用場,以目前的形勢而論,最合適他的就是……
就在這時,病帳內突然有了動靜。與此同時,遠處一陣鐵甲鏗鏘聲快速接近,王羽百忙中迴頭看了一眼,發現正是諸葛亮等人聯袂而來。
不及多想,王羽轉過頭來,正見帳門微動,被人掀起,然後露出了張寧滿是疲憊,卻帶著微笑的俏臉。
王羽一顆心終於落地,將張寧原本就很好聽的聲音聽在耳中,更是有如天籟一般:“沒事了,兩人都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