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有越人的考慮,楚人也有楚人的謀算。幾次冗長的會議後,粟米就像根絞繩,勒在熊荊脖子上。七年可積攢四年粟米,也不過支撐四到五年,五年之後怎麽辦?
遷徙江東是防線問題,因為一旦失去大梁,那就隻能退守江淮。當今的天下,越往南越貧瘠,越往南越難積粟。必須在七年內尋獲東洲三穀並普及播種,也必須在七年內構建中洲、以及西洲的貿易網,靠貿易利潤運迴糧食。
前者能靠藍洋艦隊的努力,按計劃他們將在明年春天起航前往東洲大陸;後者因為季風的關係,今年就要出航西去。不過貿易除了商品還需水手和商船,更需要金錢和物資。
缺錢是一件極為頭疼的事情。積粟,會讓整個楚國的金錢流向魏齊兩國;造戰舟,六百艘卒翼戰舟加上大約兩百艘同樣噸位的補給船,將耗盡楚國現有的、易伐的大章。貿易商船隻能靠貿易自我積累。
這不是一個物資豐富的時代,有錢買不到東西的情況比比皆是。楚國能外購的,一是魏韓三千多萬石粟,二是齊國生產的可彌補楚國的布冠衣履,三是趙、齊、韓三國深山裏的大章。
要指出的是,韓魏粟米與齊國布衣的供應存在矛盾關係,如果楚國買下韓魏的粟米,那缺糧的齊國就沒法賣出布衣;要買齊國的布衣,那就隻能讓齊國買走兩千萬石粟。另外趙國雖然坐擁太行,但戰爭中的趙國南部顯然沒辦法賣出大章。即便能賣出,一旦趙國粟米不足,庶民也就沒辦法入山伐木,齊國、韓國同樣如此。因此,金錢和物資必須是兩筆賬。
一艘饕餮橫帆貨船需要八百金,以金錢論,一次貿易就能迴本(前期商船較少貿易利潤較高的情況下);但以物資論,一船橫帆貨船運輸糧食不過三萬石,百錢一石也就隻有三百一十二金,這是一年,橫帆貨船一年隻能跑一次。
本來這還要減去水手一年的薪俸,可考慮到金錢充足,一船七、八十名水手消耗的物資並不多,因此薪俸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真正要扣除的是修船費用,大致上一艘商船能賺兩百五十金左右的物資。減去失事船隻的損失,一艘饕餮貨船需要四年才能在物資上完全迴本。
貿易商船隊通過自我積累建造,最開始本錢當然是公主們的嫁妝,七千金一年,一年大概能下水十艘橫帆貨船。這些貨船通過貿易賺取利潤,而利潤將購買魏國剩下的一千萬石粟。如果能買下那一千萬石粟,以當下的物價,就能建造六十五艘饕餮。
一年六十五艘(總排水33800噸),十年就是六百五十艘。可惜大章不是無盡的,時間也不是無窮的,一旦能砍伐的大章砍伐完,或者趙齊韓三國滅亡,這樣的好事就不可能再有。
知彼司沒辦法統計趙齊韓三國深山裏的大章準確數量,公輸堅通過全天下的魯國木匠倒大致估計出了一個數字,即趙齊韓三國能砍伐的大章或在十萬根左右,加上楚國造卒翼戰舟剩下的,總計十五萬根,這些大章能夠建造兩百艘左右的橫帆貨船。
這當然是樂觀的估計,一旦趙齊魏韓四國為秦所滅,再想建造貨船,那就隻能靠物資利潤驅使越人去砍伐東南亞的柚木。這個時候貿易利潤已無價值,有價值的是每年每船兩百五十金左右的物資利潤。雖然每四年商船隊的規模就能翻一番,如果一開始基數過小,比如最初隻有一百艘橫帆貨船,那麽需要八年才能將數量擴大到四百艘。
趙齊魏韓四國滅亡,秦國接下來肯定進攻楚國。如果此時隻有一百艘橫帆貨船,守住大梁還好,守不住大梁丟失淮上糧食主產地,高庫倉稟又沒有餘糧,那麽全國三百多萬人口——如果淮上庶民全部遷徙,軍需司認為當年可能要餓死四分之一庶民。
最少需要四百艘貨船,才能使庶民遷徙的當年免於餓死;也必須要有五百艘橫帆貨船、一千五百萬石的商船淨噸(糧食必須去殼),才能勉強養活二十萬軍隊以及軍隊背後的後勤、軍工係統,才能與秦軍繼續作戰。當然,如果種植東洲三穀能實現增產,商船淨噸可以減少。能減少多少,還要看越地、鄱陽湖幾處耕地的畝產。按照現在的耕種,情況不容樂觀。
*
換船之後,朱雀號全帆裝逆風行駛,高達十節的航速讓騶無諸等人嘖嘖稱奇,他幾次忍不住想向熊荊討要這種海舟,可惜無功不受祿,他自覺自己沒立什麽功勞,這樣的要求實在不好意思開口,隻能在朱雀號上鑽來穿去,一飽眼福。
換船的海島距離番禺灣已經不遠,次日中午,開始順風往西行駛的朱雀號主桅桅盤上的了望手,就看見了矗立在番禺灣外海島上的燈塔以及出港迎接的大翼戰舟。不知是飛剪船高聳的帆裝把大翼戰舟上的越人舟吏嚇到了,還是他們自己發懵犯蠢,兩艘迎接的大翼戰舟竟然在避讓航道時自己和自己撞上了。
大翼戰舟沒有水密艙,被撞的那艘大翼以看得見的速度傾斜,舟上的越人紛紛跳水。這些人水性一流,百十個人飄在海裏看著朱雀號以十節航速轉舵入灣。
入灣之後,水手們立即攀著桅杆上橫桁收帆。從灣口到番禺港這五十多海裏海灣島嶼密布,速度不降下來,沒辦法跟引水船入港。安全起見,艦長無勾長還將一個越人舟吏接上了船,由他站在輪舵旁比劃,以使舵手選擇正確的航道。
船行甚慢,五十多海裏走到第二天下午,才望見番禺城外碼頭上迎接的公師隅以及他的臣子臣民。這時候熊荊才從枯燥乏味的數字計算裏解脫出來,看向兩千年的廣州城。雖然有心理準備,可他還是忍不住失望。這哪裏是城,這根本就是個院子,封人糾又有得忙了。
遷徙江東是防線問題,因為一旦失去大梁,那就隻能退守江淮。當今的天下,越往南越貧瘠,越往南越難積粟。必須在七年內尋獲東洲三穀並普及播種,也必須在七年內構建中洲、以及西洲的貿易網,靠貿易利潤運迴糧食。
前者能靠藍洋艦隊的努力,按計劃他們將在明年春天起航前往東洲大陸;後者因為季風的關係,今年就要出航西去。不過貿易除了商品還需水手和商船,更需要金錢和物資。
缺錢是一件極為頭疼的事情。積粟,會讓整個楚國的金錢流向魏齊兩國;造戰舟,六百艘卒翼戰舟加上大約兩百艘同樣噸位的補給船,將耗盡楚國現有的、易伐的大章。貿易商船隻能靠貿易自我積累。
這不是一個物資豐富的時代,有錢買不到東西的情況比比皆是。楚國能外購的,一是魏韓三千多萬石粟,二是齊國生產的可彌補楚國的布冠衣履,三是趙、齊、韓三國深山裏的大章。
要指出的是,韓魏粟米與齊國布衣的供應存在矛盾關係,如果楚國買下韓魏的粟米,那缺糧的齊國就沒法賣出布衣;要買齊國的布衣,那就隻能讓齊國買走兩千萬石粟。另外趙國雖然坐擁太行,但戰爭中的趙國南部顯然沒辦法賣出大章。即便能賣出,一旦趙國粟米不足,庶民也就沒辦法入山伐木,齊國、韓國同樣如此。因此,金錢和物資必須是兩筆賬。
一艘饕餮橫帆貨船需要八百金,以金錢論,一次貿易就能迴本(前期商船較少貿易利潤較高的情況下);但以物資論,一船橫帆貨船運輸糧食不過三萬石,百錢一石也就隻有三百一十二金,這是一年,橫帆貨船一年隻能跑一次。
本來這還要減去水手一年的薪俸,可考慮到金錢充足,一船七、八十名水手消耗的物資並不多,因此薪俸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真正要扣除的是修船費用,大致上一艘商船能賺兩百五十金左右的物資。減去失事船隻的損失,一艘饕餮貨船需要四年才能在物資上完全迴本。
貿易商船隊通過自我積累建造,最開始本錢當然是公主們的嫁妝,七千金一年,一年大概能下水十艘橫帆貨船。這些貨船通過貿易賺取利潤,而利潤將購買魏國剩下的一千萬石粟。如果能買下那一千萬石粟,以當下的物價,就能建造六十五艘饕餮。
一年六十五艘(總排水33800噸),十年就是六百五十艘。可惜大章不是無盡的,時間也不是無窮的,一旦能砍伐的大章砍伐完,或者趙齊韓三國滅亡,這樣的好事就不可能再有。
知彼司沒辦法統計趙齊韓三國深山裏的大章準確數量,公輸堅通過全天下的魯國木匠倒大致估計出了一個數字,即趙齊韓三國能砍伐的大章或在十萬根左右,加上楚國造卒翼戰舟剩下的,總計十五萬根,這些大章能夠建造兩百艘左右的橫帆貨船。
這當然是樂觀的估計,一旦趙齊魏韓四國為秦所滅,再想建造貨船,那就隻能靠物資利潤驅使越人去砍伐東南亞的柚木。這個時候貿易利潤已無價值,有價值的是每年每船兩百五十金左右的物資利潤。雖然每四年商船隊的規模就能翻一番,如果一開始基數過小,比如最初隻有一百艘橫帆貨船,那麽需要八年才能將數量擴大到四百艘。
趙齊魏韓四國滅亡,秦國接下來肯定進攻楚國。如果此時隻有一百艘橫帆貨船,守住大梁還好,守不住大梁丟失淮上糧食主產地,高庫倉稟又沒有餘糧,那麽全國三百多萬人口——如果淮上庶民全部遷徙,軍需司認為當年可能要餓死四分之一庶民。
最少需要四百艘貨船,才能使庶民遷徙的當年免於餓死;也必須要有五百艘橫帆貨船、一千五百萬石的商船淨噸(糧食必須去殼),才能勉強養活二十萬軍隊以及軍隊背後的後勤、軍工係統,才能與秦軍繼續作戰。當然,如果種植東洲三穀能實現增產,商船淨噸可以減少。能減少多少,還要看越地、鄱陽湖幾處耕地的畝產。按照現在的耕種,情況不容樂觀。
*
換船之後,朱雀號全帆裝逆風行駛,高達十節的航速讓騶無諸等人嘖嘖稱奇,他幾次忍不住想向熊荊討要這種海舟,可惜無功不受祿,他自覺自己沒立什麽功勞,這樣的要求實在不好意思開口,隻能在朱雀號上鑽來穿去,一飽眼福。
換船的海島距離番禺灣已經不遠,次日中午,開始順風往西行駛的朱雀號主桅桅盤上的了望手,就看見了矗立在番禺灣外海島上的燈塔以及出港迎接的大翼戰舟。不知是飛剪船高聳的帆裝把大翼戰舟上的越人舟吏嚇到了,還是他們自己發懵犯蠢,兩艘迎接的大翼戰舟竟然在避讓航道時自己和自己撞上了。
大翼戰舟沒有水密艙,被撞的那艘大翼以看得見的速度傾斜,舟上的越人紛紛跳水。這些人水性一流,百十個人飄在海裏看著朱雀號以十節航速轉舵入灣。
入灣之後,水手們立即攀著桅杆上橫桁收帆。從灣口到番禺港這五十多海裏海灣島嶼密布,速度不降下來,沒辦法跟引水船入港。安全起見,艦長無勾長還將一個越人舟吏接上了船,由他站在輪舵旁比劃,以使舵手選擇正確的航道。
船行甚慢,五十多海裏走到第二天下午,才望見番禺城外碼頭上迎接的公師隅以及他的臣子臣民。這時候熊荊才從枯燥乏味的數字計算裏解脫出來,看向兩千年的廣州城。雖然有心理準備,可他還是忍不住失望。這哪裏是城,這根本就是個院子,封人糾又有得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