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腥味很重,做膠不是做菜,毋須配入香料佐料,關鍵是要把布沾牢,腥與不腥無關緊要。於是從第一件布甲製成起,少府的狗就不得安生,它們喜歡啃咬布甲,這種很難嚼動的東西很像肉幹,越嚼越有味道。
王翦想不到因為腥味少府養的狗被打死不少,他隻是覺得限製大秦軍隊甲胄數量的居然是兔子的數量,這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想笑又笑不出來。可這又有什麽辦法呢?
钜甲已無繳獲,鐵甲難以打造,也就隻能用這種布甲了。大王早知此戰的重要性,隻要國中還有兔子,總不會藏著不用吧?想到此王翦微微點頭,但還未口頭答應。
葉隧見王翦如此,心裏鬆了口氣。大王之所以會讓他直接到幕府來見王翦,正是為了使大王能退一步調解幕府與少府的矛盾,他與王翦先談,談不攏再鬧到大王哪裏說和。
本來甲胄一事無論如何都要鬧到大王那裏的,因為少府根本無法在一年之內打造出十五萬套鐵甲。誰料布甲性能卓越,不如钜甲是肯定的,可與少府出產的鐵甲防護已非常接近。如果再加厚,未必不如質量參差不齊、厚薄也極為不均的少府鐵甲。
再便是布甲製造方便,價格低廉。布甲來自西洲,西洲原本用銅甲,而後被布甲取代。然而西洲之麻不是天下之麻,對比兩者之後白狄大人發出感歎,說是神佑天下。為何?
天下之麻種下後可數年連續收麻,西洲之麻種下後一年一收,第二年還要再種;此其一,其二在於,天下之麻一年可收三次,分頭麻、二麻、三麻。一小畝每年能收二、三十斤原麻,脫膠後能紡好幾匹布;西洲之麻呢,按照長公子的通譯,西洲之人或是不善農耕,五十多小畝一年也紡不出一匹布。
產量相差如此之大,結果便是西洲布甲比銅甲貴,而在天下,價格低廉的布甲日後必然會取代皮甲、銅甲、石甲、鐵甲,成為秦軍甲胄的首選。兔不足,那也隻是今年兔不足,少府已經在苑囿裏養兔了,料想數年後再也不會兔不足。
隨著王翦最後的確認,甲胄之事告一段落。少府將在明年春日之前向大軍提供十五萬套二十五衣布甲。布甲前麵做厚,有三十五層,背後可以做薄,為十五層。整套甲胄正麵皆三十五層,耗費十四升麻布五丈。防護則如此前所試,五石長弓用荊人破甲重箭,十步內可穿透甲衣半寸,隻可微傷士卒,不能重傷士卒。
接下來要談的就是利矛與箭矢了。葉隧一開口便道:“我以為蹶張弩已無用。”
“為何無用?”王翦還有諸將都吃驚葉隧的說法。
“大將軍可知,荊人钜甲亦分品級?”葉隧說起這個不為人知的問題。他見所有人都不知道,又道:“甲衣之堅,全在淬火。不淬,與銅甲並無差異。淬火又有不同之法,荊人外售之甲,即便淬火,也以最簡之法乃至不淬,獨自用之甲則精心淬製。”
“可……”蹶張弩破甲已被將率熟知,葉隧還未說完趙勇就要說話。
“趙將軍毋急。”葉隧安撫他道。“此前蹶張弩確可破荊人钜甲,然荊人之甲越造越堅,此前十餘步可破钜甲,而今亦不能破也。”
“竟有此事?”這下連王翦都詫異了,“我從未聽聞……”
“確有此事。”葉隧以一種不可置疑的眼光看著他。“大將軍幕府若有最近所獲荊人钜甲,可以蹶張弩一試。或不需一試,一稱便知。”
葉隧說的極玄,王翦不敢怠慢,急忙讓人去幕府尋找最近繳獲的荊人钜甲。這也不是沒有,楚軍步卒大敗秦軍,但斥騎遇上楚軍斥騎,如果人少機會合適,秦軍也會見機殺人,奪其兵甲,斬其頭顱。很快左右便找來一副從楚軍斥候身上拔下的钜甲。
沒有試射,僅僅重量王翦便發現了問題。這不是以前他記得的那個重量,全套甲胄加在一起,沒有比之前更重,反比之前輕了八斤。再以蹶張弩試射,原先十數步可擊破的钜甲現在完好無損。這時候王賁又讓弩手試射布甲,一聲大響,這次弩箭穿透布甲射入木靶超過一寸,非死即傷。
楚軍沒有蹶張弩,這樣的試射毫無意義,已經黑臉的王翦怒視兒子一眼,感覺他在添亂。眼下對秦軍來說最致命的問題是不能殺敵。蹶張弩已不能破甲,雙手力刺也不能破甲,難道,秦軍要像楚軍那樣衝矛嗎?
“我軍可……”安契是李信的裨將,他對楚軍的了解是諸將中最深的。然而思考中的王翦將他先行攔住,問向葉隧道:“請問大工師,若我軍衝矛,可破钜甲否?”
葉隧說起楚軍钜甲如何如何,正是為這個問題鋪墊的,他嘴角牽笑幾下,搖頭道:“不知也。”
“大工師豈能不知?!”王翦眸子中又射出怒火,他忽然有些明白葉隧剛才為什麽要提荊人钜甲越造越堅,也許確是荊人钜甲越造越堅,可難道不是少府已經沒有辦法擊破荊人钜甲嗎?
王翦怒氣越來越盛,唿吸也越來急促,他瞬間覺得自己就不該等到明年再決戰。越等,雙方的差距就越大,而少府無法填補兩軍越來越大的差距,隻能越追越遠。至於布甲,布甲如何比得上钜甲?即便是布甲,也是極西工匠提供的技藝,不然少府此前為何不造布甲。
王翦的怒視下,葉隧汗流浹背,實際的情況卻如王翦猜的那樣,隨著楚國钜鐵府技藝的精進,少府已不能保證出產的鐵矛能通過衝矛的方式擊破楚軍钜甲了。衝矛雖然兇悍,但如果衝矛角度存在偏差,前衝速度不夠,士卒體重不足,钜甲將毫發無損。
破甲,誰都知道破甲極為重要,但破甲卻是兩國冶鐵師匠技藝的比拚。昭王之時楚國鐵劍之利已聞名天下,今日技藝更勝往昔。少府若非得到燕國那批技藝精湛的冶鐵師匠,苦苦維持住了雙方技藝上的差距,恐怕大秦早已亡國。
“大將軍,諸位將軍,請聽下臣一言。”葉隧張口結舌,滿頭是汗,一側的司馬無澤究竟是鐵官出身,了解少府冶鐵技藝,站出來開口說話。
王翦的目光頓時轉向他,葉隧這才抹了一把汗。王翦也沒說話,隻是看著司馬無澤。司馬無澤硬著頭皮道:“大將軍當知鐵兵與銅兵之不同。銅兵之利,其在金之六齊;鐵兵之利,皆在淬火。然淬火亦有害,若火候不正,鐵兵過脆,一如易碎之陸離;若火候稍遜,鐵兵雖不脆,卻不利。少府冶鐵煉钜之術傳自燕國,此不過數年,數年可淬火之師匠為數尚少,僅數百人……”
“數年僅數百人?!”王翦聽著,趙勇聽著,其餘諸將都在聽著。燕國工匠入秦快十年,沒想到真正可淬火煉钜的工匠竟如此之少。
“唉!”司馬無澤搖頭,“此難矣。鐵兵入火,其色先黃,再藍,後紅,猶如七彩之虹。何時可淬,當視其色而定,亦要視鐵質而定。鐵質不同,淬火之色亦不同。稍有不慎,兵鋒不是過脆,便是過軟。過脆不能破甲,過軟亦不能破甲。此前钜甲軟也,而今钜甲更硬,此前可破钜甲之矛鋒而今難破……”
司馬無澤不像是解釋,倒像是在訴苦。以前钜甲沒這麽硬的時候,少府軟一點酋矛也能破甲,現在不行了。钜甲硬度逐漸提高,破甲硬度與矛鋒過脆的區間越來越窄,少府酋矛的成品率也就越來越低。保證產量就要容許一些酋矛過軟過脆不能破甲,保證破甲就不能保證三十萬支酋矛的產量。
“為之奈何?”王翦已經不喘氣了,他的心冰冰涼。破甲比士卒是否有可靠的甲胄還重要,如果酋矛衝矛都不能破甲,士卒拿什麽去與楚軍交戰?靠牙齒去咬麽!
“大將軍當慎用餘下三萬多支酋矛。”葉隧迴過氣來了,話已至此,他沒有什麽好隱瞞的。“少府之矛遠不如荊人之矛,可破钜甲者,一年之內當不及五萬支。”
“五萬支?!”諸將倒抽口涼氣,年少氣盛的王賁甚至想當場甩袖走人。六十萬人五萬支酋矛,加上剩下那三萬多支,已不及九萬支。這也是說,秦軍隻有九萬人有武器,其餘五十多萬拿的是一根光禿禿根本不能殺人的木柲。
“然也。”葉隧坦誠相告。“少府之矛,十支或隻有一兩支可破钜甲,餘者不是過脆,便是過軟。然,白狄大人曾言,極西之地有冶鐵師匠,知鐵兵再火之法。此少府所不知也,燕國師匠亦是不知。若能請來極西冶鐵師匠,得再火之法……”
所謂再火,就是迴火,這種天下沒有的技藝遠在極西。極西太遠太遠,一去一迴最快也要兩年,兩年哪裏還來得及。心已涼透的王翦本想說些什麽安慰身側諸將,可他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他極度後悔召諸將前來武場。
“稟大將軍,”禍不單行,王翦無言時,一個令兵匆匆奔來,“荊人欲於牧澤架橋也!”
王翦想不到因為腥味少府養的狗被打死不少,他隻是覺得限製大秦軍隊甲胄數量的居然是兔子的數量,這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想笑又笑不出來。可這又有什麽辦法呢?
钜甲已無繳獲,鐵甲難以打造,也就隻能用這種布甲了。大王早知此戰的重要性,隻要國中還有兔子,總不會藏著不用吧?想到此王翦微微點頭,但還未口頭答應。
葉隧見王翦如此,心裏鬆了口氣。大王之所以會讓他直接到幕府來見王翦,正是為了使大王能退一步調解幕府與少府的矛盾,他與王翦先談,談不攏再鬧到大王哪裏說和。
本來甲胄一事無論如何都要鬧到大王那裏的,因為少府根本無法在一年之內打造出十五萬套鐵甲。誰料布甲性能卓越,不如钜甲是肯定的,可與少府出產的鐵甲防護已非常接近。如果再加厚,未必不如質量參差不齊、厚薄也極為不均的少府鐵甲。
再便是布甲製造方便,價格低廉。布甲來自西洲,西洲原本用銅甲,而後被布甲取代。然而西洲之麻不是天下之麻,對比兩者之後白狄大人發出感歎,說是神佑天下。為何?
天下之麻種下後可數年連續收麻,西洲之麻種下後一年一收,第二年還要再種;此其一,其二在於,天下之麻一年可收三次,分頭麻、二麻、三麻。一小畝每年能收二、三十斤原麻,脫膠後能紡好幾匹布;西洲之麻呢,按照長公子的通譯,西洲之人或是不善農耕,五十多小畝一年也紡不出一匹布。
產量相差如此之大,結果便是西洲布甲比銅甲貴,而在天下,價格低廉的布甲日後必然會取代皮甲、銅甲、石甲、鐵甲,成為秦軍甲胄的首選。兔不足,那也隻是今年兔不足,少府已經在苑囿裏養兔了,料想數年後再也不會兔不足。
隨著王翦最後的確認,甲胄之事告一段落。少府將在明年春日之前向大軍提供十五萬套二十五衣布甲。布甲前麵做厚,有三十五層,背後可以做薄,為十五層。整套甲胄正麵皆三十五層,耗費十四升麻布五丈。防護則如此前所試,五石長弓用荊人破甲重箭,十步內可穿透甲衣半寸,隻可微傷士卒,不能重傷士卒。
接下來要談的就是利矛與箭矢了。葉隧一開口便道:“我以為蹶張弩已無用。”
“為何無用?”王翦還有諸將都吃驚葉隧的說法。
“大將軍可知,荊人钜甲亦分品級?”葉隧說起這個不為人知的問題。他見所有人都不知道,又道:“甲衣之堅,全在淬火。不淬,與銅甲並無差異。淬火又有不同之法,荊人外售之甲,即便淬火,也以最簡之法乃至不淬,獨自用之甲則精心淬製。”
“可……”蹶張弩破甲已被將率熟知,葉隧還未說完趙勇就要說話。
“趙將軍毋急。”葉隧安撫他道。“此前蹶張弩確可破荊人钜甲,然荊人之甲越造越堅,此前十餘步可破钜甲,而今亦不能破也。”
“竟有此事?”這下連王翦都詫異了,“我從未聽聞……”
“確有此事。”葉隧以一種不可置疑的眼光看著他。“大將軍幕府若有最近所獲荊人钜甲,可以蹶張弩一試。或不需一試,一稱便知。”
葉隧說的極玄,王翦不敢怠慢,急忙讓人去幕府尋找最近繳獲的荊人钜甲。這也不是沒有,楚軍步卒大敗秦軍,但斥騎遇上楚軍斥騎,如果人少機會合適,秦軍也會見機殺人,奪其兵甲,斬其頭顱。很快左右便找來一副從楚軍斥候身上拔下的钜甲。
沒有試射,僅僅重量王翦便發現了問題。這不是以前他記得的那個重量,全套甲胄加在一起,沒有比之前更重,反比之前輕了八斤。再以蹶張弩試射,原先十數步可擊破的钜甲現在完好無損。這時候王賁又讓弩手試射布甲,一聲大響,這次弩箭穿透布甲射入木靶超過一寸,非死即傷。
楚軍沒有蹶張弩,這樣的試射毫無意義,已經黑臉的王翦怒視兒子一眼,感覺他在添亂。眼下對秦軍來說最致命的問題是不能殺敵。蹶張弩已不能破甲,雙手力刺也不能破甲,難道,秦軍要像楚軍那樣衝矛嗎?
“我軍可……”安契是李信的裨將,他對楚軍的了解是諸將中最深的。然而思考中的王翦將他先行攔住,問向葉隧道:“請問大工師,若我軍衝矛,可破钜甲否?”
葉隧說起楚軍钜甲如何如何,正是為這個問題鋪墊的,他嘴角牽笑幾下,搖頭道:“不知也。”
“大工師豈能不知?!”王翦眸子中又射出怒火,他忽然有些明白葉隧剛才為什麽要提荊人钜甲越造越堅,也許確是荊人钜甲越造越堅,可難道不是少府已經沒有辦法擊破荊人钜甲嗎?
王翦怒氣越來越盛,唿吸也越來急促,他瞬間覺得自己就不該等到明年再決戰。越等,雙方的差距就越大,而少府無法填補兩軍越來越大的差距,隻能越追越遠。至於布甲,布甲如何比得上钜甲?即便是布甲,也是極西工匠提供的技藝,不然少府此前為何不造布甲。
王翦的怒視下,葉隧汗流浹背,實際的情況卻如王翦猜的那樣,隨著楚國钜鐵府技藝的精進,少府已不能保證出產的鐵矛能通過衝矛的方式擊破楚軍钜甲了。衝矛雖然兇悍,但如果衝矛角度存在偏差,前衝速度不夠,士卒體重不足,钜甲將毫發無損。
破甲,誰都知道破甲極為重要,但破甲卻是兩國冶鐵師匠技藝的比拚。昭王之時楚國鐵劍之利已聞名天下,今日技藝更勝往昔。少府若非得到燕國那批技藝精湛的冶鐵師匠,苦苦維持住了雙方技藝上的差距,恐怕大秦早已亡國。
“大將軍,諸位將軍,請聽下臣一言。”葉隧張口結舌,滿頭是汗,一側的司馬無澤究竟是鐵官出身,了解少府冶鐵技藝,站出來開口說話。
王翦的目光頓時轉向他,葉隧這才抹了一把汗。王翦也沒說話,隻是看著司馬無澤。司馬無澤硬著頭皮道:“大將軍當知鐵兵與銅兵之不同。銅兵之利,其在金之六齊;鐵兵之利,皆在淬火。然淬火亦有害,若火候不正,鐵兵過脆,一如易碎之陸離;若火候稍遜,鐵兵雖不脆,卻不利。少府冶鐵煉钜之術傳自燕國,此不過數年,數年可淬火之師匠為數尚少,僅數百人……”
“數年僅數百人?!”王翦聽著,趙勇聽著,其餘諸將都在聽著。燕國工匠入秦快十年,沒想到真正可淬火煉钜的工匠竟如此之少。
“唉!”司馬無澤搖頭,“此難矣。鐵兵入火,其色先黃,再藍,後紅,猶如七彩之虹。何時可淬,當視其色而定,亦要視鐵質而定。鐵質不同,淬火之色亦不同。稍有不慎,兵鋒不是過脆,便是過軟。過脆不能破甲,過軟亦不能破甲。此前钜甲軟也,而今钜甲更硬,此前可破钜甲之矛鋒而今難破……”
司馬無澤不像是解釋,倒像是在訴苦。以前钜甲沒這麽硬的時候,少府軟一點酋矛也能破甲,現在不行了。钜甲硬度逐漸提高,破甲硬度與矛鋒過脆的區間越來越窄,少府酋矛的成品率也就越來越低。保證產量就要容許一些酋矛過軟過脆不能破甲,保證破甲就不能保證三十萬支酋矛的產量。
“為之奈何?”王翦已經不喘氣了,他的心冰冰涼。破甲比士卒是否有可靠的甲胄還重要,如果酋矛衝矛都不能破甲,士卒拿什麽去與楚軍交戰?靠牙齒去咬麽!
“大將軍當慎用餘下三萬多支酋矛。”葉隧迴過氣來了,話已至此,他沒有什麽好隱瞞的。“少府之矛遠不如荊人之矛,可破钜甲者,一年之內當不及五萬支。”
“五萬支?!”諸將倒抽口涼氣,年少氣盛的王賁甚至想當場甩袖走人。六十萬人五萬支酋矛,加上剩下那三萬多支,已不及九萬支。這也是說,秦軍隻有九萬人有武器,其餘五十多萬拿的是一根光禿禿根本不能殺人的木柲。
“然也。”葉隧坦誠相告。“少府之矛,十支或隻有一兩支可破钜甲,餘者不是過脆,便是過軟。然,白狄大人曾言,極西之地有冶鐵師匠,知鐵兵再火之法。此少府所不知也,燕國師匠亦是不知。若能請來極西冶鐵師匠,得再火之法……”
所謂再火,就是迴火,這種天下沒有的技藝遠在極西。極西太遠太遠,一去一迴最快也要兩年,兩年哪裏還來得及。心已涼透的王翦本想說些什麽安慰身側諸將,可他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他極度後悔召諸將前來武場。
“稟大將軍,”禍不單行,王翦無言時,一個令兵匆匆奔來,“荊人欲於牧澤架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