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現實隻不過是一個錯覺,雖然這個錯覺非常持久。

    ——愛因斯坦

    1

    “你說這名字是誰起的?‘指環專案’,我還以為在看《指環王》呢。”大寶說。

    “就是個名字而已,方便敘述。”我說,“總比‘獵狐行動’‘颶風行動’什麽的要貼近生活吧?好歹這案子串並的關鍵也是一枚指環。”

    “杜洲失蹤的案子總算是也立案了,我覺得我的任務完成了,可以勸曲小蓉迴家去等結果了。”大寶說。

    “懸。”林濤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你是有多煩她啊。現在案件發展到這個地步,你再怎麽趕她走,她也不會走。”

    “到底怎麽辦?”大寶坐在實驗台邊,雙手托著下巴,“她不走我怎麽生孩子?我要生孩子,我要生孩子。”

    “你們不是懷上了嗎?”韓亮斜靠在牆角,玩著那老舊的諾基亞。既然被我們發現了,現在韓亮也不再避諱我們,一有空就開始了《貪吃蛇》的挑戰。

    “那次是個誤會。”大寶紅著臉說,“不過近期是徹底沒機會懷了。”

    “我為什麽覺得你們的聊天內容這麽色情?”鄭大姐實在是受不了我們的閑聊,笑著說道,“小羽毛還是個孩子。”

    “鄭大姐!”陳詩羽嗔了一句。

    此時已經是上午八點半了,距離“指環專案”第一次專案會還有半個小時。我們全部擠在dna實驗室的數據比對室裏,一邊閑聊,一邊看著電腦顯示屏上翻滾著的數字。

    “反正在省內大庫比對未果。”鄭大姐說,“要麽和第一個死者一樣,家屬沒有錄入失蹤人員dna庫,要麽就不是我們省的。現在在全國大庫裏滾數據,慢一點,別著急。”

    我一邊看手表,一邊說:“不著急,不著急。其實說真的,我還真沒有抱多大希望。”

    我的話音剛落,隻聽電腦音箱“叮”的一聲,然後發出了連續的報警信號。我知道,這是疑似比對成功,需要下一步人工確認的信號。

    “嘿嘿嘿,奇了怪了真是。”大寶跳了起來,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你老秦不一直號稱‘好的不靈壞的靈’的烏鴉嘴嗎?這迴怎麽這麽爭氣了?”

    連躲在牆角玩手機的韓亮,也跑到了屏幕旁邊。

    雖然屏幕上的一連串曲線我們並不完全看得懂,但是此時的我知道,奇跡可能要發生了。

    果不其然,鎮定的鄭大姐盯著屏幕看了五分鍾,堅定地說:“不會錯的,比對上了。”

    房間裏一片歡唿之聲。

    “左憐,女,31歲,身份證號xxxxxxxxxxxxxxxxxx,江北省淮江市一倫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大寶眯著眼睛看著屏幕上的失蹤人員信息,“喲嗬,這是個年輕女企業家啊。”

    “2月8日上午未到單位上班,晚間未歸,其丈夫開始尋找。次日,其丈夫通知左憐的父母,與其父母共同到轄區派出所報案。經初步調查,未發現左憐的具體去向,故於2月15日提取其父母dna樣本錄入失蹤人員數據庫。”我念完了簡要案情,“完了?這就完了?這也太簡單了吧?”

    “沒調查出什麽所以然來,怎麽詳細寫啊?”鄭大姐把數據結果打印出來交給我。

    “這人失蹤都一個半月了。”我說,“然而死者是近兩天死亡的,這樣看來,她應該是在某個地方或者就是在龍番市生活了一個半月,然後遇害的。”

    “不管怎麽說,屍源是找到了!”林濤說,“我們得趕緊告訴專案組,讓他們調查死者失蹤前的軌跡以及她的背景資料。我看專案會是要延遲了,得等有了初步結果,才能部署下一步工作吧?”

    果真,在我們向專案組通報結果後,專案組決定,先對死者的生平情況進行調查,派了專門的人員趕赴死者居住地進行調查。待一切調查清楚後,再進行碰頭研究。

    師父是不可能讓我們這幾個壯勞力閑著的。所以在明確了“指環專案”的下一步工作之後,師父指示我們參加一次市政府組織的信訪案件聽證會。

    這也不是什麽稀罕事了,對於一些疑難的信訪事項,通常會用這種方式來依法公正地去解決。如果涉及刑事案件,則有可能會讓法醫參與。

    這起案件我們也不算陌生,因為信訪人夏末來廳上訪過好幾次,我們勘查組也接待過。聽證會到了不少領導和當年的辦案人員,還有信訪人所在行政村的群眾,以及信訪人雇用的律師。案件是十三年前的一起故意傷害致死案件,是一個未滿十四周歲的小男孩和一個十六歲的男孩發生口角,繼而鬥毆。在互相鬥毆的過程中,十三歲的男孩用一塊石頭擊打了十六歲男孩的頭部,導致十六歲的男孩死亡。

    因為十三歲的未成年人並不是刑事責任的主體,所以不承擔刑事責任。在這個男孩家給予對方賠償之後,男孩被勞動教養三年後釋放。又過了十年,在社會上打拚的男孩積攢了不少財富,這讓當年的受害人家裏非常不爽,於是舊事重提,開始了信訪之路。

    夏末自稱近年來總是夢見逝去十三年的兒子,說明兒子肯定有冤情,來公安廳上訪。當然,公安廳接訪的同誌肯定不會那麽迷信,於是希望信訪人可以提供更詳細的訴求。在律師的指點下,信訪人一會兒反映打架當時行為人的母親也有參與,一會兒指出法醫鑒定報告存在失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十三年前的辦案質量不如現在這麽精致,但僅就這起案件來說,還真是挑不出來什麽毛病。所以雖然聽證會開始的時候還有一些辯論,但在後期基本是辦案單位占據了絕對的上風。信訪人的律師最後指出,法醫鑒定照片中,受害人明明是左側顱骨骨折,鑒定書裏卻寫成了右側顱骨骨折。因為調查顯示行為人毆打的是受害人的右側頭部,如果真的是左側顱骨骨折,那麽這個案子就存在蹊蹺了。

    我看了聽證會現場展示的照片,受害人確實是右側顱骨骨折。但為什麽律師一定要聲稱從照片上看是左側顱骨骨折呢?道理很簡單。法醫是在鋸下受害人顱蓋骨後,僅僅對顱蓋骨進行拍攝。如果不是專業人員,不會運用骨縫的生理結構來判斷前後的話,還真看不出這個橢圓形的顱蓋骨哪邊是前麵額部,哪邊是後麵枕部。不能確定前後,就不能判斷左右。

    十三年前還是膠卷拍攝,所以在僅有的幾張照片中,並沒有發現可以讓人一目了然確定左右的照片。好在受害人所住的村莊當年還是土葬區,所以屍體沒有火化,而是掩埋。既然法醫不能說服律師,聽證會最終的結論就是:由省廳法醫會同市局法醫組織開棺驗屍,明確死者頭部損傷位置。如果原鑒定無誤,則停訪息訴;如果原鑒定有誤,本案推翻原結論,重新偵查。

    雖然作為法醫的我們,心裏很確定原結論無誤,但也沒有辦法,必須要遵照市政府製訂的下一步工作計劃,開展開棺驗屍工作。

    在火化基本普及的今天,開棺驗屍倒是並不常見。但是在一些仍然施行土葬的區域,也偶爾會遇見。我工作十幾年來,也曾經碰見一次開棺驗屍工作,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去我省西北部的一個縣城複核一個信訪事項。屍體是在數月之前埋葬的,需要開棺驗屍。

    由於當地的風俗習慣,開棺後不能將屍體隨意拖移,所以隻能在原地進行解剖檢驗。棺材埋在當事人家田地的中央,而開棺驗屍的時間又將近黃昏。為了能夠保證光線的充足,辦案單位拉了數百米長的電線,在墳頭附近支起了一個臨時的礦燈。

    那個時候,有些財政狀況較差的縣的法醫裝備是沒有保障的。因為嫌一次性解剖服較貴(那個時候其實也就六元每套),局裏並沒有專門的經費為法醫工作提供保障。所以法醫每次解剖,都穿著那髒兮兮的白大褂。待解剖完畢,法醫會把白大褂帶迴去,自己戴著手套去清洗,清洗完後下次接著使用。

    那次開棺驗屍,我拿到白大褂時,非常詫異。二十一世紀了,法醫還穿著白大褂去解剖屍體,基本和現在還有人使用傳唿機一樣稀奇。稀奇的同時,心裏也充滿了硌硬。畢竟是反複使用的衣服,陳舊的血跡還赫然在目。

    不過,總比沒的穿好。於是我和林濤滿心鬱悶地穿上了白大褂等待民警用鐵釺撬開棺材蓋。

    就在棺材蓋被掀開的那一瞬間,所有的民警紛紛後退。

    我和林濤站在數米之外,也立即聞見了一股刺鼻的腐臭味。不過常年和“巨人觀”“屍蠟化”打交道的我們,什麽大風大浪沒有見過?不過就是一陣腐臭味,算個啥嘛。於是我和林濤一臉鄙夷地戴好手套,走近棺材。

    那第一眼,我終生難忘。

    棺材裏根本就看不到什麽屍體,而是滿滿的一層蛆蟲。黃白色的蛆蟲朝著各個不同的方向蠕動,恍惚間仿佛成了棺材裏的一片液平麵。

    有輕微密集恐懼症的林濤差點暈過去,還是我一把把他扶住。然後他打開我的手,高聲叫道:“別……別碰我。”

    不碰林濤可以,但是不碰屍體肯定不行。

    如果有全套式的解剖服,倒是也不怕,畢竟可以把我們的身體和外界完全隔離。可是僅僅是一件白大褂、一雙破膠鞋,想把屍體從蛆蟲堆裏弄出來非常不易。

    不過,再不易也沒轍,我和當地的法醫隻能閉著眼、咬著牙,一隻腳踏進棺材,然後彎腰在蛆蟲堆裏找屍體。

    我知道,那一腳,踩碎了無數蛆蟲,因為我能感覺到劈裏啪啦的碎裂聲從腳底傳上來。屍體還沒有白骨化,所以也不至於支離破碎。在我和當地法醫同時拉住屍體的上下肢衣物的時候,我們合力把屍體從棺材裏拽了出來。

    同時,拽出來的還有成百上千的蛆蟲,撒得滿地都是。

    這就是我為什麽對開棺驗屍有著強烈的記憶。因為正常解剖工作,我都在擔心會不會有地麵上的蛆蟲沿著我的膠鞋鞋筒爬進我的膠鞋裏。然後就是迴憶著剛才拽屍體的那一下,會不會把蛆蟲帶到了我的衣領裏。由於心理作用,我甚至感覺渾身不自在,腳背上有的時候似乎還有一些癢癢的感覺。

    林濤比我好得多,畢竟拽屍體的時候他已經跑出了幾丈遠。不過,他不能閑著,所以每次靠近屍體進行拍照的時候,也難免會踩死幾隻蛆蟲。

    沒穿膠鞋的林濤,迴到縣城就去商店買了雙皮鞋,把他的那雙給扔了。而我,在解剖完屍體後,仔細檢查了自己的身體,慶幸的是並沒有蛆蟲黏附。不過,畢竟是穿著白大褂解剖屍體的,所以迴到賓館後,洗澡就洗了一個多小時。

    我們什麽樣的屍體沒見過?但是談到開棺驗屍,我和林濤還是不由自主地對視了一眼。可能是因為,我們都想起了那一塊無法磨滅的心理陰影。

    當然,那樣的情況不可能再次遇見。一來,現在法醫的裝備設施已經今非昔比;二來,這一具已經埋葬了十三年的屍體,早已經完全白骨化了。既然沒有了軟組織,也就不會有蒼蠅前來覓食、產卵。

    既然隻是看看十三年前的死者顱骨骨折線在左邊還是在右邊,那肯定是一項非常簡單而且毫無壓力的工作。

    和上次開棺驗屍相比,這一次的陣仗可要大多了,畢竟是市領導直接交辦的案件,而且又像煞有介事地舉辦了聽證會。

    我們到現場的時候,已經有兩個特警中隊先期抵達了。特警在現場周圍拉起了警戒帶,每幾米就有一名特警呈跨立的姿勢站崗。看起來這裏的風俗也是開棺之後,不能把屍體移走,隻能在現場進行檢驗。

    和上次開棺驗屍的現場場景幾乎是完全相同的,那個十三年前的墳頭,矗立在信訪人夏末家田地的正中間。夏末家的田,本來就在村子的最拐角處,所以這一塊地方比上次開棺驗屍的地方更加偏僻。數百米的電線,估計都沒法把電從村子裏引到田地裏。不過現在是下午,離黃昏還早,還不需要照明。而且,現場周圍停著的三四輛刑事現場勘查車,頂端都有可以發出強光的射燈。所以即便是晚上工作,這幾輛車也可以讓這一塊地方變成白晝。

    看到這一些景象,我不由得感慨,經濟發展給我們法醫工作真是提供了不少便利。短短十年時間,我們的工作環境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啊。

    見我們在警戒帶的外麵開始穿全套式的一次性解剖服,特警的兩名兄弟便開始用鐵鍬挖掘墳頭。幾名村民拿著竹竿在旁邊等著,準備等棺材現形的時候,把它從土坑裏抬上來。

    不一會兒,一個個頭不小的掉了漆的棺材被從土坑裏挖了出來。雖然知道不會重蹈覆轍,但我和林濤還是情不自禁地倒吸了一口冷氣。

    負責挖土的特警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從一旁拿出一根鐵釺準備撬開棺材,卻被夏末伸手攔住了。夏末說:“別亂來!這可是魔術棺材!你們這些粗人,上來就撬哪兒行?”

    特警一臉茫然。

    我一聽,頓時來了興趣。“魔術棺材”?這我倒是第一次聽說。我走到棺材旁邊,繞著看了一圈,這個其貌不揚的棺材還真是有一些與眾不同。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口棺材周身沒有一枚鐵釘,全是靠木料的契合組合而成的。我曾經在一些書裏看到過這樣的技術,但是還沒有實際看到過不使用釘子的家具。雖然棺材不屬於家具,我反正沒有見過。

    “不用釘子的棺材,你們撬得開嗎?”夏末一邊說著,一邊叫來了身邊的人。

    他身邊的這個人白發蒼蒼,卻獐頭鼠目,看起來應該就是這口棺材的製作者了。夏末走到棺材的尾端,按住棺材蓋,白發老頭在另一頭不知怎麽一用勁,就聽哢嗒一聲,棺材蓋立即鬆了,隨之而來的,是棺材蓋縫隙中被震落的灰塵。

    這破解機關似的開棺方法,還真是巧妙,瞬間讓我想到了《鬼吹燈》。

    “人點燭,鬼吹燈。東南方向在哪兒?要不要先點根蠟燭?”大寶最近在看《鬼吹燈》,神秘兮兮地說。

    我見棺材已經被打開,沒理睬大寶,和林濤一起走到棺材的旁邊。夏末和白發老頭已經離開,我叫來大寶合力把棺材蓋抬了下來,倒過來放著。這個棺材蓋一會兒就是我們的臨時“解剖台”了。棺材內部和空氣連通的這一刹那,我沒有聞見任何異味,當然,這也是意料之中的。

    放好了棺材蓋,大寶率先朝棺材裏看去。在我還沒有直起腰的時候,就聽見了大寶一聲尖叫。不遠處的林濤被嚇得打了個踉蹌。

    “怎麽了?一驚一乍的!”我斥道,“小說看多了嗎?”

    大寶一緊張結巴的毛病就犯了:“不……不……不會吧!這……這……這裏麵,有……有……有兩具屍骨!”

    2

    大寶沒有眼花。

    棺材裏果真是有兩具覆蓋了塵土的屍骨。一具屍骨平躺著,而另一具屍骨側臥在他的身旁。出於職業的本能,我第一眼就去看了兩具屍骨的骨盆。一具是男性,而另一具是女性。

    “這是怎麽迴事?”我也頓時蒙了。

    “夏末怎麽說?”雖然陳詩羽最年輕,但是遇見意外情況時,她卻是最鎮定的一個。不像林濤早已跳到警車後麵,不敢上前。

    我們朝遠處的夏末看去,他和白發老頭兩個人此時已經從特警的口中,知道了變故,顯得也異常驚訝,指手畫腳地說著什麽。

    “他們也完全不知道是怎麽迴事。”一名偵查員說。

    “還真成了‘魔術棺材’了,能多變出一具屍體。既然這樣,這就不僅僅是個開棺複核的案件了。”我說,“在這裏檢驗屍骨顯然是不具備條件了,我們也不敢保證,肯定不會遺失重要物證。”

    “我馬上來安排車輛,把棺材拉去解剖室。”偵查員說,“現在我就向趙局長報告。”

    “不是說這裏有風俗,開棺驗屍不能移步他地嗎?”我說。

    偵查員冷哼了一聲,說:“夏末兒子的棺材裏多出來一具屍體,他逃不了幹係。現在他的力氣都用來為自己辯白了,已經顧不上什麽風俗習慣了。”

    “辯白?”我說,“會是什麽?”

    “至少不能排除是有些封建迷信裏的‘冥婚’。”韓亮說。

    “冥婚?”我似懂非懂。

    “有些人為了給死去的人在陰間找個媳婦,就會在埋葬之前找一具年齡相仿的異性屍體同時埋葬。這倒還好說,就怕是有些人為了封建迷信而故意殺害一個人去陪葬。”韓亮說。

    “這,不會吧?”我有些不寒而栗,說,“真相究竟怎樣,還是等我們的檢驗結果吧。”

    在殯儀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們把這一口不小的棺材用一輛小型卡車給拉走,然後我們一起坐著勘查車向殯儀館趕去。看著窗外的夕陽,我們各自都不說話。有的是因為驚魂未定,有的是因為擔心,也有的是因為連續工作而疲憊不堪。

    解剖室隻是提供一個空氣環境穩定的場所,解剖台已經用不上了,因為解剖台太高,不可能放上去一口棺材。

    好在棺材看起來還比較幹淨,於是我們穿好了解剖服趴在棺材邊沿,從觀察開始,到逐步動手來檢驗這一口棺材裏的兩具屍體。

    屍體被塵土覆蓋,一時半會兒也看不清屍骨的全貌。我打開林濤的勘查箱,從裏麵拿出了兩把指紋刷,遞給大寶一把,然後我們倆一人一邊開始清掃屍骨上的灰塵。

    “嘿!你們這是幹什麽!你們這就直接廢了我的刷子啊!現在購買耗材的流程很麻煩的!”林濤心疼他的指紋刷,舉著手抗議著。

    “那你說怎麽辦?我們現在去買刷子也來不及了。”我笑著說。

    “你們真當自己是考古匠了啊?”韓亮說。

    “不好嗎?”我吹了一下刷子上的灰塵,對大寶說,“以後改了哈,是‘七匠合一’。”

    “你們有必要這樣嗎?不就是兩具屍骨嗎?”林濤說,“這樣刷,就能刷出東西了?直接取出來,就不行?”

    因為人體骨骼是需要軟組織、軟骨來連接的,所以屍體完全白骨化之後,缺失了這些連接的組織,就會完全散落。尤其是一些小的骨頭,就會容易遺失。不過所有的屍骨都在棺材裏被一齊拉來,就不會輕易遺失骨頭了。兩具屍骨因為都穿著衣服,而且衣服並沒有完全降解,所以把屍骨包裹保存得還不錯。

    “你看,你看,如果直接取,肯定就看不到這些線索了。”我刷出了兩具屍骨貼合在一起的部位,指著給林濤看。

    “這是什麽?”林濤不明就裏。

    兩具屍體的麵部是貼合的,也有一部分肢體是貼合的。貼合的部分,並沒有完全白骨化,而是有一些黑色硬紙殼似的東西包裹著骨骼。

    “這是沒有完全腐敗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已經皮革樣化了。”我一邊用止血鉗夾下硬殼,一邊說,“因為兩具屍體的壓合,使得這部分皮膚和皮下組織幹燥不透風,所以大部分屍體腐敗殆盡,而被貼合的這一小部分卻幹屍化保存了下來。”

    “就這麽點皮膚,有什麽意義?”林濤看了看隻有兩三個平方厘米的硬殼,不以為意。

    我搖搖頭,說:“嗬,你可不要小看這點小東西,意義大了去了。你看,這個硬殼是從哪具屍體上剝離下來的?”

    “主要是男性的,好像也有一點是女性的。”林濤說。

    我笑了笑,說:“既然是貼合而導致的局部風幹不腐敗,那就說明,兩具屍體貼合的時候,男性屍體還沒有完全白骨化,對嗎?”

    林濤恍然大悟:“啊,對啊,這就說明另一具屍體不是在男性屍體白骨化以後放進去的,而是在男性屍體完全腐敗、表皮消失之前放進去的。”

    “對了。”我讚許道,“一具屍體在棺內腐敗到完全白骨化需要一年的時間。十三年前的九月份,男性屍體被埋葬進去,說明在十二年前的九月份之前,甚至更早,女性屍體就被放進棺材裏了。也就是說,這是一起隱藏了十二年的積案。”

    “基本確定了死亡時間!”林濤歎道。

    “這是什麽?”在棺材另一頭刷灰的大寶,用鑷子夾出了一朵幹花。

    “花?棺材裏有花?”陳詩羽說。

    韓亮靠在解剖室的門口玩手機,抬眼看了一下,說:“這是野菊花。”

    “野菊花?”我說,“野菊花不是這個季節開吧?”

    “嗯。”韓亮說,“一般是在十一月份盛開。”

    “棺材裏有折斷的野菊花,而且男性死者是九月份安葬的。”我沉吟道,“野菊花不可能自己折斷跑到棺材裏去,說明肯定是投放女性屍體的時候,不小心把墳頭的野菊花折斷並帶進了棺材裏。這很明顯,說明女性死者是在十三年前的十一月份死亡並被放入棺材的。”

    “精確定位死亡時間!讚!”陳詩羽鼓了鼓掌。

    “光知道死亡時間可不行。”我說,“來,把女性屍骨弄到解剖台上,小心點。”

    因為屍骨已經散架,好在有衣物包裹,我們小心翼翼地把女性屍骨翻轉到一大塊塑料布上,然後用塑料布兜著屍骨抬到了解剖台上。

    大寶和韓法醫開始檢驗屍骨,我則對棺材裏進行進一步檢驗。首先我讓林濤拍攝了男性屍骨的顱骨,明確了死者確實是右側顳部骨折,算是滿足了信訪人的訴求。另外,我對男性屍骨周圍進行了搜索。搜索了一周,沒有發現什麽可疑的東西。但是在夕陽的反射之下,我看到了一個透光率不同的物件,於是拿了起來。看起來,那是一個透明的塑料塊,不知道做何用。但是看位置,應該是女性屍體上掉落下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是什麽?”我端詳著這個透明的塑料塊。它形狀不規則,但是周身很光滑。顯然,它不是一個自然生成的東西,肯定是人工打磨的。

    “好像是演員上台唱歌,耳朵裏麵戴的那個東西。”韓亮每次漫不經心地抬一下頭,都能迴答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你說的是耳模?”在我的印象中,耳模應該是藍色或者綠色,橡皮泥一樣的東西,我說,“如果是耳模的話,那就是你們鈴鐺姐姐的專長了呀!”

    耳模通常使用在耳背式助聽器上,是耳背式助聽器發揮作用的必要配件。耳模塞進外耳道裏,然後助聽器通過一根管子連接到耳模上。這樣外界的聲音就會通過助聽器放大,然後通過密閉了外耳道的耳模傳送到中耳。

    鈴鐺現在是省殘聯的助聽器驗配師,是這個領域絕對的專業人員,不找她找誰?

    “你們正常檢驗屍骨,我去去就迴。”我一邊脫著解剖服,一邊對大寶說。

    鈴鐺正在給一名聽障兒童檢測聽力,她看見我急匆匆地跑來,揮手示意我在檢測室門口等著。我在檢測室門口跳著腳等了大約十分鍾,鈴鐺走了出來。

    “快幫我看看這是什麽?”我拿出一個物證袋,給鈴鐺看。

    鈴鐺很奇怪我為什麽會在臨近下班的時候跑到她的單位,可能原本以為我是來接她下班的,結果我是來諮詢問題的,略顯失望。她看了看物證袋,說:“耳模啊。”

    “真是耳模啊?耳模不都是綠色、藍色的橡皮泥一樣的東西嗎?”我喜出望外。

    “你說的那個是耳印膏,是製作耳模的前期工序。”鈴鐺說,“這個是成品的耳模。”

    “可是棺材裏沒有助聽器啊。”我自言自語。

    “什麽棺材?”鈴鐺問。

    “那你說,一個人會不會隻戴耳模,不戴助聽器啊?”我接著追問。

    鈴鐺說:“戴耳模就是為了安裝助聽器啊。不過助聽器不是每時每刻都戴著的,睡覺就可以取下來,但耳模可以不取下來。而且耳背式助聽器是通過軟管連接耳模的,不小心的話,也有可能會丟掉。”

    “明白了。”我笑著說,“那你看看,這個耳模,能不能看出什麽線索來?比如說,通過這個耳模找到它的主人?”

    鈴鐺無奈地拿過耳模,用放大鏡看了看,說:“這個耳模上有芬達克助聽器公司的logo,還有國家搶救性助殘項目的logo。”

    “那也就是說,我可以知道它的主人是誰了?”我驚喜道。

    “這個國家搶救性助殘項目是每年劃撥幾萬台助聽器到全國各地市縣區,免費為符合條件的聽障貧困人員提供助聽器安裝服務,每年幾萬台!”鈴鐺白了我一眼,隨即又說,“不過,芬達克公司已經退出中國市場十年了。”

    “不錯,不錯,就是十幾年前的事情。”我說,“我可有什麽辦法來找到它的主人?”

    “這是全國性的項目,可不太好查。”鈴鐺說,“不過這製作耳模的習慣,我可以保證不是我們省的。”

    “外省的?”我的心涼了半截。

    “那你怎麽知道是十幾年前的?”鈴鐺說,“芬達克十五年前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前退出,其實隻做了五年,這範圍就小了很多吧。”

    “我甚至可以肯定它是在十三年前十一月份之前做出來的,這樣其實也就不到兩年。不過,這也還是不少啊。”我歎道。

    “那我就愛莫能助了。”鈴鐺笑著說。

    “已經幫了很大忙了。”我很意外自己可以說出這樣相敬如賓的話來。

    “那你晚上迴不迴家吃飯?”

    “不了,我忙著呢。”我轉身而去。

    “每年幾萬台,兩年也就十來萬人的資料。”韓亮說,“再結合死者的年齡和性別,又能排除掉一大半。最後的幾萬人資料,再和失蹤人口信息碰撞一下,說不定就出來了。”

    我覺得韓亮說得有道理,連忙問:“這邊檢驗的信息怎麽樣?”

    大寶正在擺弄著手上的兩塊小骨頭,抬頭看了看我,說:“死者應該是二十歲左右的女性,身高150厘米左右。死者的舌骨右側大角骨折,左上切牙和尖牙對應的牙槽骨有骨裂。其他沒有損傷了。”

    “舌骨骨折、牙槽骨骨折,那肯定是有捂壓口鼻和扼壓頸部的動作啊!”我說。

    大寶點點頭,目光還停留在手裏的小骨頭上:“顳骨岩部也發黑,說明死者應該是被扼死的。因為扼死自己不能形成,所以這是一起命案。”

    “果真是命案。希望不是你們說的那個什麽‘冥婚’。最看不得封建迷信害死人了。”我低聲說道,“死者的衣物、隨身物品有什麽可以進行個體識別的嗎?”

    大寶搖搖頭,說:“隨身沒有任何物品。衣服都已經腐敗降解得很厲害了,連什麽樣式都沒有希望看出來,更別說看出來是什麽牌子的了。不過,通過死者穿著棉毛衫類的衣服和毛衣類的衣服,倒是可以確定,她死亡確實是在初冬。”

    “其他骨頭都沒有異常了嗎?”我問。

    大寶搖搖頭說:“其他都是正常的。不過,剛才在整理骨骼的時候,多出來這麽兩小塊骨頭,看不出來這是哪裏的骨頭。如果是其他動物的骨頭,也不可能掉進棺材裏啊。”

    我伸手接過大寶手裏的小骨頭,全身一涼,說:“骨頭是在哪裏發現的?”

    “褲襠裏。”大寶說。

    “死者懷孕了。”我咬著牙說。

    “啊?”大寶大吃一驚,“你是說這是胎兒的骨頭?胎兒的骨頭不也是能腐敗殆盡的嗎?”

    “如果是七八個月大的胎兒,完全有可能留下骨質的殘存痕跡。”我說,“之所以這小骨頭在死者的褲襠裏,是因為‘死後分娩’。”

    屍體腐敗會產生大量的氣體,把體內的組織壓出體外。比如腐敗巨人觀就會出現眼球突出、舌頭伸出的現象。如果死者腹中有比較大的胎兒,隨著死者腹腔氣體的壓力增大,會把腹中的胎兒擠出體外,稱為“死後分娩”。在民間,人們通常把女屍在棺材裏“產子”稱為棺材子。

    “到底是誰,會這麽殘忍地殺害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孕婦!一屍兩命啊。”林濤咬著牙說。

    “不過,孩子的父親肯定有最大的嫌疑。”我說,“不知道dna部門有沒有辦法做出胎兒骨骼的dna,如果可以的話,能給我們提供一些證據和線索。”

    “那下一步怎麽辦?”陳詩羽問。

    我說:“現在就要看偵查部門的了。一來,要通過助聽器項目的名單,來尋找符合條件的失蹤人員。二來,要通過dna來尋找孩子的父親。”

    “現在偵查部門全心全意盯著夏末和那個做棺材的木匠呢。”陳詩羽說。

    “他們分析得也對。”我說,“畢竟這個棺材叫什麽‘魔術棺材’,不是什麽人都具備打開的技巧。夏末和棺材匠確實具有最大的嫌疑。不過,如果是夏末為了‘冥婚’而作案,他為什麽又要信訪,開棺驗屍,來拆穿自己的陰謀呢?這樣看,是不是他的嫌疑又該下降了?”

    “說不定是這個女鬼天天鬧得他睡不著覺呢?”陳詩羽說。

    “喂,要不要說得這麽邪乎?”林濤縮了下脖子,看了看窗外逐漸黑下來的天。

    “你不說我還忘了。”韓亮添油加醋,“那個夏末在聽證會上不是說,因為天天夢見兒子,所以認準了有冤情嗎?他兒子睡在裏麵那麽擠,當然得托夢了。”

    “還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林濤怒道。

    “這就尷尬了。”我苦笑道,“處理一個信訪事項,倒是弄出來一個陳年舊案。骨骼的dna檢驗比較慢,這兩天算是沒著落了。看起來,明天我們還是要去打聽一下左憐死亡的案件,看能不能查出她和杜洲到底有著什麽樣的關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法醫秦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明並收藏法醫秦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