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荊不知道項燕心裏的想法,知道的話肯定會以為他瘋了。因為硝石提純的限製——硝石的提純並非溶解和結晶那麽簡單。
這是科學的方法,古時的辦法是加入皮膠水共煮,又或加入白糖、蘿卜、淡水共煮。可這樣煮出來的硝是否純淨,是否能像史書裏說的能打到二十裏、三十裏以外,一炮糜爛數十裏,那就隻有天才知道了,反正關天培在他的奏折裏是這樣寫的:
‘親勘得大角、沙角兩炮台,係東斜峙,丈量口寬一千一百一十三丈(1清丈=3.2米),五千斤以下炮位,炮子及遠,自一百餘丈至兩三百丈不等,力量尚薄,必須六千斤以上大炮,方能致遠崔堅。試演三千斤大炮,炮子僅及中流,強弩之末,無濟於事……’
關天培親勘的沙角炮台火炮角度不明,但必然不是五度,肯定要大於十度甚至更多。4.47公斤火藥隻得到五百七十丈的射程(又有兩廣總督祁貢丈量口寬,為一千一百七十餘丈,取其平均;‘炮子僅及中流’,即五百七十丈,按清丈,為1824米)。而十二磅炮(十二磅炮全炮重兩千清斤)的標準,僅為三千斤炮發射藥四分之一的1.13公斤發射藥,發射一點二倍的5.44公斤實心彈,仰角五度時,射程為1488米;仰角十度時,射程為1911米。
用四倍的發射藥,發射重量隻有82%的炮彈,射程勉強和十二磅炮仰角十度的射程持平。細究起來,這種火藥的威力和造府所造火藥相比要好(按照上次測試,造府火藥威力僅為近代火藥威力的五分之一),可惜這好的很有限。如果忽略炮彈重量的差異,它的威力也不過是近代火藥威力的四分之一。
當然,沙角炮台所發射的火藥威力如此之小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日久潮濕、比如非顆粒化(實際上顆粒化作用也很有限,顆粒狀火藥的暴熱是736.6千卡/千克;粉末狀火藥的暴熱是620.9千克/千克)、比如運輸過程中使得硝石沉底木炭浮麵、比如炮膛內部粗糙、炮彈表麵不光滑等等等等,但不管怎麽說,按照傳統工藝提純土硝所製成的火藥,其威力並不能達到最大,隻有按科學方法提純或者幹脆使用沒有雜質的硝石,才能使火藥威力最大。
項燕想用火藥炸開鹹陽城,這在熊荊看來的是不可行。不可行並非因為黑火藥不能炸垮城牆——即便到了二戰以後,也有用六點二噸黑火藥炸開三十七米城牆的戰例,其城牆高十四米,厚度超過二十米[注7],采取地下坑道爆破,不可行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他沒有這麽多火藥。
雖然《營造法式》裏說過,城牆底寬、城高、上寬之比為3:2:1,可實際上元代北京城牆的底寬、城高、上寬之比卻是4:2:1。即:如果城高十四米,那麽城牆底部寬度就是二十八米,牆頂的寬度僅為七米。
先秦至秦後,很多事物都是退化的。漢代未央宮4.6平方公裏,長樂宮6.6平方公裏,唐代大明宮3.3平方公裏,北京故宮僅僅0.73平方公裏。當然,這是宮殿規模,築牆可能因為技術的進步,比如城牆包磚,使得底寬、城高、上寬之比越來越小。
在這個時代,底寬、城高、上寬之比為6:2:1。鹹陽天下雄城,六版夯築,城高七點二丈,以周尺,為14.18米;底寬是城高的三倍,即二十一丈六尺,合42.55米。另外這個時代的城牆為了防止浸城,牆腳又有護坡,加上內外護坡,城基厚度幾達六十米。
六點二噸火藥炸開了牆基二十多米厚的臨汾,以現在造府火藥的威力,要炸開牆基六十米厚的鹹陽,最少估計要三十噸甚至更多火藥。按照配比,這就是三噸多硫磺,而上次胡耽娑支僅僅帶來一百二十七公斤硫磺。
炸開焉氏塞因山而建、厚度大約在十米的關城,熊荊估計需要三噸火藥。三百公斤硫磺胡耽娑支還是能帶來的,可如果要他弄來三噸硫磺,這完全不可能。除非他真的找到硫磺礦,或者艦隊在印度、塞琉古,以及瀛洲找到新的硫磺來源。
如果說硫磺不足炸不開鹹陽城牆,另一個就是單純的戰術問題了。
好好的騎兵不在平地上作戰殺入鹹陽城,熊荊怎麽想都不是一個好選擇。鹹陽人口六十萬,不包括城內的守軍、衛卒,一戶征一人也有六萬人。秦人可不是齊人,嚴苛秦法下秦人早就成了一台戰爭機器,在陌生城市陷入巷戰的合縱軍即便一命換兩命,也不過殺死六萬秦軍。這樣的交換比實在是太不合算。且等自己一個閭一個閭攻過去,趙政早就跑了。
“若火藥能擊破鹹陽城……”爆炸後刺鼻的硝煙味中,項燕還是瘋了。
“若此能擊破鹹陽城,天下之事定矣!”酈且跟著也瘋了。
“火藥不足,鹹陽城厚六十米,無法炸開。”熊荊道,“鹹陽城外護城池寬十五丈,我軍如何渡池掏洞?城內秦軍逾十萬,三萬騎兵如何勝之?”
“如此,此戰當出步卒。”酈且繼續道。“若有十萬步卒……”
“然後從上郡入城?”熊荊反問道。“你怎知秦軍不能及時調兵迴援鹹陽?一千七百多裏,步卒最少需二十日方可趕到鹹陽。步卒還未到鹹陽,秦軍已至鹹陽。”
從上郡入秦是已經是否決了的策略,除了三國不願大張旗鼓的出動步卒外。秦軍的迴援速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華陽之戰秦軍一千二百裏依靠舟楫隻用了八天時間便出鹹陽抵華陽,現在反過來,從趙國前線返迴鹹陽的時間需要多久?
即便楚國戰舟在黃河上攔截秦軍,迫使其棄舟步行,但井陘方向秦軍隻要疾行三百裏便可在晉陽(今太原)上船沿汾水南下。鹹陽到華陽是順水,晉陽到鹹陽,也就隻有最後三百裏黃河至渭水這一段是逆行。
等於說是,同樣一千七百多裏的路程,合縱軍全程步行,秦軍三百裏步行、三百裏逆水、一千一百裏順水而下。合縱軍有先發優勢,但因為飛訊秦軍反應也慢不到哪裏去。並且最關鍵的是合縱軍補給要靠搶,還要攻克關隘,比如子午嶺、沮源關;而秦軍完全是內線行軍。
熊荊腦子裏會想起由上郡入秦種種的弊端,他再度搖頭,強調道:“由上郡入秦大軍無法至鹹陽。且火藥不足,炸不開鹹陽城牆。”
火藥的誘惑下,項燕、酈且都有些不正常,不過項燕最先冷靜下來,他懂得目標不能盲目擴大。他道:“敢問大王,火藥何以不足?”
“火藥中有一物楚國無有。”熊荊解釋了一句。“需從他國運來。”
火藥原來是配出來的,項燕有些醒悟,他追問道:“能有幾何?”
“不佞也不知。”熊荊道,可為了讓他放心,又道:“然必能破開焉氏塞關城。”
“然。”項燕鄭重答應,“臣願與大王一同擊秦。”
“善!”熊荊笑起,花費了半噸火藥,項燕不出所料的點下了頭。
“然臣請大王勿要遠離臣之幕府。”想起鴻溝之戰熊荊曾獨自出陣迎敵,項燕很擔心他會出事,因此再道:“且萬萬不可擅自擊敵。”
“諾。”熊荊也鄭重點頭,“不佞絕不擅自擊敵,不佞隻是……”
大王喜歡秦王的一個媵。因為酈且,這件事在楚國已經有不少人知道。項燕對熊荊的這個愛好不置可否,他隻希望熊荊不要出事,更不要擅自行動。
“火藥有大用,還請大王多購入所缺之物。”項燕話題又迴到了火藥本身,他現在有一種預感,這件武器的出現將改變戰爭本身。
“不佞也希望多購入,然他國也少有,不佞能奈何?”熊荊苦笑。很多事情說起來很有印象,實際做起來那就是另外一迴事了,比如火藥。隻是硫磺還真不能靠胡耽娑支運來,粟特商人狡猾的很,你越說重要,他就越漲價減量。等明年開春,應該派人去瀛洲找,看到火山就爬山去,就不相信找不到硫磺。
這是科學的方法,古時的辦法是加入皮膠水共煮,又或加入白糖、蘿卜、淡水共煮。可這樣煮出來的硝是否純淨,是否能像史書裏說的能打到二十裏、三十裏以外,一炮糜爛數十裏,那就隻有天才知道了,反正關天培在他的奏折裏是這樣寫的:
‘親勘得大角、沙角兩炮台,係東斜峙,丈量口寬一千一百一十三丈(1清丈=3.2米),五千斤以下炮位,炮子及遠,自一百餘丈至兩三百丈不等,力量尚薄,必須六千斤以上大炮,方能致遠崔堅。試演三千斤大炮,炮子僅及中流,強弩之末,無濟於事……’
關天培親勘的沙角炮台火炮角度不明,但必然不是五度,肯定要大於十度甚至更多。4.47公斤火藥隻得到五百七十丈的射程(又有兩廣總督祁貢丈量口寬,為一千一百七十餘丈,取其平均;‘炮子僅及中流’,即五百七十丈,按清丈,為1824米)。而十二磅炮(十二磅炮全炮重兩千清斤)的標準,僅為三千斤炮發射藥四分之一的1.13公斤發射藥,發射一點二倍的5.44公斤實心彈,仰角五度時,射程為1488米;仰角十度時,射程為1911米。
用四倍的發射藥,發射重量隻有82%的炮彈,射程勉強和十二磅炮仰角十度的射程持平。細究起來,這種火藥的威力和造府所造火藥相比要好(按照上次測試,造府火藥威力僅為近代火藥威力的五分之一),可惜這好的很有限。如果忽略炮彈重量的差異,它的威力也不過是近代火藥威力的四分之一。
當然,沙角炮台所發射的火藥威力如此之小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日久潮濕、比如非顆粒化(實際上顆粒化作用也很有限,顆粒狀火藥的暴熱是736.6千卡/千克;粉末狀火藥的暴熱是620.9千克/千克)、比如運輸過程中使得硝石沉底木炭浮麵、比如炮膛內部粗糙、炮彈表麵不光滑等等等等,但不管怎麽說,按照傳統工藝提純土硝所製成的火藥,其威力並不能達到最大,隻有按科學方法提純或者幹脆使用沒有雜質的硝石,才能使火藥威力最大。
項燕想用火藥炸開鹹陽城,這在熊荊看來的是不可行。不可行並非因為黑火藥不能炸垮城牆——即便到了二戰以後,也有用六點二噸黑火藥炸開三十七米城牆的戰例,其城牆高十四米,厚度超過二十米[注7],采取地下坑道爆破,不可行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他沒有這麽多火藥。
雖然《營造法式》裏說過,城牆底寬、城高、上寬之比為3:2:1,可實際上元代北京城牆的底寬、城高、上寬之比卻是4:2:1。即:如果城高十四米,那麽城牆底部寬度就是二十八米,牆頂的寬度僅為七米。
先秦至秦後,很多事物都是退化的。漢代未央宮4.6平方公裏,長樂宮6.6平方公裏,唐代大明宮3.3平方公裏,北京故宮僅僅0.73平方公裏。當然,這是宮殿規模,築牆可能因為技術的進步,比如城牆包磚,使得底寬、城高、上寬之比越來越小。
在這個時代,底寬、城高、上寬之比為6:2:1。鹹陽天下雄城,六版夯築,城高七點二丈,以周尺,為14.18米;底寬是城高的三倍,即二十一丈六尺,合42.55米。另外這個時代的城牆為了防止浸城,牆腳又有護坡,加上內外護坡,城基厚度幾達六十米。
六點二噸火藥炸開了牆基二十多米厚的臨汾,以現在造府火藥的威力,要炸開牆基六十米厚的鹹陽,最少估計要三十噸甚至更多火藥。按照配比,這就是三噸多硫磺,而上次胡耽娑支僅僅帶來一百二十七公斤硫磺。
炸開焉氏塞因山而建、厚度大約在十米的關城,熊荊估計需要三噸火藥。三百公斤硫磺胡耽娑支還是能帶來的,可如果要他弄來三噸硫磺,這完全不可能。除非他真的找到硫磺礦,或者艦隊在印度、塞琉古,以及瀛洲找到新的硫磺來源。
如果說硫磺不足炸不開鹹陽城牆,另一個就是單純的戰術問題了。
好好的騎兵不在平地上作戰殺入鹹陽城,熊荊怎麽想都不是一個好選擇。鹹陽人口六十萬,不包括城內的守軍、衛卒,一戶征一人也有六萬人。秦人可不是齊人,嚴苛秦法下秦人早就成了一台戰爭機器,在陌生城市陷入巷戰的合縱軍即便一命換兩命,也不過殺死六萬秦軍。這樣的交換比實在是太不合算。且等自己一個閭一個閭攻過去,趙政早就跑了。
“若火藥能擊破鹹陽城……”爆炸後刺鼻的硝煙味中,項燕還是瘋了。
“若此能擊破鹹陽城,天下之事定矣!”酈且跟著也瘋了。
“火藥不足,鹹陽城厚六十米,無法炸開。”熊荊道,“鹹陽城外護城池寬十五丈,我軍如何渡池掏洞?城內秦軍逾十萬,三萬騎兵如何勝之?”
“如此,此戰當出步卒。”酈且繼續道。“若有十萬步卒……”
“然後從上郡入城?”熊荊反問道。“你怎知秦軍不能及時調兵迴援鹹陽?一千七百多裏,步卒最少需二十日方可趕到鹹陽。步卒還未到鹹陽,秦軍已至鹹陽。”
從上郡入秦是已經是否決了的策略,除了三國不願大張旗鼓的出動步卒外。秦軍的迴援速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華陽之戰秦軍一千二百裏依靠舟楫隻用了八天時間便出鹹陽抵華陽,現在反過來,從趙國前線返迴鹹陽的時間需要多久?
即便楚國戰舟在黃河上攔截秦軍,迫使其棄舟步行,但井陘方向秦軍隻要疾行三百裏便可在晉陽(今太原)上船沿汾水南下。鹹陽到華陽是順水,晉陽到鹹陽,也就隻有最後三百裏黃河至渭水這一段是逆行。
等於說是,同樣一千七百多裏的路程,合縱軍全程步行,秦軍三百裏步行、三百裏逆水、一千一百裏順水而下。合縱軍有先發優勢,但因為飛訊秦軍反應也慢不到哪裏去。並且最關鍵的是合縱軍補給要靠搶,還要攻克關隘,比如子午嶺、沮源關;而秦軍完全是內線行軍。
熊荊腦子裏會想起由上郡入秦種種的弊端,他再度搖頭,強調道:“由上郡入秦大軍無法至鹹陽。且火藥不足,炸不開鹹陽城牆。”
火藥的誘惑下,項燕、酈且都有些不正常,不過項燕最先冷靜下來,他懂得目標不能盲目擴大。他道:“敢問大王,火藥何以不足?”
“火藥中有一物楚國無有。”熊荊解釋了一句。“需從他國運來。”
火藥原來是配出來的,項燕有些醒悟,他追問道:“能有幾何?”
“不佞也不知。”熊荊道,可為了讓他放心,又道:“然必能破開焉氏塞關城。”
“然。”項燕鄭重答應,“臣願與大王一同擊秦。”
“善!”熊荊笑起,花費了半噸火藥,項燕不出所料的點下了頭。
“然臣請大王勿要遠離臣之幕府。”想起鴻溝之戰熊荊曾獨自出陣迎敵,項燕很擔心他會出事,因此再道:“且萬萬不可擅自擊敵。”
“諾。”熊荊也鄭重點頭,“不佞絕不擅自擊敵,不佞隻是……”
大王喜歡秦王的一個媵。因為酈且,這件事在楚國已經有不少人知道。項燕對熊荊的這個愛好不置可否,他隻希望熊荊不要出事,更不要擅自行動。
“火藥有大用,還請大王多購入所缺之物。”項燕話題又迴到了火藥本身,他現在有一種預感,這件武器的出現將改變戰爭本身。
“不佞也希望多購入,然他國也少有,不佞能奈何?”熊荊苦笑。很多事情說起來很有印象,實際做起來那就是另外一迴事了,比如火藥。隻是硫磺還真不能靠胡耽娑支運來,粟特商人狡猾的很,你越說重要,他就越漲價減量。等明年開春,應該派人去瀛洲找,看到火山就爬山去,就不相信找不到硫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