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丁口或三百萬,秦國丁口逾一千五百萬。以一對五,何以為勝?文教。”熊荊大大的鬆林口氣,‘朝國人’最難,‘朝國人’臣子們都能接受,後麵的兩條再無懸念。


    “不佞新製兩物:一為紙;”一整張紙被寺人拿了上來,其長超過一米、寬接近一米。“竹簡寫字,需伐竹,剖竹、烘烤,每片空白竹簡需半錢,半錢隻能寫二、三十字,其價太昂。紙不同,一張紙雖需數錢,卻可寫數萬字,正麵寫完可寫反麵,其價甚廉。


    紙以外,尚有印書之器,一夜可成書百冊,不需文吏抄錄。有此兩者,我楚國之童子,不論男女,皆可八歲而學,十一歲成業。”


    “不論男女,八歲而學?!”群臣來不及拍大王的馬屁,就被這個要求震撼了。


    “怎麽,不可行麽?”熊荊看著群臣,除了老師,普及教育並無難處。


    “敬告大王,我楚國童子其數甚巨。若不分男女,八歲而學,十一歲成業,其數恐有五、六十萬之巨,五、六十萬童子,何以教之?”司會石尪跳了出來。在這是個平均壽命不及三十歲的時代,減去三歲以下夭折的嬰兒,八歲到十一歲的童子數量即便沒有六十萬也有五十萬。十人教一人,則需五、六萬名先生,這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費的金錢,當數以萬計。


    “文教之事,重於武備。”熊荊決斷道。“百姓之口賦、大府之歲入,皆可用之於文教。楚軍之耗費、王宮之用度,亦可用之於文教……”


    “大王……”群臣間不知是誰帶頭,一片片全跪了下來。一幹魯地官員涕淚交加,高叫道:“大王,賢王也!”


    孔子有教無類已經是天下頌揚,大王要‘不分男女、八歲而學’,他們隻能是跪下了。


    “眾卿免禮,不佞話還未說完。”熊荊臉上並無喜色,他要教的可不是酸儒、孔子那一套東西,這不過是速成教育,而非貴族的博雅教育。“魯人自當教習雅言,宋人則教習宋語,夷人則教夷語、越人則教越語、楚人則教楚語。”


    魯地官員臉色開始大變,熊荊接著道:“童子所習之書,或選於非五經,或選於諸子,不一而足。書以外,尚有武、有數、有醫,或有禮、或有射。”


    “大王萬萬不可。”剛才感激流涕的魯人現在又大義凜然的站了出來。“宋人教宋語、夷人教夷語,越人教越語,此萬萬不可也!”


    “為何不可?”熊荊不得不停下來。


    “天下書同文車同軌久矣,然各國紛亂,以至書不同軌不合。大王令夷人教夷語,夷人者,蠻夷也,不教其雅言,試問如何教化之?”


    即便離得很遠,熊荊也能聞到孟昭的酸腐之氣,耐著性子聽他說完,他才問道:“夷人有夷語,為何要教雅言?我楚人難道也要教雅言?”


    “大王……”孟昭偷笑,“……大王說的也是雅言。”


    “那我就說楚語。”熊荊也笑,但他的話音一變,已經是楚語。雖然不算很正宗,可正是楚語。“今後朝廷,楚臣說楚語、夷臣說夷語、越臣說越語、宋臣說宋語。”


    “大王,此不便也!”更多臣子進諫,其中未必全是魯人。


    “那就全部說楚語,魯地也教楚語,如此就便了。可否?”熊荊還是笑。


    “大王不可。”孟昭又站出來說不可。“雅言,天下各國皆行之,我楚國教習雅言……”


    “我楚國教習雅言,然後等著秦人來攻城拔地?”熊荊怒視著他,“攻城拔地之後,秦人任何令命,我楚民都能看得懂、聽得懂?你說,你可是秦人奸細?”


    “大王,臣絕非奸細。”孟昭不知怎麽就成了秦國奸細。


    “你若非奸細,為何非要我楚人學習雅言,以利他國攻伐治理?這不是奸細何人是奸細?”熊荊依舊喝問。他教習各地方言的目的和俄國人的寬軌鐵路、閻錫山的窄軌鐵路是一個道理。同質化易於統治、異質化難以統治。明末李自成交戰時可以收買關內官軍,但怎麽也收買不了遼東官軍,其中的原因就是遼東官軍完全聽不懂陝西方言,想收買也收買不了。


    “大王,孟昭絕非奸細。”其他魯地縣尹、邑尹站出來為孟昭擔保。


    “魯地之事魯人定之。他地教雅言、教夷言,可朝國人而問。我楚人教何語,自與魯人無幹。”熊荊訓斥道。“各縣邑庶民口說何言,先生便教何言,此乃因俗而教,最是簡便,非要教夷人說雅言,蛋疼嗎?;且文教之事,魯人教魯人,楚人教楚人、宋人教宋人、越人教越人,夷人教夷人,萬不得已,不可混淆。”


    沒人敢說話了,魯人也再無此前的激動,他們甚至希望不推行這種文教之政,因為一旦宋人、夷人、越人都識字了,那儒家便再無教化的可能。隻是魯人隻能影響魯地之事,影響不了全國之事,尤其是新王推崇因俗而教。


    “文教之事,當以各縣各邑自有之財力、物力、人力推行,不足者,郢都補之。既如此,今年文學侍從之試當如期舉行。不過,此非全國之選,而是縣邑之選。譬如:每縣錄取五人,即在本縣本籍入試之人當中遴選五人,他縣之人不可冒籍、不可取代,此與才學無關。”


    交代完已經取消的文學侍從之試,熊荊按例問道:“文教之政,可乎?”


    “臣敬受命!”教雅言就是奸細,沒人願意做奸細,群臣皆受命。


    “不佞知道,魯地不行巫覡,故崇鬼神之政是否行於魯地,不佞不作勉強,然他地如何,則與魯人無關。”熊荊一開始就把魯地摘了出去。“不佞知他地皆重巫覡,縣有縣巫、邑有邑巫,貴人之家有私巫,此為各地之俗,士民深信。夫天地萬物皆有神靈,故不佞以為,教化萬民不可無有巫覡、賑濟萬民不可無有巫覡,然時至今日,巫覡尚無明文教典、無明文教義、無教化之所,此繆矣。


    當務之急,巫覡當編纂教典、以明教義,更要建教化之所。楚國歲入有限,然教化之所重在教化,而非殿堂。一塊空地亦可聚眾而教,重之重者,在於如何而教,教之如何……”


    楚國本就是個****的國家,曆代楚王都是靈修,即大巫師長,令尹則是靈尹。縣尹、邑尹、工尹中之‘尹’,其意為‘祭司之長’,世俗化後,才兼職成為官員。熊荊把魯人摘除在外商議巫覡之事,其實就是不把他們摘除在外,他們也不敢反對楚國行‘崇鬼神’之政,他們最多反對在魯地行之。


    ‘崇鬼神’是唯一一條沒有被人打斷的新政,熊荊說完,群臣又大聲道:“臣敬受命!”


    之後,他們相揖趨步出了正朝,廟見之禮就此結束。然而這些人還未返迴府邸,街道上便聽見有人在大喊:“大王將行新政,何謂新政?朝國人、重文教、崇鬼神是也……”


    “何人在喧嘩?”四輪牛車上陳兼正在閉目養神,剛才廟見站立半天,年老的他已經乏了,然而再聽到刺耳的‘朝國人’,他又睜開了眼睛。


    “稟縣公,是……”隨車的侍從打開車窗看向車外,道:“是一方黃錦,上麵寫著字。”


    “黃錦?”陳兼一想就知道這是所謂的紙。“看看。”


    十字路口一側的牆上貼著一張黃紙,小吏立於其側,一堆士人圍在那裏細看。或許是重開文學侍從之試讓年輕士子們喜出望外,故而有幾個人在大喊大叫。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高興,看罷‘朝國人’、‘重文教’之政,遊士們全都失望而去——今後任免官員全部朝國人而定,再也不是權臣推薦,就是要做個老師都做不了,因為他們根本不懂本地方言。


    “好快!”陳兼看罷紙上蓋著的楚王寶璽,不覺得歎了一聲好快。“出城,去壽陵君邑。”


    “唐公且看,這便是大王的新政。”印出來的新政文書有些人拿到了,有些人沒拿到。壽陵君正將幾份新政文書交給唐睢、虞卿、朱觀等人,


    “這是何物?”不像錦帛,而是……,虞卿好奇問道。


    “此乃紙,大王所製,尚有一種印書之器,一夜可成書百冊。”襄城君解釋道。


    “紙?甚便、甚便。”唐睢等人連連點頭。


    “唐公且看大王新政若何。”紙也好、印書之器也好,都不是壽陵君關注的重點,他關心的是新政。


    “此寬民之政。”唐睢看完如此說道。“雖說崇鬼神……,然此乃楚俗,並無不妥。”


    “然此亦是去薪之政。”唐睢資格最老,朱觀等他說完才說話。


    “何謂去薪之政,請子觀教我。”壽陵君急忙揖道。


    “行此政,大事皆朝國人而議之,縣尹、邑尹、封君,乃至君王,俱受其製。”虞卿解釋道。“試問君上若對封地之民不善……,結果當如何?”


    “然君上若對封地之民甚善,郢都對君上亦無可奈何。然則,天下大變在即,大王為何要行此政?””周文補充道,他想不通前因後果,大王為何要行此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荊楚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貳零肆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貳零肆柒並收藏荊楚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