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刺中的秦軍武騎士,竟然真的死了,還被媯景找了迴來,熊荊笑畢又覺得不可思議。眾將歡唿時他突然迴首看項燕和彭宗,項燕倒沒有什麽反應,彭宗卻閃避他的目光,頓讓他明白這是他們糊弄自己的把戲,為的是讓自己再也不行險。
以一國之王不顧生死去斬殺一名普通的秦軍騎卒,事後迴想確實是不智。可那種戰場上的自由馳騁,生死搏殺間的鐵血快感,又像罌粟一樣吸引著他,讓他欲罷不能。他越來越對自己的年齡不滿意,因為身體的限製他不能戰鬥、不能操幹,根本就不是一個正常的男人。
“大王以未齔之齡而殺秦軍武騎,天下君王皆不如也。”拍馬屁正在繼續,但熊荊已經意興蕭索,對他們的讚美毫無興趣。他迴席喝茶間,忽然覺得嘴裏喝到了什麽東西,吐出來一看,居然是顆牙齒。
“大王齔也。”燈下長薑看得仔細,搶著把熊荊手裏的牙齒舉了起來。
“大王齔也?”諸將盯著長薑舉起的那顆牙齒,一時又大唿:“大王齔也,臣為大王賀。”
熊荊早就到了換牙的年齡,可惜牙齒一直未脫,趙妃讓醫尹太卜看了幾次,都看不出什麽問題。熊荊自己的理解可能是天天吃豆腐補鈣,牙齒和人一起長,所以一直不換牙。現在終於掉了,有些高興又有些不高興。
鴻溝東岸楚軍諸將慶賀熊荊齔齒,大梁城內王宮燕朝才剛剛得到戰敗的消息。魏王魏增頓時啞然,趙政則是大怒。五萬大軍敗於鴻溝濊水(古渙水)相夾的死地,若是沒有逃出來,等於是全軍盡墨。稷邑十五萬大軍其中五萬是南郡的守軍,因為會盟才臨時抽調至稷邑,如今再損失五萬,五十萬伐荊大軍隻剩下三十五萬。
對統治天下一半戶籍的秦國而言,損失二十萬大軍不過是個數字,關鍵是霸主的威嚴不容冒犯。三年來秦軍一敗再敗,關東諸國對秦將不再畏懼,這才是最可怕的。
“速傳令鹹陽,”趙政怒意未消,語氣極為鏗鏘。“盡召傅籍之卒,與荊人一戰。”
五十萬大軍是精選之卒,傅籍之卒以秦國現在的戶籍和動員力度,一戶一丁也有三百萬人,減去已經征召的、在官府為奴、抵債做工的,再召幾十萬大軍並非不可。魏王魏臣膽寒之際,隨趙政一同入大梁的國尉桓齮揖告道:“荊人蕞爾之邦,臣以為召五十萬傅籍之卒足以。且……”
桓齮欲言又止,見趙政正瞪著他,不得不道:“臣以為項燕攻鴻溝東岸之秦軍,乃為斷伐荊大軍之糧秣。今已得勝,若聞大王在此,必攻大梁,臣請大王速離大梁。”
“項燕用兵甚速,荊人又有大翼戰舟,臣亦請大王速離大梁。”桓齮以外,其餘秦將皆揖向趙政,請他速速離開大梁。
“彼等以為寡人不如荊王?”趙政更是不悅。哪怕是敵人,也有讓人佩服的敵人。趙政在熊荊這個年齡時,還在邯鄲質宮被趙人欺淩,現在荊王則被秦國頻頻欺淩。站在秦王的立場,他不願楚軍獲勝,可以同病相憐者的微妙立場,隱約間,他又希望楚軍獲勝。不如此,他就不能光明正大的擊敗荊王,不如此,他所獲得的勝利將毫無價值。
‘不如荊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趙政話語裏,諸將對此無可奈何。唯有一些老臣明白大王的這種心理:有些勳貴子弟最忌別人提及自己顯赫的家事,他們寧願憑一己之力獲得封賞和食邑,也不願宗族幫襯。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太過於年輕。
“臣以為,”諸將無言之際,趙高躬身說話了。“大梁僅十萬魏軍,項燕之軍二十餘萬,不足防也,當速調遣大軍入駐大梁,以為守衛。”
“三川郡、東郡距大梁最近,當速調此兩郡之師。”有將領建議道。
“榮陽、成皋、洛陽有數萬大軍,當速速調遣之。”大王既然不想離開大梁,那便隻有調兵入大梁保衛。趙高提了一個意,諸將就開始附和。
唯有桓齮一聽這樣的主意就大力搖頭。魏軍根本靠不住,一旦大王圍在了大梁,不管城破與否,天下局勢都會迅速變化——趙國、齊國說不定會出師大梁,與楚國合縱。
另外還有敖倉。去年大梁水戰結束後,國尉府便有人提醒楚國舟師有可能出圃田澤奇襲敖倉。現在正是收粟使節,為支援大軍作戰,各地的粟米正緊急運往敖倉,一旦敖倉被楚軍奪去或焚燒,無糧再多士卒又有何用?若楚軍圍大梁半年,以大梁的人口,必如昔年邯鄲那般易子而食、析骸而爨,那時不需趙齊兩國幫忙楚軍就能破城。
局勢如此變化,對關東六國是有利的,對韓國也是有利的。桓齮搖頭之後道:“臣以為最近者乃榮陽四萬守軍,當速調三萬人入城,以防項燕。”
“準。”項燕二十多萬,真要讓他圍了大梁,僅靠十萬魏軍的不夠的,趙政當即答應。
“臣再請魏王速令魏軍入城,以防項燕分而殲之。”桓齮再道。
早上趙政親入大梁,魏增還欣喜不已,但現在不同了,趙政人在大梁,項燕必要攻拔大梁,大梁是魏國的國都,豈能讓項燕攻拔,這不是要魏國亡國嗎?而要想項燕不攻拔大梁,就要趙政離開,趙政就是不離開,非要在大梁與秦軍死耗。
“魏王這是何意?”魏增久久不答話,趙政不悅,看著他發問。
“大王萬金之軀,豈能身居危城?”魏增苦澀道:“臣請大王速離大梁……”
“寡人豈有不戰而逃之理。”趙政自然知道留駐大梁的危險,但他不懼這樣的危險。
“若大王不測,臣……”魏增的心思立即往陰謀論方麵想,難道秦王是故意要留在大梁?
“若寡人不測,與魏國無幹。”趙政拂袖,把魏增下麵的話拂了迴去。
“秦王勇哉!”魏間憂大聲讚道,心裏頭卻是暗喜。早上郊迎趙政的時候他便派人前往楚國告信,請項燕速圍大梁,現在秦王執意不走,那就等著諸國合縱吧。
*
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半青半黃的野草上白茫茫一片,這些秋霜未等融化便隨著野草從泥土裏翻出,滾落在渙水舊道的兩側。秦軍雖說被全殲,其實還是有少部分人苟活,現在這些人正在楚卒的夷矛下竭力的挖土。
大多數楚軍仍在休整,享受著戰勝的快樂。他們也要挖土——為了防止擱淺,長達二十多裏的渙水舊道必須掘深一些,如此運糧的大舿才能通過。隻是白天他們不能幹這件事,魏人一旦發現楚軍有意扒開河堤,又會在渙水上沉船阻塞,倒不如和敵人想的那樣,白日作出佯攻三十裏外大梁的姿態,到了晚上再行挖土,貫通鴻溝和渙水。
一夜過去,草地上的血液已經凝結,屍體已經僵直,水係的隔絕雖然攔住了野狗,卻攔不住飛禽。一些烏鴉天不亮就落屍體上嘎嘎直叫,一旦有人上前,又警覺的飛起,鋪天蓋地的架勢好似夏秋之際的蝗蟲。
“大王欲尋何物……”長薑氣喘籲籲跟著熊荊的馬跑,這是一匹溫順的老馬,若非熊荊的驅使,走的並不算太快。
“看看。”烏鴉在頭頂驚飛,熊荊一具一具檢視著地上的秦軍屍體。他這是想找到昨天被他刺中的那個人。武騎士都穿著皮靴,五萬秦軍並無多少武騎士,他以為自己能找到。
隻是越往北走秦軍的屍體就越密集,有一些更是堆疊在一起,根本分不出那些是武騎士,那些又是步卒。找到最後他自己放棄了,秦軍死了四萬多人,他總不能一具具屍體都翻一遍。
“迴去吧。”已經走到鴻溝渙水的匯合處的熊荊出聲道,此處血腥味仍未散盡,一些屍體漂浮在水裏,泡的發脹。
“唯。”長薑答應了一聲,他和身後的寺人環衛,跟著熊荊的馬迴轉。
“是你讓媯景把那秦人抬進大帳的?”幕府之外,項燕在陸離鏡裏看到了打馬迴轉的熊荊。
“然。”彭宗點了點頭,這事確實是他讓媯景做的。
“大王必不悅。”項燕也算了解熊荊的脾氣。
“不薨勝過不悅。”彭宗毫無愧色,“而今我楚國新政初立,大王若薨,局勢又將動蕩。為我楚國計,大王不悅又如何?”
楚國新政項燕有所耳聞,具體言之,就是行幾百年前的敖製。敖製如何,王製又如何,項燕並沒有什麽概念,他要的不過是勝利。
“你以為我軍……”放下陸離鏡的項燕提起當下的局勢,秦王竟然在大梁,這是他意想不到的。
“先取敖倉,再圍大梁,後與齊趙燕諸國合縱。”彭宗不假思索。
“而後呢?”項燕再問。“拔城不拔城?”
“自要俘秦王而歸。秦王無嗣,俘也好、薨也罷,秦國必將大亂。一旦大亂,自無暇東出攻我。”彭宗已經看到勝利的希望。
以一國之王不顧生死去斬殺一名普通的秦軍騎卒,事後迴想確實是不智。可那種戰場上的自由馳騁,生死搏殺間的鐵血快感,又像罌粟一樣吸引著他,讓他欲罷不能。他越來越對自己的年齡不滿意,因為身體的限製他不能戰鬥、不能操幹,根本就不是一個正常的男人。
“大王以未齔之齡而殺秦軍武騎,天下君王皆不如也。”拍馬屁正在繼續,但熊荊已經意興蕭索,對他們的讚美毫無興趣。他迴席喝茶間,忽然覺得嘴裏喝到了什麽東西,吐出來一看,居然是顆牙齒。
“大王齔也。”燈下長薑看得仔細,搶著把熊荊手裏的牙齒舉了起來。
“大王齔也?”諸將盯著長薑舉起的那顆牙齒,一時又大唿:“大王齔也,臣為大王賀。”
熊荊早就到了換牙的年齡,可惜牙齒一直未脫,趙妃讓醫尹太卜看了幾次,都看不出什麽問題。熊荊自己的理解可能是天天吃豆腐補鈣,牙齒和人一起長,所以一直不換牙。現在終於掉了,有些高興又有些不高興。
鴻溝東岸楚軍諸將慶賀熊荊齔齒,大梁城內王宮燕朝才剛剛得到戰敗的消息。魏王魏增頓時啞然,趙政則是大怒。五萬大軍敗於鴻溝濊水(古渙水)相夾的死地,若是沒有逃出來,等於是全軍盡墨。稷邑十五萬大軍其中五萬是南郡的守軍,因為會盟才臨時抽調至稷邑,如今再損失五萬,五十萬伐荊大軍隻剩下三十五萬。
對統治天下一半戶籍的秦國而言,損失二十萬大軍不過是個數字,關鍵是霸主的威嚴不容冒犯。三年來秦軍一敗再敗,關東諸國對秦將不再畏懼,這才是最可怕的。
“速傳令鹹陽,”趙政怒意未消,語氣極為鏗鏘。“盡召傅籍之卒,與荊人一戰。”
五十萬大軍是精選之卒,傅籍之卒以秦國現在的戶籍和動員力度,一戶一丁也有三百萬人,減去已經征召的、在官府為奴、抵債做工的,再召幾十萬大軍並非不可。魏王魏臣膽寒之際,隨趙政一同入大梁的國尉桓齮揖告道:“荊人蕞爾之邦,臣以為召五十萬傅籍之卒足以。且……”
桓齮欲言又止,見趙政正瞪著他,不得不道:“臣以為項燕攻鴻溝東岸之秦軍,乃為斷伐荊大軍之糧秣。今已得勝,若聞大王在此,必攻大梁,臣請大王速離大梁。”
“項燕用兵甚速,荊人又有大翼戰舟,臣亦請大王速離大梁。”桓齮以外,其餘秦將皆揖向趙政,請他速速離開大梁。
“彼等以為寡人不如荊王?”趙政更是不悅。哪怕是敵人,也有讓人佩服的敵人。趙政在熊荊這個年齡時,還在邯鄲質宮被趙人欺淩,現在荊王則被秦國頻頻欺淩。站在秦王的立場,他不願楚軍獲勝,可以同病相憐者的微妙立場,隱約間,他又希望楚軍獲勝。不如此,他就不能光明正大的擊敗荊王,不如此,他所獲得的勝利將毫無價值。
‘不如荊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趙政話語裏,諸將對此無可奈何。唯有一些老臣明白大王的這種心理:有些勳貴子弟最忌別人提及自己顯赫的家事,他們寧願憑一己之力獲得封賞和食邑,也不願宗族幫襯。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太過於年輕。
“臣以為,”諸將無言之際,趙高躬身說話了。“大梁僅十萬魏軍,項燕之軍二十餘萬,不足防也,當速調遣大軍入駐大梁,以為守衛。”
“三川郡、東郡距大梁最近,當速調此兩郡之師。”有將領建議道。
“榮陽、成皋、洛陽有數萬大軍,當速速調遣之。”大王既然不想離開大梁,那便隻有調兵入大梁保衛。趙高提了一個意,諸將就開始附和。
唯有桓齮一聽這樣的主意就大力搖頭。魏軍根本靠不住,一旦大王圍在了大梁,不管城破與否,天下局勢都會迅速變化——趙國、齊國說不定會出師大梁,與楚國合縱。
另外還有敖倉。去年大梁水戰結束後,國尉府便有人提醒楚國舟師有可能出圃田澤奇襲敖倉。現在正是收粟使節,為支援大軍作戰,各地的粟米正緊急運往敖倉,一旦敖倉被楚軍奪去或焚燒,無糧再多士卒又有何用?若楚軍圍大梁半年,以大梁的人口,必如昔年邯鄲那般易子而食、析骸而爨,那時不需趙齊兩國幫忙楚軍就能破城。
局勢如此變化,對關東六國是有利的,對韓國也是有利的。桓齮搖頭之後道:“臣以為最近者乃榮陽四萬守軍,當速調三萬人入城,以防項燕。”
“準。”項燕二十多萬,真要讓他圍了大梁,僅靠十萬魏軍的不夠的,趙政當即答應。
“臣再請魏王速令魏軍入城,以防項燕分而殲之。”桓齮再道。
早上趙政親入大梁,魏增還欣喜不已,但現在不同了,趙政人在大梁,項燕必要攻拔大梁,大梁是魏國的國都,豈能讓項燕攻拔,這不是要魏國亡國嗎?而要想項燕不攻拔大梁,就要趙政離開,趙政就是不離開,非要在大梁與秦軍死耗。
“魏王這是何意?”魏增久久不答話,趙政不悅,看著他發問。
“大王萬金之軀,豈能身居危城?”魏增苦澀道:“臣請大王速離大梁……”
“寡人豈有不戰而逃之理。”趙政自然知道留駐大梁的危險,但他不懼這樣的危險。
“若大王不測,臣……”魏增的心思立即往陰謀論方麵想,難道秦王是故意要留在大梁?
“若寡人不測,與魏國無幹。”趙政拂袖,把魏增下麵的話拂了迴去。
“秦王勇哉!”魏間憂大聲讚道,心裏頭卻是暗喜。早上郊迎趙政的時候他便派人前往楚國告信,請項燕速圍大梁,現在秦王執意不走,那就等著諸國合縱吧。
*
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半青半黃的野草上白茫茫一片,這些秋霜未等融化便隨著野草從泥土裏翻出,滾落在渙水舊道的兩側。秦軍雖說被全殲,其實還是有少部分人苟活,現在這些人正在楚卒的夷矛下竭力的挖土。
大多數楚軍仍在休整,享受著戰勝的快樂。他們也要挖土——為了防止擱淺,長達二十多裏的渙水舊道必須掘深一些,如此運糧的大舿才能通過。隻是白天他們不能幹這件事,魏人一旦發現楚軍有意扒開河堤,又會在渙水上沉船阻塞,倒不如和敵人想的那樣,白日作出佯攻三十裏外大梁的姿態,到了晚上再行挖土,貫通鴻溝和渙水。
一夜過去,草地上的血液已經凝結,屍體已經僵直,水係的隔絕雖然攔住了野狗,卻攔不住飛禽。一些烏鴉天不亮就落屍體上嘎嘎直叫,一旦有人上前,又警覺的飛起,鋪天蓋地的架勢好似夏秋之際的蝗蟲。
“大王欲尋何物……”長薑氣喘籲籲跟著熊荊的馬跑,這是一匹溫順的老馬,若非熊荊的驅使,走的並不算太快。
“看看。”烏鴉在頭頂驚飛,熊荊一具一具檢視著地上的秦軍屍體。他這是想找到昨天被他刺中的那個人。武騎士都穿著皮靴,五萬秦軍並無多少武騎士,他以為自己能找到。
隻是越往北走秦軍的屍體就越密集,有一些更是堆疊在一起,根本分不出那些是武騎士,那些又是步卒。找到最後他自己放棄了,秦軍死了四萬多人,他總不能一具具屍體都翻一遍。
“迴去吧。”已經走到鴻溝渙水的匯合處的熊荊出聲道,此處血腥味仍未散盡,一些屍體漂浮在水裏,泡的發脹。
“唯。”長薑答應了一聲,他和身後的寺人環衛,跟著熊荊的馬迴轉。
“是你讓媯景把那秦人抬進大帳的?”幕府之外,項燕在陸離鏡裏看到了打馬迴轉的熊荊。
“然。”彭宗點了點頭,這事確實是他讓媯景做的。
“大王必不悅。”項燕也算了解熊荊的脾氣。
“不薨勝過不悅。”彭宗毫無愧色,“而今我楚國新政初立,大王若薨,局勢又將動蕩。為我楚國計,大王不悅又如何?”
楚國新政項燕有所耳聞,具體言之,就是行幾百年前的敖製。敖製如何,王製又如何,項燕並沒有什麽概念,他要的不過是勝利。
“你以為我軍……”放下陸離鏡的項燕提起當下的局勢,秦王竟然在大梁,這是他意想不到的。
“先取敖倉,再圍大梁,後與齊趙燕諸國合縱。”彭宗不假思索。
“而後呢?”項燕再問。“拔城不拔城?”
“自要俘秦王而歸。秦王無嗣,俘也好、薨也罷,秦國必將大亂。一旦大亂,自無暇東出攻我。”彭宗已經看到勝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