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備城門》所列攻城之法,不過臨、鉤、衝、梯、湮、***、突、空洞、蟻傅、轀、軒十二種。其中所說的臨,早在詩經皇矣便有‘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之句。臨即臨車,衝至城下,便可臨於守軍之上,故稱臨。換而言之,這類似於中世紀的攻城塔,高約十數米,下有車輪,上藏士兵,攻城時推至城下,上層士兵便可臨於城頭之上。
臨之所以被墨子列為攻城十二法之首,實乃是攻城戰中最有效、最快捷、損失最小的一種辦法,也是守軍最頭痛的一種攻城方式。這等於是攻守雙方地利逆轉,位於臨車上的攻方居高臨下,城上的守軍反倒要仰上作戰,盡失地利。
麵對攻方的臨車,墨家的對策是連弩之車,其‘矢長十尺,以繩口口矢端,如如弋射,以磨口卷收。’這是要用連弩將箭矢射入攻方臨車之內,然後卷收箭矢末端的繩索,將臨車拉倒。除了連弩,又有台城或行城(可移動),即在城牆上用木頭搭建可伸出女牆的高台,使其高於攻方的臨車或者土山(羊黔),後以弩射之。
台城、行城皆為木製,搭建費力,雖然此城可以伸出女牆之外,可要是離得遠,未必能與攻方短兵相接,隻能以箭弩射殺,用連弩拉倒攻方臨車,才是治本之道。正基於此重考慮,淖狡才會冒著被秦人繳獲的危險,急送荊弩至城陽。
荊弩射程倍於連弩,帶來的好處除了能在更遠距離上射中臨車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便於拉倒臨車——臨車攻來,若從正麵射之,卷箭矢末端繩索的結果隻能將臨車越拉越近,反省了攻城方推臨車前進之苦,隻有射中臨車側麵,卷收箭矢末端繩索才能將臨車拉倒。
先秦之時,馬麵(即城牆外側每隔一段凸出城外的矩形圓形方台)並非城池的標準建置,隻有少數城池的少數位置有一兩個馬麵,而非後來城牆那樣,七、八十米築一馬麵是定製。而墨子所說的行城也非馬麵,行城之行,意味這是可行(移動)之城,台城則為不可行之城。
馬麵凸出城外十餘米,與主牆體形成一個‘匚’型,使守軍可三麵攻敵,更可於兩側發箭,拉倒臨車。城陽城長寬各八、九百米,主牆筆直,並無馬麵,隻有甕城。連弩之車設於甕城,可拉倒甕城兩側百步之內的臨車,百步之外隻能於城牆上斜角發箭了。
荊弩不同,荊弩射程遠,設於甕城之上可橫掃四百米內所有臨車,若以斜角發箭,則能在敵軍臨車未過護城河前將其拉倒。再則荊弩力大,箭矢射入極深,即便臨車上的敵人想拔除砍斷箭矢,需要的時間也更長,那時臨車已經拉倒。
作為城池守將,陳丐全然明白荊弩對於守城的意義,他認為荊弩重要。可沒想到的是,荊弩營的軍官居然不許他參觀荊弩,頓時讓人覺得不快。
“豈有此理!”陳丐還未發怒,剛剛上來報告的司馬陳不可便不悅了,“將軍為城陽守將,全城士卒莫不聽其號令,你這荊弩不過六具,若不能備敵之臨車,奈何?”
陳不可之慮並不是沒道理。連弩之車設於甕城,每側十具,每門二十具,加上城牆上的,全城不下百二十具;荊弩之於甕城,每側三具,每門六具,全城也隻有二十四具。同時連弩是連射武器,每具備箭最少六十支,實戰更多達數百支,以密集連射確保命中率;荊弩現在看到的箭矢不過百枚,到時射不中怎麽辦?
“稟司馬,荊弩乃楚國之秘,未得王命、大司馬府之命者不可觀之。”弩兵來自王卒,又有禁令在身,並不畏懼陳丐、陳不可。“至於備敵之臨車,此乃小人之職,射不中即小人之罪,願受將軍軍法處置。”
“就憑這些箭矢?”荊弩的箭矢和連弩也不同,更細,入手也很輕,上麵全是油跡。“這是……這是是鐵箭?!”陳丐大吃一驚!生鐵極脆,熟鐵太軟,所以連弩箭矢全為銅製,現在用這鐵箭如何拉倒敵人的臨車?難道郢都那幫人連箭矢之費也要貪墨?
“請將軍毋觸钜箭。”陳丐拿著的鐵箭被一個弩兵搶了迴去,而後小心放置於木製的箭匣凹槽裏。箭雖是惡金所製,但這個箭匣作的即為精致,裏麵還有防水的狼皮墊襯。
“钜箭?”兩具組裝好、近兩人高的荊弩被黑布嚴嚴實實蓋著,根本就看不到模樣,能見的隻有箭匣中的箭矢,以及同樣被黑布蓋著尚未裝好的荊弩組件。
“正是钜箭。”如同後世炮兵,每弩有長,六弩一連,現在和陳丐說話的正是荊弩連的連長空,他對陳丐正色而答。“大子殿下曾言:射之中與不中,與箭矢輕重、形狀有關,故箭矢輕重、形狀必有定製。荊弩之矢長八尺,重一千六百克,矢矢相同。箭矢造好亦不可擅動,以免惡其形。為求射遠,令造府又以钜鐵造之。”
荊弩由熊荊所造,推行的自然是熊荊定的規矩。借用狙擊理念,箭的輕重、重心關係到命中率,所以荊弩弩箭造的極為講究,特別是這種拉倒敵人行車的弩箭,更是考慮到了箭矢係留繩索後的重心,一切都是為增加命中率。
空說的一本正經,陳丐雖沒有全部聽懂,卻不明覺厲。他又問道:“百步之內可否十射三中?”
“嗬嗬……”有人笑了,是幾個弩兵,身為官長的空當即轉身目之,喝道:“無禮!”
“此為何意?”陳丐又不懂了。弩兵是庶民,自己是貴族,他們笑自己當然是無禮,可他不懂這些人為何要笑,難道自己問的很蠢麽?
“請將軍贖罪,小人定將彼等重重責罰。”空深揖道。
“他們為何要笑?”陳丐追問,“莫不是本將所言有誤。”
“將軍,荊弩非連弩,精準也甚於連弩。秦人若以臨車攻我,將軍當知荊弩之強。”荊弩射程、命中率全是機密,空不能相告,問答一會便以禮將陳丐幾個送走了。
“淖狡防我之心甚重啊。”城牆上走出一段後,陳不可歎道。
“此言謬矣。此前我聽聞大子欲設軍校,於各縣貴人中招募學生,其中便有……”炮兵不是陳丐所能想象的,他隻好換了種說法,“便有善射之學。為此事,大子還與令尹爭論令尹府年入稅賦之多寡,想來數年後我軍亦有荊弩營。”
燕朝所議之事很多都不是秘密,太子欲辦軍校幾個月前就傳開了,縣邑貴族對此是歡迎的。就學蘭台的公族多為楚昭王之後的王族,成氏、鬥氏、遠氏,這些老公族子弟基本沒有進蘭台的可能,即便是朝中最得勢的屈景昭三族,也因蘭台名額有限,隻有少數子弟入蘭台。
時至戰國末期,縣邑官吏多寡早有定數,不可貿然增加,封君權力也很小,入蘭台是貴族子弟為官的最佳捷徑。隻是不知這軍校何時才開,裏麵又是怎麽個章法。
陳丐希望軍校早開,陳不可則道:“朝中多貴人,我等與他們…雖不至勢如水火,也相差不遠。對了,靳崮以其父報仇相脅,那毒酒我便不要他飲了。”
陳不可上城頭找陳丐正為靳崮之事。以楚國不成文的規矩,覆軍必殺將。靳崮不死便是壞了規矩,所以大司馬淖狡以飛訊傳令賜其鴆酒。可靳崮不飲,還抬出他父親蔡縣相脅,蔡縣是大縣,以利益計,陳不可也就不強要靳崮飲鴆酒了。
“他真以其父報仇相脅?”陳丐眉毛豎了起來。
“你等敢譏笑貴人,若非在戰時,定要你等好看!”甕城之上,荊弩連連長空正在訓斥剛才那幾個譏笑陳丐的弩兵,這些人伏在地上,每人被笞了十下,背上打的血點浮現。“速將荊弩裝好,秦人要攻城了!”
大型荊弩太重不好運輸,借用後世的山炮理念,熊荊不但要求弩是組裝式的,還要求最重的部件不得超過五十公斤。如此運輸是便利了,可使用前卻多了一道程序:組裝。
“唯。”笞不是什麽重刑,打完也可以幹活,這些北上滿是血點的弩兵光著背,開始利索的組裝荊弩,而已經組裝好的荊弩則由造府派來的匠人負責調試——調試的並非那兩個機括箱,而是控製發射方向的簡易高低機。
但除了這些心無旁騖的工匠,此時全城士卒兵將全被秦人吸引,他們眼睛死死盯著西麵。那裏,鼓聲大作的同時,潮水般的秦軍正洶湧而來,欲吞沒遇見的一切。這不是息縣月下那樣縱列而過的閱兵,而是以一眼看不到邊的橫向陣列往城陽城下齊步推進。
數不清的秦軍軍旗在陽光下獵獵飄揚,更惹眼的五彩羽旌於激起的塵土裏崢嶸怒張。旗、旌之下,秦之弩兵、秦之戎車、秦之銳士皆在陣列,但陣列中更多的是身披褐甲、手持戈戟矛鈹的秦國步兵。他們豎舉武器,長兵如林,於伍長的鐲聲和鼓聲中踏步,氣勢一往無前。
“馬上擊鼓?!”從未見過秦人軍陣的陳敢嚇的夠嗆,就想擊鼓備戰。
“不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秦人如此,欲使我懼之罷了。”伐交並非後世所認為的破壞外交,而是戰前觀兵:我讓你看看我軍的威勢,問你怕不怕。此時陳不可正歪頭眯眼,以抗拒秦軍軍陣透出的衝天殺氣。可不管怎麽說,這一陣己方輸了,士卒軍官全嚇著了。
“把那……”陳丐語塞,他漲紅著臉猛清下嗓子再道:“傳我令,命荊弩即刻射陣。”
臨之所以被墨子列為攻城十二法之首,實乃是攻城戰中最有效、最快捷、損失最小的一種辦法,也是守軍最頭痛的一種攻城方式。這等於是攻守雙方地利逆轉,位於臨車上的攻方居高臨下,城上的守軍反倒要仰上作戰,盡失地利。
麵對攻方的臨車,墨家的對策是連弩之車,其‘矢長十尺,以繩口口矢端,如如弋射,以磨口卷收。’這是要用連弩將箭矢射入攻方臨車之內,然後卷收箭矢末端的繩索,將臨車拉倒。除了連弩,又有台城或行城(可移動),即在城牆上用木頭搭建可伸出女牆的高台,使其高於攻方的臨車或者土山(羊黔),後以弩射之。
台城、行城皆為木製,搭建費力,雖然此城可以伸出女牆之外,可要是離得遠,未必能與攻方短兵相接,隻能以箭弩射殺,用連弩拉倒攻方臨車,才是治本之道。正基於此重考慮,淖狡才會冒著被秦人繳獲的危險,急送荊弩至城陽。
荊弩射程倍於連弩,帶來的好處除了能在更遠距離上射中臨車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便於拉倒臨車——臨車攻來,若從正麵射之,卷箭矢末端繩索的結果隻能將臨車越拉越近,反省了攻城方推臨車前進之苦,隻有射中臨車側麵,卷收箭矢末端繩索才能將臨車拉倒。
先秦之時,馬麵(即城牆外側每隔一段凸出城外的矩形圓形方台)並非城池的標準建置,隻有少數城池的少數位置有一兩個馬麵,而非後來城牆那樣,七、八十米築一馬麵是定製。而墨子所說的行城也非馬麵,行城之行,意味這是可行(移動)之城,台城則為不可行之城。
馬麵凸出城外十餘米,與主牆體形成一個‘匚’型,使守軍可三麵攻敵,更可於兩側發箭,拉倒臨車。城陽城長寬各八、九百米,主牆筆直,並無馬麵,隻有甕城。連弩之車設於甕城,可拉倒甕城兩側百步之內的臨車,百步之外隻能於城牆上斜角發箭了。
荊弩不同,荊弩射程遠,設於甕城之上可橫掃四百米內所有臨車,若以斜角發箭,則能在敵軍臨車未過護城河前將其拉倒。再則荊弩力大,箭矢射入極深,即便臨車上的敵人想拔除砍斷箭矢,需要的時間也更長,那時臨車已經拉倒。
作為城池守將,陳丐全然明白荊弩對於守城的意義,他認為荊弩重要。可沒想到的是,荊弩營的軍官居然不許他參觀荊弩,頓時讓人覺得不快。
“豈有此理!”陳丐還未發怒,剛剛上來報告的司馬陳不可便不悅了,“將軍為城陽守將,全城士卒莫不聽其號令,你這荊弩不過六具,若不能備敵之臨車,奈何?”
陳不可之慮並不是沒道理。連弩之車設於甕城,每側十具,每門二十具,加上城牆上的,全城不下百二十具;荊弩之於甕城,每側三具,每門六具,全城也隻有二十四具。同時連弩是連射武器,每具備箭最少六十支,實戰更多達數百支,以密集連射確保命中率;荊弩現在看到的箭矢不過百枚,到時射不中怎麽辦?
“稟司馬,荊弩乃楚國之秘,未得王命、大司馬府之命者不可觀之。”弩兵來自王卒,又有禁令在身,並不畏懼陳丐、陳不可。“至於備敵之臨車,此乃小人之職,射不中即小人之罪,願受將軍軍法處置。”
“就憑這些箭矢?”荊弩的箭矢和連弩也不同,更細,入手也很輕,上麵全是油跡。“這是……這是是鐵箭?!”陳丐大吃一驚!生鐵極脆,熟鐵太軟,所以連弩箭矢全為銅製,現在用這鐵箭如何拉倒敵人的臨車?難道郢都那幫人連箭矢之費也要貪墨?
“請將軍毋觸钜箭。”陳丐拿著的鐵箭被一個弩兵搶了迴去,而後小心放置於木製的箭匣凹槽裏。箭雖是惡金所製,但這個箭匣作的即為精致,裏麵還有防水的狼皮墊襯。
“钜箭?”兩具組裝好、近兩人高的荊弩被黑布嚴嚴實實蓋著,根本就看不到模樣,能見的隻有箭匣中的箭矢,以及同樣被黑布蓋著尚未裝好的荊弩組件。
“正是钜箭。”如同後世炮兵,每弩有長,六弩一連,現在和陳丐說話的正是荊弩連的連長空,他對陳丐正色而答。“大子殿下曾言:射之中與不中,與箭矢輕重、形狀有關,故箭矢輕重、形狀必有定製。荊弩之矢長八尺,重一千六百克,矢矢相同。箭矢造好亦不可擅動,以免惡其形。為求射遠,令造府又以钜鐵造之。”
荊弩由熊荊所造,推行的自然是熊荊定的規矩。借用狙擊理念,箭的輕重、重心關係到命中率,所以荊弩弩箭造的極為講究,特別是這種拉倒敵人行車的弩箭,更是考慮到了箭矢係留繩索後的重心,一切都是為增加命中率。
空說的一本正經,陳丐雖沒有全部聽懂,卻不明覺厲。他又問道:“百步之內可否十射三中?”
“嗬嗬……”有人笑了,是幾個弩兵,身為官長的空當即轉身目之,喝道:“無禮!”
“此為何意?”陳丐又不懂了。弩兵是庶民,自己是貴族,他們笑自己當然是無禮,可他不懂這些人為何要笑,難道自己問的很蠢麽?
“請將軍贖罪,小人定將彼等重重責罰。”空深揖道。
“他們為何要笑?”陳丐追問,“莫不是本將所言有誤。”
“將軍,荊弩非連弩,精準也甚於連弩。秦人若以臨車攻我,將軍當知荊弩之強。”荊弩射程、命中率全是機密,空不能相告,問答一會便以禮將陳丐幾個送走了。
“淖狡防我之心甚重啊。”城牆上走出一段後,陳不可歎道。
“此言謬矣。此前我聽聞大子欲設軍校,於各縣貴人中招募學生,其中便有……”炮兵不是陳丐所能想象的,他隻好換了種說法,“便有善射之學。為此事,大子還與令尹爭論令尹府年入稅賦之多寡,想來數年後我軍亦有荊弩營。”
燕朝所議之事很多都不是秘密,太子欲辦軍校幾個月前就傳開了,縣邑貴族對此是歡迎的。就學蘭台的公族多為楚昭王之後的王族,成氏、鬥氏、遠氏,這些老公族子弟基本沒有進蘭台的可能,即便是朝中最得勢的屈景昭三族,也因蘭台名額有限,隻有少數子弟入蘭台。
時至戰國末期,縣邑官吏多寡早有定數,不可貿然增加,封君權力也很小,入蘭台是貴族子弟為官的最佳捷徑。隻是不知這軍校何時才開,裏麵又是怎麽個章法。
陳丐希望軍校早開,陳不可則道:“朝中多貴人,我等與他們…雖不至勢如水火,也相差不遠。對了,靳崮以其父報仇相脅,那毒酒我便不要他飲了。”
陳不可上城頭找陳丐正為靳崮之事。以楚國不成文的規矩,覆軍必殺將。靳崮不死便是壞了規矩,所以大司馬淖狡以飛訊傳令賜其鴆酒。可靳崮不飲,還抬出他父親蔡縣相脅,蔡縣是大縣,以利益計,陳不可也就不強要靳崮飲鴆酒了。
“他真以其父報仇相脅?”陳丐眉毛豎了起來。
“你等敢譏笑貴人,若非在戰時,定要你等好看!”甕城之上,荊弩連連長空正在訓斥剛才那幾個譏笑陳丐的弩兵,這些人伏在地上,每人被笞了十下,背上打的血點浮現。“速將荊弩裝好,秦人要攻城了!”
大型荊弩太重不好運輸,借用後世的山炮理念,熊荊不但要求弩是組裝式的,還要求最重的部件不得超過五十公斤。如此運輸是便利了,可使用前卻多了一道程序:組裝。
“唯。”笞不是什麽重刑,打完也可以幹活,這些北上滿是血點的弩兵光著背,開始利索的組裝荊弩,而已經組裝好的荊弩則由造府派來的匠人負責調試——調試的並非那兩個機括箱,而是控製發射方向的簡易高低機。
但除了這些心無旁騖的工匠,此時全城士卒兵將全被秦人吸引,他們眼睛死死盯著西麵。那裏,鼓聲大作的同時,潮水般的秦軍正洶湧而來,欲吞沒遇見的一切。這不是息縣月下那樣縱列而過的閱兵,而是以一眼看不到邊的橫向陣列往城陽城下齊步推進。
數不清的秦軍軍旗在陽光下獵獵飄揚,更惹眼的五彩羽旌於激起的塵土裏崢嶸怒張。旗、旌之下,秦之弩兵、秦之戎車、秦之銳士皆在陣列,但陣列中更多的是身披褐甲、手持戈戟矛鈹的秦國步兵。他們豎舉武器,長兵如林,於伍長的鐲聲和鼓聲中踏步,氣勢一往無前。
“馬上擊鼓?!”從未見過秦人軍陣的陳敢嚇的夠嗆,就想擊鼓備戰。
“不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秦人如此,欲使我懼之罷了。”伐交並非後世所認為的破壞外交,而是戰前觀兵:我讓你看看我軍的威勢,問你怕不怕。此時陳不可正歪頭眯眼,以抗拒秦軍軍陣透出的衝天殺氣。可不管怎麽說,這一陣己方輸了,士卒軍官全嚇著了。
“把那……”陳丐語塞,他漲紅著臉猛清下嗓子再道:“傳我令,命荊弩即刻射陣。”