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卒與普通步卒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體格上,更體現在戰術和意誌上。九年來秦軍連戰連敗,不包括病死庾死,僅戰死的士卒超過四十萬。這次為了滅趙和決戰,秦國精卒全速集中在趙國和共邑,關內剩下的即便不是老幼,也是一些體格羸弱的男子。
而楚軍六年變革,不再是全民皆兵的路線,六十萬傅籍男子中,因為體格、財產的限製,隻有三分之一的人能成為甲士,甲士當中又隻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成為譽士。
照說各氏承包的縣邑、譽士所封的閭域應該上供給郢都,實際卻是郢都不斷的補貼全國的譽士和甲士。給他們最好的兵甲、給他們成萬成萬的箭矢、給他們印度細紋棉布做成的戎衣、給他們波斯小牛皮做的軍械、再不時給他們補充成噸成噸的肉食……
楚軍即便不是全脫產軍隊,也已經是半脫產軍隊。因為地域的關係,平均身高還是上不去,但體重、胸圍、肺氣量都大大提高。最重要的是臉上再也看不到菜色,身上看不到肋骨。非農忙時練五休一,農忙時練一休五。每旬師內會操,每月軍內會操、每季全國會操。針對性的頻繁訓練使得師旅戰鬥力急速提升。
這樣的精銳之師與關中那些老弱交戰,以一敵十是誇張的說法,以一敵三是實事求是。但陣戰並不是一個打一個,陣戰隻要一點突破,沒有戰爭意誌的軍隊就會全線皆崩。火炮不火炮並不致命,致命的是六十行矛陣排山倒海似的衝擊。不說老弱之軍,就是秦軍精卒也還沒有真正領教過矛陣的威力。
說話間,熊荊似乎看到了聚集在藍田的幾十萬秦軍一擊而潰。熊啟不知他心中所想,隻道:“我隻願王弟善待秦民。”
“楚軍不殺婦孺。”昨夜熊荊喝酒多了,這才站在熊啟的角度為秦國考慮了幾句。實際上他也好,楚軍士卒也好,對秦軍都是恨極。“有不佞在,不會屠城,也不會在鹹陽縱火。”
“秦民不過是受命行事。”楚軍在南郡殺戮極重,故而熊啟又解釋了一句。“秦國治下,即便有爵,公士、上造若是無錢也要至官府居作貲甲貲盾。”
“作案之器必要盡毀。”不屠城、不縱火,這是楚人的仁慈,可要說秦人也無奈,不該被惡劣對待,熊荊忍不住反駁了一句。“且新舊黔首之分,又出於何種原因?”
熊荊的話熊啟沒辦法迴答,關中遷至關東的舊黔首欺侮新黔首這種事他也有所耳聞。舊黔首哪怕是罪人、官奴,到了關東也是人上人的做派。而將他們遷入關東,本身就帶有很強的政治性目的,用俗話說叫做摻沙子。要是作為沙子的關中舊黔首和新征服地區的新黔首,律法麵前人人平等,那這沙子還怎麽摻?
秦吏包庇舊黔首,新黔首告而不受,受而不懲,這種事情極為正常。是以在舊郢和南陽,殺秦人最厲害的不是楚軍,而是當地的舊楚人。熊啟不知這個實情,卻能夠想象。他最擔心的是楚軍將這種仇恨帶入關中,帶到鹹陽。
兄弟倆一時無話。好一會他才說起另外一件事。“我與子銳兄明日返秦,玹兒若何?”
“玹兒將入魏國與其相見。”熊荊道。中午的時候,他就已經傳訊給郢都來的王舟,要他們轉向汝水,進入魏境。說起此事,他似乎能預料到羋玹的遺憾,但遺憾也是沒辦法的。他必須率軍西進,攻拔鹹陽。隻有拔下了鹹陽、重整秦國,天下才會太平。
這一夜宛城城牆上的相談是兄弟倆的最後一麵。次日未到朏明,熊荊便出宛城率師直下鄧邑,經過鄧邑後溯漢水至臨品。臨品暫歇一晚,次日王舟換成兩槳中翼戰舟,從丹水北上商密,中午在商密稍作歇息,下午便前往荊紫關。
此時的荊紫關穀地全是舟楫和士卒以及連綿不斷的軍幕。好在穀地有六十多裏長,加上雒越、西甌、泰人、苗人這些部落所屬的士卒,再加上輜重後勤部隊,二、三十萬人聚集這片穀地也不顯狹窄。隻是一萬多艘舟楫停滿了水畔,很多戰舟甚至是數艘並排停靠。
熊荊看到的場麵是六十多裏幾乎全是軍帳,丹水兩側全是舟楫。好在這個時節的丹水最窄處也超過四十米,兩側停靠三排舟楫後,中間還能剩下最少十八米的航道,熊荊的舟楫正從這條航道徐徐上行。
“大王有令:勿以王在,各行其事!大王有令:勿以王在,各行其事!”為了不擾軍,王舟前舟上的寺人齊聲大喊,一些出帳想奔至水畔行禮的楚軍士卒聽聞此令隻能原地駐足,眺望從丹水中央駛過的大王。倒是聽不懂楚語的越人士卒毫無顧忌的衝至水畔,甚至很無禮的衝上岸邊戰舟,頓時惹來王卒甲士的怒視。
熊荊並未注意這些無禮的越人士卒,還在三十多裏外他就循著黑煙,舉起陸離鏡注視荊紫關前正在清理沉舟的楚軍工兵。越往前就越能聽見蒸汽機的轟響,不過這時候楚軍幕府已到了,戰舟轉入淇水。
“臣等拜見大王。”近衛甲士登岸以後,王卒才駛入淇水停靠。成通率領著幕府內各師軍率出帳迎接熊荊、鬥於雉等人,鍾鼓一時大作。
“軍中禮儀當以簡潔為要,免禮吧。”楚人喜歡鍾樂,因此大軍作戰也帶著鍾,還有女伶女樂。這當然是舊傳統的遺留,大司馬府雖然明文禁止,各師依舊不遵。
“前軍已至何處?”幕府設在丹水、淇水交匯河汊的小丘上。帳內的謀士、法算、天文、地理、通長等人對熊荊揖禮。這實際就是若敖氏的幕府。揖見熊荊後,這些人迅速退下,大帳內隻剩熊荊、鬥於雉、成通、鬥常還有各師將率。
“敬告大王,以時日計,前軍今日可至竹林關。”成通是揖道。
“哦!如此迅速?”前天中午飛訊命令成通速速攻拔竹林關,到現在不過三十多個時辰,前軍就已趕至竹林關了。荊紫關到竹林關水路有兩百裏,直線距離卻隻有一百四十裏。多出來的六十裏全是丹水在群山中蜿蜒和曲折。熊荊以為要明天才能攻伐竹林關,沒想到今天楚軍就衝上去了。
“然也。”前天一早成通沒有祭祀先祖就奔至荊紫關要奪下若敖獨行的兵權,沒想到他剛到宛城的軍命就追了過來,軍命要求他速速拿下竹林關,於是一場訓斥瞬間改為慰問。
“稟大王,我軍明日可下竹林關。”鬥常道。“今日僅隨師至竹林關,夜間越人士卒方至。竹林關者,遍地竹林。泰人之率泰竹言泰卒善竹林之戰,故與大長老宋請纓前往。”
叢林戰楚軍確實不如越卒,泰竹這人熊荊也有印象,他單名竹,楚人習慣叫他泰竹。讓他吃驚的是諸敖之一的大長老宋,一大把年紀的他也竟然親自上陣。
“敖宋往之,竹林關必下。”熊荊放心道。“隻是阻塞水道沉舟如何?明日我軍便要進軍藍田,沉舟不去,如何行軍?”
“稟大王,最遲明日午時,可清沉舟。”以前的砲兵之將公輸忌現在兼任工兵之將。正是他在指揮工兵清理丹水上的沉舟。
與鴻溝、南濟不同,丹水上的舟楫、特別是丹水上遊的舟楫多是排水幾噸的小舟。這些舟楫裝上土石沉入丹水後可以用浮箱利索的拉起。浮箱順著丹水逆行,一艘艘拉起那些沉舟,然後推至岸邊或者河灣,這要比鴻溝、南濟的大型沉舟容易清理。
“如今有幾師北上竹林關?”熊荊問道。
“稟大王,已有六師北上竹林關。”成通道。“臣已令彼等一旦拔下此關便不可休息,要速速進兵商邑。若是不能拔下商邑,亦要聚兵於菟和山之上,以阻秦師西退。”
武關往西八十裏,竹林關往北百裏,就是商邑。但在商邑以東十裏,有一座方圓二十裏的方山。方山不高,也就兩百米,但它恰好擋住了武關官道和丹水水道。從東麵而來的武關官道要順著方山從其北側經過,從西麵來的丹水則要從方山南麵流淌再轉而南下。
這座方山的戰略作用比西麵十裏的商邑重要的多。誰控製了菟和山,誰就控製了上洛商邑盆地,並可以將東麵武關、南麵丹水擋在方山之外。
“先君昭王攻夷虎之年,為攻伐蠻氏,申公壽餘曾率軍駐於菟和山之上。”武關道諸多要隘,為了讓大王更清楚菟和山,鬥常說起了前事。“占據此山,武關秦軍速敗。”
“若是武關秦軍占據此山呢?”幕府裏有沙盤,熊荊看出了此山的重要性。
“稟告大王,若是秦人占據此山……”成通看向鬥常,也看向遠處的謀士,最終道:“若五萬秦人精卒占據此山,鹹陽恐不克。”
他說的熊荊眉頭一皺,好在軍司馬鬥常又道:“我軍偵騎屏絕交通,秦人不知我已拔荊紫關,亦不知我軍進至竹林關。”
而楚軍六年變革,不再是全民皆兵的路線,六十萬傅籍男子中,因為體格、財產的限製,隻有三分之一的人能成為甲士,甲士當中又隻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能成為譽士。
照說各氏承包的縣邑、譽士所封的閭域應該上供給郢都,實際卻是郢都不斷的補貼全國的譽士和甲士。給他們最好的兵甲、給他們成萬成萬的箭矢、給他們印度細紋棉布做成的戎衣、給他們波斯小牛皮做的軍械、再不時給他們補充成噸成噸的肉食……
楚軍即便不是全脫產軍隊,也已經是半脫產軍隊。因為地域的關係,平均身高還是上不去,但體重、胸圍、肺氣量都大大提高。最重要的是臉上再也看不到菜色,身上看不到肋骨。非農忙時練五休一,農忙時練一休五。每旬師內會操,每月軍內會操、每季全國會操。針對性的頻繁訓練使得師旅戰鬥力急速提升。
這樣的精銳之師與關中那些老弱交戰,以一敵十是誇張的說法,以一敵三是實事求是。但陣戰並不是一個打一個,陣戰隻要一點突破,沒有戰爭意誌的軍隊就會全線皆崩。火炮不火炮並不致命,致命的是六十行矛陣排山倒海似的衝擊。不說老弱之軍,就是秦軍精卒也還沒有真正領教過矛陣的威力。
說話間,熊荊似乎看到了聚集在藍田的幾十萬秦軍一擊而潰。熊啟不知他心中所想,隻道:“我隻願王弟善待秦民。”
“楚軍不殺婦孺。”昨夜熊荊喝酒多了,這才站在熊啟的角度為秦國考慮了幾句。實際上他也好,楚軍士卒也好,對秦軍都是恨極。“有不佞在,不會屠城,也不會在鹹陽縱火。”
“秦民不過是受命行事。”楚軍在南郡殺戮極重,故而熊啟又解釋了一句。“秦國治下,即便有爵,公士、上造若是無錢也要至官府居作貲甲貲盾。”
“作案之器必要盡毀。”不屠城、不縱火,這是楚人的仁慈,可要說秦人也無奈,不該被惡劣對待,熊荊忍不住反駁了一句。“且新舊黔首之分,又出於何種原因?”
熊荊的話熊啟沒辦法迴答,關中遷至關東的舊黔首欺侮新黔首這種事他也有所耳聞。舊黔首哪怕是罪人、官奴,到了關東也是人上人的做派。而將他們遷入關東,本身就帶有很強的政治性目的,用俗話說叫做摻沙子。要是作為沙子的關中舊黔首和新征服地區的新黔首,律法麵前人人平等,那這沙子還怎麽摻?
秦吏包庇舊黔首,新黔首告而不受,受而不懲,這種事情極為正常。是以在舊郢和南陽,殺秦人最厲害的不是楚軍,而是當地的舊楚人。熊啟不知這個實情,卻能夠想象。他最擔心的是楚軍將這種仇恨帶入關中,帶到鹹陽。
兄弟倆一時無話。好一會他才說起另外一件事。“我與子銳兄明日返秦,玹兒若何?”
“玹兒將入魏國與其相見。”熊荊道。中午的時候,他就已經傳訊給郢都來的王舟,要他們轉向汝水,進入魏境。說起此事,他似乎能預料到羋玹的遺憾,但遺憾也是沒辦法的。他必須率軍西進,攻拔鹹陽。隻有拔下了鹹陽、重整秦國,天下才會太平。
這一夜宛城城牆上的相談是兄弟倆的最後一麵。次日未到朏明,熊荊便出宛城率師直下鄧邑,經過鄧邑後溯漢水至臨品。臨品暫歇一晚,次日王舟換成兩槳中翼戰舟,從丹水北上商密,中午在商密稍作歇息,下午便前往荊紫關。
此時的荊紫關穀地全是舟楫和士卒以及連綿不斷的軍幕。好在穀地有六十多裏長,加上雒越、西甌、泰人、苗人這些部落所屬的士卒,再加上輜重後勤部隊,二、三十萬人聚集這片穀地也不顯狹窄。隻是一萬多艘舟楫停滿了水畔,很多戰舟甚至是數艘並排停靠。
熊荊看到的場麵是六十多裏幾乎全是軍帳,丹水兩側全是舟楫。好在這個時節的丹水最窄處也超過四十米,兩側停靠三排舟楫後,中間還能剩下最少十八米的航道,熊荊的舟楫正從這條航道徐徐上行。
“大王有令:勿以王在,各行其事!大王有令:勿以王在,各行其事!”為了不擾軍,王舟前舟上的寺人齊聲大喊,一些出帳想奔至水畔行禮的楚軍士卒聽聞此令隻能原地駐足,眺望從丹水中央駛過的大王。倒是聽不懂楚語的越人士卒毫無顧忌的衝至水畔,甚至很無禮的衝上岸邊戰舟,頓時惹來王卒甲士的怒視。
熊荊並未注意這些無禮的越人士卒,還在三十多裏外他就循著黑煙,舉起陸離鏡注視荊紫關前正在清理沉舟的楚軍工兵。越往前就越能聽見蒸汽機的轟響,不過這時候楚軍幕府已到了,戰舟轉入淇水。
“臣等拜見大王。”近衛甲士登岸以後,王卒才駛入淇水停靠。成通率領著幕府內各師軍率出帳迎接熊荊、鬥於雉等人,鍾鼓一時大作。
“軍中禮儀當以簡潔為要,免禮吧。”楚人喜歡鍾樂,因此大軍作戰也帶著鍾,還有女伶女樂。這當然是舊傳統的遺留,大司馬府雖然明文禁止,各師依舊不遵。
“前軍已至何處?”幕府設在丹水、淇水交匯河汊的小丘上。帳內的謀士、法算、天文、地理、通長等人對熊荊揖禮。這實際就是若敖氏的幕府。揖見熊荊後,這些人迅速退下,大帳內隻剩熊荊、鬥於雉、成通、鬥常還有各師將率。
“敬告大王,以時日計,前軍今日可至竹林關。”成通是揖道。
“哦!如此迅速?”前天中午飛訊命令成通速速攻拔竹林關,到現在不過三十多個時辰,前軍就已趕至竹林關了。荊紫關到竹林關水路有兩百裏,直線距離卻隻有一百四十裏。多出來的六十裏全是丹水在群山中蜿蜒和曲折。熊荊以為要明天才能攻伐竹林關,沒想到今天楚軍就衝上去了。
“然也。”前天一早成通沒有祭祀先祖就奔至荊紫關要奪下若敖獨行的兵權,沒想到他剛到宛城的軍命就追了過來,軍命要求他速速拿下竹林關,於是一場訓斥瞬間改為慰問。
“稟大王,我軍明日可下竹林關。”鬥常道。“今日僅隨師至竹林關,夜間越人士卒方至。竹林關者,遍地竹林。泰人之率泰竹言泰卒善竹林之戰,故與大長老宋請纓前往。”
叢林戰楚軍確實不如越卒,泰竹這人熊荊也有印象,他單名竹,楚人習慣叫他泰竹。讓他吃驚的是諸敖之一的大長老宋,一大把年紀的他也竟然親自上陣。
“敖宋往之,竹林關必下。”熊荊放心道。“隻是阻塞水道沉舟如何?明日我軍便要進軍藍田,沉舟不去,如何行軍?”
“稟大王,最遲明日午時,可清沉舟。”以前的砲兵之將公輸忌現在兼任工兵之將。正是他在指揮工兵清理丹水上的沉舟。
與鴻溝、南濟不同,丹水上的舟楫、特別是丹水上遊的舟楫多是排水幾噸的小舟。這些舟楫裝上土石沉入丹水後可以用浮箱利索的拉起。浮箱順著丹水逆行,一艘艘拉起那些沉舟,然後推至岸邊或者河灣,這要比鴻溝、南濟的大型沉舟容易清理。
“如今有幾師北上竹林關?”熊荊問道。
“稟大王,已有六師北上竹林關。”成通道。“臣已令彼等一旦拔下此關便不可休息,要速速進兵商邑。若是不能拔下商邑,亦要聚兵於菟和山之上,以阻秦師西退。”
武關往西八十裏,竹林關往北百裏,就是商邑。但在商邑以東十裏,有一座方圓二十裏的方山。方山不高,也就兩百米,但它恰好擋住了武關官道和丹水水道。從東麵而來的武關官道要順著方山從其北側經過,從西麵來的丹水則要從方山南麵流淌再轉而南下。
這座方山的戰略作用比西麵十裏的商邑重要的多。誰控製了菟和山,誰就控製了上洛商邑盆地,並可以將東麵武關、南麵丹水擋在方山之外。
“先君昭王攻夷虎之年,為攻伐蠻氏,申公壽餘曾率軍駐於菟和山之上。”武關道諸多要隘,為了讓大王更清楚菟和山,鬥常說起了前事。“占據此山,武關秦軍速敗。”
“若是武關秦軍占據此山呢?”幕府裏有沙盤,熊荊看出了此山的重要性。
“稟告大王,若是秦人占據此山……”成通看向鬥常,也看向遠處的謀士,最終道:“若五萬秦人精卒占據此山,鹹陽恐不克。”
他說的熊荊眉頭一皺,好在軍司馬鬥常又道:“我軍偵騎屏絕交通,秦人不知我已拔荊紫關,亦不知我軍進至竹林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