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逃離楚國開始,景驊就變成了一個庶民而非貴族。南郡是楚國舊地,言行風俗與楚國無異,羋杉治下並不嚴苛,隻要有錢,很多事情都能通融。景驊總計花了大概四金,便在成臼落戶安家。邦亡黥麵是故意的,傷人是因為看不慣舊黔首蠻橫跋扈,痛打了其中幾個。
“舊郢之地,舊楚人乃新黔首,秦人乃舊黔首,舊黔首常辱新黔首,屢禁不絕。”成介道。“且秦人治下年年征戰,庶民苦不堪言,苦秦久矣。若能大破秦軍,庶民當奮起反秦。”
舊郢滲透數年,情況不說大司馬府,就是諸敖對此也一清二楚。楚國治下,等級森嚴,可楚國懶政,官府並不過多幹涉庶民的生活,稅賦也是循例,最重要的是不打仗,不打仗年有結餘,日子雖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秦國治下不同,官吏勤政,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每年不是打仗,就是勞役,一年到頭不停,說不定還要隕命戰場。
“我不以然也。”出人意外的,勿畀我出口反對成介的。“我等皆知秦政與楚政之不同,然舊郢舊楚人知否?”
“如何不知?”成介反問道。“秦政、楚政,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僅我等旁觀者耳。舊楚人生於秦國治下,無私塾、無報紙、無商旅、無巫覡,唯知秦法秦吏,如何知楚政如何?”勿畀我道。“舊楚人甚多隻知有秦,不知有楚、有天下。若大王不入舊郢之地相召,庶民苦秦又如何?適時斬木為兵反秦者,秦吏也。”
“秦吏?”不單成介,連淖狡、項燕也吃驚於勿畀我的判斷。
“若我軍能大勝秦軍,先反秦者,必秦吏也。”酈且的判斷竟然與勿畀我一樣。
“弗信。”若敖獨行曾親入舊郢,迴來後與成介深談過,成介深信楚人苦秦久矣。
“成敖弗信,我能奈何?”勿畀我苦笑。“庶民豈知天下大勢?庶民豈知我軍攻秦?知天下、舊郢之勢者,必是秦吏;庶民非至墟市,不出本裏,如何聚兵?庶民農耕為本,趨利避害,怎敢反秦?能聚兵反秦者,必是秦吏。故我以為,舊郢秦吏,不當斬殺,而當收降。”
勿畀我的意見已經提過了,那就是赦免舊郢秦吏和奸人,以為我用,然而朝臣不同意。楚國國內已無官吏、奸人,怎能赦免秦國官吏和奸人?這些人說不定殺過楚人、殺過羋姓。
這是朝臣不同意的理由,卻不是勿畀我的本意,他的意思是先赦免,戰後再尋機將這些人盡遷出舊郢,一樣能達到肅清官吏、奸人的目的。不過這個辦法一說出來就被朝臣罵了個狗血噴頭。斬殺就斬殺,赦免就赦免,答應赦免又盡遷那就是無信,背信之事楚國不做。
“此言可止也。”作為上官的項燕瞪了勿畀我一眼,要他住口。
“大司馬府以為,若大王晚至五月方入舊郢,戰事若何?”淖狡問道,他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大王入舊郢與秦軍派軍救援孰重孰輕?糧草、舟楫、兵甲、士卒皆備否?”
“尚不知。”酈且沒辦法迴答這些問題。
“何時可知?”淖狡追問。
“四日之後。”酈且張口又閉口,最終張口。
四日並不是很長的時間,作戰司演算的同時,番吾之戰的結果也將了解的更加清楚。果然,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乃至第五日早上都有消息傳來。秦軍偵騎四處宣告秦軍此役斬首趙卒二十四萬;湶州派去偵查的騎士說趙軍全潰,士卒十不存一,唯見萬餘代郡軍尚成行列。唿沱水以北的趙民大肆恐慌,很多人棄家北逃。
晏食時分,大司馬府的軍事會議再次召開,與四日前不同的是七敖之一的成介已死,代他執行敖職是他的二兒子成通。成通以前是項燕的下屬,他不看項燕一眼。
“趙國不救必亡。”項燕沒看成通,而是看向了諸敖。“趙國若亡,天下傾也。”
“我有钜甲之固,有夷矛之利,有火炮之強,秦人能奈我何?”前日比武項燕雖然手下留情,勝而不殺,但成介以此為辱,伏劍而亡。成介之死讓諸敖決心泯滅分歧,以防類似事情發生。“趙人數通秦國,以使楚秦再戰,漁翁得利。而今又與秦人議和,欲割唿沱水以南之地予秦,此等行徑,三國如何救之?
大司馬府執掌戎事,而非執掌政事。若府尹以為大司馬府可定國策,置正朝於何地?置諸敖於何地?置大王於何地?本次集議,隻言攻秦可否提前,隻言大王不至與秦軍迴援孰輕孰重,不言是否救趙。攻秦與救趙前歲早有朝決:不救!”
成介已死,此時說話的是淖狡。他不想成介死,也不想項燕死,可惜成介死了。他現在再次提醒項燕:大司馬府無權決定國策,權力隻在正朝、諸敖以及大王。
‘項伯’、‘府尹’,稱唿上的差別透露出諸敖對項燕的態度,項燕苦笑後提及一事:“前歲朝決雖不救趙,但許我項師出兵救趙。”
“四師。”淖狡伸出四個指頭,“前歲許四師之軍救趙,以牽製秦軍。府尹欲救趙國,隻可發四師之兵。餘下二十八師,俱要攻秦。”
“報——”淖狡說話間,堂外訊官急報。準允後他入堂大聲道:“大梁來訊:秦人舟師滿載土石,一夜之間盡沉於鴻溝、南濟諸水,北上至大河之水路絕矣!”
戰舟耀武揚威鴻溝、黃河有數年之久,秦國不是不能阻塞,而是沒有必要阻塞。眼下趙軍大敗,趙國存亡在即,雖然阻塞最終也會被楚軍清除,可能阻塞一日就阻塞一日,能延緩一刻就延緩一刻,隻要拔下邯鄲,趙國也就亡了。
“秦人欲滅趙也。”聞音知意,諸敖聞訊對視後如此歎道。大司馬府這邊卻無動於衷,這本就是預料中的事情,秦軍阻塞諸水正是滅趙的前奏。邯鄲也許隻能守三個月、也許可以守六個月,也許守一年,誰也不知趙國還能支撐多久。
諸人越來越能感受到時間的急迫,淖狡問道:“可提前攻秦否?”
“可。”酈且答。“然僅可提前七日。”
“為何僅能提前七日?”昭黍追問。
“今日已是四月第八日,原定本月十五日下達動員集結,五月十日進秦,故而隻可提前七日。”鄂焯道。“這四日輸運司便查水文,知此時水雖尚淺,但仍可行舟。”
氣候永遠是影響軍事行動、尤其是影響大規模軍事行動的第一因素。成介此前提議八月進攻,除了就糧於敵外,另一個沒有明言的就是八月進攻可以避開長江中遊地區四月開始、六月末達到頂峰的雨季。用後世的術語,就是避開梅雨季節。
雖然這個時代長江流域的植被沒有遭到大規模的破壞,但暴雨之下,洪水衝毀城邑、破壞道路那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秦軍趁機以水代兵,一樣可以遲滯楚軍的進攻速度。八月已是夏末秋初,秋高氣爽,天氣幹燥,最合適行軍不過。
不過楚軍的野心不僅僅占領舊郢,還想進兵藍田,直搗鹹陽。丹水成了最重要的通道,為確保舟楫吃水深度,隻能將進攻時間提前至五月初。四月下雨不久,此時雲夢澤澤水太淺,不宜通行戰舟,五月之後雲夢澤澤水大漲,戰舟可以不通過漢水,直接從澤內北行至竟陵。
以後寢作喻,夏浦(今漢口)是路門,竟陵是寢門。要到寢門先要登階,登階之前要闖過路門。夏邑築城之前,江對岸的夏浦隻是個小邑,夏邑築城五十裏後,秦人在夏浦築三十裏城。夏浦後方七十五裏的漢汭(rui,即漢水與溠水交匯處。溠水南出桐柏山,過唐、隨二縣流入秦境,穿安陸縣匯入漢水),也建有城邑,舟師隨時可以阻塞漢水通道。秦人如此設防,楚軍隻能是從長江往北穿過雲夢澤直入竟陵。
鄂焯的解釋諸敖沒有異議,水深水淺這是實際,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如此說來,大王不過延遲七日?”昭黍接著問。
“然也。”酈且道。“大王心知我軍五月攻秦,定能在五月前趕赴夏邑。便是延誤,也不過延誤三五日,於戰局無礙。”
“那秦軍如何?”藍奢問秦軍。“趙軍大敗,我軍猛攻舊郢、南陽,秦軍何時迴援?”
“以今觀之,秦國急欲滅趙,故而阻塞鴻溝、南濟諸水。我軍若能在攻秦之前清除阻塞之舟楫,攻秦時戰舟封鎖大河孟津、委粟、西沃、牛口諸渡,邯鄲以南之秦軍隻可從河東道退迴秦境,陸路至新田沿汾水入大河,從風淩、大禹、茅津三渡至大河以南,出崤山雁翎關沿橐水(今青龍澗河)至洛水,宜陽、洛陽,再從洛陽往南行至南陽,此逾一千八百餘裏。若其每日行軍六十裏,需三十日方可至宛城……”
“舊郢之地,舊楚人乃新黔首,秦人乃舊黔首,舊黔首常辱新黔首,屢禁不絕。”成介道。“且秦人治下年年征戰,庶民苦不堪言,苦秦久矣。若能大破秦軍,庶民當奮起反秦。”
舊郢滲透數年,情況不說大司馬府,就是諸敖對此也一清二楚。楚國治下,等級森嚴,可楚國懶政,官府並不過多幹涉庶民的生活,稅賦也是循例,最重要的是不打仗,不打仗年有結餘,日子雖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秦國治下不同,官吏勤政,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每年不是打仗,就是勞役,一年到頭不停,說不定還要隕命戰場。
“我不以然也。”出人意外的,勿畀我出口反對成介的。“我等皆知秦政與楚政之不同,然舊郢舊楚人知否?”
“如何不知?”成介反問道。“秦政、楚政,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僅我等旁觀者耳。舊楚人生於秦國治下,無私塾、無報紙、無商旅、無巫覡,唯知秦法秦吏,如何知楚政如何?”勿畀我道。“舊楚人甚多隻知有秦,不知有楚、有天下。若大王不入舊郢之地相召,庶民苦秦又如何?適時斬木為兵反秦者,秦吏也。”
“秦吏?”不單成介,連淖狡、項燕也吃驚於勿畀我的判斷。
“若我軍能大勝秦軍,先反秦者,必秦吏也。”酈且的判斷竟然與勿畀我一樣。
“弗信。”若敖獨行曾親入舊郢,迴來後與成介深談過,成介深信楚人苦秦久矣。
“成敖弗信,我能奈何?”勿畀我苦笑。“庶民豈知天下大勢?庶民豈知我軍攻秦?知天下、舊郢之勢者,必是秦吏;庶民非至墟市,不出本裏,如何聚兵?庶民農耕為本,趨利避害,怎敢反秦?能聚兵反秦者,必是秦吏。故我以為,舊郢秦吏,不當斬殺,而當收降。”
勿畀我的意見已經提過了,那就是赦免舊郢秦吏和奸人,以為我用,然而朝臣不同意。楚國國內已無官吏、奸人,怎能赦免秦國官吏和奸人?這些人說不定殺過楚人、殺過羋姓。
這是朝臣不同意的理由,卻不是勿畀我的本意,他的意思是先赦免,戰後再尋機將這些人盡遷出舊郢,一樣能達到肅清官吏、奸人的目的。不過這個辦法一說出來就被朝臣罵了個狗血噴頭。斬殺就斬殺,赦免就赦免,答應赦免又盡遷那就是無信,背信之事楚國不做。
“此言可止也。”作為上官的項燕瞪了勿畀我一眼,要他住口。
“大司馬府以為,若大王晚至五月方入舊郢,戰事若何?”淖狡問道,他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大王入舊郢與秦軍派軍救援孰重孰輕?糧草、舟楫、兵甲、士卒皆備否?”
“尚不知。”酈且沒辦法迴答這些問題。
“何時可知?”淖狡追問。
“四日之後。”酈且張口又閉口,最終張口。
四日並不是很長的時間,作戰司演算的同時,番吾之戰的結果也將了解的更加清楚。果然,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乃至第五日早上都有消息傳來。秦軍偵騎四處宣告秦軍此役斬首趙卒二十四萬;湶州派去偵查的騎士說趙軍全潰,士卒十不存一,唯見萬餘代郡軍尚成行列。唿沱水以北的趙民大肆恐慌,很多人棄家北逃。
晏食時分,大司馬府的軍事會議再次召開,與四日前不同的是七敖之一的成介已死,代他執行敖職是他的二兒子成通。成通以前是項燕的下屬,他不看項燕一眼。
“趙國不救必亡。”項燕沒看成通,而是看向了諸敖。“趙國若亡,天下傾也。”
“我有钜甲之固,有夷矛之利,有火炮之強,秦人能奈我何?”前日比武項燕雖然手下留情,勝而不殺,但成介以此為辱,伏劍而亡。成介之死讓諸敖決心泯滅分歧,以防類似事情發生。“趙人數通秦國,以使楚秦再戰,漁翁得利。而今又與秦人議和,欲割唿沱水以南之地予秦,此等行徑,三國如何救之?
大司馬府執掌戎事,而非執掌政事。若府尹以為大司馬府可定國策,置正朝於何地?置諸敖於何地?置大王於何地?本次集議,隻言攻秦可否提前,隻言大王不至與秦軍迴援孰輕孰重,不言是否救趙。攻秦與救趙前歲早有朝決:不救!”
成介已死,此時說話的是淖狡。他不想成介死,也不想項燕死,可惜成介死了。他現在再次提醒項燕:大司馬府無權決定國策,權力隻在正朝、諸敖以及大王。
‘項伯’、‘府尹’,稱唿上的差別透露出諸敖對項燕的態度,項燕苦笑後提及一事:“前歲朝決雖不救趙,但許我項師出兵救趙。”
“四師。”淖狡伸出四個指頭,“前歲許四師之軍救趙,以牽製秦軍。府尹欲救趙國,隻可發四師之兵。餘下二十八師,俱要攻秦。”
“報——”淖狡說話間,堂外訊官急報。準允後他入堂大聲道:“大梁來訊:秦人舟師滿載土石,一夜之間盡沉於鴻溝、南濟諸水,北上至大河之水路絕矣!”
戰舟耀武揚威鴻溝、黃河有數年之久,秦國不是不能阻塞,而是沒有必要阻塞。眼下趙軍大敗,趙國存亡在即,雖然阻塞最終也會被楚軍清除,可能阻塞一日就阻塞一日,能延緩一刻就延緩一刻,隻要拔下邯鄲,趙國也就亡了。
“秦人欲滅趙也。”聞音知意,諸敖聞訊對視後如此歎道。大司馬府這邊卻無動於衷,這本就是預料中的事情,秦軍阻塞諸水正是滅趙的前奏。邯鄲也許隻能守三個月、也許可以守六個月,也許守一年,誰也不知趙國還能支撐多久。
諸人越來越能感受到時間的急迫,淖狡問道:“可提前攻秦否?”
“可。”酈且答。“然僅可提前七日。”
“為何僅能提前七日?”昭黍追問。
“今日已是四月第八日,原定本月十五日下達動員集結,五月十日進秦,故而隻可提前七日。”鄂焯道。“這四日輸運司便查水文,知此時水雖尚淺,但仍可行舟。”
氣候永遠是影響軍事行動、尤其是影響大規模軍事行動的第一因素。成介此前提議八月進攻,除了就糧於敵外,另一個沒有明言的就是八月進攻可以避開長江中遊地區四月開始、六月末達到頂峰的雨季。用後世的術語,就是避開梅雨季節。
雖然這個時代長江流域的植被沒有遭到大規模的破壞,但暴雨之下,洪水衝毀城邑、破壞道路那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秦軍趁機以水代兵,一樣可以遲滯楚軍的進攻速度。八月已是夏末秋初,秋高氣爽,天氣幹燥,最合適行軍不過。
不過楚軍的野心不僅僅占領舊郢,還想進兵藍田,直搗鹹陽。丹水成了最重要的通道,為確保舟楫吃水深度,隻能將進攻時間提前至五月初。四月下雨不久,此時雲夢澤澤水太淺,不宜通行戰舟,五月之後雲夢澤澤水大漲,戰舟可以不通過漢水,直接從澤內北行至竟陵。
以後寢作喻,夏浦(今漢口)是路門,竟陵是寢門。要到寢門先要登階,登階之前要闖過路門。夏邑築城之前,江對岸的夏浦隻是個小邑,夏邑築城五十裏後,秦人在夏浦築三十裏城。夏浦後方七十五裏的漢汭(rui,即漢水與溠水交匯處。溠水南出桐柏山,過唐、隨二縣流入秦境,穿安陸縣匯入漢水),也建有城邑,舟師隨時可以阻塞漢水通道。秦人如此設防,楚軍隻能是從長江往北穿過雲夢澤直入竟陵。
鄂焯的解釋諸敖沒有異議,水深水淺這是實際,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如此說來,大王不過延遲七日?”昭黍接著問。
“然也。”酈且道。“大王心知我軍五月攻秦,定能在五月前趕赴夏邑。便是延誤,也不過延誤三五日,於戰局無礙。”
“那秦軍如何?”藍奢問秦軍。“趙軍大敗,我軍猛攻舊郢、南陽,秦軍何時迴援?”
“以今觀之,秦國急欲滅趙,故而阻塞鴻溝、南濟諸水。我軍若能在攻秦之前清除阻塞之舟楫,攻秦時戰舟封鎖大河孟津、委粟、西沃、牛口諸渡,邯鄲以南之秦軍隻可從河東道退迴秦境,陸路至新田沿汾水入大河,從風淩、大禹、茅津三渡至大河以南,出崤山雁翎關沿橐水(今青龍澗河)至洛水,宜陽、洛陽,再從洛陽往南行至南陽,此逾一千八百餘裏。若其每日行軍六十裏,需三十日方可至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