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改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極限,楚國有楚國的優勢,秦國有秦國的優勢,兩者都是合理的存在。但既想有楚國的優勢,又想有秦國的優勢,這就是癡心妄想了。不過說癡心妄想也不全對,實際上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十年前曾經準備施行但沒有施行的各國複國計劃。
借用後世一個比較流行的詞,這叫降維。王國變成共和國,貴族變成華族,最終變成普通國人。戰爭的目的也從原來的‘保佑國王和祖國’變成‘維護民族生存’。
降維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它使每一個庶民都相信自己是在‘維護民族生存’,因此自動自發‘將其全部力量奉獻給前線或者後方’。天才般的列寧一眼就看出這是資產階級欺騙無產階級的新伎倆,無產階級何來祖國?
十年前沒走這條路,現在走這條路哪裏還來得及?!既然是貴族,那就做貴族該做的、能做的事情,一條道走到底,不然結果一定會慘。
這是熊荊根深蒂固的信仰。他知道不管自己做了什麽,報應都不會落到自己頭上,但一定會落到自己的後代身上。而如果自己謹守君王的本份,不破壞約定成俗的傳統,自己的後人、乃至所有楚人都會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
他眼中的世界就是如此簡單,同時他忌諱一切弄巧成拙的人。勿畀我說了兩個辦法看似巧妙,實際哪一條都不是他,不是楚國能做到的。
封君、譽士已經封地,豈能再募官吏?一旦招募官吏,他們會怎麽想?楚軍將卒又會怎麽想?先不說局勢能不能支撐到招募官吏,然後動員士卒、搜刮錢糧,就是能支撐到那個時刻,楚國內部也會發生內訌。
秦國是敵人,依靠官吏統治楚國的楚王就不是敵人?這樣的楚王更是敵人!商紂王為何失國?微子啟為何勾結周人?不就是日益壯大的王權威脅到了貴族的利益嗎?
不可行秦法募官吏,讓齊人怨聲載道的子母錢同樣無法廢止。現實利益裏,齊國諸多子錢家與四國金銀息息相關,更進一步說,子母錢借契很多都在四國金行抵押,而後再行放貸。四國金行又與四國財政息息相關,還與各國債息息相關,一旦廢止,抵押的那些借契豈不是變成一紮廢簡?
再則,借債還錢,天經地義。周赧王也有債台高築的時候,何況一介庶民。子錢母錢全部廢止,這做不到,最多是削減子錢,暫時不還母錢。可問題是秦人子錢母錢全部廢止,誰善誰惡,一比便知。四國再怎麽減少子錢、緩還母錢,都比不上秦人不要本錢。
卷城是方城防禦體係的外城,關城很大,武場也大,可城邑府很小,明堂裏勿畀我的哭聲外麵隱隱能聽見一些。昭黍和各國使臣目瞪口呆,不知裏麵發生了何事。石尪和白宜這些商賈也暗自吃驚,不清楚知彼司司尹為何啼哭,難道是楚王嚴厲訓斥了他?
傳聞知彼司執掌的侯諜數以萬計,這樣的一個人竟然也被楚王斥哭,一幹人不免有些凜然,幾個初次謁見的商賈愈加忐忑不安。隻是裏麵的謁見還沒有完畢,他們再忐忑不安也隻能耐心的等著。
“酈且以為當速造海舟……”明堂上勿畀我的哭聲漸小,魯陽君說起作戰司的第二個建議,即郢都現在暗中謠傳的避遷於海上。
“海舟僅兩百餘艘。”熊悍早就有這個想法。他已經無所謂秦國知道不知道了,楚國要光明正大的避遷於海上,不懼怕秦軍追來,楚秦之間的戰爭將延伸至海上。
“若全力建造,造舟場一年可造五百艘。”魯陽君道。“數月前東沙君東去就封時,每舟攜兩百人,七百艘海舟,一年便可輸運十四萬人。至明年,海舟增一千兩百艘,可輸運二十四萬人;至後年,海舟增至一千七百艘,可輸運三十四萬人……”
“豈有後年?”熊荊歎了一聲。一直進攻的楚軍一旦失去戰略主動權,任由秦軍掌握戰略主動,亡國不在今年就在明年,根本拖不到第三年季風轉向。
酈且的計劃也隻做到後年,魯陽君對熊荊之言並不奇怪。他道:“便無後年,亦有三十八萬人可至東洲。據聞東洲每年皆有海魚溯河而上、產子而死,舊殷人食之不盡。”
“那是在暖城。”說起東洲熊荊終於有了一些好臉色,可是東洲太過遙遠,航程就要五、六個月,而且還要等季風。一年隻能通航一次,這絕非理想的避遷之地。
“沈尹尚何在?”熊荊問起起了一個人。嶢關哪天,有一份鴿訊是專門給他的。
“沈尹尚?”魯陽君不知這是何人,倒是勿畀我知道這個人。“乃海舟炮艦之長,據聞上月出海,迄今未歸。”
上個月初的鴿訊,準備一番再出海,最少也有十多日。現在沈尹尚確實還在海上,不可能這麽快迴到郢都。熊荊暗歎自己心急,點頭後道:“是寡人讓他出海。”
“是、是大王……”此時提前沈尹尚,當然是為了避遷。東洲船期是在夏季,眼下已近初冬,不可能是去東洲。“若行避遷,敢問大王我楚人當避遷於何處?”
“不可往南。”熊荊第一句話就是不能往南,不然排除氣候,夷州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越往南疾病瘴氣越多,人也多死。唯有往北,往北雖冷,可隻要食飽穿暖,人將少死。”
“箕子之國否?”勿畀我問道。對於楚國之外地理,他要比魯陽君熟悉。
“箕子之國連通大陸,秦人必至。”熊荊道,此時長薑已經拿來的地圖。
“那是何處?”兩人一同問道。東胡、匈奴是不可能,那更是連通大陸。
“去彼處,”熊荊指向箕子朝鮮南麵的海島,“蓬萊。”
“蓬萊?!”魯陽君和勿畀我驚訝,他們所知的蓬萊可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齊人最熟悉黃海,齊人舟楫連通齊國和燕國,還會到箕子國以南收購虎皮、狐皮、鹿皮等皮貨。然而受製於航海技術,舟楫難以橫穿黑潮經過的對馬海峽,所以遠古時代前往瀛洲隻有一條左旋漂流航線,即在朝鮮半島南端漂流,任由黑潮將自己卷向左側,最後在半島東南方登陸,而不是在半島對麵登陸。
後世日本有四島,但隨著左旋漂流航線航行於瓊海的舟楫隻能看到三島,看不到南麵的四國島,故以為隻有三島:蓬萊,方丈,以及瀛洲。
徐福東渡日本,若不能橫穿對馬海峽的北流黑潮,也隻能從左旋航線等道。不過單槳戰舟的速度超過九節,按道理可以橫穿黑潮,直接在對馬對麵的九州島登陸。
據說日本人姓氏裏的羽田,就是秦,是徐福五百對童男童女的後裔。徐福能做的事情,比徐福航海技術更高超的楚人也能做。
“蓬萊不需海舟即可至。”熊荊解釋道。“數年前攻臨淄,戰舟從橫渡黃海,抵達箕子國之島。由箕子國之島往南……”
“大王?!”勿畀我忽然打斷熊荊的敘述,“此事當秘,不應入臣之耳,臣請……”
“不必。”勿畀我是仔細的人,他不願聽避遷航線的細節。熊荊笑道:“舉國避遷,必然興師動眾,我避於何處,秦人不知,秦人侯諜也知。
寡人以為,造舟場不應造全速建造海舟,而應該建造漁舟。”
“漁舟?”漁舟是比大舫還好造的舟楫,很多漁人請工匠,照著漁舟的樣子自己建造。
“沿岸而行,漁舟可也。”熊荊道。“若有風暴,即可入海岬避之,有驚無險。貴人之家,可造海舟、戰舟;富庶之家,可造大舫、大舿;庶民之家,可造漁舟。”
“楚國河舟一萬三千噸,漁舟一萬七千噸,單槳、雙槳、三槳大翼四萬噸;軍中輸運之舟兩萬五千噸,海舟八萬噸,巴蜀運糧之大舫十八萬噸,如此便有三十五萬五千噸。”有關舟楫噸位的數字一直牢記在熊荊心裏,他一口氣就把楚國現有的舟楫噸位說完,然後道:
“順流而下,十八噸大舫便可載五十人,一噸可載三名甲士;沿岸而行,一噸載兩人,此便是七十萬人……”
“如此也許十次才可盡遷楚國之民。”七十萬人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熊荊計算了幾遍才最終相信這個數字無誤。魯陽君與勿畀我雖然也驚訝於這個數字的巨大,但想到楚國當下有六七百萬丁口,又有些失望。
“隻要糧秣、布匹、醫藥足夠,一月即可來迴。”南鄭再一次戰敗,熊荊已經決心避遷了。“蓬萊三島齊人言其為仙山,實乃不毛之地,高則多山地森林,低則多池澤河流,並不利耕種。若無糧秣、布匹、房舍、醫療,避遷也多死。”
“那當如何?”魯陽君之前是對舟楫太少失望,現在聽聞熊荊說蓬萊仙道是不毛之地,避遷也多死,又開始擔心蓬萊真的是無法耕種的荒地。
“名不正則言不順,速召朝臣於襄陽,朝決避遷之事。”熊荊答道。說完這話他又歎了口氣,他還是失敗了。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極限,楚國有楚國的優勢,秦國有秦國的優勢,兩者都是合理的存在。但既想有楚國的優勢,又想有秦國的優勢,這就是癡心妄想了。不過說癡心妄想也不全對,實際上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十年前曾經準備施行但沒有施行的各國複國計劃。
借用後世一個比較流行的詞,這叫降維。王國變成共和國,貴族變成華族,最終變成普通國人。戰爭的目的也從原來的‘保佑國王和祖國’變成‘維護民族生存’。
降維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它使每一個庶民都相信自己是在‘維護民族生存’,因此自動自發‘將其全部力量奉獻給前線或者後方’。天才般的列寧一眼就看出這是資產階級欺騙無產階級的新伎倆,無產階級何來祖國?
十年前沒走這條路,現在走這條路哪裏還來得及?!既然是貴族,那就做貴族該做的、能做的事情,一條道走到底,不然結果一定會慘。
這是熊荊根深蒂固的信仰。他知道不管自己做了什麽,報應都不會落到自己頭上,但一定會落到自己的後代身上。而如果自己謹守君王的本份,不破壞約定成俗的傳統,自己的後人、乃至所有楚人都會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
他眼中的世界就是如此簡單,同時他忌諱一切弄巧成拙的人。勿畀我說了兩個辦法看似巧妙,實際哪一條都不是他,不是楚國能做到的。
封君、譽士已經封地,豈能再募官吏?一旦招募官吏,他們會怎麽想?楚軍將卒又會怎麽想?先不說局勢能不能支撐到招募官吏,然後動員士卒、搜刮錢糧,就是能支撐到那個時刻,楚國內部也會發生內訌。
秦國是敵人,依靠官吏統治楚國的楚王就不是敵人?這樣的楚王更是敵人!商紂王為何失國?微子啟為何勾結周人?不就是日益壯大的王權威脅到了貴族的利益嗎?
不可行秦法募官吏,讓齊人怨聲載道的子母錢同樣無法廢止。現實利益裏,齊國諸多子錢家與四國金銀息息相關,更進一步說,子母錢借契很多都在四國金行抵押,而後再行放貸。四國金行又與四國財政息息相關,還與各國債息息相關,一旦廢止,抵押的那些借契豈不是變成一紮廢簡?
再則,借債還錢,天經地義。周赧王也有債台高築的時候,何況一介庶民。子錢母錢全部廢止,這做不到,最多是削減子錢,暫時不還母錢。可問題是秦人子錢母錢全部廢止,誰善誰惡,一比便知。四國再怎麽減少子錢、緩還母錢,都比不上秦人不要本錢。
卷城是方城防禦體係的外城,關城很大,武場也大,可城邑府很小,明堂裏勿畀我的哭聲外麵隱隱能聽見一些。昭黍和各國使臣目瞪口呆,不知裏麵發生了何事。石尪和白宜這些商賈也暗自吃驚,不清楚知彼司司尹為何啼哭,難道是楚王嚴厲訓斥了他?
傳聞知彼司執掌的侯諜數以萬計,這樣的一個人竟然也被楚王斥哭,一幹人不免有些凜然,幾個初次謁見的商賈愈加忐忑不安。隻是裏麵的謁見還沒有完畢,他們再忐忑不安也隻能耐心的等著。
“酈且以為當速造海舟……”明堂上勿畀我的哭聲漸小,魯陽君說起作戰司的第二個建議,即郢都現在暗中謠傳的避遷於海上。
“海舟僅兩百餘艘。”熊悍早就有這個想法。他已經無所謂秦國知道不知道了,楚國要光明正大的避遷於海上,不懼怕秦軍追來,楚秦之間的戰爭將延伸至海上。
“若全力建造,造舟場一年可造五百艘。”魯陽君道。“數月前東沙君東去就封時,每舟攜兩百人,七百艘海舟,一年便可輸運十四萬人。至明年,海舟增一千兩百艘,可輸運二十四萬人;至後年,海舟增至一千七百艘,可輸運三十四萬人……”
“豈有後年?”熊荊歎了一聲。一直進攻的楚軍一旦失去戰略主動權,任由秦軍掌握戰略主動,亡國不在今年就在明年,根本拖不到第三年季風轉向。
酈且的計劃也隻做到後年,魯陽君對熊荊之言並不奇怪。他道:“便無後年,亦有三十八萬人可至東洲。據聞東洲每年皆有海魚溯河而上、產子而死,舊殷人食之不盡。”
“那是在暖城。”說起東洲熊荊終於有了一些好臉色,可是東洲太過遙遠,航程就要五、六個月,而且還要等季風。一年隻能通航一次,這絕非理想的避遷之地。
“沈尹尚何在?”熊荊問起起了一個人。嶢關哪天,有一份鴿訊是專門給他的。
“沈尹尚?”魯陽君不知這是何人,倒是勿畀我知道這個人。“乃海舟炮艦之長,據聞上月出海,迄今未歸。”
上個月初的鴿訊,準備一番再出海,最少也有十多日。現在沈尹尚確實還在海上,不可能這麽快迴到郢都。熊荊暗歎自己心急,點頭後道:“是寡人讓他出海。”
“是、是大王……”此時提前沈尹尚,當然是為了避遷。東洲船期是在夏季,眼下已近初冬,不可能是去東洲。“若行避遷,敢問大王我楚人當避遷於何處?”
“不可往南。”熊荊第一句話就是不能往南,不然排除氣候,夷州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越往南疾病瘴氣越多,人也多死。唯有往北,往北雖冷,可隻要食飽穿暖,人將少死。”
“箕子之國否?”勿畀我問道。對於楚國之外地理,他要比魯陽君熟悉。
“箕子之國連通大陸,秦人必至。”熊荊道,此時長薑已經拿來的地圖。
“那是何處?”兩人一同問道。東胡、匈奴是不可能,那更是連通大陸。
“去彼處,”熊荊指向箕子朝鮮南麵的海島,“蓬萊。”
“蓬萊?!”魯陽君和勿畀我驚訝,他們所知的蓬萊可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齊人最熟悉黃海,齊人舟楫連通齊國和燕國,還會到箕子國以南收購虎皮、狐皮、鹿皮等皮貨。然而受製於航海技術,舟楫難以橫穿黑潮經過的對馬海峽,所以遠古時代前往瀛洲隻有一條左旋漂流航線,即在朝鮮半島南端漂流,任由黑潮將自己卷向左側,最後在半島東南方登陸,而不是在半島對麵登陸。
後世日本有四島,但隨著左旋漂流航線航行於瓊海的舟楫隻能看到三島,看不到南麵的四國島,故以為隻有三島:蓬萊,方丈,以及瀛洲。
徐福東渡日本,若不能橫穿對馬海峽的北流黑潮,也隻能從左旋航線等道。不過單槳戰舟的速度超過九節,按道理可以橫穿黑潮,直接在對馬對麵的九州島登陸。
據說日本人姓氏裏的羽田,就是秦,是徐福五百對童男童女的後裔。徐福能做的事情,比徐福航海技術更高超的楚人也能做。
“蓬萊不需海舟即可至。”熊荊解釋道。“數年前攻臨淄,戰舟從橫渡黃海,抵達箕子國之島。由箕子國之島往南……”
“大王?!”勿畀我忽然打斷熊荊的敘述,“此事當秘,不應入臣之耳,臣請……”
“不必。”勿畀我是仔細的人,他不願聽避遷航線的細節。熊荊笑道:“舉國避遷,必然興師動眾,我避於何處,秦人不知,秦人侯諜也知。
寡人以為,造舟場不應造全速建造海舟,而應該建造漁舟。”
“漁舟?”漁舟是比大舫還好造的舟楫,很多漁人請工匠,照著漁舟的樣子自己建造。
“沿岸而行,漁舟可也。”熊荊道。“若有風暴,即可入海岬避之,有驚無險。貴人之家,可造海舟、戰舟;富庶之家,可造大舫、大舿;庶民之家,可造漁舟。”
“楚國河舟一萬三千噸,漁舟一萬七千噸,單槳、雙槳、三槳大翼四萬噸;軍中輸運之舟兩萬五千噸,海舟八萬噸,巴蜀運糧之大舫十八萬噸,如此便有三十五萬五千噸。”有關舟楫噸位的數字一直牢記在熊荊心裏,他一口氣就把楚國現有的舟楫噸位說完,然後道:
“順流而下,十八噸大舫便可載五十人,一噸可載三名甲士;沿岸而行,一噸載兩人,此便是七十萬人……”
“如此也許十次才可盡遷楚國之民。”七十萬人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熊荊計算了幾遍才最終相信這個數字無誤。魯陽君與勿畀我雖然也驚訝於這個數字的巨大,但想到楚國當下有六七百萬丁口,又有些失望。
“隻要糧秣、布匹、醫藥足夠,一月即可來迴。”南鄭再一次戰敗,熊荊已經決心避遷了。“蓬萊三島齊人言其為仙山,實乃不毛之地,高則多山地森林,低則多池澤河流,並不利耕種。若無糧秣、布匹、房舍、醫療,避遷也多死。”
“那當如何?”魯陽君之前是對舟楫太少失望,現在聽聞熊荊說蓬萊仙道是不毛之地,避遷也多死,又開始擔心蓬萊真的是無法耕種的荒地。
“名不正則言不順,速召朝臣於襄陽,朝決避遷之事。”熊荊答道。說完這話他又歎了口氣,他還是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