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機的錘擊日夜不絕,城外的楚軍覺得枯燥而機械,城內的秦人卻感到恐懼且絕望。昨日,不堪承受的城牆又坍塌了一大塊,可楚軍與十幾日前一樣,並沒有貿然衝進來,以致城內的悉心布置全部無用。如此看來楚軍的意圖非常明確,要等缺口完全打開才攻入城內。
縣令府昏暗的光線下,當著縣丞甲的麵,縣尉過召集屯長以上的軍官入內,進行最後的布置。
“吾等妻、子全在南郡,若降,必連坐也。以吾等之死換妻、子之生,可乎?”縣尉過是關中的老黔首,長平之戰因斬首多而拜為公大夫,後為縣尉。他目光灼灼,從五百主看向屯長,又從屯長看到五百主。三千秦卒,明日或盡死於此。
“可。”在他的逼視下,幾十個屯長吐了口氣,出聲相答。
屯長多是新黔首,這樣答並不奇怪。跽坐在前麵的五百主卻神色淡然,其中一人甕聲甕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當年未死趙人之手,得活二十餘年,何憾。”
“善!”對幾個五百主縣尉過是放心的,與當年千千萬萬秦卒一樣,他們皆忠於大王,皆忠於秦國。“今日城必大破,待荊人入城,不戰,死;戰,亦死,當為一搏。傳我軍令:今日起全軍肉食、賜酒,以為一戰。”
*
“沙羨城牆已破,你等數請戰而不佞不允,何以?”同一時刻,熊荊也在對楚軍卒長以上的軍官訓示。在三十二名卒長、八名旅長、兩名師長,四十四雙眼睛的注視下,毫不避諱的直言。“有人曾言,楚師輕窕,不佞深以為然。我楚人行事,非以原則,乃以情感;非以持重,乃以多變;非以德行,乃以英勇;非以常識,乃以天才;非多思善慮,乃縱情率性。
兵事乃冷酷絕情之事。若性情有用,何需條例?若率性可為,何需廟算?若私勇無敵,何需陣列?
不佞常想,何為強師?信平君言:強師不見勝,需見敗。勝,各師皆同;敗,強弱殊異。何以?強師心如磐石,卒如兄弟,不以勝喜,不以敗憂,作戰猶匠人鑄模、如農人耕田、似織女紡紗,諸事皆有定製。不成,乃技藝不如也;不成,乃戰法有瑕也;不成,乃配合有誤也。今日之錯,明日改之,明日之錯,後日改之,一如朝日,日漸日升。
弱師不然,勝者狂喜,敗者大哀。他日秦人若命人四麵為楚歌,君將若何?他日秦人一勝再勝直下郢都,君將若何?他日秦人驅父老妻子為擼盾,君將如何?
既在陣列,當除私勇,與全軍共進退;既行兵事,當問廟算如何,當問戰法如何,當問配合如何,而非憑熱血之勇。此戰,戰者當自製,觀者當自明。”
已經很少這樣長篇大論了,魯陽君一直想請熊荊去軍校,熊荊向來都推脫。但這一次與郢師相處日久,熊荊越來越能感覺到郢師骨子裏的問題。然而製度化、條例化絕非一蹴而就,這需要培養一直普魯士那樣的,很軸很軸的軍官團。
“大王?”熊荊話好像說完了,但他還站在那,以致鄧遂不知他是否還有話說。
“不佞言已畢。”熊荊道。“攻城。”
“攻城!”還在細想大王那番話的卒旅長腦子裏還有些恍惚,幾個沒讀過書的卒長甚至不明白大王在說些什麽。打仗殺敵,哪有那麽多講究嗎?得到命令的他們最終恢複軍人的本色,對著熊荊大喝一聲‘末將敬受命’,隨即出帳奔向本部。
‘咚咚咚咚……’正午,投石機終於砸開最後一小段城牆,牆體倒塌塵土散去,整個沙羨城都敞露在破口處,守城的秦軍就列陣於破口之後,陣列嚴陣,似要與楚軍絕死一戰。
本來就是座手到擒來的小城,可來自熊荊的訓斥卻一次接著一次。心裏早就不痛快的養虺看到秦軍就大喝一聲:“攻!”
“攻——!”士卒大喊。他們端矛前行,雖然激動的漲紅了臉,好歹還有軍律和條例,不至於一窩蜂的撲上,而是踏著整齊的步伐,緩緩向前。
楚卒向前,破口處的秦卒居然後退,等楚卒半數入城,破口看不到的兩側忽然衝出兩支秦卒猛攻楚軍的側翼。原先退後的秦卒也立即止步反衝,三麵夾擊楚軍。
“大王?”兩卒楚軍陣寬三十米,大約是城牆破口的寬度。城外隻能聽到裏麵的喊殺,絲毫看不到城內的形勢。鄧遂聞聲感覺有異,不知該如何處置。
“將在外,君命不受。”熊荊搖頭,他可以痛斥郢師將領,但不能粗暴幹涉他們的指揮。隻是話是這樣說,他的心卻還是掛著的。奈何城**太窄,泥土又細碎,在戰鬥中的兩軍踩踏下,那一段城牆塵土飛揚,什麽也看不到。
熊荊這邊憂心,深入沙羨城的楚卒突遭至三麵劫殺,最開始也有些失措,但矛陣本就能四麵受敵,士卒手中的長矛放平,衝過來的秦軍並沒有占到便宜。隻是交戰中踏起的漫天塵土實在礙眼,很多秦卒從長矛底下滾近,開始用短戈貼身廝殺,逼得最外側的矛手不得不棄矛抽劍,與其近戰。
“衝!”養虺身先士卒,衝在最前。卡在破口的楚軍無法展開,後續兵力無法投入,因此比穩住陣列更重要的是向前突進。隻要向前擊潰秦軍,兩個師的楚軍衝入城內,接下來的戰鬥就會毫無懸念。
“將軍有命,矛卒衝矛!”卒長明白養虺的意思,直接下令衝矛。
“衝!”前排钜矛已經高舉,即便沒有衝矛的距離,矛卒還是往前猛衝出去。無數秦卒被洞穿,衝出去的矛手並未與秦卒過多糾纏,隨之避向兩側。
“衝——!”第一波矛卒衝出,緊接著是第二撥,再是第三撥、第四撥。第四撥矛手衝出後,秦軍的阻攔已經沒有了意義,因為後續矛手緊跟上前,城牆破口已經讓開。城外的楚軍正順著破口潮水般湧入沙羨城,三千秦軍瞬間敗退。
“稟告大王,秦軍已潰。”軍吏腿上帶傷,環片甲護不到身下,再穿一套鎖子甲又太重。
“善。”入城時稍有停滯,但很快就擊潰了秦軍的頑強抵抗,沒有造成過多傷亡。這樣的戰鬥熊荊挑不出什麽毛病。“不殺婦孺。”
“唯。臣等不殺婦孺。”軍吏重重答應一句,快速返身而去。他去的時候,城內的縣令府忽然著起火來,縣令府之外,其餘房舍也燃起了大火,間或傳來哭喊。
“當是關中秦人。”楚軍並未衝進內城,火是秦軍放的。看到這一幕的熊荊自然地想起了稷邑之戰被燒死的秦軍。那些參加過長平之戰的秦軍老卒,最為死硬,寧死不降。
“秦人狠毒,寧自焚其民亦不讓我得之。”右史也算見過不少戰事,見此太息長歎。
“秦民?”熊荊搖頭,苛政之下也不反抗,苟活和死了有什麽區別。
“請大王命人救之。”火勢越來越大,哭喊越來越急。沙羨城小,哪怕逆著北風,熊荊所占的位置也能聽到一些聲音。左史聞聲立即進言,熊荊不答。
左史再道,熊荊才道:“潰殘敵未清,如何相救?”
“大王,沙羨城中或有楚人。”左史隻能換了一種說法。
“傳不佞王命,若見婦孺於火中,可救之。”熊荊命令鄧遂。他對秦人無愛,因此並沒有嚴令楚軍務必救助。左史眼巴巴的看著軍吏前往城中傳令,不敢再做要求。
一個多時辰,城內的戰鬥結束,熊荊入城時不但見到散落在城內各處的秦卒屍首,更聞到人肉的焦味,一如當年陳郢的那種焦味,待到內城,則是一千多未死的婦孺,這些人啼哭不止,全然不知等待自己的將是何種命運。
“臣不辱使命,已拔沙羨。”養虺率領的那兩卒是前鋒,餘下諸卒來自西城師。他和牢乘見熊荊前來,立即上前揖禮複命。
“傷亡幾何?”熊荊麵無喜色,他覺得這樣的戰鬥傷亡不應該超過百分之三。
“大王請看。”數字已經統計了一遍,師司馬未明言數字,隻將數字遞給熊荊。
“恩。”傷亡數字在預計之內,熊荊板著的臉終於有些了些鬆動。“遊哨之外,可犒勞全軍。”
“謝大王!”郢師很早就開始餐餐吃肉,但犒勞和吃肉不同,犒勞有酒。粟價居高不下,因此酒稅也一加再加。今年決定積粟後,一些縣邑開始憑票購酒,酒票難求。一說犒勞,養虺這樣的貴族也開始吞口水。
“大王,降卒若何?”秦軍被擊潰後,還是有一些人投降的,牢乘不知這些人是殺還是不殺。
“秦人還是楚人?”熊荊問道。
“或有南郡之人,亦說楚語。”牢乘道。
“交由知彼司之人,由知彼司處置。”楚國很缺勞力,隻是魏卒可用,秦卒上上下下都有很重的戒心,特別是秦卒的家人多在秦國。從前年開始,秦軍降卒都交由知彼司處置,一些放迴秦國,一些遷至越地為奴,至於一些所謂的老黔首,多是審問完斬殺。
縣令府昏暗的光線下,當著縣丞甲的麵,縣尉過召集屯長以上的軍官入內,進行最後的布置。
“吾等妻、子全在南郡,若降,必連坐也。以吾等之死換妻、子之生,可乎?”縣尉過是關中的老黔首,長平之戰因斬首多而拜為公大夫,後為縣尉。他目光灼灼,從五百主看向屯長,又從屯長看到五百主。三千秦卒,明日或盡死於此。
“可。”在他的逼視下,幾十個屯長吐了口氣,出聲相答。
屯長多是新黔首,這樣答並不奇怪。跽坐在前麵的五百主卻神色淡然,其中一人甕聲甕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當年未死趙人之手,得活二十餘年,何憾。”
“善!”對幾個五百主縣尉過是放心的,與當年千千萬萬秦卒一樣,他們皆忠於大王,皆忠於秦國。“今日城必大破,待荊人入城,不戰,死;戰,亦死,當為一搏。傳我軍令:今日起全軍肉食、賜酒,以為一戰。”
*
“沙羨城牆已破,你等數請戰而不佞不允,何以?”同一時刻,熊荊也在對楚軍卒長以上的軍官訓示。在三十二名卒長、八名旅長、兩名師長,四十四雙眼睛的注視下,毫不避諱的直言。“有人曾言,楚師輕窕,不佞深以為然。我楚人行事,非以原則,乃以情感;非以持重,乃以多變;非以德行,乃以英勇;非以常識,乃以天才;非多思善慮,乃縱情率性。
兵事乃冷酷絕情之事。若性情有用,何需條例?若率性可為,何需廟算?若私勇無敵,何需陣列?
不佞常想,何為強師?信平君言:強師不見勝,需見敗。勝,各師皆同;敗,強弱殊異。何以?強師心如磐石,卒如兄弟,不以勝喜,不以敗憂,作戰猶匠人鑄模、如農人耕田、似織女紡紗,諸事皆有定製。不成,乃技藝不如也;不成,乃戰法有瑕也;不成,乃配合有誤也。今日之錯,明日改之,明日之錯,後日改之,一如朝日,日漸日升。
弱師不然,勝者狂喜,敗者大哀。他日秦人若命人四麵為楚歌,君將若何?他日秦人一勝再勝直下郢都,君將若何?他日秦人驅父老妻子為擼盾,君將如何?
既在陣列,當除私勇,與全軍共進退;既行兵事,當問廟算如何,當問戰法如何,當問配合如何,而非憑熱血之勇。此戰,戰者當自製,觀者當自明。”
已經很少這樣長篇大論了,魯陽君一直想請熊荊去軍校,熊荊向來都推脫。但這一次與郢師相處日久,熊荊越來越能感覺到郢師骨子裏的問題。然而製度化、條例化絕非一蹴而就,這需要培養一直普魯士那樣的,很軸很軸的軍官團。
“大王?”熊荊話好像說完了,但他還站在那,以致鄧遂不知他是否還有話說。
“不佞言已畢。”熊荊道。“攻城。”
“攻城!”還在細想大王那番話的卒旅長腦子裏還有些恍惚,幾個沒讀過書的卒長甚至不明白大王在說些什麽。打仗殺敵,哪有那麽多講究嗎?得到命令的他們最終恢複軍人的本色,對著熊荊大喝一聲‘末將敬受命’,隨即出帳奔向本部。
‘咚咚咚咚……’正午,投石機終於砸開最後一小段城牆,牆體倒塌塵土散去,整個沙羨城都敞露在破口處,守城的秦軍就列陣於破口之後,陣列嚴陣,似要與楚軍絕死一戰。
本來就是座手到擒來的小城,可來自熊荊的訓斥卻一次接著一次。心裏早就不痛快的養虺看到秦軍就大喝一聲:“攻!”
“攻——!”士卒大喊。他們端矛前行,雖然激動的漲紅了臉,好歹還有軍律和條例,不至於一窩蜂的撲上,而是踏著整齊的步伐,緩緩向前。
楚卒向前,破口處的秦卒居然後退,等楚卒半數入城,破口看不到的兩側忽然衝出兩支秦卒猛攻楚軍的側翼。原先退後的秦卒也立即止步反衝,三麵夾擊楚軍。
“大王?”兩卒楚軍陣寬三十米,大約是城牆破口的寬度。城外隻能聽到裏麵的喊殺,絲毫看不到城內的形勢。鄧遂聞聲感覺有異,不知該如何處置。
“將在外,君命不受。”熊荊搖頭,他可以痛斥郢師將領,但不能粗暴幹涉他們的指揮。隻是話是這樣說,他的心卻還是掛著的。奈何城**太窄,泥土又細碎,在戰鬥中的兩軍踩踏下,那一段城牆塵土飛揚,什麽也看不到。
熊荊這邊憂心,深入沙羨城的楚卒突遭至三麵劫殺,最開始也有些失措,但矛陣本就能四麵受敵,士卒手中的長矛放平,衝過來的秦軍並沒有占到便宜。隻是交戰中踏起的漫天塵土實在礙眼,很多秦卒從長矛底下滾近,開始用短戈貼身廝殺,逼得最外側的矛手不得不棄矛抽劍,與其近戰。
“衝!”養虺身先士卒,衝在最前。卡在破口的楚軍無法展開,後續兵力無法投入,因此比穩住陣列更重要的是向前突進。隻要向前擊潰秦軍,兩個師的楚軍衝入城內,接下來的戰鬥就會毫無懸念。
“將軍有命,矛卒衝矛!”卒長明白養虺的意思,直接下令衝矛。
“衝!”前排钜矛已經高舉,即便沒有衝矛的距離,矛卒還是往前猛衝出去。無數秦卒被洞穿,衝出去的矛手並未與秦卒過多糾纏,隨之避向兩側。
“衝——!”第一波矛卒衝出,緊接著是第二撥,再是第三撥、第四撥。第四撥矛手衝出後,秦軍的阻攔已經沒有了意義,因為後續矛手緊跟上前,城牆破口已經讓開。城外的楚軍正順著破口潮水般湧入沙羨城,三千秦軍瞬間敗退。
“稟告大王,秦軍已潰。”軍吏腿上帶傷,環片甲護不到身下,再穿一套鎖子甲又太重。
“善。”入城時稍有停滯,但很快就擊潰了秦軍的頑強抵抗,沒有造成過多傷亡。這樣的戰鬥熊荊挑不出什麽毛病。“不殺婦孺。”
“唯。臣等不殺婦孺。”軍吏重重答應一句,快速返身而去。他去的時候,城內的縣令府忽然著起火來,縣令府之外,其餘房舍也燃起了大火,間或傳來哭喊。
“當是關中秦人。”楚軍並未衝進內城,火是秦軍放的。看到這一幕的熊荊自然地想起了稷邑之戰被燒死的秦軍。那些參加過長平之戰的秦軍老卒,最為死硬,寧死不降。
“秦人狠毒,寧自焚其民亦不讓我得之。”右史也算見過不少戰事,見此太息長歎。
“秦民?”熊荊搖頭,苛政之下也不反抗,苟活和死了有什麽區別。
“請大王命人救之。”火勢越來越大,哭喊越來越急。沙羨城小,哪怕逆著北風,熊荊所占的位置也能聽到一些聲音。左史聞聲立即進言,熊荊不答。
左史再道,熊荊才道:“潰殘敵未清,如何相救?”
“大王,沙羨城中或有楚人。”左史隻能換了一種說法。
“傳不佞王命,若見婦孺於火中,可救之。”熊荊命令鄧遂。他對秦人無愛,因此並沒有嚴令楚軍務必救助。左史眼巴巴的看著軍吏前往城中傳令,不敢再做要求。
一個多時辰,城內的戰鬥結束,熊荊入城時不但見到散落在城內各處的秦卒屍首,更聞到人肉的焦味,一如當年陳郢的那種焦味,待到內城,則是一千多未死的婦孺,這些人啼哭不止,全然不知等待自己的將是何種命運。
“臣不辱使命,已拔沙羨。”養虺率領的那兩卒是前鋒,餘下諸卒來自西城師。他和牢乘見熊荊前來,立即上前揖禮複命。
“傷亡幾何?”熊荊麵無喜色,他覺得這樣的戰鬥傷亡不應該超過百分之三。
“大王請看。”數字已經統計了一遍,師司馬未明言數字,隻將數字遞給熊荊。
“恩。”傷亡數字在預計之內,熊荊板著的臉終於有些了些鬆動。“遊哨之外,可犒勞全軍。”
“謝大王!”郢師很早就開始餐餐吃肉,但犒勞和吃肉不同,犒勞有酒。粟價居高不下,因此酒稅也一加再加。今年決定積粟後,一些縣邑開始憑票購酒,酒票難求。一說犒勞,養虺這樣的貴族也開始吞口水。
“大王,降卒若何?”秦軍被擊潰後,還是有一些人投降的,牢乘不知這些人是殺還是不殺。
“秦人還是楚人?”熊荊問道。
“或有南郡之人,亦說楚語。”牢乘道。
“交由知彼司之人,由知彼司處置。”楚國很缺勞力,隻是魏卒可用,秦卒上上下下都有很重的戒心,特別是秦卒的家人多在秦國。從前年開始,秦軍降卒都交由知彼司處置,一些放迴秦國,一些遷至越地為奴,至於一些所謂的老黔首,多是審問完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